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优秀

时间:2020-12-28 10:20:30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优秀范文

  家风连着政风,注重家风的建设,不依靠公权为亲戚谋取私利,才能保证政风清廉。下面是中国人才网整理提供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优秀范文

  篇一: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在中国传统社会,优良家风往往起着践行和培育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历代政治家都把形成良好家风视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往往从国家层面来大力表彰优良家风,形成了一道以家风促政风和世风的伦理景象。

  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无数贪污腐败的案例,都和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你还能干几年?等退下来,谁还会巴结你。”或“你不替自己想想,还不为孩子和我想想。”或“别人都在捞,你不捞谁又说你好了。”就是这些私欲膨胀、贪婪腐化的“家风”,让无数官员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山东省供销社原主任矫智仁受审时,就说道:“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

  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幸福生活的港湾,更是抗腐防变的前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家教门风往往与女性密切相关,很多家教故事则由母亲带来,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因此,女性作为家风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树立清廉家风中的独特作用,既要严格要求自己,防止特权思想,又要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守门员、警卫员、消防员,防止歪风邪气破门而入,积极营造和谐促廉的氛围,树廉洁家风,建和谐社会。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甚至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否。普通家庭家风不正、管教不严,子女很容易招惹祸端;而领导干部家庭,如果家风崩毁,则不仅祸害家族,而且还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给家人树立榜样。同时,领导干部的家属也要当好“廉内助”,守好“幸福门”,让廉洁家风成为美好家庭的灵魂,让廉洁家风助推社会风清气正。

  篇二: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永远记着,我这里没有后门。”

  大连市庄河的老县政府办公楼(现为庄河市委党校),门前挺立着两株“五角枫”,80多年了依然郁郁葱葱。轻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两位耄耋老人在彼此倾诉着岁月的故事。

  刚退休一年的陈春建,望着熟悉的“五角枫”情不自禁地回到1958年。“那时我才5岁,第一次走进县政府大院,五角枫身后的这栋小楼,就成了我心中一份神秘的向往,希望自己长大了也能像父亲一样在这里办公。”然而,直到1987年,他才得偿所愿,其中的曲折时常让他感慨:“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我们兄妹四人的人生轨迹一定与现在不同……”

  不给子女开后门的严父

  父亲陈学宪,已经去世两年了。大连庄河市80岁以上的老干部凡是熟悉他的,都称赞其“为官一生清白”;然而,家里的亲戚们却对他意见不少,有的甚至连他去世都没去送行。上世纪70年代,《辽宁日报》曾整版报道过这位清官典型,可为什么亲戚们至今仍对他耿耿于怀?

  “父亲在农村长大,兄妹10人,因为家穷只念过4年书。我们兄妹四人也和父亲一样出生在庄河小孤山的大陈村。”从村里的文书到县政府的计划股股长、工业局副局长,历任四个乡镇的重要职务,直到从庄河市国税局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

  “父亲从政42年,是整个家族的荣光。但是他这棵大树,却从未荫庇过任何一个亲戚,就连我们这些亲儿子都靠不上边。”提起父亲对自己及弟弟妹妹的.影响,陈春建满肚子话,他笑言:“写本书都够了。”

  “父亲早在1948年就先后在大陈村、小孤山区公所任文书,1953年就调到县政府工作,而我们全家却一直在农村挣工分。1968年,我15岁,初中毕业,十分瘦小,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才挣1毛钱。当时公社里凡是能托上关系的人都离开农村上班去了,就连到城里当挑粪工都让我羡慕不已。父亲在县政府工作了十几年,当时在平山乡任党委书记,给我找份工作的关系有的是。可是他却说:‘年轻人都走了,农业生产指望谁?’我说:‘农村这么多人,缺了我还不照样种地?’结果被父亲狠狠训了一顿,临了留下一句话:‘永远记住,我这里没有后门。’”

  “这件事给我刺激很大,对父亲这棵大树彻底没了指望。后来自己发奋图强,1973年通过全县的工农兵学员选拔考试,考入辽宁交通学校。后来在庄河县造纸厂,从办事员到财务科长,一直干到主管经营的副厂长。”

  “我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跟我一样,知道父亲的光这辈子都别想沾,所以每个人学习都很努力。”大弟陈春夫很优秀,德才兼备,初中时年年全校前两名,本来应该去读高中,因为父亲工作忙没人指导他报考,结果被一所中专提前录取了。二弟陈春航是个数学天才,五岁念书、十岁读中学、十六岁上大学、十九岁考上国防科工委情报研究所,现已在日本工作20多年,为冲绳大学教授,但始终不改国籍。妹妹一直是一名小学教师。

  “父亲是受党的教育成长起来的干部。党怎么要求的、怎么规定的,他就怎么做,一样都不待差的。其实,他原名叫陈学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作为纪念,父亲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学宪。可见他对党的一片忠诚。”

  “说出来人都不相信,父亲当了一辈子官,却跟母亲两地分居了30多年,直到1986年,母亲才从老家进城,当时他已经55岁了。这还是当时的县委书记主动特批的,说组织不能亏待了好同志。要不,他宁可退休后回农村种地,也不会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

