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08 11:56: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2.能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学会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科学态度

  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进行大胆的想象。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能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教学难点:能根据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

  教师:

  1、暗盒模型;

  2、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的视频;

  3、地球内部结构图示模型。

  学生:

  1、每人准备三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2、文具(小刀)

  3、粗的透明吸管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模型,引导推测:瓶子里是什么?

  2、讨论交流,明确方法:怎样才能知道?

  (学生代表交流,学生代表上台尝试)

  3、引导小结,导入学习:观察――信息――推测

  二、问题探究――地球的内部有什么。

  1、问题:如果想知道地球的内部会有些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为什么?

  学生交流。

  2、猜测:你猜想地球内部会有些什么?

  学生交流。

  3、分析:

  A教师描述:从这些现象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猜想地球内部是怎样的?

  B学生观看视频并尝试分析解释:

  1)温泉

  2)火山

  3)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变化

  4、引导小结:除了观察自然现象,科学家更想办法深入地球内部探测。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地球深处的望远镜(简介:地球号)

  三、阅读质疑――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

  1、明确阅读内容与要求。

  2、组织交流:根据现有观察、测量获得的信息,人们普遍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像什么?

  A学生交流。

  B播放视频。

  3、播放视频:了解科学家常用的方法。

  4、引导课内质疑(激发想象)。

  四、课内实践――制作模型并用模型解释。

  1、指导制作模型:你能橡皮泥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吗?

  2、学生课内实践。

  3、组织评价并反思:怎样的模型更科学?

  五、拓展延伸,课后探究。

  1、谈话:地球的内部到底是怎样的,人类永远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2、推荐:法儒勒·凡尔纳从《海底两万里》到《地心历险记》。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3、教师课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5、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五、课后活动

  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二)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优美的音乐一段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2.学生讨论

  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像”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地球也像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讨论

  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

  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

  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教师播放音乐)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后拓展

  讨论:现在人们已经想到了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内部从来没有人进去看过,科学家又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的呢?此部分从探索三个黑盒子开始,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引发对地球内部的思考,最后通过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来构建对地球内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构造

  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2、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

  3、科学态度: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难点: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各色橡皮泥,小老师报名收集资料分享成果教师准备:煮熟的鸡蛋、三个黑盒子、水、沙子、小石子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桌上放了3个盒子,里面装着不同的物品(水、细沙和小石头)。

  2、谈话:你们不打开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有什么?

  学生交流。

  3、话: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刚才猜物体的方法对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

  4、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家园上共有224个国家,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虽然每天生活在地球,但大家不一定真正了解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地球家园的内部,了解其中的奥秘吧!

  (板书:《地球的内部》)

  (二)目标摆出,学生尝试

  (1)带着这三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欢迎某某同学先给同学们讲解,讲解不到位的地方,老师来做以补充。台下的同学注意听台上小老师讲解过程中优点和缺点都有哪些?台下学生可以对小老师进行点评,之后老师会出测试题来考一考大家。

  (2)学生尝试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地球的内部》资料,讲解知识。(辅助工具:学生制作的课件)

  注意:学生知识点讲解有无错误,课件是否准备充分,有无和同学互动,语言是否流利,知识点是否理解等等。

  (3)师生共评

  1、教师根据小老师和学生的表现,先请小老师谈感受。

  2、请台下学生对小老师进行点评。

  3、教师汇总评价。

  4、根据学生点评,没有讲清部分,教师补充。(根据课堂小老师讲解,灵活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三)、指导学生讨论并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1、谈话: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科学家对地球的了解,我们可以用橡皮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制作?

  2、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区分地球内部各层次及怎样确定各层厚度等问题展开讨论。

  如:(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3)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交流汇报,确定方案。

  4、分组制作。

  5、各组展示后切开相互评价。

  内容:

  地球构造模型x月xx日

  今天我得了x颗☆

  评价项目 ☆☆☆ ☆☆ ☆ 下次努力

  1、外形美观

  2、内部比例与色彩

  3、组员的合作情况

  (四)、知识检测

  1、地球内部构造按照不同的圈层可分为几层?

  2、举例说明地壳占地球体积的多少?

  3、地幔又可分为几层?

  4、地核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对现代学生来说“地球是个球体”这一知识已经是一种常识了,所以他们对于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会有点不可思议,或者难以接受。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点拨学生,比如古代中国的“盖天说”虽不科学,但是在当时来讲已经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又因为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不足,所以对于要找出一些自然现象来证明地球是球体,就比较难了。相对于这些,现代学生对于高科技的内容的熟悉和兴趣程度要高于其他内容,可以在观看中国航天的视频的同时介绍宇宙中观察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并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描述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学会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事例,初步知道如何团队合作合成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分析

  掌握团队合作进行探究实验,并能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不断地完善着,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也不断进步。

  通过讨论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感悟不断追求、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大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课件、视频和小实验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教学重点: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视频

  3.探究实验用具:排球、纸条、铅笔

  教学形式

  1.小组讨论

  2.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预习反馈】:

  师: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单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有没有同学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与大家分享一下。

  找几个学生汇报答案,让其它学生进行评价。

  【导入】

  师:同学们完成的都非常好,那大家在完成预习题的时候也应该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开始新的内容的学习《人类的家园—地球》。

  【讲授新课】

  师: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通过预习大家也知道地球是一个椭球体,(PPT展示标题和卫星拍摄地球照片)但是古时候的人们却不是这样认识的。例如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与古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其他古国的人们是怎么样认为的呢?

  (PPT展示四大古国对于天地的认识)

  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古代巴比伦人——……

  古代埃及人——……

  师:你们觉得四大古国的人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正确吗?

