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
读书让人通达,理性地看待事物,通透地对待它;读书暖人心灵,轻轻地拨动你心底那根柔软的弦,感动于这尘世温暖的情怀。今天CN人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希望大家喜欢,欢迎阅读参考。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一】
有人说书是你人生途中的春花秋月,缤纷落英;书是你漫漫人生的一盏灯塔,引领方向;书是你茶余饭后的一杯香茗,口有余香。而我说书是我们心中的远方。远方的菩提,净化心灵;远方的精彩,开阔眼界;远方的遐想,心神驰往。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书能让你的心灵顿悟,提升你的修行;书是你的一次远足,怡养你的身心。读书,只会遇见更好的你。
我小时候是个书迷。这个迷是被小人书勾起来的。读初中的哥哥用平时挖草药卖得的钱买小人书,他自己看完了就随手丢在家中。我就捡豆子似的一本接一本地看,越看越痴迷,那书给我打开了一个个奇异的世界,让我沉醉其中。那时物质生活不富裕,家里兄弟姐妹多,填饱肚子已经很不错了,哪有更多的闲钱买书。没钱买,可看的小人书也是有限的。我就走村串户到各家找书看。一到放学时间或空闲时候,我就满村跑,以至于后来村里人一见我来了,就说︰“小书迷又来了﹗”那时看的书饥不择食,大部头也啃。文学刊物《十月》,矛盾的《子夜》,还有《岳飞传》……反正囫囵吞枣,通通浏览一遍。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已经施行农田承包责任制,农民粮食的收入在交公粮之余,各家也有些许余粮。生活也开始慢慢好转。十岁那年除夕夜,我也有了自我长大以来第一个红包一元钱。兴奋之余,我手中攥着钱,等到天亮。大年初一我直奔街头的那家小小的书店,东挑西拣,选中一本《苏武牧羊》,然后一整天就随着苏武来到遥远的塞北,为苏武的境遇不安,为苏武的气节赞叹,同时隐约中还有一种对塞外世界的向往。母亲喊我走亲戚,我不应。心想,哪有我这等富足,自在。也许书看得多了,思维也跟着天马行空起来。我们那个年代每天放学后,女孩子都要到野外打猪草,对其他女孩来说是苦差,而对我来说,却是件极其高兴的事。一放学,我回到家揣着篮子哼着歌蹦蹦跳跳地向野外走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路边水田里散养的鸭子,看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儿,一个鸭子王国的故事在我小脑袋瓜中任意驰骋。傍晚我沐浴着落日的余辉,踏着斜照的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那漫天的晚霞,我的思绪又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我在想,云那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神奇的国度呢?我童年物质的.贫乏并没有给我的生活留下些许遗憾,反之,我感觉我的童年生活充满阳光,惬意,自在。书给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得我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狭小的世界。我浸润在书香中领略生活的奇妙,世界的精彩。我遥望远方,我向往,我憧憬。我的心中充满乐观,善良,果敢。而这些都是书本所给予我的。书是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殿堂。我如同久旱的禾苗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雨露茁壮成长。
我小时候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读小学时成绩一般,中等偏上一点。后来上了初中,初一也就平平淡淡地过去了。初二时,也许思维开始开窍了,喜欢做几何数学题,那一步一步地解析,推理,越做越有味;作文也经常被语文老师当范文读。成绩也开始进入年级前几十名。初三考中专,分数线也达到了,可因为其他原因没录取。后来补习一年考中专,分数遥遥领先,是我们那个乡镇中学第一名,在整个县城也位居前几名。我如愿以偿地跳了农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吃公家饭。我总觉得按我的资质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中考中得以偿夙愿,我把这归功于小时候的杂读。曾经一位练习修行的徒弟问师傅,我们这样天天诵经研读,有什么用呢?师傅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徒弟用篮子去打水,徒弟一次又一次的空手回来,不解的问,这还不是空的吗?师傅说,你再看看,和原先有什么不同?徒弟再看,篮子湿湿的。师傅说,修行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修养已经浸润到你的生命中。我以为读书也仍然。
其实,读书对人潜移默化地影响远不止于此。读书让人通达,理性地看待事物,通透地对待它;读书暖人心灵,轻轻地拨动你心底那根柔软的弦,感动于这尘世温暖的情怀;读书令人神往,快乐地憧憬你心驰的世界,抵达生命的巅峰。当你面对别人无端的指责时,你会说,我不屑于与人争斗,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你会在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中品尝那淡淡的苦涩;你会在欧亨利式的结尾中引发对人性的思考。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地融化。我们每天都在思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仅仅局限于挣好多好多钱?如果仅限于此,那么生命的意义也略显单薄。我们行走在路上,是否放缓疾行的脚步感受来自于大自然的震撼,领略生命的丰润;是否体会与君同行的温馨,领悟生命的真谛;是否伸出过你援助的手,给予他人以雪中送炭式的温暖。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使人优雅。这份优雅我以为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让我们明白生活不仅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二】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是杨绛先生给一个崇拜她并向她倾诉人生困惑的年轻人诚恳的回复。
是啊,不勤于阅读,却又漫思胡想,难免会云深不知归处。人的一生啊,寻寻觅觅,总想找到最美的风景。殊不知,阅读,就是为了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当然,我所说的阅读不是不问是非不论黑白,胡乱抓来,囫囵吞枣,置珠玑于罔闻,抱草芥而欢欣。真正的阅读是需要心境的,也是需要挑选内容斟酌方法的。以无用之境入有用之文,如此才得以有最美的遇见。
