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1 23:28: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十册36、3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1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分数,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把你知道的和大家说一说。

  生汇报交流。

  1.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P98-10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掌握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野餐图,星期天,小明和小兰去野餐,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带了哪些食品。他们打算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你会帮他们分一分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

  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例题1)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平均每人可以分得多少? 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1/2)

  师:像1/2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分数。

  揭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师:这半个用1/2表示,那另外半个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

  2、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提问:1/2的分母是几?分子是几?

  强调:现在你知道小明和小兰各分得多少蛋糕了吗?

  3、操作理解,深入认识。(“试一试”)

  师:瞧!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4、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出示判断练习。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小结:看来不管是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6、认识几分之一(“想想做做”第1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1/2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那么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吗?

  谁来说说看图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图2呢?说说看为什么能用1/6表示?图3?图4?

  7、“想想做做”第2题。

  8、继续认识几分之一(“想想做做”第4题)

  你想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

  (小组活动:表示出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汇报:说说看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组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比较1/2和1/4

  师:瞧!老师这儿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能表示两个不同的分数吗?(涂色表示圆的1/2和1/4)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你能比较1/2和1/4哪个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你们的比较结果是怎样的?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比出来的吗?

  小结:可以根据两张圆纸片中涂色部分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根据1/2和1/4的含义来思考,即“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2、出示第三个圆(1/8)

  请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样?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4、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3)

  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随着电脑的演示,让学生猜猜看:现在涂色部分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

  观察一下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结:同样长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5、“想想做做”第5题。

  6、“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充满智慧!

  师: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教师: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一个大西瓜,一个神秘的口袋)看着满头大汗的猴宝宝,猴妈妈赶紧给他们分西瓜,猴妈妈把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演示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图),你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吗?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教师:西瓜吃完了,可猴宝宝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他们想到了猴妈妈带来的神秘口袋,(电脑回放)其实这个神秘口袋中装的也是小猴子喜欢的水果,猜是什么?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看来,这个神秘口袋还没有打开,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1/4了。是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4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8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教师:不管1只小猴子最后拿到的是这里的2个还是这里的4个,他们拿到的都是这袋桃子的1/2。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4

  分数乘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归纳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二、探索算法:

  (一)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

  1、请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内交流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5、组际交流。

  6、小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二)一般分数相乘

  1、小组合作探究:

  (1)猜想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请举例验证。

  (3)准备汇报。

  2、组际交流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积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4、沟通所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分数的乘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独立写出几个算式。汇总到黑板上。

  学生观察得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

  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小组交流个体学习情况

  5、组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

  (1)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6、学生按要求活动。

  7、组际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可以看作是——

  (2)画图:把长方形的纸先用阴影表示出,再表示阴影部分的,然后打开看一看得到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化成小数计算。(能化成小数的)

  三、教师辅导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的计算及验证情况。

  2、教师指导和参与讨论。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附: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习、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 ——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教学对策:

  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有几个1/4?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授后小记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6

  创境激疑

  (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合作探究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涂色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拓展应用

  1.在分数a/b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b/a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作业布置

  教材54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 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 ,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 , 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3题。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8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3=++====(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1、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2、重视法则推导过程,应用转化思想,启发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法则推导,让学生先尝试、观察、讨论、总结,而后再概括法则,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定标: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出示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自学互动: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8/2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中4是什么数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21/7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D,3中3是什么数2/7是什么数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板书: 4

  读作:四又二分之一

  整数部分分数部分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4 ,教学P71 .例4 : (1),把4/4,8/4化成整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4/4=4梅4=1 8/4=8梅4=2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板书: 7/3=7梅3= 6/5=6梅5=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把它们化成带分数.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

  练习,提高能力

  P71 .做一做

  三、适时点拨:

  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四、测评训练:

  练习十三第4、5题

  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6、8题

  板书设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课本P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谁?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 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 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3、1/4)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

  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4、长方形1/4、圆形1/4。

  (都表示1/4。)

  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

  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1/4

  师: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3、 出示练习

  4、写分数

  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

  写法:(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

  (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

  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

  2、(想想做做第1、2、3题)

  3、拓展

  100页的4、5题

  ②出示黑板报。

  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1) 科学园地 1/2 (2) 艺术园地 1/4 。

  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投影出示: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问:根据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问:根据是什么?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

  问:这两个法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的法则。

  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二)新授教学

  板书例题)

  提问:

  ①谁会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什么?

