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5 11:26: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把握韵律节奏并背诵诗歌,结合背景理解诗歌体式、内容和主旨。陪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 学习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3自主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诗歌内涵,吸收诗中的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能结合时代,联系今天的居住条件,感悟杜甫博大精神,发表个人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颗颗夺目的明珠,其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深受人们喜爱。

  2、作者简介: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人格高尚,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又称“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诗篇有《三吏》、《三别》等。引导学生复习旧课《杜甫诗三首》之《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3、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它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这是一首即事抒情诗。

  二、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三、诵读这首诗,划分节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四、学生根据注释,用现代汉语把全诗表达一遍。

  解决疑难字词——

  秋高:秋深 忍能:竟忍心 俄顷:一会儿

  丧乱:战乱,特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彻:通宵

  安得:哪里能得到, 广厦:宽敞的大屋子 庇:遮蔽,保护

  俱:都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足:满足。

  [译诗]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五、讲练结合,逐层分析诗歌的内容。

  1、先概写事件,后分别写出诗人的思想或心情。

  秋风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诗人叹息——无可奈何

  屋漏床湿 彻夜难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襟

  2、思考: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怒号”

  3、群童抱点茅草,杜甫为何称他们为“盗贼”?

  诗人因为“老无力”而“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茅草对诗人来说又事关生计,这自然会引起诗人的怨愤。这是作者的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过是“自叹息”。反映了四海困穷的现状。

  4、“归来依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所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国家的命运。

  5、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前三段以叙事为主,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与客观描写之中,说说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 痛惜焦急;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 无可奈何;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 悲凉凄苦。

  ②、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写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这一段与前三段的叙事有什么联系?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六、自由选读,当堂描绘诗人形象。

  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用“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仿佛看到了 ”的句式说话。

  例:(朗读第1小节)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看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一层地卷去,洒落在江郊,焦灼与怨愤分明写在他的脸上。

  七、吟哦讽诵,品味诗中情感。

  听读录音,放声朗诵,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争取背下来。

  九、知人论世,体味诗人苦痛

  阅读“安史之乱”中杜甫所写的诗句,体味诗人“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心中苦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十、思接千载,感受爱国情怀

  拓展: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 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十一、生活链接

  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动乱年间,他对国家的关心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在当今安定繁荣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学生当堂书面陈述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2、为杜甫写一段精辟的颁奖词。

  《中国十大爱国诗人评选颁奖词》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他同情水生火热中的百姓,他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被评为中国十大爱国诗人毋庸置疑。如果你作为颁奖组委会的代表,你会给杜甫写什么样的颁奖词呢?

  友情提示:回忆我们学过的杜甫的作品(如《春望》、《望岳》、《石壕吏》)等,结合你的情感体验来写,语言要简洁,文笔优美饱含深情。

  十三、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诗人叹息——无可奈何

  屋漏床湿 彻夜难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博大胸襟

  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祈求广厦的崇高理想

  十四、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精选9篇)05-08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5篇03-10

《为学》教学设计03-04

人教版灰雀教学设计04-0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09-18

《拍手歌》教学设计15篇02-18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荷叶圆圆》的教学设计05-31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集锦5篇03-0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04-2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教学设计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