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反思
今年7月1日,香港将迎来回归祖国16周年的盛大庆典,也将开启第四任特区行政长官宣誓就职和领导香港同胞进入一个“稳中求变、改革发展”的新纪元。
香港回归16年来的历程证明,中央对香港实施行政特区的管治模式是正确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政治方针在香港得以成功实践。16年来,香港已经历了四届特首的竞选轮替,并顺利完成了对港治权的“平稳过度、稳定施政和确保经济自由开放、持续繁荣”的历史使命,并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16年来,香港的经济发展路程也并不平坦,她经历了令人痛楚的97亚洲金融危机、2003亚洲非典危机、2007美国次按危机、2008全球金融海啸和至今仍不断深化、扩散,阴霾难消的2009欧洲债务危机。虽然在中央政府及时推出如:CEPA、个人自助游、鼓励大型国企上市,壮大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扩大跨境贸易结算、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启动挺港36条等等强效政策措施的鼎力支持下,香港每一次都能安然度过难关,经济快速复原(能维持4.5%至6%的增速),就业稳定增长(失业率降至3.3%历史新低)。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多次危机的突然降临,香港经济也完整演绎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剧烈波动,财富效应经济模式难以根本改观,更造就了许多至今难以脱困的负资产。究其根源,就是因为香港的政治、经济和产业、经济结构,至今仍存在着严重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内伤。
一是,香港政治生态日趋复杂,泛政治化社会影响深化,严重阻挠政府施政、政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香港回归后,在西方敌对反华势力的刻意鼓动和扶持下,香港反对派政治社团迅速发展,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逆流。他们既无明确系统的经济发展主张,又无与政府合作的诚意。习惯于为反对而反对,一切与政治挂钩,漠视“一国之前提”,大玩“两制的煽情”,不断分化社会合力,操弄民意,挑动内耗,宣扬暴力民主,制造混乱。之前的“反高铁、反政改、反预算案、阻挠港珠澳大桥建设”和近期连续出现的“拉布对抗议员替补机制改革和反对新一届政府架构重组”等示威行动,都是他们极力阻挠特区政府政制改革、经济发展与民生改良的丑陋表演。既大量浪费了公帑,推升了经济发展成本;又破坏了香港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共识,严重阻碍了香港的政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二是,特区政府观念保守,思维僵化,普遍守持打工者的消极心态,缺乏创新进取意识,致使香港产业重建和经济转型步伐缓慢。同时对行政长官和问责官员的廉政建设与防贪腐监督条例存在不完善的地方。70年代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的.持续对外开放,亚太区域经济格局和产业链接发生深刻变化(香港由供应链前端变为终端)。因此,回归以来的香港一直存在实体产业空洞的格局,传统经济优势如:“航运、贸易、物流、旅游和金融业”亦面临内地扩大开放的激烈竞争,动力日渐削弱,香港产业、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升级、转型压力。同时,与产业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大型基建工程也发展迟缓,如:旧启德机场改造、西九龙文化中心规划发展、新界区及前海经济外延的拓展等,出现议而难行和蹉跎多年的现象。直至近年,港府才正视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压力,提出“六大产业和十大基建”的发展构想。
三是,香港司法独立,行政、立法与执法三权分离。立法会赋权较大,且存在反对派议员利用立法会条例空间的滥权行为,导致基本法所赋予特区政府的行政主导原则弱化,政府的架构重组、政策制定、预算执行和施政决策均受到立法会审决机制的较大制约。经常出现“议案受阻、议而不决,或决而难行”的弱势政府局面。既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与施政效率,也间接拖慢了香港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发展进程。
四是,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暴露出香港政府金融监管的漏洞,垃圾债券或有毒债券大行其道,多间银行涉及违规销售,误导投资,致使众多普通市民损失惨重,对香港金融信心降低。如: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迷债风暴席卷香港,雷曼迷债既是特殊的“信贷违约掉期”债券,又是金融衍生结构性产品,对其解构、定价、风险计量和发售模式的监管,涉及金管局和证监会两大监管机构。由于两个监管机构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也导致责任鉴定不清,出现证监会监管结构性产品不到位和金管局监控银行违规及警示迷债风险不及时的疏漏。给香港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道德与信用带来一定冲击。
