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1 18:33: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一、 导入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谁来解释一下“世外桃源”的含义或举例说明其含义。

  〈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注:根据学生的解释来揭示课文。

  二、 整体感知

  a) 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缤纷( )豁然开朗( )平旷( )俨然( )

  阡陌( )垂髫( )怡然自乐( )诣( )

  b) 结合注释初步翻译课文。(注:重点朗读课文和理解下列词语)。

  缘、远近、异、复、鲜美、落英缤纷、之、初、极、其、豁然开朗、旷、属、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乃、具、要、咸、云、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是、无论、延、去、不足、道、志、及、诣、遣、欣然、规、寻、问津

  三、 局部品味:

  1、 导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

  (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 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1)、本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描写桃花源的外景。并要求学生找出桃花源外景的句子>

  (2)、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晋…武…缘…忘…忽…夹…中…芳…落…渔…复…欲…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回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提示: (感想:A、有山有水,人杰地灵。B、心情舒畅、愉快、惬意。C、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一种虽处山外,却身在世外之感。 推断:A、有人。B、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由此而引出第二段的学习。)

  3、 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

  4、 理清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中的地点转移,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本段文字:

  景:土地…

  林尽水源…山…口…

  人:其中…

  5、 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

  6、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通过讨论,板书如下)

  (对 比)

  桃花源↓现实

  ┃ | ┃

  只有父子之分 | 有君臣之别,贵贱之分

  只有和平劳动无兵火征战 | 为私利而荼毒生灵、鱼肉百姓

  自劳自食、和睦相处 | 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7、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居住呢?

  (讨论后,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a) 引导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

  (内容从略)

  8、 请按“初识??所闻、所感??离开”分层次,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这段文字。

  初识 ?? 见…乃…问…具…

  ↓

  所见所感??村…咸…自…率…不…遂…问…乃…无…此…余…皆…

  ↓

  离开 ??停…此中……道也

  9、 探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花源的人为什么叹惋?

  提示:A、可以用文中的话语回答

  B、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怎样的时代?(魏?时期,战乱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为外边世界的动乱、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C、从这里我们可知:作者虚构的'这个宁静安乐的环境、美好的风俗、淳朴的人情,是为了寄托作者的那种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理想。

  D、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探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生哲学和隐居田园而过着清贫生活的思想境界。(注:由“此中人”是那些淳朴百姓的化影,他们叹息我的生活不如乡村的美好生活。从而可以推断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原因。)

  四、 教学反馈

  (略)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12-25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07-01

《荷花》优秀教学设计04-14

白鹅优秀教学设计04-04

《松鼠》优秀教学设计04-03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03-07

《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2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07-22

《猴王出世》优秀的教学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