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1
教案背景:
本课面向五年级学生关于数学科的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有关的体积单位的模型。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
教学课题: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用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物体的单位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方法:
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可以通过模型观察,再建立表象。通过做一做进行区分。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插图)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cm3。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cm3。
师:请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
生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dm3。
生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dm3。
师:1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4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五、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发展,要通过表象建立深化认识,变抽象为形象。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 影碟机 电视
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
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单凭观察,难以比较)
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 个)
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
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手指尖);
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
棱长是l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m3(一台洗衣机)。
2、“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 个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4cm3 )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 个体积是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五、课题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让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观察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石头占据空间。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体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推引出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介绍了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在此基础上,教材分别说明各体积单位是棱长多长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和正方体、长方体认识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在生活中与物体有广泛的接触,所以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今后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正确形成,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策略:
1.运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纵向联系解决知识重、难点。利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在研究过程中重“操作”与“感受”,以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感”的目的。
3.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研究法、有价值的接受式学习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揭示并理解体积概念
1、初步感受、认识空间。
实验一: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这是一个装满水的烧杯,这是一块石子,如果把石子放入到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水会溢出来。水会冒出来。水会洒出来。石块会下沉。
师: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来看看。(教师动手实验)
师: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生: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出去了。
师:这说明石块占了空间。谁再举一个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生:冰箱占了空间。电视占了空间。
师:看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占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一让学生理解物体都是占有空间的,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总结。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实验二:
1、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这儿有两个同样的烧杯,里面有同样多的水,这还是刚才那块石块,这是铁块,(边说边拿起用细绳拴着的石块)如果将它们分别放入这2个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1:水面肯定会上升。生2: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生3:水还有可能溢出来。
师:好,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做实验)
师:水面真的上升了,而且上升高度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石块和铁块不仅占有空间,而且所占空间还有大小。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大小)
2、揭示并理解体积概念
师:看来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齐读概念
4、举例理解概念
师:刚才大家提到的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谁能像老师这样举个例子?
生1:电视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电视的体积。
生2:手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手机的体积。
生3:黑板所点空间的大小就是黑板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
二、探索常用的体积单位
1、探究体积相差较多物体体积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物体的体积。接下来我们比较长方体的体积(课件:出示体积相差较多的2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呢?
生:用眼睛一看就是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2、统一体积单位
⑴猜测2个长方体体积大小
师:那么这2个长方体你们认为哪个体积大?(课件:出示体积相等的2个长方体)
生1:左边的长方体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红色的长方体体积大些?
生:因为左边红色长方体比黄色长方体要宽,也比它的高度高一些。
师:有这个可能
生2:右边的那个长方体体积大,因为右边黄色长方体的长较长。
师:有可能
生3:我认为它们2个的体积一样大。因为虽然红色比黄色长方体高一些,宽大一些,但2个长方体的长差得较多,所以我认为它们的体积是一样大的。
师:你注意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真了不起。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2个长方体学具,桌面上还有什么学具?
生:
①长方体
②圆柱体
③小正方体
④大米
⑤绿豆
⑥沙子
师:能否借助手中的学具知道谁的体积大吗?
生:能
师:你打算怎样做?
生1:我把盒子中摆满小正方体,谁装的多谁的体积就大。
生2:我有大米装满红色长方体,再将红色长方体中的大米倒入黄色长方体,如果有剩余红色长方体体积大……
师:我们将学具装入长方体盒中,如果盒子的厚度不计,当摆满学具后,这些学具的体积就可以看作是长方体体积。
(3)小组合作研究,进一步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师:好,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学具研究一下到底哪个长方体体积大。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结果?你们组用什么学具?结论是什么?(学生到前面具体操作演示汇报)
生1: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我们小组把沙子先装满红长方体中,再倒入黄色长方体盒中,发现正好,所以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生2:这2个长方体体积一样大。我们用的是小正方体,红色长方体盒子中装满了108个,黄色长方体盒中也装满了108个,所以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
师:同学们借助手中学具比较出2个长方体的体积,有的用小正方体,有的用长方体,有的用大米,有的用绿豆等等,以后也用这些学具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方便吗?
生:太麻烦了,不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中来,带着自己的猜想去验证使学生兴趣盎然,也能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统一体积单位做好铺垫。]
(4)统一体积单位
师:看来在比较体积时,要用到统一的体积单位。(板书完整课题:和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之一有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①师:那1立方厘米究竟多大呢?我们的学具中就有,能找到吗,每个人都把找到的举起来,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②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立方厘米有多大。
③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色子、粉笔头、手指的一节。
④师:老师手中的这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6立方厘米大,橡皮的体积就是6立方厘米。
⑤师:这个长方体体体积有多大?如果我们还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它的体积可以吗?
