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征文

时间:2020-12-29 19:28:52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征文

  “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由交通运输部主办、中国交通报社承办,是国内首次专注于城市公交的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活动将组织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地方媒体组成媒体团,深入城市公交服务一线,利用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掀起看公交、议公交、赞公交的舆论氛围。

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征文

  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征文【1】

  在今年入梅以来罕见的暴雨和灾情面前,武汉公交哪里有难,就在哪里伸援手、显身手,充分利用公交车个头高、容量大和灵活机动的优势,解市民于水困之中。人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十米车厢”,暴雨期间则成了最温馨的避风港。三万公交人的执着坚守,为大武汉的城市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难得一见

  公交车与飞机“同框”比翼

  公交跑市区,飞机飞世界。两种“相见很难”的交通工具,因为今年我市这段罕见的强降雨而罕见“同框”。

  7月1日,连续不停的强降雨,导致通往天河机场的道路封闭,小车无法通行。赶飞机的乘客拖着大小行李,艰难地在大雨中步行。同时,抵达天河机场的旅客滞留在航站楼,也无法回家。

  当日10时,接市交委指令,市公交集团紧急抽调运营线路离机场最近的10台公交车,于10时50分到达天河机场第二通道收费站附近,开始转运、疏散滞留的旅客。

  至7月3日6时50分,共80台公交车客串机场大巴,在机场航站楼、收费站和地铁2号线长港路站的区间,不间断往返行驶了近千车次,免费输送旅客约6.4万人次,缓解了机场旅客滞留的状况。

  从北京飞来武汉的旅客张天明出了航站楼,当即乘上免费转运公交车,他说:“面对暴雨袭击,没想到武汉为旅客做得这么周到!”

  一时间,在不少人的手机中,武汉公交车与飞机同时出现在机场跑道的影像也窜红网络。

  规模最大

  220台公交车集结抢险

  更大的考验和行动,两天后接续上演。

  7月5日18时40分,武汉公交集团负责人接到蔡甸区相关负责人的电话,请求公交车前往消泗乡转运村民。

  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公交集团迅速从4个运营公司,紧急抽调首批100台公交车,19时40分集合在汉蔡高速入口处。20时19分至20时43分,第二批100台公交车也集结到位。前后两批共200台公交车在警车的引导下,一路沿着汉蔡高速奔往消泗乡,于北河出口下,沿着乡村公路抵达待命地点。

  此前的7月5日13时30分,公交集团第四运营公司率先向蔡甸区消泗乡派出了20台公交车。

  此次行动总共出动了260多名驾驶员,他们中有的是在运营时接到紧急通知;还有很多司机早晨五六点钟上线开早班车,到中午一两点才下班,接到通知后又离开家;还有人接到通知后从家中直接打的赶到公司,驾驶车辆前往集结地。

  雨夜闪电频频、暴雨如注,奋战在现场的400余位公交人,帮村民们拎行李上车、递上矿泉水,不停叮嘱村民们注意安全,没有一句怨言。

  这一次,武汉公交共220台车辆通宵运转,转移群众1.2万人。市交委、市公交集团主要负责人,一直都在现场指挥调动车辆运行。据悉,这也是全市调集公交车辆参与应急抢险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1998年抗洪抢险期间,我市曾一次性调集50台公交车用于应急。

  一直用心

  便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连日来,武汉公交人马不停蹄,为防汛救灾助大力。

  守候21小时,护送天兴洲居民出岛安置;运送1200名武警官兵,前往东西湖区防汛大堤;233路驾驶员徐永辉70岁的.母亲被武警官兵用冲锋舟救出,线路负责人主动提出准予徐永辉放假回家,他却婉言拒绝,跟随公司组建的抢险车队前往新洲邾城支援……