  生:不正确

  师:因为当时科技的限制,古人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很多局限性,但是他们能够从生活中观察总结的探究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那我们也从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来证实一下地球是球体吧。

  师:看到这个画面有没有想到一首诗呢?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帆船远去时的情境是如何的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下,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帆船在远去的时候,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师:大家说他说得对不对啊?

  生:对。

  师:我还是觉得不放心,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来看看,这里要用到排球,铅笔。那排球相当于什么呢?

  生:地球

  师:那铅笔头和笔身分别代表什么呢?

  生:铅笔头代表船身,笔身代表桅杆。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笔从排球的最顶端开始,铅笔笔尖紧贴排球球面,让铅笔慢慢朝我这个方向移动,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呢?

  生:铅笔的笔尖先消失,笔身后消失。

  师:好,那现在我将铅笔慢慢的往前移动呢?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呢?

  生:笔身先出现,铅笔的笔尖后出现。

  师:那是不是和帆船远去和驶来时的情景一样呢?

  生:是的。

  师:科学实验要求具有可重复性,可是排球只有一个,那大家想想有什么我们身上的器官可以代替他呢?

  生:……

  师:我们就用各自的拳头代替排球来重复一下这个实验,你们都各自做做看,看看结果和我们大家一起做的一样不一样。

  (学生实验,适当指导)

  师: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如果是在平面上移动会是这样的结果吗?大家在平面上重复这个实验看看会是什么结果呢?

  (学生实验,适当指导)

  师:大家做得都很认真,那我们请同学来给我们总结下这个小实验。

  生:……

  师:大家同不同意这几位同学的答案啊?

  生:同意。

  师:那我们接下去再看看还有哪些现象可以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师:这几幅图片大家看完后,有没有想到另外一句古诗呀?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那这个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站得高可以看到的范围更大。

  师:根据这个我们又可以推测?

  生:地球是个球体。

  师:这2个都是白天可以观察到的现象,那晚上是不是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呢?大家看这幅图片,是什么啊?

  生:月亮。

  师:看到月亮你们会想到李白的一首什么诗呢?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好,很好。月亮还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是什么呢?

  生:月食。

  师:对,月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逻他注意到月食时大地投射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圆的,由此推测大地是球体。那月食的成因大家小学里应该学习过了吧?

  生:是的。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地球把太阳的光线挡住了,导致了月球无法反射太阳光到地球上,我们就看不到月球了。

  师:他说得对吗?

  生:对。

  (PPT展示月食示意图)

  师:那我们一起来模拟下月食吧。以老师的头代表月球,自己的头则代表太阳,排球代表地球。排球从右向左划过自己眼睛与老师头部之间,同时用一只眼睛来观察。在排球移动的过程中,注意排球遮挡住老师的部分与老师头显露部分的交界处是呈什么形状啊?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生:呈圆弧形。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月全食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形状也是呈圆弧形的。

  师:那这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啊?

  生:是的。

  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地球的形状是个?

  生:球体。

  师:那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有了3个证据可以推测地球是个球体,但并不是直接的证据吧。这也是因为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到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用自己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一起来看下。

  (视频:麦哲伦环球航海)

  师:麦哲伦他们这种为科学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那到了现在,科学技术已经可以让人们飞出地球,从外太空观察地球了。那从外太空看地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视频展示:杨利伟拍摄的太空视频)

  师:杨利伟作为我国第一位宇航员给我们拍摄了一段珍贵的地球照片,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地球是个大的球体。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师: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下,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啊?

  生1: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生2: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生3: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呈圆弧形。

  生4:麦哲伦的环球航海。

  生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生6:……

  师: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那既然已经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人们的科技已经可以让人们飞出地球去观察地球了,于是人们想进一步知道地球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球体呢?

  师:现代科技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也就是说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那么在预习的时候,大家已经知道了地球的2个半径,我们这里在巩固下。

  (再次巩固地球大小的知识)

  师:那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不是从古人的非球体,到之前的球体,又到了现在的椭球体,那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是不是可能会出现更加精确的描述呢?

  生:是的。

  师:科学家对于仅仅知道地球的形状还不够满足,他们还想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这时候,如果有把巨大的刀把地球切开会是怎么样的呢?

  师:这当然是不可以的,但是呢我们可以切鸡蛋,用鸡蛋的结构类比地球的结构。观察下鸡蛋的剖面,我们可以看到鸡蛋由外到内,可以分为?

  生:蛋壳,蛋白,蛋黄。

  师:同样的,我们也将地球的结构也分为了3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在岩石圈下面呢就是软流层。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放大看看,可以看到地壳和蛋壳一样非常薄,地幔又可以分为上下地幔,比地壳厚了好多。最里面的地核也可以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是地球结构最厚的结构。

  师: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学了哪些内容。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一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也知道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之后,我们又对地球的大小进行了巩固,最后又将地球的结构给介绍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习题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

  【习题巩固】

  (见附件)

  【作业布置】

  师:大家对于今天的内容掌握都很好,今天的课后巩固,完成作业本《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有时间的话搜集一些资料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生的故事。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 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 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师: 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 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 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 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 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 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 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xx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 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 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 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 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 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 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 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3)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 交流汇报,确定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用三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

  4 、分组制作。

  6、 各组展示后切开相互评价。

  总结:

  今天我们的研究非产成功,不仅知道了地球内部的构造,还了解了建立模型便于研究的科学方法。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并且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因为科学是永无止境的……课下,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考虑一下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小学科学观摩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球的内部优秀教学设计02-23

小学科学观摩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02-24

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01-25

小学科学《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教学设计04-18

观摩课教学设计09-15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11-30

小学科学观摩课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教学设计02-24

小学美术观摩课《大鱼小鱼》教学设计02-24

《找规律》观摩课教学设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