生:不合适,这个单位有点小了,太麻烦了。
师:测量时就需要稍大一些的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用字母这样表示dm3。你用尺子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板书: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⑥师:用双手捧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然后给同学动手演示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
⑦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生自由回答。
师:那么刚才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找个同学来摆一个和长方体盒子一样的长方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亲自拿长方体透明盒子去和学生摆好的比长、宽、高)
生:体积相等,所以这个长方体体积是24平方分米。
⑧师:你有能帮工人叔叔想购买这些木材估计有多少?立方分米能解决么?我们用一个更大的体积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教师适时板书: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⑨师:1立方米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同学们用手演示一下好吗?
(找6个同学给老师帮忙)
师:现在我们用12根1米长的木棍,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大家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占的空间比我想象的大多了。
⑩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用米尺量一下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学生活动动手量)
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于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记忆才是扎实而有效的。]
三、巩固反馈练习
(书中练习)图中的长方体都是用棱长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师:如何能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下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研究,下课!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 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叶桶 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使学生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能正确使用这些单位来描述物体的体积。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理解体积单位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感受体积的存在。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结合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和特征。
准备实物或模型,如不同大小的立方体、球体等,供学生观察、比较和测量。
发放学具,如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等,供学生动手操作和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问题,引出体积的概念。
探究新知:
通过直观演示和比较法,让学生感受体积的存在和大小,形成体积的概念。
通过课件展示和实物展示,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让学生感知这些单位的大小。
通过实验法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和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并理解体积单位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和特征。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什么是体积。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立方分米(dm)、立方米(m),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会使用体积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概念。
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概念的抽象理解。
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体积概念的动画演示和体积单位的介绍。
实物模型,如不同大小的盒子、石块等,用于学生观察和比较。
实验器材,如水槽、量杯、石块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盒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个盒子的空间更大?为什么?
引出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 探究新知
(1)理解体积概念
播放动画演示,展示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其体积大小。
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体积的定义。
(2)认识体积单位
展示体积单位的多媒体课件,介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体积单位。
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将不同体积单位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3)体积单位的换算
引导学生观察体积单位的进率,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系列与体积和体积单位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问。
4.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
5. 布置作业
布置与体积和体积单位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与体积和体积单位相关的例子,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其体积大小。
五、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立方分米(dm)、立方米(m)
体积单位换算:1dm = 1000cm,1m = 1000dm
板书布局
体积概念写在黑板中央,字体加粗。
体积单位写在概念下方,按大小顺序排列。
体积单位换算写在黑板一侧,便于学生查看和记忆。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会使用体积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难点:正确使用体积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
教具:不同大小的实物(如苹果、橙子、土豆等),体积单位模型(如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方块),测量工具(如直尺)。
多媒体课件:展示体积概念的视频或图片,体积单位换算的示例。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和一个空杯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两个杯子看起来差不多大,但装水的杯子更重?
引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探究新知
立方厘米:介绍1立方厘米的.概念,并展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让学生亲手触摸和感受。
立方分米:通过比较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大小,让学生理解立方分米的概念。
立方米:通过举例(如一个房间的体积)让学生理解立方米的概念。
实物比较:展示不同大小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感受体积的不同。
认识体积单位:
体积单位换算: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体积单位换算的示例,并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巩固练习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利用体积单位模型测量和比较不同物体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集体讨论:让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体积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用到体积单位,并举例说明。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品,测量它们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课堂小结
总结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强调正确使用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
立方分米(dm)
立方米(m)
体积单位换算示例
六、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以及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体积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体积的意义。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使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小实验和观察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使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并理解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体积单位的直观展示和实例。
学具: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模型或实物。
实验器材: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水、鹅卵石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点、线、面、体构成了我们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那么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教学体积
师生互动: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小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现象。
观察比较:比较不同物体(如鞋盒和火柴盒)所占空间的大小,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加深学生对体积的理解。
教学体积单位
通过教师描绘两个物体组合的.样子,让学生猜一猜它们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计量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课件展示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观察学具,让学生感知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举例并测量实物,如书本、文具盒等,让学生判断其体积单位。
巩固练习
设计层次性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让学生利用学具或实物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计划和方法。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描述和解释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立方分米(dm)、立方米(m),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使学生能够用体积单位估测和计算简单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美的欣赏。
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愿意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积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体积单位的认识和使用。
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进行估测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正方体模型、水杯、水、尺子、教学课件等。
学生用具:计算器、学习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如石块、苹果、小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大小差异。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大小呢?引出体积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体积的概念:
通过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体积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体积单位的认识: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使用模型或教学课件展示不同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正方体的边长,并计算其体积,巩固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体积单位的换算: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换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提供一系列题目,让学生练习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通过比较不同答案,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
应用练习: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与体积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鱼缸的容量?一个沙发的体积是多少?
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答案。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强调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与体积相关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搜集生活中与体积相关的实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或解释。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
让学生能够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小实验、观察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体积的概念。
借助课件和学具,帮助学生感知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利用课件和学具,直观展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感受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定义、实例等。
学具:如立方体模型、测量工具等,帮助学生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讲解:
讲解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展示课件,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利用学具,让学生感知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通过小实验和观察比较,加深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巩固练习: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测量物体的体积等。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反思教学过程: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
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09-0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03-02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04-17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3篇)11-09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05-06
[精华]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1-24
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03-08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通用10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