说到这个无用之用,我很喜欢叶圣陶打的一个比方,他说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石窟中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扩大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
还有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照片中,硝烟弥漫,一座几乎被战火炸成废墟的图书馆前,屋顶垮塌,钢筋横穿,瓦砾四散,碎片残渣让人不忍直视,而三名头戴礼帽的英国绅士却立于残存的书架前安静地阅读,西服挺立、长衫依然。这情形真是让人万分感慨。若从功利实用的角度来讲,这样的阅读无法让他们免受战争的摧残,甚至也不能为他们多争得一份求生的食物,可说是无用之极。但我想,三名男子已然在残酷的炮火中找到了安放灵魂的场所,因而内心坚定、神色坦然。文明在野蛮和黑暗面前是如此倔强而有力。
真正阅读的人从来都不缺少自由的灵魂,他们的心灵无需设防,却永远无法攻陷!我想,这正是最大的无用之用吧。
正因为如此,我很喜欢我的学生以一种非功利的纯粹心境去阅读。记得一次阅读课,安静的教室,只能听见书页摩挲的声音。我看到高慧琳红红的眼眶,看到莫雅晴淡淡的笑容,看到阳光安静地洒照在靠窗同学的脸上,外面的喧嚣、心灵的芜杂似乎都在那一刻被隔绝和清除。还有袁飞,她在我这儿背史铁生,背鲁迅,背归有光……长长的文章也就那样自然而然地背下来。不投机,不取巧,读其所好;不功利,不迎合,一切自在己心。
历经两年读书活动,有不少这样的孩子,因阅读而发光焕彩。那些读过的书,做过的课件,拍过的视频,写过的卡片,谈过的话……会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帮助他们走向生命的繁盛。
以无用入有用,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这份笃定和安然,我们得以真正的咀嚼、品味和思考,在很多美好的作品里寻找灵魂的原乡,遇见更好的自己。
当你读米兰昆德拉的《慢》,一句捷克谚语“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他幸福”,是不是会让你更好的理解这种甜蜜的悠闲,让你明白生活不只有奔跑,你还可以为一朵花驻足,为一片云流连,为一抹微笑心动,为一滴眼泪感怀。
当你读英国诗人兰德的那首《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你开始思考,用那么宝贵的年华去东张西望、东争西比是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你开始懂得,走在自己的路上,倾情用心,风景自成。
当你读犹太诗人阿米亥的《人的一生》,他说“人不得不在恨的同时也在爱,用同一双眼睛欢笑并且哭泣”,而你会借此发现人的心里总是善恶并存,爱恨同在,哀乐共当的。善可纵恶,爱能生恨,乐极生悲,人从来就不是一种单一的存在,往往是在这种矛盾中展现生命的本质。
当你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你必然会为古之成大事者必经的三境界心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心藏梦想的人超尘拔俗的笃定、孤独行远的悲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满目山河空念远,这望而不见的伤感,踽踽独行的孤单,构成了最悲怆却又是最动人的意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潮汹涌中芳踪难觅,灯火阑珊处伊人既遇,一朝云开月朗便消却所有红尘滚滚。
当你读杨绛说的那句“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你会开始告诫自己:因为有温度,你不会让自己的心灵霜深露重、寒意四起;因为懂情趣,你不会让自己的生活成为一种机械的运转;因为会思考,你才懂得珍惜一个独立而挺拔的自己。
当你读海子的《日记》,“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海子在德令哈的荒凉里孤独地吟诵,你的内心会不会充满困惑:这个世界还有哪座热闹的城不荒凉?还有哪个怀揣纯洁梦想的孩子不孤独?谁能给悲哀的海子一片春暖花开?谁又能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
当你读江南春先生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注意看鸟儿,当它满足于飞翔;注意看河水,当它满足于流淌;然后你让更多的人,注意看生命……所有愤怒、悲伤和快乐,都在消失,只有一种更大的宁静在诞生。”你终于悟到,专注于飞翔的鸟儿,安静流淌的小河,凝神生长的青草,醉心于天空的落日晚霞,倾情盛开的莲花……世间每一种生命形态,当满足于其所在,用心于其所行,沉醉于其所美,生命本身的欢愉和平静便悄然降临。
……
我们就这样在美好的阅读里触碰心灵、开启思考,最终邂逅那个更温厚、更生动、更丰富的自己。
至于如何阅读,我想歌德的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阅读,不必一味地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在良莠中分辨美丑,在众说纷纭中保持一份清醒,对不同于己的见解保持一种微笑的气度,对文明保持一种敬畏,拿出自己的眼光,做一个真正会阅读的人。
我想,世事纷纷,坚持一种平和的阅读心境,就是坚持一种高远的志趣与虔诚的信仰;万象更迭,坚持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坚持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与滋养生命的形式。“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下,弦歌不辍都是活着的最大依靠。”我们因为阅读而懂得,又因为懂得而思考,更因为思考而存在。
在浮躁的时代潜心播下阅读的种子,默默蓄积破土的力量。在未来的某个日子,这颗种子也会成为窗外的那树花开,安静而热烈。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相关文章: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06-04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精选12-22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范文12-23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优秀征文12-23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500字06-12
2017阅读之遇见更好的自己征文06-20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征文范文800字06-13
关于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散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