五是,香港本地人口自然出生率低(不足2%),贫富差距悬殊,老龄化问题突出,人力资源优势与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香港作为亚洲先进的国际金融和商贸服务平台,具有资讯快捷、法制完备和市场开放的国际教育领先优势。但长期以来,香港的国际教育资源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潜和转化为发展香港所需的人力资源优势。香港精英阶层(中产人士和政府公务员)的子女基本是面向海外求学发展,这从政府对公务员子女的留学补贴政策就能看到端倪。可是最终能学成归港,服务香港的精却是少数。实际上,占香港700万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阶层,学历较低,素质不高。通俗文化、低俗文化长期主导传媒市场,花边新闻、八卦新闻满天飞,已成香港特色,教育产业有较大改善和发展空间。
可见,自97回归以来,上述问题已困扰香港多时,给香港政制循序渐进改革、经济发展和社福民生改良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新一届特区政府为营造“大和解、大团结、大发展”的健康社会氛围,顺利实现“稳中求变”的政制、经济改革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化解香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制约。
第一,特区政府需尽快推进梁振英先生提出的“大和解、大团结”工程,努力营造“稳中求变、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一是应率先实现建制陣營內部的充分“和解”,并逐步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和亲中挺港”的建制力量。加强舆论宣传,统一发展共识,按中央領導的要求做到「團結和諧、顧局實體,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放弃狹隘小圈子利益之爭,着眼於香港同胞的長遠福祉,共謀香港社會的長遠發展大局」。二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曉以大義,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共謀香港社会的和諧發展。应以包容务实的胸怀,努力團結香港各中間派社團組織和社會各界精英人士,落實特首政綱,推動「穩中求變和改革发展」。三是对损害香港政制、民主健康发展,制造社会分化内耗和动乱,及阻挠经济民生发展的行为,应予坚决驳斥和抵制,不断瓦解和削弱他们生存的土壤。
第二,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特区政府及問責官員廉洁奉公与防貪腐監督條律,構建廉潔高效的政府施政團隊,努力維護香港“愛國愛港、法制廉潔、社會和諧与自由平等”的核心價值。同时应全面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强化基本法所赋予的行政主导原则,加强公务员培训,建立“小政府、大财政和大市场”的施政管理思维,发挥香港在国际金融、科技创新、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产业龙头优势,促进两岸四地经济融合,尽快制定与内地“十二五规划”相衔接的本港(3—5年)中长期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研究探索“拓扩税基、公平税负和税网覆盖”议题,并尽快建立政府财富投资基金,不断累积扩充发展储备,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香港社会和经济的规划、发展投入力度。
第三,应进一步加强特区政府的立法改革,为顺应香港未来的变革发展实际,应不断健全完善香港法制、立法会议员资质和审议条例、以及终审法院对香港司法的解读责任。以维护香港法制尊严,净化立法会空气,提升立会门槛和议员素质,杜绝烂仔文化和流氓行为在立法会庄严议事殿堂的渗透蔓延。确保立法会的纯洁、神圣与效率。
第四,应不断加强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香港金管局、证监会和联交所的监管职能。并建立问责机制,强化分业监管,加强市场风险预警和投资者教育。同时应将金管局对政府外汇储备基金的投资运营职能从监管架构中剥离出来,建立政府专业投资主体专责运营的政府财富投资基金。以不断累积香港经济发展投入和实施与香港产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相关的本地区、跨区域、跨行业投资。
第五,应立足于建立香港资讯科技、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环保节能、国际教育、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积极吸纳优秀专业人士和经营管理人才,进一步改善香港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同时应充分发挥利用香港独特的区位和国际化教育资源优势,以及与众多国外高校的合作对接优势,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位教育和持续进修教育,吸引国际教育人才和周遍区域的学生资源,共同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教育”之都,培养更多、更全面的跨区域、跨市场的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及行政管治人才。为全面开创香港变革发展新局面和顺利实现香港经济的再次腾飞服务。
http://www.cnrencai.com/【香港回归反思】相关文章:
香港回归诗句07-05
香港回归感言07-05
香港回归诗歌07-05
香港回归标语07-05
香港回归感想07-05
香港回归时间07-16
香港回归日贺词04-07
1997香港回归时间07-05
澳门香港回归时间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