  市内渍水、市民出行不便的地方,总有公交车来摆渡,公交人甚至趟在水里背乘客“过河”。就在昨日,605路将翠堤春晓小区居民“摆渡”到复兴二村,方便乘客到发展大道乘车或转乘,当日共发出摆渡车23趟,运送千余人次;公交五公司紧急抽调5台538路车、1台43路车、1台510路和2台518双层车等9台公交车,将3000余人次乘客从武昌火车站摆渡到4号线首义路地铁站。“公交人的付出,真心让人幸福感满满的!” 21岁乘客张先生说。

  7月2日8时10分,创业大道涵洞、未来一路等地渍水严重,从葛店先后发出的3台301路公交车无法通行。眼看线路要停线,正在现场的路队长熊志文请示车队后,当机立断带领301路驾驶员陈波、范祖安和唐文杰,把3台车上的50余名乘客背的背、扶的扶,趟过了涵洞渍水地带,转移到无渍水地段的车上。随后,这50余名乘客都一一被安全转移到了另外2台301路车上,绕开渍水地段回原线行驶。

  在这个7月,3万公交人的大爱处处都在闪现……

  转运日记

  一位每天双手紧握方向盘的武汉公交司机,在经历7月5日至7月6日凌晨蔡甸区消泗乡1.2万居民转移那个不眠之夜后,写下一段日记——

  “昨晚的雨之大,任务之急,我想会让我终生难忘。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平时起早摸黑、不大受重视,而且收入也不高的公交人,在短时间内能抽调200多台公交车到现场,场面壮观,秩序井然,各工种各岗位现场待命。

  我是今天早晨7点40分到的家,和我一起的有3台车、3位司机、1位安全员。从昨天下午2点到今天回家,衣服都没干过,但我没听见他们一句怨言,一直都是面带微笑。我问他们,这么累还笑?又没有报酬!他们说,乡亲们的家都没了,我们哪还计较别的?回来后,还有人在请缨。说真的,平时别人看我们可能微不足道,但关键时刻,我们能上、能打、能胜! ”

  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征文【2】

  很多人说,不坐轮渡,妄来武汉。

  这话不假。这个拥有最长历史的古老交通工具,已经开行了116年,在岁月的长河中,轮渡已经深深留在武汉人的印记里。

  武汉三镇隔江而立,历史上主要以渡船沟通三镇之间的往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武汉的桥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过江的路不通,公交线路自然也很少,市民往来三镇之间只能靠轮渡。”据1984年进入武汉公交集团工作的张兵回忆,轮渡每天都人满为患,尤其是上班早高峰的时候。武汉轮渡的高峰期大概就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至1995年之前,那时武汉只有一座长江大桥,两岸居民过江主要依靠轮渡,鼎盛时期的年客运量达到1.6亿人次,最高峰时有18条航线,48艘船。

  “百湖之市”的武汉,受江湖阻隔,桥梁众多。1995年6月,长江二桥建起,之后长江上陆续建立起桥梁,轮渡的客流量下降了90%,公交的发展逐渐取代了轮渡的客运作用。

  “那时的公交车发展很慢,大多为18米长的大通道公交车,车况差还不好操控。”武汉公交集团王静说,那样的车,对于女司机来说可不好开。一到了夏天,车厢内气温较高,把驾驶室的门卸下来都快成武汉一景了,然后再按上铁栅栏。由于武汉的夏天较热,驾驶员的腿脚、脸经常被晒伤,当时好多驾驶员都被晒成了阴阳脸和阴阳胳膊。

