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重叠问题》的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课本110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具准备:课件、呼拉圈、学生名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重复
1、猜脑筋急转弯题:
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猜一个有重叠问题的脑筋急转弯为交流内容,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2、手指演示
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板书:既…又…)也就是说他一个人扮演了两个角色。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地感知重复现象,会用既…又…描述重复部分】
二、探究新知,理解集合
1、知识在矛盾中展开
请获得黄色娃娃的同学(4人)和获得绿色娃娃的同学(2人)将名字卡片贴到光荣榜上,然后请这6位优秀的同学起立接受大家的掌声表扬,(这时起立的只有5位同学,老师作茫然态)
提问:明明是6位同学,怎么会变成5个了呢?鼓励学生积极表述。
【设计意图:在教材处理上我选择更接近学生的题材----现场调查学生的获得礼物的情况,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自己的身边。让知识在矛盾中展开,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求知欲极其强烈。】
2、集合在活动中体会
用呼拉圈来解释为什么明明是6位同学,却变成5个。让同学站在相应的呼拉圈里,(出现冲突,有1个同学从第一个圈里又跑到第二个圈里,但第一个圈又把他套进来。)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把两个圈重叠起来。)
提问:谁站在了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为什么他要站在重叠部分呢?有多少个同学重复了?引导学生列式:4+2-1=5
提问:为什么减1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熟悉的呼拉圈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形象地体会完成数学化的'过程. 】
3、集合在画中提升
(1)师生共同将呼拉圈固定在黑板上,请同学把光荣榜上的名字重新调整,提问:这张为什么要拿掉?
(2)各部分的意义,提问:在红色里这些同学表示什么?在黄色圈里这些同学呢?中间部分表示什么(突出既…又…,只有…,有…)
4、体现策略的多样性
获得黄色娃娃的获得绿色娃娃的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到集合图的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的作用。将重复的名字拿掉,提示人多出来的原因所在,体验算理为什么要减去重复部分。体现策略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强化“重复”
1、课本110页第1题
根据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该怎样分类?你们有什么发现?把动物的序号填入下面合适的位置。
提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填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有哪些动物?这一部分表示什么?有哪些动物?中间部分表示什么?有哪些动物?一共有几种动物?
2、课本110页第2题
谁来当采购员把这两天的进货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天一共进了多少文具呢?”
小结:在计算解决这样的重叠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遇到有重复人数时,应该把重复的人数减掉。)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能进一步感知重叠问题在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总结提升,反思拓展。
1、学校合唱队有女生15人,男生9人,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重叠问题有趣吗?其实,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又何止我们见到的这些,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可能会有别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没有重复的反向思维中加深对重复的理解,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固化,巩固理解,合理运用】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重叠问题》的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04-06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03-21
数学教学设计12-27
小数乘小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2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31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通用7篇)05-22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