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书征文

时间:2024-07-04 15:37:52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读书征文【共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征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征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征文【共15篇】

读书征文1

  是啦,世界读书日其实就在前几天左右啦。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世界读书日是莎士比亚去世的那一天啊,莎士比亚可真的就是一个大文豪了,他去世那天被人当成是世界读书日我觉得也不无道理。

  这个世界读书日是世界的第22个读书日了,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可是现在人们的书籍十分的匮乏,听说中国人每年平均读0.7的'书籍量,可是外国人每年平均读几十本的人依旧大有人在。就可见我们中国读书量是多么的匮乏了,哪怕是世界读书日,也没有多少人去图书馆看看书吧?在他们心里这个世界读书日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些工作忙的还根本就不知道世界读书日的存在呢。但是知道了这个存在,我估计也是会漠视的吧。可是其实知识就真的是力量啊,但是人们似乎并不懂得如何运用这股力量,这股力量真的能帮助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啊,可是人们却从不珍惜这个机会,能让我们生活变好的机会也总是被人漠视。有了书籍,我们的生活才能越变越好,书中的小常识,书中黄金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关于书的名句也是非常多了,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啦,书中自然有一些很美丽的东西,等着你去挖掘。很多时候书也有很多乐趣啊,只是我们从未关注到书带来的乐趣罢了,我们的眼里似乎就只有手机了?有时候,还真的是非常的无奈一件事情,有机会读书的人,又不好好珍惜书本,真是可惜了。

  来吧世界读书日,让我们更加爱书,喜欢读书不好吗?不管是不是世界读书日,以后的以后我们也要好好爱书,珍惜书本,更要喜欢读它们,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知识 ,也能成就一个人啊。

读书征文2

  这个暑假,妈妈推荐我阅读了名著《西游记》。《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唐僧等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并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故事里有师傅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分别是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僧,以及白龙马。其中沙僧最为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善良正直,一路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师傅,陪师傅打坐念经,任劳任怨。

  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害怕困难,有时还爱贪点小便宜,但他在西天取经路上帮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

  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七十二变化,能够腾云驾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在西天取经路上,他不仅本领高强,而且机智聪明、随机应变。虽然有时候和师傅因为误会而发生矛盾和争吵,但是他在师傅遇到困难时还是会毫不犹豫、义不容辞的想方设法的去解救师傅。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和一颗慈悲之心。他历经了14年,风餐露宿,任何磨难都无法打倒他西天取经的决心。

  唐僧师徒不畏千辛万苦,历经种磨难依旧不放弃,直到取得真经。他们师徒四人的这种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要向他们学习。我在学习上也要有像唐僧等人取真经一样的决心,只有坚持不懈,勇于动脑、动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读书征文3

  生的希望,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无数国人不断抗争。正是因为这微微光亮,千古的青史不会被黑暗笼罩。虽然步履蹒跚,却始终坚持,在暗夜中独行……

  ——题记

  肩负乾坤

  被一片混沌所束缚,盘古巍巍矗立于黑暗之中。依靠一股不灭的正气,在苍莽之间留下了一丝喘息的空间。他的支撑,是万物繁衍的火种;他的支撑,是光明初现的源泉;他的支撑更是一种生的渴望的自豪。

  一声大喝,化作一粒种子,生根发芽,世间万物悄然萌发。他的双眼幻化作日月,他的长发披散出星晨,他的肌肤骨骼隆起了连绵群山,他的血激荡出万丈渊河。

  也正是因为他对生的执著,使乾坤初分,中华有了凛凛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

  江南红妆

  有谁感叹过江南呵镜试红妆的女子?有谁仰望过秦淮河边仰月浮纱般的繁华?

  金兵南下的莽莽铁骑,在富足殷实的土地上踏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一片安宁被兵荒马乱驱逐得无影无踪。敌人的入侵,往日道貌岸然的仕人纷纷逃窜,中华的不屈和执着似乎成了空壳?

  可谁又曾想到,就是这浪迹秦淮的烟花女子不畏丧命,挺身而出。她们怀抱的是生的可贵,坚守的是民族的气节,昔日的靡靡之音又如今成为高亢的行军曲。她们为家为国而奔走操劳,这是英雄的作为,在中华浩瀚的历史当中,将一个又一个的名字镌刻在抗争的史册,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婉……

  禁烟

  封闭的中国被英国的船舰敲开了大门,鸦片泛滥,“东亚病夫”的称号深深烙在了国人的额头。

  中国不能就此倒下,中华的火种不能被鸦片浇灭。这也是一种求生的希望,是一种力挽狂澜的壮阔,是一种拯救苍生的'旷达。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燃起的雄雄大火,焚烧的不仅仅是鸦片,更烧伤到列强贪婪的野心。他为中华点燃生的灯火,照亮中国近代的抗争之路,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智慧与斗志代表着无数有志之士的理想与寄托。

