关于《史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发愤”的意思包含司马迁不辱父命、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准备:视频展示仪 几种版本《史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师简单点评)。
2 出示:受父亲的影响 临终之时 飞来横祸 发愤写作
师:谁能用上这四个词语再说说。
3点评并过渡:
用上了这四个词语,对课文内容的表述就更加具体,我们听起来就更加清楚、明白了。
同学们,司马迁从小喝着黄河水,感受着黄河的咆哮,聆听着古老的英雄故事,受着父亲的影响,可以说,他从小就与《史记》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近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齐读课题
师:发愤写《史记》,初读了课文后,你对发愤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发言)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司马迁的勤奋刻苦,忍辱负重呢?请大家自由读读2、3小节,注意不要放过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
二、精读2——3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小节,师巡视指导。(其间,引导他们边读边画)
2、交流
A “司马迁牢记……搜集来的资料”
(1) 指名读(2)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哪些词跃入到你的脑海里?(3)指导朗读: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读的多好。多少日子里,那令他终生难以忘怀,终生要牢记的一幕时常浮现在他眼前,那一幕就是——引说(父亲对他的嘱托)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位即将辞世的老人,是什么使得他难以割舍,又是什么使得他泪流满面?谁再读 指名读 齐读
过渡,师:司马迁怎会忘记父亲临终之时的嘱托呀,正当他专心致志编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带他的头上。(引说)
b 什么是“飞来横祸”?,结合课文内容谁再说。师:“酷刑”,何谓酷刑?严酷的刑罚。(不要学生解释,师自言自语)司马迁所遭受的酷刑到底有多么的严酷?能否在文中找一句话?指名读。
B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了此残生“
师:a 这句跟他所受的刑罚有什么联系,你揣摩到了什么?(指名2——3名学生说)
师:是呀,不是受到奇耻大辱,不是受到人格上的侮辱,他怎么会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呢!
b短段的'一句话,几个词,你体会到所遭受的奇耻大辱了吗?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可能会想些什么呢?(发言学生)师点评,大家通过几个词语,读进了司马迁的内心,相信会把这句话读地更好。齐读。
“士可杀,不可辱”,死亡对于司马迁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让他忍受不了的是人格的侮辱,后来又是什么原因打消了这个念头,继续发愤写《史记》的呢?
C 出示:人总是要死的……这部史书”
a师: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些什么?有是怎么理解的?请同学们自由再读读这句话。
(学生发言,引导死得有没有价值上来,引导到司马迁的决心之大态度之坚定上来)
指导朗读:司马迁的这段内心独白,你们体会得很深刻,也一定能够读好,再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 师:从起初的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到下决心发愤写史记,司马迁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同学们,让我们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地再去想一想,除此之外,司马迁还会想些什么?
(引导朝这几个方面说,1父亲的嘱托 读2黄河的滋养,古代英雄人物3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等 目的在于回文,全文融会贯通)
c师:听着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高兴地知道,大家读进了语言文字里,读进了司马迁的内心世界里了,再齐读这段话。
D师引读,想到这里,他尽力……在上面……。
出示插图
师:请看这副图,司马迁在干什么,联系刚才读的句子,想想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充分自由表达
师:请大家边想象画面,一边再读一读,再次感受他的发愤。练读 齐读。
师:不辱父命,忍辱负重,就这样,司马迁夜以继日地一行行而又工整地写着,让我们把第2、3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机动)
三、精读第四小节
1、师范读过渡
2、同学们,读着最后一段文字,想想哪些字,哪些词,你有感受?结合课文内容和你所了解的来说。
3、让我们读好这些关键词语,用心来体会这段话,齐读。
4、课文学到这,你心中的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忍辱负重,不辱父命、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此时此刻,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师:听到这,老师也思绪万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首,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5、此刻 你想对司马迁,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圣贤说些什么吗?
6、齐读课题两遍
四、延伸课外
鲁迅先生曾对《史记》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真正地理解,建议同学们读读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和生命写成的《史记》(展示多种版本)
【关于《史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3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03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3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5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16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8-26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05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03-05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03-05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