  据张兵介绍,当时的公交车因动力不足,车上人多时,上桥是个问题,挂一挡都上不去,需要一部分乘客先下来步行到桥上然后再上车。“那时经常想,要是有一辆舒适的公交车多好啊!”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强烈,公交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是受财力限制,公交的发展止步不前。在市场经济的思维已开始萌发的背景下,公交市场也在筹划如何进一步发展。后来,武汉开始了发展专线车的历史,即专线车不可用月票,需现金买票,提高公交企业收入。当时是武汉电车公司创新了公交的发展形式,通过银行贷款或筹资的方式购置车辆,开始了武汉市通过市场的手段来促进公交发展的路子,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很快就使公交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车辆问题解决了,驾驶员还短缺怎么办?武汉开始把一些公交车线路承包出去,也解决了武汉市民出行一些需求。”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公交办主任金文胜说,由于管理方式的转变,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武汉市公共电车由200多辆增长到1000多辆,公交车辆总体增长2000多辆,武汉公交市场雏形初步形成。

  公交重组规范崛起

  2000年以后,随着武汉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市民出行范围也不断扩大,公交需求直线上升。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武汉公交出现的一些承包线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不良竞争加剧,公交服务水平得不到保障。武汉公交改革迫在眉睫。

  2003年4月25日“公交航母”正式起航。武汉公交集团公司挂牌成立,通过产权重构、资产重组、资源重整,理顺管理体制,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从此,武汉公交发展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武汉公交集团成立后,武汉公交的运营主体——电车、汽车、轮渡三家国有企业合并,取消公交承包经营,公交发展更加强调服务性和公益性。”金文胜说,从那时起,武汉城市交通系统开始从社会角度组建。

  公交集团成立之初的大事,就是“站运分离”。说简单点,就是运营人员在前线冲锋陷阵,后勤人员提供服务和保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2003年5月,武汉公交集团成立初期拥有49个公交场站(含7个停保场),可停放车辆2120辆。当时,场站资源划块由各营运单位分散管理,资源利用不充分,主辅分离不够,导致营运成本增加。同时由于营运主体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应对车辆清洁卫生、文明创建、安全守卫等工作,直接影响了营运主业的发展。

  面对这种困境,武汉公交集团按照“主辅分离,站运分离”的改革思路,筹备组建了站务公司,主要负责履行车辆保洁、夜间车辆停放守卫、场站物业管理以及场站绿化,让服务更加专业。

  当然,对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来说,公交永远是主流的交通工具。武汉市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于是自2007年起,武汉市政府连续将改善市民出行条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列为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

  2007年,投入4140万元改善公交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2008年,投入2500万元建设了武汉关、中华路轮渡码头栈桥。

  2009年,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公交票价刷卡优惠、更新公交车1000辆等惠民举措。

  2010年,投入资金2.5亿元,对公交票价在2009年刷卡优惠的基础上再次优惠10%,并更新公交车1000辆。

  拿公交票价来说,2009年1月,武汉市公交票价进行首次下调,普通专线车投币降至1元,空调车投币票价为2元,刷卡为9折。2010年2月1日起,价格再次下调,刷卡优惠降到8折。

  便民服务一直都是武汉公交的重点工作。“在智能化、信息化上,武汉公交走得也比较早。”金文胜说,随着交通拥堵,准点率越来越低,2010年年底,武汉市公交车辆就已全部安装了GPS装置,实现了电子站牌与车载GPS智能调度系统对接,并建立一大批实体电子站牌,可使中心城区788个站点显示车辆到站信息,提高了公交管理水平。

  武汉的城乡一体化也起步较早。“2006年,武汉就开始了对江夏区大学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尝试,打破城乡交通二元结构。”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余世平说,城市公交线路的开通,极大地推进了新城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新城区与中心城区市民共享公交发展成果。

  新洲公交车。

  “公交都市”驱动跨越发展

  在武汉,有人说,公交系统就像血液一样,给400万市民输送能量,如果公交停摆了,这个城市就停摆了。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也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当前武汉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在全国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公交都市创建正是这一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在交通运输部批复的《武汉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中,武汉立足城市实际,提出实施“多元网络、枢纽支撑、公交提速、低碳公交、智能公交、慢行交通、需求管理、服务提升”八大工程,确保武汉公交都市目标实现。八大工程相辅相成,推动大武汉的全面复兴。