  生: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③谁会计算这道题?试做在本上。

  指名说过程。老师板书:

  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可得出:

  这个想法有道理吗?画出线段图理解一下。

  投影出示线段图:

  这说明同学们的思路是很正确的'。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法则相同。

  你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吗?

  投影显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投影出三条法则(分数除以分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

  问:这三条法则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

  师:既然这三条法则都有这样共同的特征。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条法则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法则呢?

  板书:分数除法法则

  师:为了便于总结和记忆,我们把被除数叫做甲数,除数叫做乙数。分数除法的法则该怎样总结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问:谁来说一说?(指名2~3人说)

  板书:甲数除以乙数( )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问:为什么要空格?为什么要加0除外这3个字?

  板书:0除外

  同学们把法则完整的说一遍。

  师:甲数、乙数可以是什么数?

  法则不但适用于分数,也适用于整数除法。

  2、做一做:(投影)

  投影订正,错的同学要说明错因。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第36页第5题,学生们做在本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订正,找错因。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分数除法的法则掌握、运用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的一些特点。

  2、投影: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吗?为什么?

  (1)谁来读一读题目要求?

  (2)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3)指名说,老师板书。

  (4)问:你是怎么想的?

  问:谁还能说出几道商大于被除数的算式?

  根据学生说的,老师可板书几道题:

  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看一看商大于被除数的题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板书:除数比1小。

  问:被除数呢?

  板书:不等于0。

  问:谁能说出几道商小于被除数的题?

  商小于被除数的题又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被除数不等于0,除数比1大。

  师:利用分数除法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对一些题进行估算检查,看一看是否符合道理。

  老师投影出示:下面的结果对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法则是什么?你还学会了什么?商比被除数大的题有什么特点?商比被除数小的题有什么特点?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第36页练习九第6,7,9,10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在教学例3“分数除以分数”后,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最后统一成分数除法的法则。在新授前复习中,教师用投影出示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并让学生说这两个法则有什么共同之处,为新授做了铺垫。教学例3时,教师采用了让学生做,并问他们为什么这

  么做,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最后总结分数除法的法则时,教师把前面的三条法则都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使学生觉得这三条法则本质是一样的,完全可以用一条法则所代替。这样水到渠成,学生们很容易地就总结出了分数除法的法则。本节课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知识的实用性。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2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通过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能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奠定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以及倒数的认识。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能应用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材第28~29页例1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

  学生做完第(1)题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做完第(2)题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计算第(2)题第2个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师: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课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1中长方形直条图,标注出长是“1米”。

  师:做一朵绸花用米绸带,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

  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先由学生回答,再涂色。)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生:++。

  师:求3个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生:3×。

  教师板书:×3或3×。

  师:这个算式中的是什么数?式中的3是什么数?

  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计算×3。

  师启发:×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生:。

  学生试做,教师启发总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

  师:×3=,由此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生:用分数的分子乘整数,所得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原分数的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师: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点评时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3)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把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第2题指定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1.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可能没关注到全局。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2.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学生,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3.在课后巩固的作业设计中,我本着“精”的原则,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去设计一些题目,做到精讲精练。既学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

  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材第29~30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 ×1 ×5

  师: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与整数相乘,说一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花朵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1)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是多少朵。

  师:怎么列式计算呢?(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生:10÷2=5(朵)。

  师:为什么可以用上面的算式计算?

  生:10朵的是红花,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红花。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涂一涂,借助涂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生:10÷5×2=4(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10×来计算。

  师:求10朵的是多少,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师: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1.教材第30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教材第30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6~9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拓展。计算方法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难以理解,可适当补充一些变式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

  第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第31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3中的条形图。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如: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绿花是黄花的(或);把红花朵数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绿花是红花的等。

  1.教学例3第(1)题。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哪种花朵数的?也就是多少朵的?

  追问:50朵的是什么?

