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帐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社会主义建设者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以苦为乐、艰苦创业的精神。
2、通过阅读理解全诗的意思,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句含义,领会作者以“帐篷”来歌颂建设者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风餐露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一)齐读课题。(注意“篷”与“蓬”的区别。)
(二)提问:同学们见过帐篷吗?它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艾青写的一首关于“帐篷”的诗。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了解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2、找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请同学分节朗读,检查生字、词读音是否正确。
(二)说出诗的大概意思。
(三)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句。
四、带着问题默读全诗并找出答案
思考题:(小黑板书写好)
1。、诗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你是从哪些诗句知道的?用“——”线划出。(板书:“我们”)
2、诗中的“家”指的是什么?用“ ”划出诗中描写“家”的有关句子。(板书:“家”)
3、“我们”对“家”的感情怎样?为什么这样?用“……”划出。
五、讨论以上思考题,进一步理解全诗内容
(一)思考题1
1、诗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你是从哪些诗句知道的.?(“我们”指建设者。从诗句中“探索、开发、架桥、修路、盖楼”等词语可以知道。)
2、这些词语不但告诉我们建设者是干什么的,还告诉我们什么?(板书:创业的艰苦)
(二)思考题2
1、“家”指的是什么?(板书:帐篷)
2、诗中描写“家”的句子:(“流动的家”、“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
3、“流动”、两个“最早”都说明了什么?(建设者们居住的环境差,生产条件非常艰苦,创业艰难。)
(三)思考题3
1、“我们”对这样的“家”感情怎样?(“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
2、“任凭”什么意思?(听凭、由着。)“风吹雨打”指什么?(环境艰苦,条件差,风餐露宿。)
3、“我们”为什么爱这样的“家”呢?(板书:为什么爱?)(“它是这样的敏锐,反映祖国变化”及诗最后一节。板书:荒凉繁华)
4、理解“敏锐、荒凉、繁华”。(建设者怎样把荒凉的土地变成繁华的都市,引导学生联系家乡、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谈。)
5、建设者们爱这样的“家”表现了他们一种什么胸怀?(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兴旺发达乐于吃苦的精神。板书:以苦为乐。)
六、总结
作者借“帐篷”歌颂了建设者们什么精神?(根据板书让学生总结。)
七、指导朗读
(一)指出这是一首诗歌,要读出诗歌的韵律,找出每节的重点词,读出重音。
(二)作者是满含对祖国建设者们以苦为乐创业精神的颂扬写这首诗的,要读出这种语气。
【六年级语文《帐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2-14
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10-09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8-06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20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04-14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3-2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2-28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9-09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08-20
语文《卖白菜》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