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5 10:59: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知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首都,能够在图上准确找出印度和恒河,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

  2、 能力;理解和尊重印度独特的文化生活习俗,初步正确认识其历史文化特点,并尝试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学习分享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阔胸怀,逐步形成全球化时代的现代人的思想品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知识:熟悉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点。

  2、 情感:简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 能力: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印度,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各种常见的地图图例。

  2、 世界地图或地图仪。

  3、 印度风光课件。

  一、导入: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及画面。

  2 这首歌熟悉吗?(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白龙马》。)

  3、动画片版、电视剧版《西游记》你们都看过吧?那么它们的原著——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你们看过吗?西游是指谁西游?西游的目的地又是哪儿?天竺国就是古印度。

  4、 三个徒弟是吴承恩虚构的,然而师傅唐僧在历史上倒确有其人,他就是唐代的高僧玄奘,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历史上的唐僧是什么样的人,他对历史有什么贡献?

  5、 自学第57页“玄奘西行”这一段。

  6、 讨论:看了这段文字你觉得玄奘有哪些地方让你敬佩?(意志坚强、不畏艰险,虚心好学、佛学精湛)他对历史有什么贡献?(玄奘游历十几年才取得真经,让中国的佛学得以正本清源。而且,他和弟子编写的《大唐西域记》历史价值极高,没有它,印度的历史就有一段空白,没有它,我们就看不到精彩的《西游记》。)

  过渡:印度是我们的邻邦,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你们想不想跟着唐代高僧玄奘一起去西游,了解一下印度的地理、历史、文化?

  二、印度在哪里

  1、 印度在哪里呢?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来找一找。(课件显示)

  这是地理位置图,是平面的。印度在这儿。

  2、看地图先要认识图例。以前老师教过吗?这幅地图上有不认识的图标吗?

  3、 印度周围是什么?请同学们小组学习57页,对照图例,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仔细观察,说说你从这幅图上读懂了什么?

  4、讨论:

  (1)印度的周围分别是什么?(对照地图找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的首都新德里、重要商业城市孟买。)

  (2) 小结:地理、地形等现象与人类生活、文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印度北面有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脉,阻断了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连接,南面被广阔的印度洋围绕,所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所以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就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印度文化。

  (3)迁移:一艘商船运载电视机从中国的上海到印度孟买,沿途经过哪些海洋?(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如果你是生产或销售电视机的商家,你会选择水运、空运还是陆运?为什么?

  (4)补充:我们现在到印度只要乘飞机越过喜马拉雅山就可以了,可是,唐代的玄奘却是徒步西行的,他会走什么路线呢?(简略些)

  三、富饶美丽的山河。

  1、 过渡:印度有着富饶美丽的山河,我们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2、 这是一幅地形图,我们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来了解各个区域的'高度与地形名称。蓝色的线条是河流,绿色的是平原,浅绿色的是高原,棕色的是更高的高原。深棕色的是雪线,终年积雪。

  3、 请同学们对照58页的地图,自学图上方的这段文字。

  4、交流:

  (1)印度的地形分为哪几个区域?(西北多高山,中部为平原,西部为沙漠,南部为高原。)

  (2)你们觉得印度的哪个地区最富饶?(恒河流域)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两岸的数亿民众,也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滋生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看录象,全面感知。

  最后,让我们全景式地来欣赏美丽富饶的印度。

  五、拓展与巩固。

  1、关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森林覆盖、物产资源等地理知识,你们还要作什么补充吗?

  2、知识竞赛:抽签式,题目多为课本中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认识印度人民的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文化多样性。

  2、情感: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3、能力:能正确认识不同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并能进行客观评价,实现文化互动,增进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印度传统文化的资料。

  2、在班组内举办“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图片展及相应的文字说明,并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

  3、幻灯片或小黑板,写上四道思辨题。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印度在亚欧大陆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独特的民族文化。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印度文化的哪些方面称得上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学生答,教师板书。)