  指出:“红花比黄花多”,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

  指名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0×。

  师: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教学例3第(2)题。

  出示题目:绿花比黄花少,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

  1.教材第31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2.教材第33页“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3.教材第33页“练习五”第11~15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在以前没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是先求出1份的量再乘相应的份数来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从课堂反馈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小半的学生还是不习惯用分数乘法计算,还是把它看成份数去理解。但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大多数的学生在列式时已经很自然地把单位“1”的量与它的几分之几相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4课时分数与分数相乘

  教材第34~35页例4、例5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知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理。

  课件、长方形纸。

  1.计算下面各题。

  4× 7× ×4 ×12

  2.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小结: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3.课件出示:×。

  师:这道题与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4题、图。

  师:画斜线的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大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明确:左图中斜线部分占的,右图中斜线部分占的。

  师: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的呢?

  师: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教材第34页完成填空。)

  师:根据填的结果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生: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题、图。

  师:×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订正完后师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归纳总结。

  师: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完成教材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5.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请同学们先完成“试一试”第2题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1.教材第35页“练一练”。

  引导学生直接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3.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2~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与分数相乘怎样计算?

  本节课主要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意义获得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在直观图的支持下,在分析比较、探讨交流的环境中逐步发现规律,在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中完善方法、构建方法体系。通过学习,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错误较多,约分的方法也不能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计算的训练,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

  第5课时分数连乘

  教材第35~36页例6及相关练习。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并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重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1.口算。

  ×6=×=10×=×=

  2.师:请同学们说说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连乘。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例6,理解题意。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互相交流。

  2.画图分析。

  教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做绸花的朵数。

  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线段表示二班做绸花的朵数?教师引导学生画一画。

  师:你会用线段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吗?

  学生独立画一画。

  3.列式计算。

  (1)师: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生:先算出二班做的朵数,再计算三班做的朵数。

  (2)师: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板演。

  生:135×=120(朵) 120×=90(朵)

  (3)分布算式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35××。

  师:这样的乘法算式你会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师: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归纳方法。

  师:今天学习的分数乘法和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教材第36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2.长方体的长是3米,宽是米,高是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7~9题。

  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今天教学分数连乘,从例题看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上,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中单位“1”的转换,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数连乘的计算,有一些学生约分时不太熟练,感觉速度较慢。

  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是先把两个分数相乘进行计算的,这样的计算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把间接的分数表示转化成直接的分数表示。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不理想,希望通过多做题来补救。

  第6课时练习课(分数乘法)

  教材第38页第10~15题。

  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计算分数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正确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1.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0题。

  引导学生复习单位间的进率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2.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观察每组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概括: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3.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2~14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

  4.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5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鱼缸里有水多少立方米,需要哪些条件。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的一个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巩固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及分数应用的相关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的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习题中,我所选择的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语言不够到位,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

  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材第36页例7及相关练习。

  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课件。

  师:在我国的文字里,有很多有趣的汉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课件出示有趣的汉字:呆和杏、吴和吞……)

  师:你们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了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上、下交换位置以后,就成了新的汉字。)

  师: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倒数。(板书课题。)

  1.教学例7。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7。

  师: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生:×=1,×=1,×=1。

  (2)引出概念。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3)师:你能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数互为倒数吗?

  学生举例来说,教师及时评议。

  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观察上面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师: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总结: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作分母,分子是1的分数。

  1.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

  3.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本节课先让学生通过对几个分数的观察,找出结果是1的算式,再让学生举例,观察算式的特点,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我发现像这样难度不是很大的内容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对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举例后进一步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互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怎样解释,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材第40~4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地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难点: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件。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师: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师:举例说说你能用分数乘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1.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先涂色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4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

  学生独立解答,评讲时结合问题说说思考方法。

  4.教材第40~41页“练习与应用”第5~8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

  5.教材第41页“练习与应用”第12题。

  (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使学生明确:要求妈妈的身高,必须先求出小明的身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评议。

  6.教材第42页“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全班交流。

  7.教材第42页“评价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交流。

  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哪些任务?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基础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为了达到本节课预定的目标,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整理与练习课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2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3-1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1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03-01

《分数乘法》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6-05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15篇04-2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04-0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2篇)11-1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08-1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