  后记:

  蚕破茧而出,化作蝴蝶是一种优雅的抗争。咬破痛苦编成的茧,她怀抱着求生的期望而不断坚持。

  中华儿女也正是如此,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中,生的可贵犹如灯烛,使人们循着那点点光亮,在幸福的路途上不断追逐、欢唱……

  点评:生命的价值在于能照亮世人的双眼,指引人类的行程。文章列举了历史上或伟大或卑微的人物,盛赞他们敢于为民族、国家的兴亡,不顾个人安危,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唱响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文章写得文思激越,蕴味深长。

读书征文4

  有时候我老在想,什么是快乐?学习进步是快乐吗?愉快的生活是快乐吗?健康的成长是快吗?我多次地寻找快乐,可是在心里一直感到很迷茫。有人给我讲,快乐犹如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如果你悄悄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可是,我就是体会不到。

  我悻悻地翻开字典,查“快乐”这个词,只见上面写着:快乐,感到幸福、欢乐。“那,我快乐吗?”我一遍又一遍问我自己。然而始终找不到答案。我闭上眼睛冥想,的确,我是一个很快乐的女孩儿。我有一个幸福、和谐、美满的家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学校里,有着优异的成绩,聪明的头脑,同学和老师都喜欢我。这不都证明我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儿么?可是,我在内心深处感觉不到半点快乐。我平时喜欢看书,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有一天在书店买了一本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书中的主人公安妮是个身世凄凉的小女孩,出身不久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好心的邻居把她养到了6岁,她开始到一户人家看孩子,后来又被送到了孤儿院。11岁的时候,住在绿山墙岛上的马修和玛丽拉收养了她。安妮天性活波快乐,她因为天真和爱幻想闹了不少笑话,又因为善良和直率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

  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生病的玛丽拉留在家乡当了小学老师。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故事中的许多描写很有趣、很感人。 看了这本书,我感动不已,安妮的诚实、善良、勤奋、感恩、奋斗、努力、奉献的故事,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时也使我学到了不少的道理,我一下子觉得长大了,找到了我的快乐——那就是乐于助人,多多读书。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籍。古人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我认为读书可以使人补天然之不足,读书也足以怡情,足以让人博采与长才,在好的书中,能汲取到营养,能丰富视野,增加阅历与见识。

  现在,读书成了我唯一的爱好,我每天如饥似渴的读书。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使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让我每日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也让我获得了许多丰富的知识,更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找到了真正的快乐!我喜欢读书!

读书征文5

  读经典,如步入历史殿堂的台阶,每读一本,好比攀登一阶,读的越多,就越靠近殿堂中央。殿堂内五千年沧桑岁月,留下的是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只有走进去,才能感悟其中真谛。

  清风飘逸,雨润万物,经典让信念支撑梦想,让梦想翻开希望。书桌上,《论语》散发着纸页的墨香,依稀间恍惚孔圣人在孜孜教诲。读一次,如多一次教诲,读一次,如多一次自省。这本旷世之作,深远的影响着华夏五千年的变化,塑造着我伟大民族的灵魂,读其书也让我们感悟着远古思想的真谛。孔圣人阐幽发微的远见、精辟入里的讲学,不愧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时代的步伐需要思想的引领,当我们茫茫然行走在现代繁华的都市,在经济与现代科技的.冲击下,似乎丢失了思想的灵魂。更多的人在休闲之余沉迷于网络之间,将人生凌驾于虚幻之中。回归现实时,满满的是惆怅与空虚。殊不知我们不经意的生活方式早已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学经典荡然抛掷脑后。更不用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其中的道理。

  回归经典,感悟远古思想,如叶之脉、树之干、流之源、人之魂,经典才能塑造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建造我们的思想骨架。《论语》治天下,《兵法》为商道,《周易》识玄机,《红楼》品事态,经典的魅力,无处不在。著作人的思想,每一点滴都值得我们深思,每一部经典的字里行间都有我们需要体会的圣人思想,足见经典之中到处有深邃的奥妙。

  经典让人知礼仪、修品德、知廉耻,经典让人阅万物、知春秋、为人道。读万卷经典,在其中可品味人生百态,阅千篇诗文,在其中可感受喜怒哀乐。大千世界皆为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几人能著经典,读圣人经典名言,方能体会人间万物疾苦,赏中外名曲佳音,才能懂得余音绕梁魅力。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当我们不止一次放弃书籍阅读时,时间的车轮早已悄悄流逝,抛弃了我们的不只是青春年少,还有那无数痴狂的岁月。趁我们尚还年轻,拿上书籍,走向田间地埂,沐浴夏日午后的阳光,在感悟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打开书本,吮吸一下其中的营养,无不是人生一大乐趣。

