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教具:
软尺、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出示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分别是什么图形。(多个同学回答)
⑵老师将着写图形镶上金边,放上照片送给大家。
⑶请同学帮老师镶上金边,说说你是怎么镶的,最省材料。为什么?
⑷找几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镶上金边。
2、活动二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3、活动三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4、活动四
⑴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拿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量时间在探究周长的策略,观察各种图形的特征,学生利用手中的尺、绳子、等工具,寻找、发现、观察和经验加以推测,提出了绳测法滚动法折叠法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针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方法优化。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显示;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第84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具准备:
树叶、尺子、软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圈”和“周”的联系。
1、出示学生篮球场的情境
经常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小美计划每天绕着篮球场跑一圈,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跑的。(出示动态演示跑步)
师:小美跑得对吗?为什么?你觉得她应该怎么跑?
生1:她跑得不对,没有绕着篮球场的边线跑。
师:这一次,小美又跑够一圈了吗?应该怎么跑?
生1:不够,没有跑回到起点。
小结: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这样跑才是围着篮球场跑了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称它为“一周”。(板书:一周)
师:你知道篮球场的一周有多长吗?小美爸爸测量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是66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一周的长度”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体验,理解周长的本质。
1、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
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你知道这三个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吗?说一说、指一指。
师: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学生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老师为你骄傲!现在有些物体表面的图形跑到练习纸上了,请你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吧!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一描活动一中古画表面、绿色小旗表面、五角星表面、树叶表面、钟面的一周。
学生展示描图形的一周。
2、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想把这幅古画的四周装裱上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实际上就是要算什么?怎么做?
生:用直尺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师:你真棒!经过测量,古画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5分米,我需要花边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生:20分米。
师:你们真聪明!把古画四条边加起来得到的20分米,就是这幅古画表面一周的长度。那绿色小旗表面一周的长度又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那五角星表面一周的长度呢?
3、找到测量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方法,化曲为直。
师:树叶和钟面的边线不是直的,你有方法能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吗?
生:用细线绕一周,再把细线拉直了用尺子量。(化曲为直)
师:树叶表面的一周指的是哪里?用什么方法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呢?
生:用刚才绕细线的方法。
师:刚才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树叶表面等图形,我们都能通过测量,算出它们的一周的长度。(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出现角、不封闭图形,组织辨析。
师: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这些图形,都能算出一周的长度吗?
生:能。
师:那这两个图形谁来找一找它们的一周,并算出它一周的长度?(出示角、不规则图形)
生:算不出一周的长度。因为角和另外那一个图形从起点开始沿边线回不到起点。(学生指一指)
师:这两个图形和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这两个图形从起点沿边线回不到起点,没有封闭起来。
师:像角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不封闭图形。
师:那像长方形、三角形、圆等这些图形能够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没有缺口的,我们叫什么图形?
生: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下面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
(课本84页第1题)
2。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
3。一块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鹿和小马分别绕A、B跑一圈,它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2、回家算一算家里饭桌表面、电视机显示屏表面等物体的周长。
板书: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图形的周长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扇形、正方形,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等。
学具:
若干平面图形、棉线、直尺、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季
师:那么,一提到秋季你会想到什么?生:落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跟大家分享:秋天到了,一片树叶缓缓地从树上落下来。一只小蚂蚁发现了。瞧!课件播放(一只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你能说说蚂蚁在干什么吗?
生1: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生2: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继续播放蚂蚁绕树叶的长度,及蚂蚁的话)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图形的周长”。
板书:认识图形的周长
二、感知周长
1、理解一周的意义
师:通过小蚂蚁的话,我们听出了新的数学用语:周长,也就是一周的长度。你知道什么是一周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一周?
(教师举着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一周:操场、游泳池)
生1:一周就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生2:一周就是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总结一下:从起点绕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课件出示:操场、游泳池
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游泳池的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长
师:黑板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的。
师:谁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长?指名学生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
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学生举起书,师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长的意义。
播放课件,找一找图形的周长。总结能找到周长的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区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请学生能用手势比划比划。
那么总结一下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刚才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这片树叶的周长到底有多少长呢?如何去测量?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图形的周长?