  2、阅读教材,加深认识。

  朗读59页《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二、整合信息,全面感知。

  (一)小组讨论,根据组员搜集的信息,确定全班交流的内容和人员。

  (二)分类交流。

  1、佛教。

  2、始祖

  (1)看录象,听录音。

  (2)搜集佛教与始祖资料的小组推选出同学来向全班同学介绍。(提醒学生不要照本宣读,最好脱稿,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表达。)教师相机小结。

  3、多姿多彩的印度民族舞蹈。

  (1)看录象,欣赏印度的民族舞蹈。(教师同时介绍有关印度民族的歌舞习俗,即课本60页的内容及教参84页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印度舞蹈的特点。

  (3)欣赏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4、 印度的文学。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2)学习课本上的的内容《印度文豪——泰戈尔》。

  5、 数学:

  (1)阿拉伯数字到底是哪国人发明的?

  6、建筑。

  (1)泰姬陵在印度名胜中的地位。(阅读书上相应内容)

  (2)感受泰姬陵的美。(欣赏散文《泰姬陵》)

  6、 独特的生活习俗。

  (1)学习课本61页《恒河沐浴》和《奉牛为神》。

  (2)讨论:你如何看待印度佛教徒恒河沐浴这一习俗?

  (3)模拟听政会:新德里市政府为了决定神牛到底该不该牵出新德里市区的问题,专门组织了一场听政会,请你以新德里普通市民的身份发表你的见解。

  (4)哥哥即将要到印度去做为期一年的志愿者,可是他对印度的风俗习惯知之甚少,他很担心因此而造成误解和麻烦,你能根据你收集的资料,给哥哥提一些建议吗?

  (5) 如果有可能,你愿意成为一名中印文化交流亲善使者吗?你认为国家种族之间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尊重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总结。

  1、你觉得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独特、鲜明、灿烂、丰富、重视精神生活。)

  2、你们对印度目前的科技发展有什么了解吗?(以印度的IT业在全世界的地位为重点,简要补充印度的崛起。)

  3、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使印度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十分迷人的国度,你们向往这样的神秘之旅吗?

  4、印度和中国有什么共同之处?愿你们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合作的亲善使者,或者成为未来的印度问题专家。

  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熟悉世界的海陆颁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颁布特征。

  2、情感:简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能力: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印度,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觉的地图图例

  2、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印度风光课件(或录像、网络资源等)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质疑激趣

  1、老师绘声绘色讲述《天竺国招亲》

  同学们,一提起《西游记》,大家都非常熟悉,唐僧师徒四人结伴到西天取经,途中,他们吃尽千辛万苦,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上有菩萨保佑,下有各种神仙随时听候差遣,最终排除万难取得真经,今天,老师也要讲一个取经路上的故事给你们听。

  2、学生简单了解玄奘取经。

  同学们,刚才故事中唐僧师徒所到的“天竺国”就是古印度,在《西游记》中有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孙悟空,有呆头呆脑、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还有忠厚老实沙僧。但是如果没有师傅唐僧的率领,就不可能有西行路上一个个有趣、惊心动魄的故事,现实中虽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样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上,唐僧确有其人,他的真名叫玄奘。那么他为什么要远离他家乡,跋山涉水去古印度呢?在书上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课,阅读玄奘西行这部分,自己到书中去找一找答案。

  (二)识图例,学会读图

  1、出示常见的地图图例。

  那么玄奘当年去的古印度到底在哪儿呢?也许以后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会到那儿去工作、留学,或是度假、旅游,但今天我们只有从地图上寻找了,以下是地图上常见的一些图例,表示了地球相应位置的山脉、河流、高原、平原、海洋、沙漠等自然环境,首先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识别一下,将它们对号入座,进行连线。

  2、除了这些常见的地图图例,你还知道哪些地图上的图例,它的作用是什么,能不能上讲台来指着地图说给大家听听?

  (三)看地图,查找印度

  1、读图。

  现在这儿一幅印度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图,请你对照图例,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仔细观察,说说你从这幅图上读懂了什么?

  你能在图上找出印度的母亲河――恒河,以及它所孕育的恒河流域吗?