  在当今浮华的时代,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似乎不能再忽略对心灵的洗礼。让心静一静吧!打开书本,也许生活中的烦恼与失意,工作的糅杂与凌乱在书本中都能找到其中的根髓。有道是"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在案头,在榻前,放它几本典籍,在工作之余,在茶余饭后,在入睡之前,随意翻翻,也许收获的不只是几许故事,而是生活哲理和人生启迪。

读书征文6

  “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我如饥似渴地读完这部著作,沉默了好久,胸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文字的力量总是那么伟大,它总是能让我动心,让我动情。将我带入情节中同悲同喜。很喜爱这部著作的悲剧美。或许是因为有点地方可以产生共鸣,不禁想到自己的经历;或许是因为它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里充斥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或许是因为构思巧妙,两根故事线交错进行,扣人心悬。让我的心绪舅舅无法平静。

  “最纯洁的梦想”新月怀揣着父亲那句“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不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坚定地自我暗示:“不给自己留退路,根本不相信自己考不上。把退路留给儒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有着像他母亲一样强烈的自尊心,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大。而且就连新月住进医院的时候,依然牵挂着老师的译作,盼望着与老师合译的书能尽快出版。可是命运不愿成全她,让她上了北大,让她爱上翻译,让她拥有梦想,却不让她有坚持下去的时间,狠心地夺去了她的岁月年华。可能是为了考验她对事业和名誉的理解,可能是为了更加坚定她对梦想的执着。

  “最凄美的爱情”爱,是不能表达出来,不是不可以表达出来,是不能够表达出来。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痛哭和饮泣,闭目如在眼前,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就像是人间总是传唱着“梁山泊与祝英台”那样凄美。他们的爱情开始于新月突然离开一个祥和的生活圈子,想念的就会是她最爱和最喜欢接触的人——楚鸿雁。她不能理解这份感情,但又实实在在地挥之不去,她甚至把这种感觉告诉给自己的老同学,藏在心里,朦朦胧胧。楚雁潮召集能做的就是让新月得到这种爱。这种爱的满足将比什么药都灵用。爱情,一个无法诠释的谜。用生者终生的.痛苦去换取死者美好的瞬间,究竟值不值?楚雁潮怀着极大的勇气,捅破了这张爱情的网,使新月震惊,久久藏在心中的感觉一旦被说出,新月久久地望着。平生第一次听到爱情两字,而自己正沉浸在爱河之中……那份满足让楚雁潮心痛。人为什么不能脱离那一份莫名的感情。也许爱情自古都是悲剧,因为它有温淳、美好的一刻,但这总得用痛苦去换取。他讲人与生命搏斗的故事,讲鲁迅的作品,使新月入迷,新月每一次地奋起,都加深他的痛苦。他否决了家里的提亲,并明确告诉家人,他已找到女朋友,是自己的学生。爱情总不能使人始终沉睡在美梦之中,楚雁潮大胆地向新月的父母提出了婚事。婚姻比爱情更有质的变化。婚姻是爱情的极致,也有可能是爱情的坟墓。当新月在无意中知道自己的病情后,还认为楚雁潮不清楚自己的病情。为了不负于情人,她写了绝情的长信。“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陪她走完最后的日子,楚雁潮爱得沉重。自己的努力终究结束的时候,他只能静静地看着。新月终于走了,没有想到,理智终于左右不住感情,在新月下葬的时候,他本能地不愿分开。感情地融入早已超过了爱情的程度,但它到底包含什么,他搞不清楚。新月去世后,墓地化作果园,楚鸿雁变成雕塑。“心若一动,泪就千行”。

  “最痛楚的命运”我轻抚着书页间柔和的质感,细闻着纸质所散发的清香,体会最纯情的悲剧。我常常会想这悲剧的产生,到底是谁的错。韩太太?面对自己的丈夫出轨不仅要忍气吞声还要照顾第三者的女儿。没有做到母亲的责任这能够责怪她么!韩子奇?一边是拥有强烈的事业心,一边是一颗对真该有着执着的坚持。梁冰玉?正因为对奇哥哥的这份真爱所以才狠心抛下自己心爱的女儿。情真意切,却换来了连女儿最后一面都见不到。但这看似没有错的这一切其实就是构成最后悲剧的罪魁祸首。如果,当初韩子奇和韩太太结婚时是因为爱情;如果,韩子奇和梁冰玉在一起时考虑过韩太太或者是考虑过他们以后的孩子的话;如果,韩太太能够对新月且不说像母亲那样无微不至,哪怕是怀有恻隐之心也不会有新月如此悲惨的命运。明月落下去,水面平静如死水一般。。。恐怕也只能说对与错是没有绝对的吧。

  温润冰冷的玉承载着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承载两代人的梦想与渴求,在信仰与宗教之下在爱与恨之间回回的骨子里流露着坚定、忠诚,然而在情理之外,爱的真心敢于冲破古老的信仰打破道德的束缚,在时光的沉淀下心想所属,即使已不生命纯粹但仍如玉般神圣,故事结局虽不完满,但淡淡忧伤中透露着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

