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涵咏文辞,体味秋的意境。
2、想像还原,感受自我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自我形象。
2、难点:感受自我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 鉴赏 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注一
补充:孤独 屈辱 忧郁 乱世
背景:1934年8月 北平 避居(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 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XXX白色恐怖的威胁 1933年 上海迁居杭州)
二、整合
提问:你从文中读到了些什么?请说说自己初读的感受。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只鼓励不点评。
整合:这是一篇关于秋天的散文名篇,我们的阅读将围绕两个话题展开:一是郁达夫的秋天;二是秋天的郁达夫。(板书)
三、郁达夫的秋天
提问:在秋天的故都,郁达夫看到了些什么?
明确:秋景——芦花、柳影、夜月、碧天、牵牛花、秋草、落蕊、闲人、秋枣……(视)
虫唱、钟声、飞声、扫地、蝉声、雨声、人语、风声……(听)
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想)
图景——秋花、秋蕊、秋蝉、秋雨、秋枣
提问:这一切构成了郁达夫眼中的秋天的世界,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特点呢?
明确:“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不仅概括了秋景而且表达了郁达夫对此的情绪体验。(文眼)
三、秋天的郁达夫
引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当郁达夫陶醉在他所见的故都秋色之中时,我们又分明在字里行间看到了郁达夫清瘦的影子。
提问:那么,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郁达夫呢?请选择自已最喜欢的文段仔细诵读品味,谈谈自己的印象。
明确:秋院——租破屋、破壁腰(荒寂凄凉,出门在外,客居他乡,孤独悲凉)疏疏落落的秋草(与春草对比,春草碧绿,充满生机;秋草枯黄,萧索凄凉,顿生生命将尽的凄凉之感)细数日光(漏、射、照比较。落寞得近于无聊)驯鸽的飞声(境静心更静)。
这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秋晨生活场景,流露出作者的一份惬意,一份沉醉,这是一种文化人悠静恬适的审美心理。与“皇城人海”相比,于“一椽破屋”独居,显然又具有一种隐士之风,而这隐逸中难免有“孤单”感觉,作者能够自己细细品味这“孤单”的感觉,便是一种最美的“创造”,是一种对社会的洁身自好,静对秋光、秋花,是一种孤芳自赏,而“赏”到的这“十分的秋意”,也不过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伤交织的情怀的着落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处闹市,既显心静,也显孤独寂寞,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板书:静对秋花)
秋槐——不写其高大挺拔,而写其落蕊。晨踏落蕊,轻扫落蕊。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10-09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8-06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20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3-29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9-09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08-20
语文《卖白菜》教学设计04-15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15篇03-29
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09-12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