  恒河自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出,一路敞开胸怀,容纳百川,穿过印度最富饶的平原地区,继续滚滚东流,进入孟加拉国境内,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700多千米的恒河,以其亘古博大,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养育了两岸数亿民众,恒河庄重而和善,印度人视它为母亲河。

  你能看出印度的首都是哪座城市吗,你是根据什么找到的。

  看了这幅地图,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2、看图。

  有一批电视机需要从中国运到印度,如果从上海出发,沿途要经过哪些海洋才能到达印度的孟买呢?

  你认为运载电视机是走水路好呢,还是从陆路上走好呢,空运行不行,如果你是商家你会选择哪种交通线路,为什么?

  (四)看录像,全面感知

  最后,让我们来全景式地欣赏美丽富饶的印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情感: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能力: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信息,能够简单地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的种资料。

  2、印度舞蹈录像或VCD光盘。

  3、冰心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幻灯片及朗读录音,或教师当堂朗读)

  4、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视觉冲击,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舞蹈(播放录像)

  2、有谁知道这种舞蹈是哪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呢?

  3、对,这个国家就是美丽的印度。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刚才所见到的印度舞蹈?

  印度舞蹈轻柔抒情、动作优美流畅,节奏鲜明,极富韵味,再华美的语言也无法形容 印度舞蹈给人们带来的赏心悦目的美感。

  4、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我们来看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5、这是一篇如诗似画的优美散文,作家当年以她那清词丽句,绘声绘色地记下了这两位年轻舞蹈家的风姿。印度舞蹈的确让人百看不厌。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二)阅读教材,加深认识

  印度和我们中国一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书中对这方面已经作了简要的介绍,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认真阅读。

  (三)整合信息,全面感知

  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有限的,在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每人脱稿介绍。

  2、根据所给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旅行计划、旅行线路。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宣讲本组方案,如有图片资料可做辅助材料。

  4、集体评选最佳方案。

  5、如果你去印度旅游,你认为还需要注意什么,准备什么?

  印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使印度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十分迷人的国度,去印度旅游将是一次神秘之旅,印度北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倚天而立,教圣圣河恒河蜿蜒流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印度的泰姬优雅妩媚,印度独立后的50多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旅游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的印度已经是全球排名第10位的工业化国家,并且第6个进入外太空的民族,作为世界上面积居第7位的国家,它的幅员广达298万平方千米,从白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一直延伸到南方的热带雨林。

  (四)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1、通过学习,我想你们一定对遥远而陌生的印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说说你的感觉,印度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你认为印度文化在全世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印度文化中有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说说你的想法。

  (五)总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印度确实是人杰地灵,它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使它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依然令人

  神往,它与中国、埃及、古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真的是名副其实,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在将来去印度旅游观光,亲身领略那儿独特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认识印度人民的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文化多样性。

  2、情感: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3、能力:能正确认识不同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并能进行客观评价,实现文化互动,增进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印度传统文化的资料。

  2、在班组举办“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图片展或文字说明,并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

  3、幻灯片或小黑板,写上四道思辩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展览,感知异域风情

  1、同学们,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对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所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各种教义的影响,除此以外,它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印度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一下。

  2、教室四周都张贴了许多图片和文字,请同学们大致浏览。

  3、你看到了哪些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4、阅读课文:恒河沐浴和奉牛为神。

  (二)组织讨论,如何对待不同文化

  1、刚才大家看见的图片介绍与文字说明都很真实地反映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与我们生活完全不同的民风民俗呢?这儿有四道思辨题,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道进行辩论。

  2、按题目选择重构学习小组

  3、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参加其中一组的活动。

  思辨题:

  (1)对于将“神牛”迁移出城市的行动,你是赞同新德里居民的意见,还是赞同外国游客的观点?为什么?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如何对待它?是保留,摈弃?还是……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3)如何看待印度教徒恒河沐浴这一习俗?

  (4)如果你是一位国际志愿者,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在印度居住大约两年的时间,如果不习惯当地的饮食文化,你怎么办?

  (三)各组汇报辩论结果

  请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意见,一定要综合大家的观点。

  (四)组织探究,寻找身边的印度

  1、不管怎么说,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印度对于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身边就有许多东西都与印度有关,谁来说一说?

  2、你认为国家、种族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尊重的意义何在?