读书征文7

  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的确,读书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读书活动使我们这个原本充斥着各种叫喊的教室比以前明显安静了许多,书香和全班读书的静谧慢慢赶走了打闹的喧嚣。

  xx镇实验小学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声充盈校园,规范学生在早晨进校和中午进校后这两段自由时间内的行为,制定并启动“晨诵午读暮吟”制度。学生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固定时间、规定内容、灵活形式地读书写作,日积月累,让习惯成就素养,让素质奠基人生。

  晨诵在黎明中吟咏。师生坚持每天早上15分钟的晨诵。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该背诵积累大量的中华经典美文。晨诵,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活力,可以将学生从沉睡中唤醒,让他们在一天的学习中充满精神。学校不把诵读当做任务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教师饱含深情地、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去“诵”,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充实自我。

  午读师生与经典为伍。每天中午到校后,全体师生坚持20分钟的默读。在固定的时间读书,有利于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读有品位的书。每个月前半月师生共读,后半月进行自由阅读。共读,师生拥有了共同的密码,有了共同的语言,便于互相交流,有了交流才能产生教育。自由阅读,帮助学生培植兴趣,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每天午读课,都能看到各年级老师手拿一本书,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阅读,给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一二年级学生小,认字数量有限,由老师读书给孩子们听,每人一本同样的书,教师读,学生指着书在心里跟读。月末进行学生读书交流活动,畅谈本月读书收获,展示自己的读书卡片,积累装入自己的阅读成长袋。学校每月安排两次读书沙龙活动,让老师交流读书感受。

  暮唱享受生命的快乐。以“百首中华经典诗文吟唱进课堂”活动为契机,让学生与古诗交朋友,与古诗吟唱相伴,歌声飘扬,让书香伴学生成功、成长、成才。

  本学期,我们努力做到自己喜爱读书,让书成为自己的朋友。通过读书,使大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我们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班级中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读书活动中体验到读书带来的快乐,真正做到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征文8

  人生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打转,旋转着,重复着。

  这是《东京塔》里开篇的话,我忍不住皱了皱眉头,究竟在我的熟悉中,人生总被比方成一条笔直向前的路。而这样别致的比方,令我感到了奇怪。

  书中的雅也在他三岁时,他的妈妈便带着他离开了他的父亲,独立抚养着他。记忆中的.妈妈,即使生活再劳碌辛苦也始终面带微笑。面对雅也不堪入目的成绩单也不会发表任何意见;

  即使只有两个人吃饭,也会尽量做的丰富让雅也吃饱;

  甚至为了让雅也吃到好吃的腌酱菜,总会定好闹钟半夜起床搅拌米糠;

  就算手头非常拮据,也依旧毫无怨言地当场付下十几万现金为雅也买摩托车;

  始终到了患胃癌将临终时,怕死后麻烦别人,预先为自己的葬礼每月存三千块钱……

  直到最终,雅也才真正从离别之中懂得珍惜。当他想要陪伴母亲去看一次儿时商定好的东京塔时,却再也没有时机……

  阳光暖和而又严厉地,照射着海面和城市。书的结尾写道。在这一刻,我才恍然懂得为什么人生像陀螺一般不停地旋转着。由于我们不是放飞的风筝,一去不复返。我们走了很远很远,是爱与家的暖和阻隔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但我深知,这是最无法言喻的幸福。

  妈妈是那个为了让我吃到丰富早餐而早早起床煮麦片、做三文治的爱我的人;

  爸爸是那个看了成绩单后情愿与我争论问题所在的人;

  奶奶是那个宠爱听我讲白日梦的人;

  爷爷是那个经常监视我运动的爱我的人。我深知每一天的日子都是那么的单调寻常。可当那温馨的气氛再现眼前——在熹微的泛白中睁开双眼,吃着蘸有自己宠爱的蓝莓酱的三文治,在满足地打了饱嗝之后,欢乐地整理好书包坐上爸爸的车去读书。晚上回家吃饭时和奶奶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天马行空的梦想,奶奶乐呵呵地吃着饭陪我一起踏上梦想之旅。而爷爷呢,早已坐在客厅悄悄地泡上茶香袅袅的红茶,预备与全家人共同共享……这样的日子又如何能让人心生厌倦呢?

  《诗经疏》中说道:北堂幽暗,可以种萱。而我,心怀感谢地想要为你——家——种上一株萱,让你能够时常陪伴我的家庭,永久在一起。

读书征文9

  曾经有一位教授给他的学生们出过这样一道题:当你毕业时,学校给你的安排如下:A给你安排一份高薪工作,一生都将在此领域;B步入社会,用自己的双手去打下属于自己的江山,两者选一。根据追踪调查,大部分选B的人都凭借着自身奋斗成为了社会上中流砥柱的任务。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不知你选了什么。

  老者总是感叹年轻真好,幼童总是渴望快点长大。年轻赋予我们的不只是无极限的活力,更是创造精彩人生的最佳时刻,趁着年轻去拼搏,其经历远比结果重要......

