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教学设计
[教材解说]
《红树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海南琼山的海上奇观——红树林。被收录在“奇观”单元更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文中景象或幽静、或壮丽、或优美、或神奇无不给学生带来震撼和享受。另外,课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是一篇写景的佳作,值得学生从中积累语言借鉴写作方法。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出现的三个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充分感受红树林的各个特点以及红树林的精神。4、通过列题纲训练,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3、利用多媒体课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设计思路]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是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组织学生自主感悟文本。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对象分析]
红树林对于贵州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红树林这种植物群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五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初步学会了通过翻阅家庭藏书、到图书馆查找、向他人咨询、上英特网查录等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了解红树林的相关资料。但受年龄限制,生活范围比较狭小,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都非常有限。因而我们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辅之以媒体,既调动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激发出他们的探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策略及教法设计]
1、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平面的语言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突破难点1的教学。2、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深入理解语言,积累生活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重点。3、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分析课文时,用课件出示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讨论疑难句子的含义,推敲词语句式表达效果,培养了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4、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不失为拓展课堂,进行综合实践的一个很好途径。有了网络中丰富的素材、资料,我们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更深远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关于红树林介绍的资料、图片、研究网站。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是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一举多得。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CAI课件贯穿于整节课,配合教学。1、动画效果课件中收入了大量的实景图片、影像,给学生予视觉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缩短了学生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还有演示性动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主菜单、播放、返回按钮设计为了方便教师系统地控制几个授课环节的演示,实现各环节间的自由转换,为本课件设计了主菜单。单击所需要演示部分,即可进入。然后又设计了播放、上一部、返回等按钮,增强了课件的机动性、灵活性。3、网络链接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向学生提供关于红树林介绍的资料、图片、研究网站等介绍的网页链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本课伊始,我先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通过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壮观的红树林中,唤起学生的读文欲望,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同时,清晰地将红树林这一物种自然地介绍给同学们。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壮观的红树林的画面,并出示介绍红树林的字幕: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树林,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通称为红树林。红树林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称。)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红树林的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新词。)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3、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指读课文,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红树林画面、美丽风光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件出示“读一读”、“写一写”及“日积月累”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凭借多媒体、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优势,可以给学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使之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有效地克服了识字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缺陷。在个别字的教学中,通过不同颜色的动画变化将字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感官的多层次活动,从而达到认知生字目的,然后还随机进入生词和课文的学习。图文并茂学习生字,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加深大脑的识字,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推广。(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美丽画面。)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请你边读边在旁边作批注,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关句子。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美丽画面,唤起学生赞美的情感,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学生仿佛置身于红树林,融入文章优美的句子中,在画中吟咏,并沉浸在祖国美丽的幸福之中。)(课件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明确学习目的。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回顾学法:
(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有关句子,并配上红树林近景画面。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将平面的语言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突破难点1的教学。】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课件出示:红树林“胎生”的画面)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2、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五)拓展延伸红树林这种植物群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在红树林的生长却令人担忧,让我们点击下列网页去看看吧。(六)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红树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雎》教学设计03-24
初冬教学设计04-03
《海燕》教学设计04-03
《zcs》教学设计03-26
草原教学设计03-11
《景阳冈》教学设计03-05
蝗虫教学设计03-05
《蛇》教学设计03-05
《心愿》教学设计03-02
《数数》教学设计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