生:(异口同声)想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
工具:软尺、直尺和棉线。
学生小组合作(打开信封里面的两种物品,有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圆形)
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物品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
4、比较归纳
师:刚才测量周长时,有的同学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图形的周长,而有的同学先用绳子围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才得到图形的周长。什么样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么样的图形得先用绳子绕一绕,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像五角星、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币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
5、小结: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长度。其实一元硬币是硬的假设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滚一圈。
图形选择方法
举起:三角形 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4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课教学,我在研读本课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课的配套课例录像。在课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
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课的主要探究活动“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课例片断】
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1: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
生3: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来。
生4: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5: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
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反思】
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预设与生成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发挥自主探究的应有作用。
1、科学预设活动程序
教者科学分组、科学分工,科学选材,认真预设师生互动的程序,一切预设都讲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合作学习开展有条不紊,每个组员各尽其责,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过程都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可见,有怎样的预设就会有怎样的生成。
在本课例中,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小组成员懂得分工协作,活动有序,由此可体现科学分组和科学分工。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测量周长的图形形式多种,有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规则的月亮形、树叶形等。这样科学选材就自然生成了学生的多种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用尺子量、绕绳子、滚动法等测量周长的有效方法。
2、及时捕捉生成促进预设
在课例中,学生上台汇报交流所测量周长时,有两处生成教师捕捉得很好。一处是对正方形周长的测量。当学生发现只用测量一条边乘以4就可以得周长时,教师及时提升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计算作好了铺垫。第二处是学生操作汇报圆形可以用滚动法测量时,教师及时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滚动法测量的适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图形就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的结论。这正是教师恰当把握学生的生成,从而能将预设问题推向更有科学性和深度的结论。
但是在本课例的探究活动中,也有几处让我们斟酌的。当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时,学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学规范的,而教师只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这就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生成,错过了科学指导的机会。还有当学生发现五角星、月亮形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后,教师在总结测量周长方法时,也没有将生成的结论加以提升运用,只是泛泛而谈“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由此可见,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预设之外的。
因为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维、知识、经验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会呈现丰富性、多变性,这就决定了教学生成可以是丰富的,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儿童的认识规律,个性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及已有知识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反复推敲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等,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生成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活动预设的发展。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关键: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学具准备: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问:
(1)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全课小结
六、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周长的认识》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是了解周长的概念,形成并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学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鼓励他们相互谈论交流,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总结归纳。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且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能从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设计理念】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所以我在选取例子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中,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在计算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通过拓展练习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建立周长的概念。
情感与态度: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解决问题: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不同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半圆、五角星、月牙等卡片)。
学生准备:直尺、棉线、记录纸。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五角星、树叶、月牙等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14分钟)
(一)谈话引入(1分)
上课伊始,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周”字。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姓周,周老师,周总理等等。
(二)揭示课题(1分)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我们的汉字真有意思,一字多意!可是,我们这节课不是语文课,而是数学课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周长”。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设计意图: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4分)
师:猜猜看,这个“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周长是什么意思呢?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对,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请问角有周长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它没有一周。它的边是分开的,没连在一起。(板书)
师:理解得真好。一周就是从起点走啊走,到终点时,起点和终点会重合在一起。对吗?师:同学们请看:(依次贴出树叶、月牙、圆形图片、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那么,请问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五角星的周长又是指???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4分)
师: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这些图形都没有开口,都由一些边连在一起,围得严严实实的??
师:你们说得很正确。没开口,我们可以用“封闭”这个词。也就是说,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同学们积极发言,真棒!请打开书P41,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请大家大声整齐读一遍:“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并在“封闭”,“一周”两词下划红线,重点突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经历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练一练:(课件出示)(4分)
1、(指一指下列图形的周长)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图形:
(分别请三个学生到屏幕前指出,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和倾听。强调“封闭”、“一周”的动作。)
【注:学生指周长的过程时可能有学生随意性地开始指,没从容易记的地方开始,指到结束时会忘记了开始处。】
2、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的周长?
3、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指认周长、辨别周长、找周长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周长的概念。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建立起来的周长的概念,使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18分钟)
(一)(谈话引入)(1分)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说得好,之前我们学习过的“长度”,也就是量出来的。“周长”也是长度呀,所以可以用量的办法量出来。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合作交流,探索求周长的策略(9分)
1、小组出示:三角板、月牙、树叶、圆形纸片、五角星、正方形、长方形等纸片。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圆形钟、笔筒、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没有包边的镜子。
学具:若干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月牙形、树叶形)棉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利用白板课件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动物们准备举行一次运动会,这几天,小动物们都忙着锻炼呢!(白板课件演示:小动物跑步画面)
师:瞧!它们已经站在各自的跑道上准备跑步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他们的跑道有什么不同?
预设:形状不同。有的是五角星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月牙形。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小动物们是怎样跑的?(白板课件动画演示:小动物绕各自的跑道跑一周)
预设1:小动物是沿着图形的边跑的。
预设2:它们是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预设3:绕图形的边跑了一圈。
师:小动物们呀,就是绕着这些图形跑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周长”。(白板课件播放毛毛虫在树叶上爬一周的动画并用白板的淡入效果显示“周长”这一课题。)
二、感知周长
1、理解周长的意义
师:有谁认识周长?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预设1:图形一圈的长度。
预设2: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并把你在书上看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利用白板的拖拉标签拖拉出提前隐藏的“周长的定义”。并用放大镜效果突出关键词。)
师:对于周长的定义,你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预设:什么是封闭图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抓住了关键,这样吧,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1:封闭图形就是封住口的图形。
预设2:封闭图形就是一点缝隙都不留的图形。
预设3: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
白板课件出示:两组缺口和不缺口的图形(也可以试着让学生在白板上用书写笔画一画。)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预设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预设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教师用书写笔在白板上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出示:圆形钟、笔筒
师:谁来指钟面的周长和笔筒底面的周长?