  有了理想就要努力去实现。如今的我们风华正茂,年轻无极限,也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完成理想的一天。祥子与我们一样,都有着理想,他为了立足,每天早出晚归,以骆驼一样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积累着每天微不足道的奋斗成果。终于,它能够买起了一辆车,他想通过拉车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他的理想。然而祥子与我们也不一样,他处于一个头不见天日的封建社会,脑子里无疑是一些传统思想,城市里的新奇事物只会令他更加不解。祥子是处于城市最边缘的地方的人,生活对于他而言,只是一味地赚取面包,干着最低下的活,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命,无法改变。但理想本身是美好的,不管处于什么环境,确定了理想,就勇于去实现。

  有位哲人曾说过,动力就是灵魂,没了动力,就成了木乃伊。祥子的动力就是那一辆能给他生计的车,虽然一次次因种种原因失去,但他无时无刻不再想着能够赚回那辆车,在这个冷漠的城市,车仿佛成了他最忠实的朋友。动力其实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意志,来自于目标,在我们以年轻为资本的拼搏历程中,动力是必不可少的,动力的效果是可叠加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给自己动力,这要求我们不能放纵自己,相信自己就是最大的动力。

  决定选择了远方,就不能轻易被打败。祥子的结局是悲惨的,当他取了工厂老板的女儿虎妞并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后,不幸接踵而来,虎妞因难产而死,他不得不把车当了来处理虎妞的丧事,一切又回到了开始,不幸还未结束,他的最后一丝希望——小福子,也自杀了,他没能经受住不幸的.打击,原来的自求上进化成了自甘堕落,最终消极的死去。祥子的悲惨命运一方面来自封建社会对他的不公待遇,一方面是他没能战胜自己,经受住打击。而对于我们而言,前者已不复存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易言败,哪怕失败,我们也曾经奋斗过也无悔。通往远方的路定是山环水绕、坎坷不平的,我们不能轻易被打败,祥子的事例已经告诉我们轻易说“不”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放弃。

  我们要善于在这些经历中积累经验,经验就像是土壤,什么样的经验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童年有游戏的欢乐,青年有拼搏的经历,老年有难忘的回忆。趁着年轻去拼搏吧,此前尽是浮云,此刻重新开始,此后全力以赴。

读书征文10

  可总觉得……好像遗漏了些什么。

  我一直觉得,世界上的“最美”在且仅在三处:你看见她的地方、你想起她的地方、你写下她的地方。当那些读得懂事、读不懂的事,终成了过去的事——写写与“读书”本身的故事,或许,就是我在找寻的事。

  忘却的诗句关于四岁前能熟背唐诗、宋词、元曲、毛主席诗词这件事,是长大后母亲告诉我的。每每提及,她总是满脸骄傲:“你小时候!我可是一句句让你跟着我读的!那一首首你背的可顺了!”她言之凿凿,我却印象稀疏。然而依旧点头如捣蒜,口颂母亲大人英明盖世,但其实心底并不以为然——因为能脱口而出的篇数,实在是跟那厚厚的几大本对不上。不过,像我们八十年代生人的一代,父母用“赞许鼓励式”教育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喊出那句“绝杀”:“你看那谁家的谁谁谁!”——既然夸赞是可遇不可求的,那就索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直到年级高了些开始有作文课,我才渐渐信了母亲的话。那时课堂写作,常莫名顺笔冒出些恰合情景的诗词来,起初窃喜不已,私以为是文曲星从天上扔的馅儿饼掉到了我的作文本上。可后来一查,才发现句句皆有出处。如此这般,一路从篇篇范文到高考作文满分,再而四处得奖,最后连电视屏幕上也能见得到名字了——终于,我也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也终于,我彻底信了、懂了母亲的话:无论是读过的书还是历过的事,但凡走过,必留痕迹。即使一时无法想起,但其实永远也不会真正忘记。

  或许这世界于我们而言,一花一木,一山一河,一尘一星均是久别重逢,初见与再遇之间隔着的,不过就是那些曾经熟记却误以为忘却的诗句。

  但有件要紧的事,我倒是真真的想起来了:母亲未必有儿时戏言的那般“盖世英明”,却着实堪当我的“盖世英雄”——这句真理,愿正在看文的你也能想起。讲“恐怖”故事的鲁迅

  记忆中,生平读过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章”,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清楚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初冬周末的下午,乌云密布,天很黑,雨很大。