  “母亲进城后,父亲也没找人给她安排工作。母亲愣是在家门口卖了近20年的冰棍。这件事亲朋好友没少在背后议论,都说父亲当官当傻了,说什么难听的都有,可是他从来不为所动。这就是我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发妻和亲生儿女都是这样,更何况是别人呢?所以有人生他的气其实也正常。”

  为官清廉教成儿子绝不吃拿卡要

  父亲陈学宪曾经写过一个数万字的《往事回顾》,在自序中他总结其教子原则为“要求从严”。而在陈春建看来,父亲的教子从严不仅是爱子,更是爱党。

  “1984年,青堆镇税务所招聘所长,条件是35岁以下、党员、懂财务,当时我在青堆的造纸厂任副厂长(曾经干过财务科长),去考试排第一名。回家告诉父亲,结果他死活不让我去,说市里有规定‘税务干部子女原则上不准到税务机关工作’。”

  “同样遭遇的还有我大弟,那是1985年,当时他在庄河食品厂因工作出色,被调到县委组织部干部档案室工作。也是在这一年,庄河税务局办公室要招一名文书。当时税务局局长爱人跟我弟弟是同事,觉得他德才兼备,文笔还好,遂推荐。局长找我弟弟谈了一次话,觉得确实不错,就找到我父亲,可怎么劝他也不同意,理由跟我的一样。”

  “为这事儿,我和弟弟当时都很气他,又不是走你后门,我们凭自己能力去税务机关怎么就不行?为此,我有很长时间不跟他说话,我弟弟给他写了封长达8页的信也没能打动他。”陈春建说:“后来我们俩也都当了领导干部,现在回想起来父亲是对的,他的想法在外人看来不近人情,但其实很有高度。”后来,陈春建考上了庄河市审计局,成为业务过硬的行政事业审计科科长;陈春夫从庄河县委组织部提拔至庄河市档案局副局长,现任庄河市残联副理事长。

  “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即使在家也是一副严肃的样子,吓得我们兄妹都不敢跟他说话。但是他的言传身教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他对待工作的那种认真态度,在我们四个人身上都有体现。”陈春建说,“1974年,我在辽宁交通学校上学时,在一份贴在墙上的《辽宁日报》上,看到关于父亲廉政事迹的报道,一整版都没够登的,心里非常骄傲。”

  “说起父亲的廉政,那真是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的那些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陈春建说,“讲一件小事儿就能明白他廉政到什么程度。当时他在栗子房公社当副书记,过年前买了点儿年货准备带回家,由于自行车后架窄小,他从公社食堂的烧柴中拿出两段一尺长的小木棒绑在自行车后架上,把年货放在上面驮回家。过完年回去上班,他又把两根小木棒带回去,还给了食堂。”因为工作关系,陈春建、陈春夫哥俩经常到父亲工作过的乡镇,当地的老同志讲了很多父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故事。

  “后来我和弟弟都当了领导干部,一回家,父亲就耳提面命,‘拿人东西手短,吃人东西嘴短’。”陈春建说,“工作近30年,我和弟弟都按照父亲的要求,吃拿卡要的事儿从来没做过一次。”

  严格教子收获代代自强

  “正是因为父亲的不给开后门、不让沾光以及要求从严,才让我们兄妹四人一生自立自强,也影响了我们家的下一代大小就明白凡事靠自己的道理。”

  “说来也奇怪,我们家的下一代,无论求学还是工作,都没让我们这代人操过心。我的两个儿子,一个在日本留学时被美国IBM聘用,现任职大连IBM;一个搞股指期货,在业内小有名气。我大弟的儿子大学毕业就在深圳、海南自谋发展;二弟的儿子在东京读大学、女儿在美国读高中。”

  “其实,父亲这个人寡言少语,他没给我们留下过家训,只是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诚实、工作必须认真。他的以身作则形成了我们家自立自强的家风,让后代人受益匪浅。”陈春建说,父亲退休后还被庄河市国税局回聘,负责主编庄河税务史,花了十几年时间终于大功告成。“父亲去世前的几年,有一次我听母亲说,‘你爸看到你们工作生活得都挺好,孙子们也都挺出息,高兴得在家哼曲呢’。我都不相信,他那么严肃的一个人竟然还会唱歌。”

  陈春建说,现在他们兄妹四人都很怀念父亲,“如果当年我们都是靠沾他的光一路长大,绝不会获得现在的成就和幸福。”

  文明快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从古至今似乎太多了,因此,当我听到陈春建讲述其父亲及其家庭的故事时,内心不禁涌起呼唤的冲动,正如今天全国人民都在呼唤焦裕禄一样。

  自古以来,勤政廉政者流芳百世。焦裕禄在兰考不过475天,却留下焦桐片片成林,其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而我们的故事中,陈学宪老人毕生掌权为公,立得清廉家风,留得谨信家训,存得后代福祉。

  以镜自鉴,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先自问做得如何,再要求他人或孩子该如何做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优秀】相关文章: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精选」07-17

征文:清廉家风故事07-18

我家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7-24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3000字07-18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怎么写07-18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1000字07-17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精选篇」07-24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700字07-24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精选10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