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8 22:05:10 海洁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课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课程教学设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课程教学设计 1

  一、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本框是第二课第一节的第一框,要分析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要从第一节在整个第二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谈起。学生只有在正确树立了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明白了整个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世界之后,才能准确把握何为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树立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那么, 其实本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亦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基本树立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唯物观后,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知道这个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运动,从而初步学会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对于以后的诸如普遍联系、发展观点等哲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方面:

  (1)、理解一个概念:运动;

  (2)、把握一个关系:物质和运动;

  (3)、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2、能力方面:

  (1)、从六种运动形式的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学习教材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所运用的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反面)的辨证分析能力;

  3、觉悟方面: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联系我国建国五十三周年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物质运动的关系。

  因为本框的中心思想,就是讲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是懂得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明确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才能理解运动为什么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也才能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本框教学难点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为什么把运动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除了运动外,物质还有那些其他属性,它们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2)第一课讲了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本框又提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特性和属性是什么关系?实践证明,学生初学哲学容易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不易区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 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采取激趣、设疑、自读、引发、精讲的'策略。激趣即创设情感、激发兴趣。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就象没有翅膀的鸟儿,而求知欲又往往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活动的前提条件。针对教材内容,我采取的激趣方法主要有:

  (1)、语言激趣。寓言、漫画:刻舟求剑、《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慧能曰:仁者心动。(在批判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时用)

  (2)、手段激趣。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板书等形式,提高到集声、光、色、图、动于一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看不见为看得见,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栩栩如生的讲授、清晰简洁的板书)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实效。如在讲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运动的这个内容时,打出一组画面:

  ①、天体宏观移动;

  ②、微观世界中的电子运动和分子运动;

  ③、植物的生长代谢过程;

  ④、动物中青蛙的生长过程;

  ⑤、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

  ⑥、社会制度的运动发展过程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再配之以恰当的音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激趣。通过预习、讨论提纲等形式,设疑即设置问题,引发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知识的目的、兴趣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思维起始于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个体思维的起步,又是思维向尚未弄明白的问题前进的动力。

  (4)、游戏激趣。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游戏合作,导入新课,新颖直观。同时又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发展的特点。自读即围绕问题,自主探究。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那种一日所学,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和未来需要的是具备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科学的遇见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当中自学能力是前提和基础。况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不必一切包办代替,因为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活动的机会就越少,那么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达尼洛夫语)因此,设疑后的自读,是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的生动体现。引发即引发讨论,横向交流。通过自读,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又产生了;既有赏心悦目的收获,又有似是而非的疑点;既跃跃欲试,又拿不准,这就为引发思维铺平了道路。通过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碰撞出思想火花,往往会感到茅塞顿开,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本节课的讨论或安排在那些粗看易懂、细看深奥的地方,如运动定义中的一切、过程、变化;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中的根本;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区别等地方,或安排在那些能引起学生争论的地方,精讲即精讲点拨,释疑难解。现代教育理论一方面强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另一方面也重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作为特殊的认知主体,其课堂情知活动的主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实现仍有赖于老师的讲,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精,即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彩,节奏精炼,点拨精当。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精讲点主要有两处:一是运动的定义;二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 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及课堂教学的整合

  五、教学程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课程教学设计 2

  课题: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目的: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含义;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重点: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程:

  【复旧】

  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观点是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和客观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多样性)

  【导新】

  今天我们讲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导学检测】

  常考考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阅读教材第一段回答:说明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1、运动和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① 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② 。

  阅读教材第二至六段回答:运动有几种形式?

  阅读教材第七段回答:什么是运动?

  2、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阅读教材第二十一八至二十四段回答:什么是静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 静止指两种情形: 一是指事物之间的③ 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④ 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2) 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 ,不是完全的静止 , 而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 是运动的⑤ 状态。

  (3) 运动与静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动与静的统一。

  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教学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无风不起浪;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生考上大学 鸡蛋变成小鸡

  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运动含义: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⑴基本形式:机械运动(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物理运动(光热磁场运动、电荷运动)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铁钉生锈)

  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最复杂、最高级)

  哲学上的'运动与五种基本运动形式:共性与个性

  ⑵特殊形式:相对静止

  P59名言: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⑴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必须在运动中存在。

  例:喜玛拉雅山形成于2000万年以前,并且一直在上升,在50万年内,其主峰上升了1600多米,每年向北移动6CM。我国首都北京在300万年以前,曾经是狂洋大海。

  例:辩证法奠基人赫拉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P60名言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因为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看,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不运动的事物是没有的;物质除了运动这个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不生不灭)、无限性等许多属性,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②物质的“根本特性”和“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唯一区别在于,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这里所说的“特性”是指独有的性质,即,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区别于意识而为物质所特有的属性。

  ⑵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离不开物质)

  机械运动——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电荷,光子

  化学运动——原子,离子

  生命运动——生物体

  社会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认识运动——人脑

  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⑶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错误

  例:毕尔生: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例:刻舟求剑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⑴含义不同

  静止含义:

  ①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②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⑵性质不同: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突然发现旁边有一条小虫样子的东西,他伸手一捉,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子弹。这颗子弹正好与飞机速度、方向一致。

  例:张三的运动,静止图 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运动;性质没变,静止。同学们在上课

  【注意】我们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

  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不可知论,诡辩论

  例: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例:“我不是我了” 古希腊有个叫布利德的人,他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就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上月借钱的我了。"邻居用木棒把他打了一顿,他便去告官,在法庭上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不是打你时候的我了。"

  这则寓言故事蕴涵了什么哲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例:法国巴黎报纸上曾有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得到一种既经济又没有丝毫疲惫的旅行方法。很多人寄去了钱,他告诉大家:先生,你只要安静的躺在床上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的,我们每一天随着地球旋转数万公里。假如你喜欢看美丽的景色,就打开窗帘,尽情欣赏美丽的星空吧。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形而上学

  例:古希腊芝诺——飞矢不动

  思考:老师: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正确)

  学生: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物质的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10-27

课程教学设计范文05-16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01-11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03-21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3篇12-24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精选20篇)03-10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08-05

《找规律》课程教学设计优秀02-14

《岩石和矿物》的课程教学设计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