  一个人呆在姥姥家的我,看着高脚书柜里密密麻麻的书,百无聊赖抽出了最下层中薄薄的一本——那是一个八岁孩子唯一能够得到的一层,而那本书脊上写着《呐喊》的书最薄最好抽——书皮上有幅作者的白描画像:一位留着长板寸,唇上有厚厚胡子的先生。旁书二字:鲁迅。翻开首篇一看,哦,日记,还是个狂人的日记。

  窗外雷响,屋内人慌。彼时年幼,字虽都认得,但却并不懂那些“青面獠牙”“油煎心肝”的隐喻,哪知道这是在控诉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于是越看越怕。当读到“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时,霎时觉得下一秒书页上也会闹鬼似的浮出“吃人”二字来,吓的我触电似的使劲把书胡乱一扔,“通通通通”跑回卧室,跳上床去躲在被窝里哆嗦了好久,只觉的这位“姓鲁”的叔叔写的恐怖故事好生吓人,颜如玉没看

  到,脸吓绿了到是真的……后来我是怎么从被窝里出来的,书有没有拾回来,第二次再看《狂人日记》是什么时候……诸如此类,统统记不得了。唯这种无法磨灭的儿时情感印象,让我至今对先生依然有着无法化解的距离感。不过有趣的是,在先生弃医从文的10年后,被叫了十年“李大夫”的我也做了同样的事。如此想来,当年那“一吓”竟成了冥冥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了……

  无风夜的`船可能是始终钟情文字的原因,我印象中有着明媚色彩的老师基本都是文科的。若说有例外的话,那一定是她了——一个浑身散发着人文气质的数学女老师。如今回头再看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她绝对算是青春校园偶像剧女主角的现实版。当时,我们一群小朋友聚在她家里听代数,听着听着我却悄悄瞄上了书柜里最厚的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 。下课后大家一哄而散,只剩我支支吾吾杵在书柜边上晃来晃去,用极具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充分演绎了“爱书在心口难开”的矛盾心情。老师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书柜,“扑哧”笑了:拿,想看哪本拿哪本!就在那个无风的夏夜,一艘满帆的玉船划破了月光,停在了我的窗前,甲板上伸出一块长长窄窄的跳板,无声的搭上了我的窗台。我关紧房门,抱紧了怀里的书,光着脚颤颤悠悠的踏了上去。那里没有属于大洋的湿滑、颠簸和海腥味,只有属于历史与生命的沁润微凉,平静的像梦一样,载着我驶离了现实世界……从那本书起,我开启了“浸入式全景阅读”的奇幻旅程,不是见字如面,而是见字“新月”时,我便是新月,见字“雁潮”时,我便是雁潮。譬如试墓那段,虽然是十多年的一读,可我完全记得当时躺在墓穴中的感觉:那潮土腥味,那泥土中散生植物毛根的触感,四周的寂静回响着温吞的心跳,土不时坠落在脸上的微

  痒。外面的隐约响起的吵杂在提醒我,该走了。然而后背的凉却在哭诉着:这是我一生最爱要永久居留的地方,如果能多留一秒,就能替她多暖一分;如果不离开这里,至少在坟墓里我们不用永世相离;如果……如果……不知过了多久,书合上了,可我的心却碎成了那夜银河里无尽的星辰。以至于书都还回去了许久,却还是回不过神,总觉得一梦多年恍如隔世,时光流转我却迟迟未醒。更奇怪的是,现今我竟丝毫想不起这位老师的名字和确切模样,却清楚记得她家客厅尼龙布沙发的上方,挂着一幅四尺国画红梅——那是她同学画的,貌似与她的名字有关。余下的,怕是都遗留在那夜的船上了,船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而我,却从未下船。

读书征文11

  说起我崇拜的一位科学家,当之无悔的便是——玛丽·居里了。

  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我崇拜居里夫人,不仅仅是因为她的丰功伟绩,更是因为她那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精神。

  少年时代的居里夫人是在困苦,孤独,艰难中度过的。但是她并没有被种种的挫折和困难压倒,而是更加的奋发努力,坚持不懈的去学习,生活着……她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尽自己所能,到事情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心无悔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正好概括了居里夫人的一生。

  她迷恋于科学研究就好像小孩儿迷恋于神话故事一般。这就是使她能够终生坐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原固。镭的发现是艰苦的,简陋的棚屋,不完整的设备极少的`资金和研究原料,换成别人早就放弃了!可是居里夫人从来未被这种困难打到。镭问世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挽救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可是这位镭的母亲却免不了对她的伤害。她何尝不知道镭正在慢慢吞噬她的生命?

