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6 09:27: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初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诵读古今名家优秀诗文,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感受本单元诗篇中生动的形象与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像和情感。

  3.懂得写诗作文皆由感而发,因情而生,能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4.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

  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毛泽东词二首》2课时

  《古代诗词三首》3课时《现代诗二首》2课时

  《歌词三首》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自由作文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借助诗人的创造精神和诗歌的深蕴

  意来教化学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思想的启迪,神韵的领悟。各课设计思路简单介绍如下:

  《毛泽东词二首》:通过朗读可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在诵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把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朗读背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卜算子咏梅》可采用比较阅读。

  《古代诗词三首》:①《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样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能让学生打破教材的局限,多角度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使这一人物回归本色生活,应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把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意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人物,把握文本主题。这首诗风格刚健清新,语言质朴生动,既有雄浑的气势,又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学习本诗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②《观刈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深深的谴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的含义。

  ③《破阵子》表达了作者虽有伟大的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梦境,体会作者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

  《现代诗二首》:①《回延安》:语言通俗,运用“信天游”民歌形式、比兴方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恰当运用民歌形式和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体会从中抒发的感情。②《再别康桥》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学生由于平时对新月派诗歌接触较少,对这类充满浪漫气息的有唯美倾向的诗歌比较陌生,因此,很有必要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读诗的兴趣,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境,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诗意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然后穿插读诗技巧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情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和引路的作用。

  《歌词三首》:歌词的学习,对于学生们而言,虽然是第一次,但是学生对于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并不陌生。而且很多学生能唱不少歌曲,对歌曲较为感兴趣。这是学习这三首歌词的良好前提。利用这一优势,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本文,应该先让学生学唱这三首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这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并进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再选唱其他爱国歌曲,可以组织班级演唱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欣赏》:结合诵读欣赏的教学要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少讲析。让学生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讲析代替实践。教学采用四步法:听读、译读、说读、背读。

  《写作:自由作文》:结合过去的写作实践,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赛诗会、诗歌朗诵会,或编写手抄报、壁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丰富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1.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并做好批注。

  2.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诗词?为什么?准备3—5分钟,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体现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3.布置讨论:组建学习小组,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中国现代诗歌“等等)讨论、

  4.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朗诵会、赛诗会等形式)。

  出示评价内容:

  ①你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②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③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④你能品味诗歌中优美、凝练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⑤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⑥你参与了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吗?

  第2课时:《毛泽东词二首》之《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

  收集咏雪的诗词,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诗歌《沁园春雪》,创设意境;简单讲述这首的背景。简单介绍词的知识。(词谱、词牌、上阕、下阕等)

  第二块:整体感知全词

  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意境。看书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完善。(教师适时点拨)组织学生齐读,要求注意读出激越豪壮的语调,把握重音、停顿和语气等全班齐读。

  第三块:精读品析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这首词的感受,如谈写作思路、修辞手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等。细读并根据这些角度在相应的`语句边做好批注。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预设以下一些内容)

  ①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上阕中“望”字的作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③下阕中“惜”字的作用;评价古人的意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等。

  梳理归纳:上阕写景,大气磅礴;下阕抒情、议论,风流豪壮。全词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探究阅读:你如何看待词中所提及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历史人物?

  课后学习:

  1.回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两首诗词在取景角度上的异同。

  2.背诵《沁园春雪》,摘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第3课时:《毛泽东词二首》之《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课前学习: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查阅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文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2、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3.背景介绍: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块:比较阅读,探究意境

  1.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可从构景、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来做对比)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朗读时两首词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批评、指正。

  4.组织全班学生朗读,男生读毛泽东的词,女生读陆游的词。

  第三块: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各组探究、交流。

  2.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可预设以下内容)

  上阕:①联系一下时代背景,“春归”、“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②“已是悬崖百丈冰”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③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④“梅花”在词中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下阕:①你是怎样理解“俏也不争春”的?

  整篇: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②词的上下阕内容各侧重于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理解与收获。

  归纳小结。

  3.组织学生齐读两首词,读出你的理解。

  第四块: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3.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课后学习:

  关于咏梅的诗词有很多,根据你的课内外积累,试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名篇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第4课时:《古代诗词三首》之《木兰诗》

【初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28

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学设计08-29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学设计06-25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04-22

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10-09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8-06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20

四年级语文下册:《麦哨》教学设计04-05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03-21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测试题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