抽生上前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预设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刚才小动物们跑步了,而且都是绕着各自的跑道跑了一周,谁跑的路最长呢?怎样就知道啦?
预设1:看谁绕的弯多。
预设2:我觉得要量出它们的周长。
师:那用什么办法来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异口同声)想
2、六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要求:拿到图形后,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
学生小组合作
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
4、比较归纳
师:刚才测量周长时,有的同学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图形的周长,而有的同学先用绳子围了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才得到图形的周长。什么样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么样的图形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
生:像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圆形、月牙形、树叶形边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
5、小结
师: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
四、拓展练习
1、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谁的周长长?
2、给圆形小镜子包边。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结合具体的图形或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初步学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对具体图形进行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参与到认识“周长”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已的感性体验,获得对“周长”的理解与掌握;感知图形或事物感知、认识、理解击长的意义,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掌握测量周长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
米尺、细绳、树叶、平面图形、软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一)剪一剪
师:请你把最喜欢的卡通头像图片沿着边剪出来。
生:我剪的头像图形好似圆形。
生:我剪的头像图形好似是正方形。
生:我剪的头像图形好似是长方形。
师:请你用左手的母指和食指夹住图像的边线中的一点处,再用右手的食指沿着图像边线画一圈。
(二)说一说:
师:同学们刚才说画一圈之外还可以用别的词语吗?
生:画一周。
师:同学们从这一点处形始画,再画一周回到这一点,这个过程封闭吗?
生:封闭了。
二、认识周长:
(一)画一画。
师:用刚才的方法,请同学们画一画你喜欢的图形或物品。
生:我画了一本数学书的面
生:我画了一张桌子的面。
生:我画了一个笔盒的面。
师:请同学们留意这位同学画的过程(没画完的长方形)
生:老师这个同学还有一部分没画出来,不完整。
师:总结:从一点开始,最后回到这里结束,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没有。
(二)指一指
师:桌面、篮球场、书面等等是什么形状。
生:都是长方形。
师:在长方形的图片上指一指周长。
生:我从这一点开始画,沿着长方形的边车一击回到这一点的长度。
(三)摸一摸。
师:示范摸书本一周的边线(强调一周)
生:摸桌面、数学书面、笔盒面、黑板面。
(四)量一量。
师:指导用皮尺任选你喜欢的物品、图片量一量周长。
生:量腰围、量树叶、量桌面。
(五)算一算
师:说出你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生: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①5+5+6 ②3+3+3 ③4+3+4+3
师为沿边画一画周长
生:①1+1+1+1 ②2+1+2+1 ③2+2+2+2
三、课学时总结
师: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周长
过渡:树叶有周长,那么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数学书,(偏板书:课桌、数学书)它们的周长又是指哪部分呢?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2、感受图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刚才所描的四个图形当中,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三条边的长度之和)正方形呢?圆形呢?花形呢?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
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
(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这里还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经过裁剪,变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的样子,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长
曲化曲为直
圆滚
边线周长
直各边长之和
直量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
4.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线、直尺、皮尺、树叶、课件 预习:
内容:数学书45页。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体,被称作动物界的大力士,你们能猜到它是谁吗? 生:蚂蚁。
师:同学们太棒了!它就是小蚂蚁淘淘,快跟淘淘打个招呼吧! 生:淘淘好!
师:今天这节课淘淘就和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提示
1、描一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5页,请你用彩笔描一描这片树叶和数学书的边线。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描的?
2、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把书打到45页,开始自学上半部分内容,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如摸一摸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
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二)、量一量。怎样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
师:淘淘知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是它还想知道自己爬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到底爬了多少厘米?该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议一议:
1、可能有哪些测量方法?你们准备用哪种?
2、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小组内如何分工?做一做:实际测量,师巡视。说一说:
1、使用了什么测量方法?
2、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测量的结果是什么?指2名学生汇报。
(三)数一数。
淘淘看咱们班的学生这么积极地想办法,它也想像咱们一样学得更聪明,于是它开始积极地想办法,它看到了三个图形,想知道它们的周长,可是淘淘学奸了,它没爬也没量4,却知道了它们的周长,你知道为什么吗?仔细观察。它能数出来,你们能数出来吗?学生独立数一数,然后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三、巩固练习
1、蜗牛奇奇看大家学得这么好,他也来走一走,你能将他们走的路线画出来吗?练一练第一题
2、淘淘看大家这么聪明,他又带来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练一练第二题。
3、淘淘很佩服我们同学们算得又对,学得又快,它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因为这样它也能变更聪明!于是它高高兴兴地请来了4个好朋友一起跟你们学习,这4只小蚂蚁想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他们走的路线一样长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03-20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03-19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03-19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03-19
认识周长精品教学设计03-19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与说明03-19
《周长认识》教学设计内容03-20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02-20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