  镭的专利可以让她获得一大笔财富,但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毅然决定放弃申请专利。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在这上面获取利益……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就是我崇拜的科学家——玛丽·居里。

  我一定要向她学习,现在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读书征文12

  曾经有人说:读书可以明智。不读书不知道写出“挥戈大启汉山河,武帝雄才世讵多。轻骑今朝绝大漠,楼川明日下洋河”的人竟然是到了十九世纪20年代还依然以满清子民自居的浙江汉族人——王国维。更不会知道他竟然是一名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方面均有卓著的国学大师。所以说,饭、不可以不吃,而书、也不可以不读。

  当然,在我看来,读书代表一种生活——一种享受的生活。试想下,于微风细雨的春日,独处一闲亭静角,置一靠椅,椅旁煮一壶清茶,耳听虫鸣鸟叫,眼看手上书籍。既没有图书馆的厚重、也没有书店的势利、只有那恍若脱离尘世的悠然与舒适。人生,不过如此罢了。

  然而,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读书”变了!变成了安坐桌前,目视前方那或长或方的显示屏。虽然,人——还是同样人,书——还是同样内容的书,但是,读起来的味道已然完全不同,少了的.是清雅,多了的是市侩。诚然,社会在变化,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纸质书是永远也不可或缺的。因为那是一种生活的调节剂。又有什么比得上三两好友齐坐桌前,同品一壶茶,各看一本书来得舒服呢,在这个节奏紧凑的社会,这样偶尔的清雅与闲适不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吗?

  读书,终归是有所求,不在于专注与否,关键是理解了什么没有?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的收获。若有,则读书有用,若无,则是白读书了,当然,读书也要看是为什么而读,如学生,学习之余,去读一读书,也还是为了汲取知识而读书(这读书是看书的意思,而非方言所表示的学习),那么,其读书不可避免会有些许的苦累。而学者读书一则为了考证,二则为了搜寻,三是为了印证,这类人读书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至于一般人,读书则是一种消遣了。为了这或那的原因,俗者为显摆、卖弄、夸耀等等,雅人则是情趣、雅乐为主了。借用培根说的:“读书不外乎三个目的,消遣、炫耀和充实自己”。不过,现在又有为另一种目的而读书的,那就是:为时尚而读书!——如果你不读这种书就没有品味。这样的读书就得另当别论了。为了装饰自己而读书,读了又如何,读来读去什么收获都没有,就像现今的文凭一样,有,就真的能代表什么吗?不一定吧。

  如同现在读书的群体,已经是越来越小了,还在保持着读书的主要也就学生,但这一群体也同样出现了问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这么认为,读书枯燥无味,特别是课内书,相当的无味、肤浅。其实,这想法错了,课内的书也是可以读的很有意思的。关键就在于——心态,别总认为读书是一种责任,那样子太重了。那么怎么读书呢?抛开“为成绩而读书”这功利的目的、丢掉“为某某某而读书”那类口号。然后随心的去读课内书,自然,你会发现,课内书也有极其可爱的一面、也同样会让人沉迷其中的。毕竟,对于学习者来说,看课外的书而自己摸索个中内涵实在过于艰辛了些,而课内书在较为明了的同时也有标准式的结论供学习者参详。很多内容在有了指引后去读也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的。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心态调整好,看课内书的收获绝对不是看课外书所能比拟的。所以,学生要做的并不是读多少课外书,而是怎么把课内书读精、读透。

  作为老师,所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转换心态,让学生能快乐的读书(单纯的读书、学习知识的读书都是如此)、让学生在这快乐的读书过程中学到有益身心的知识。当然,读精、读透课内书之余适当的从课外书中寻找与课内书不同的东西加于印证及参考也是极为不错的。

读书征文13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人们常常自问,为什么物质生活好了,内心却越发感到困惑与迷茫,感到莫名的恐慌与不安。我们应该坚持些什么?是沉溺在噪杂麻将声里、沉醉在狼藉的酒桌边、旋转在缭绕的歌厅?还是让生活充实起来、心灵高雅起来、日子幸福起来?

  乘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郴监人在崇尚自然、崇尚自由,崇德崇法追求幸福的征途上,有两种文明生活方式尤其凸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热情在这里迸发,工作的激情在这里积淀,文明之花在这里精彩绽放。

  “书中自有黄金屋”。在风清气正的监狱党委领导下,监狱长、政委率先垂范,读书、摘抄、剪报。一时间狱内重学、尚书、用学蔚然成风,浓厚的学习氛围悄然形成。心与书共,神与物游。学习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升华,可以带我们去了解一个个未知的世界,可以让我们吸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每一个郴监人在书籍的世界里,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万里路上寻真知”。一双鞋,一个背包,呼朋引伴,或徒步,或骑行,或自驾,在城市,在乡村,谈天说地,叙情道友,徒步群、骑车群、自驾群,没有刻意宣扬,不约而同,走向田野,走向森林,走向湖畔,一路团结合作,将每一个笑脸、每一分温暖、每一份责任、一声声问候播撒,把自己融入历史,融入自然,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升素质、丰富人生,在行走中让心情奔放,在行走中让力量凝聚,在行走中让文明之花开放。“灰天鹅户外健康徒步群”从最初的几个朋友相约,到建立qq群,在郴州市周边开展丰富多彩的徒步活动,安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安仁油菜花开的渡口乡、古南岳回龙山、长青水库、塘溪村…….一到周末,他们一起出发,充满活力,充满阳光。为增强体质,为增进友谊而前行。

