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的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三篇
篇一: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五题:五、以你自己熟悉的一节课为例,说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除了具有教学设计的所有要点之外,教学设计的篆写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明确所写题目领域,把握此领域内容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做到基本东西不跑偏。
(二)研读教材,同中求异:研读教材,重要的是要到别人看到的,还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从三个维度——编辑、学生、教师的视角解读教材。 读懂教材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看二想三答四验”: 一看:有什么——教材中有什么 二想:为什么
1. 不这样行吗,不这样行,干吗非要这样,教材要传递是什么2. 教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3. 根据教材编排确定的教学策略是什么4. 如果出考题,考什么,怎么考 三答:是什么——不想明白不罢休 四验:再思考——看教参、阅读书籍
(三)研读学生,积累学生经验:研读学生,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要不断思考、反思、实践,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前测、试讲、访谈。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关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试讲可以积累学生学习过程经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个人访谈,可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应对学生思维的复杂化。
(四)提出自己的思考,确定设计的主题:主题要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凸显本质,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彰显作者的智慧,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人的兴趣,增加文章的力度和厚度。
(五)行文:行文要结构严谨、瞻前顾后、环环紧扣,好的文章前后呼应、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
①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②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
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③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正确使用相关实验
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 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 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 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⑤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问题”甚至“在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导学”模式为主要策略,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运用并积极挖掘多元的教学资源,深入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验中理解,在分析中感悟,在讨论中完善,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⑥教学流程
本堂课中最关键的是带领学生搞懂“酶的本质”和“酶的作用”,这两部分学生很不容易搞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设置一些更加浅显易懂的例子,以比喻的形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另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强调,实验仪器的使用等等,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者部分内容是之后学习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基础,也是生物学科中的重点基础内容,可适当地进行拓展,让学生融会贯通,对生命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篇二:第三章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整个教学活动都要以__满足学生_____需要为落脚点。
2.是教学设计顺利实施的保障。
3.生物教学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课时教学设计______。
4.说课的类型有评价性说课______。
二.简述题:
1.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内容?
几乎所有经典的教学模式都是在ADDIE模式基础上变化而来(美国Katherine Cennamo),其缩写代表分析(Analysis).设计(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价(Evaluation)五个阶段。
ADDIE模式的分析阶段包括需要评定.目的确定以及学习者.人物.背景.目的和从属技能分析等;设计阶段包括具体目标陈述.测试题目编制和教学策略选择;开发阶段涉及教学材料的准备;实施阶段包括支持教学开展的各种活动;评价阶段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 简述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概念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针对不同内容的教学策略操作程序和措施、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板书设计、教学时间分配等。
篇三: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中学生物的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三篇】相关文章:
求职成功案例及分析07-06
人力资源培训案例分析03-02
企业管理经典案例分析08-18
某企业管理案例分析08-16
国际企业管理案例分析08-16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08-16
企业管理问题案例分析08-10
大学企业管理案例分析08-10
企业管理考试案例分析08-10
工业企业管理案例分析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