  余世平对八大工程进行了解读,一是构建多元网络工程。在武汉,地铁、公交、轮渡以及在规划中的BRT、有轨电车,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一应俱全。武汉力争将其互相进行配套,打造多元网络。

  二是打造枢纽支撑工程。重点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枢纽、公交换乘枢纽等三类枢纽,形成布局合理、衔接有序的多层次公交场站,城市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现已建交通枢纽站35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同时,武汉还将在中心城区积极探索实行公交场站与公共建筑、物业统一规划建设的方式,规划建设一批立体综合场站。

  三是公交提速工程,构建全市的公共交通专用道网络。截至目前,共计155公里投入使用,公交专用道初具规模,形成了二环线内公交专用道系统的基本构架。2016年,武汉将再建公交专用道130公里。

  四是低碳工程,使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70%。

  五是完善智能工程,为更好满足市民出行,2013年武汉公交集团开发了“智能公交”手机APP,只需输入起点和目的地便可查询线路及站点信息发布,现已达到280多万的下载量。

  六是建设慢行交通工程。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和步行道,将其纳入公交范围,倡导低碳出行,尽量将公共自行车与地铁站点、公交站点配套,便利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

  七是强化需求管理工程。需要通过限号、收取拥堵费等引导小汽车的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城市应逐渐规范、建立秩序,形成良好的理念、观念。

  八是开展服务提升工程。2012年4月28日,武汉市政府为此投资1000万元,让1.4万余名武汉公交一线司乘人员换上统一的工装。2012年12月,武汉公交还要求公交司机上岗时必须讲普通话。这是武汉公交行业首次大规模强制推广普通话。其目的是为了实施车厢美化、争创全国一流公交,打造公交优质服务品牌。

  金文胜表示,八大工程目前正在顺利开展中,预计将于2017年收官。

  “大公交”网络日渐织密

  打开武汉市地图,汉江、长江交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并峙。将三镇网罗在一起,实现武汉三镇的融合、协调发展,可以说是武汉人最大的愿望。

  如何将三镇快速网罗起来?多元的大公交网络正是将整个城市融合在一起的关键。在武汉市交通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志强看来,大武汉需要大公交,大公交需要大网络。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轮渡和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相衔接的立体化的大公交网络格局正在形成。

  大公交网中最重要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网。2004年7月28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线路全长为10.6公里,全年日均客流仅为0.78万人次。此后的12年间,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线路增至4条,运营里程总长126公里,实现了武汉三镇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有效地缓解着城市地面的交通压力。目前,武汉轨道交通每日客运量达200万人次;轨道交通客流占全市公交总客流的比例由最初的0.17%增长到20%以上,改变了武汉的公共交通格局。

  如果说,武汉轨道交通网的关键词是建设,常规公交网的关键词则是优化调整,主要是依托既有和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网,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形成“快、干、支、微”四层公交网络,让公交线网形成有层级的、相互衔接和配合的格局。

  然而,随着地铁2、3号线的开通,轨道交通与公交的接驳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前,只有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时候,它与公交的衔接相对简单,等到未来轨道交通网越来越紧密,靠公交单方面的接驳调整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对全市线网进行顶层设计。”金文胜表示,今后公交和地铁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去年,武汉开始着手编制《武汉市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规划(2015-2020年)》,着力构建“快、干、支、微”四级公交网络服务体系,自2015年9月开始,分批次对线路进行调整,截至2016年5月底,该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共涉及线路171条,其中调整线路107条,新增或恢复56条(其中微循环线路30条),暂停8条,支线和微循环线分别增加了38条和29条。据统计,调整以后公交车辆周转率上升,市民等车时间缩短,与轨道交通对接更加顺畅。据统计,常规公交班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公交运行效率增加,单车运营成本降低。

  预计2017年前,武汉构建的“快、干、支、微”四级交通网络可建立完毕,“大公交”的格局已然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