  自行车的魅力在于两个车轮与双脚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乐趣,踩着自行车在城市、在乡村慢慢悠行让人心旷神怡,去海南,在椰林中骑行更让人心情愉悦。自行车队就是这样踩着心爱的自行车行走在各个地方,铃儿响叮当,一路高歌,一路欢笑。

  带着车行天下的梦想,自驾游车队闯西藏,游内蒙,跑贵州,天高远,地辽阔,感受藏文化的高深与独特,欣赏内蒙的云洁白,草青葱,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壮观与豪迈,开拓视野,让人怦然心动。

  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在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是什么引领他们不停地行走?是爱,是心,是信念,是理想,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是一种文明的力量。在创建省直“文明单位”号角声中,郴州监狱文明行为随处可见,文明之光照亮每个角落。

  读书已成习惯,旅行已经起航出发,只要有开始,就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文明,只要坚守、创新,就会永远精彩。

  让读书更有力量!让户外旅行更有力量!让文明之花更加绚丽!

读书征文14

  书,它陪伴着我走过了十三年的岁月。从小到大,它无时无刻都在我的身边,我的周围。

  当我苦恼时,它给我以安慰,使我抛弃一切的不愉快,被书中那精彩而幽默的画面、文字所吸引,而变得愉悦。当我伤心时,它给我坚强的力量,使我恢复了往常的自我。当我……

  书,它带领我走进虚幻的世界里,我在这里不停地翱翔着。

  进入这书的世界里,它让我看到清初时期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中的妖魔鬼怪正逐渐向我走来,善良的狐狸、邪恶的鬼怪,一个个都纷纷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不禁感叹,蒲松龄先生是身处那个善恶并存的年代的'人,真是让我们后人和蒲先生都深感到发直而怜惜!

  飞着,飞着,又是一个文学的领域。咦,巴金爷爷怎么从遥远的天堂重新返回到凡间了?他还向我指点迷经:“孩子,你是祖国未来的鲜花,你一定要勤奋读书啊!”

  从巴金爷爷身边走过,便看到一座园子。园子里各种类别的花草树木、昆虫都欢迎着,使我似乎受到了鲁迅幼时的感染,也做起了一个“鲁迅”。

  跨过园子,便听到有人在弄刀舞枪,探头一瞅,原来是梁羽生笔下的武侠人物,于是便似乎和梁羽生在谈心,在论道。

  跃过武侠人物,我乘坐着小船在一条河流上继续前进,看到了一个人正站在一艘轮船的甲板上,那是谁?我划着小船靠近,抬头一看,原来是俗称:“中国火箭之父”的钱学森啊!只见他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不,不是!他是归心似箭。望着不远的中国,他的心中有着太多的难言之隐。钱学森他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虽然在国外得到了许多优待,但他还时时想回到这里,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不停地幻想着,前进着……

  书,它另我受益匪浅,它带给了我无限的想象和欢乐,使我时常徜徉于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难以隐退!

  书,它也不断地促使我走进图书馆,坐在宁静的厅堂里看着,看着……

  书,它陪伴着我,陪伴着我度过每天的光阴。

读书征文15

  为检查学生在读书月的读书效果,按照学校方案计划,我校三-五年级参赛学生于4月27日举行了读书心得征文比赛展示活动。现将这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师生参与度高。

  在比赛的前两周,学校教导处就确定了全校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

  的比赛计划,上周全校语文教师及时并按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了比赛。选拔出了校级比赛选手。本次校级比赛活动,各班都能按要求上交作品,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与优秀作品共26份(获奖名单附后),并在课余时间对获奖作品进行了展出。

  二、凸显主题、文字优美。

  参赛学生的征文,都能紧扣题意进行写作,学生基本做到了文从句顺,语言优美,有的还使用了一些恰当的表达方法,主题鲜明,有较深的读书体验和感悟。

  三、注重指导、加强阅读

  本次比赛,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反映了学生在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扎实上好作文指导课,使学生端正写作态度,激发写作欲望。二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书目多看课外书,让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广泛地涉猎,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总之,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应当遵循“阅读—积累—构思—写作—修改”的过程,在教学中精心安排、巧妙组织,这样,作文教学才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这次征文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作品中谈“读书”的所感所悟,情文并茂,诚挚地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次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读书征文】相关文章:

读书的征文05-18

读书征文05-19

与经典同行读书征文05-16

关于读书的征文04-24

读书征文优秀08-09

读书书香征文06-05

读书的征文(热)06-07

写读书的征文11-04

读书征文范文05-16

关于读书征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