  3、如果有可能,你愿意成为一名中印文化亲善使者,为加强中印两国间的文化互助做力所能及的事吗?为什么?

  (五)总结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风民俗,我们应该理解、尊重、求大同存小异,并尽自己所能去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主要故事情节,熟悉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掌握通过阅读文本、观看影视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体会唐僧师徒在取经过程中表现出的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唐僧师徒取经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西游记》进行解读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收集《西游记》的相关影视资料、图片、文字片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简单道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营造课堂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跟着唐僧去西游。

  提问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如是否读过这本书、知道哪些人物和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10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简单讲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梳理故事的大致脉络,使学生对整体情节有清晰的了解。

  人物分析(15 分钟)

  选取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主要人物,展示相关的文字描述和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外貌、言行举止等。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例如孙悟空的勇敢机智、反抗精神,唐僧的善良执着但有时迂腐等。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个角色,并说明理由,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情节赏析(10 分钟)

  挑选《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如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 等,通过播放影视片段和讲解文本内容,带领学生深入赏析。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在塑造人物、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

  小组活动:角色扮演(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西游记》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要符合其性格特点。

  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建议。

  拓展延伸(5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唐僧师徒取经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如科学家为了探索真理不畏艰难、运动员为了夺冠坚持不懈等。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唐僧师徒的这种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课堂总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取经精神的内涵。

  强调《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和研究。

  布置作业(2 分钟)

  让学生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写一篇 300 - 400 字的人物小传,进一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或者观看其他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

  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文化素养目标

  使学生熟悉《西游记》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场景和文化元素,如天竺国、女儿国等独特的地域文化。

  了解《西游记》所蕴含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传统文化内涵。

  语言能力目标

  积累《西游记》中的精彩语句、诗词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人物、环境和情节的方法。

  思维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人物行为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

  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故事续写或改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读《西游记》中的文化元素,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作品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片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价值观进行客观分析和现代解读。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故事创作。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比较分析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准备

  《西游记》原著、不同版本的影视资料、相关研究资料。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音频等素材。

  准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所需的纸张。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唐僧师徒四人行走在取经路上的精美画面,画面中有神秘的异域风光、奇幻的妖怪等元素。同时,播放一段富有神秘色彩的音乐,营造出浓厚的西游氛围。

  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跟随唐僧师徒踏上一段神奇的西游之旅。在这趟旅程中,我们将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奇妙风光,结识各种各样的人物。准备好了吗?”

  文化之旅(12 分钟)

  展示《西游记》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图片,如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等,介绍这些地方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相关故事情节。

  讲解《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元素,如佛教的因果轮回、道教的法术神通等。结合具体的故事片段,让学生了解宗教文化在作品中的体现,例如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艺,涉及到道教的修仙之道。

  提出问题:“这些文化元素对《西游记》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塑造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语言宝藏(13 分钟)

  选取《西游记》中的精彩语句和诗词,如描写花果山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通过多媒体展示并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

  分析作者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方法,例如描写孙悟空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让学生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模仿练习,选择一个书中的人物或场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在小组内分享和评价。

  思维碰撞(10 分钟)

  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如 “唐僧的善良有时是否是一种迂腐?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对还是错?”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比较不同版本影视改编中对人物和情节的处理,分析其异同点,让学生理解艺术再创作的多样性。例如比较央视版《西游记》和电影《大话西游》中孙悟空形象的不同。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阐述小组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创作天地(10 分钟)

  布置创作任务:根据《西游记》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故事续写或改写。可以改变故事的结局、人物的性格或者增加新的元素。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路和建议,如可以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对故事进行改编,或者赋予人物新的能力。

  课堂分享与总结(8 分钟)

  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作品,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方向。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西游记》的文化内涵、语言艺术、思维拓展和创作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强调《西游记》对我们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影响。

  课后延伸(2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文化元素或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内容包括文字介绍、图片展示等。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西游记》研究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跟着朋友去旅行的微信说说02-14

《西游记》教学设计06-12

语文试卷教学设计 语文试卷教学设计范文04-14

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02-21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11-18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02-06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4-15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20

语文综合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