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在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各方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向市场化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说明某些环节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到位是其中之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仍陷于事务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局限在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二是缺乏针对性。学校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就业指导脱离实际。三是缺乏时效性。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毕业以前进行,满足于解决就业率问题,从社会需求、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重视不够。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外,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和劳动者。同时,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此,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外,还必须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为使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有关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职业素质培养以及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环境认识、职业见习、职业探索等方面活动的引导和组织。
作用和效果初步显现
近年来,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一些具有先见之明和高度责任感的高校率先推出,并得到快速推广,为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做出了贡献。
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的推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规划测评活动。二是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团体辅导。三是设立职业咨询室,通过面谈、邮件、电话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困惑和难题。四是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许多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五是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积极吸收和消化西方职业发展理论,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创新研究取得许多的理论成果。这些工作促进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问题的思考,强化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008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这标志着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融为一体,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推进。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在许多学生的就业和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概括来说有四大功效:一是短线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惑、择业技巧等就业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就业效率和成功率;二是中线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提高就业质量;三是长线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四是有助于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学风校风。
应完善相应的指导工作体系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为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应在现有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加强载体建设,进一步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围绕课程体系、辅导体系和活动体系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加强工作载体的建设,贴近学生要求,贴近社会实际组织教学工作,使之成为指导性、实用强的精品课程。继续开设一些辅助的系列讲座、视频课程、社会人士的报告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职业测评工具,设立职业咨询室,建立职业咨询制度。聘请经过训练的职业指导专家任“职业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和咨询,逐步深入到学生当中开展团体职业辅导。充分利用好现代物质、技术条件和手段,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推广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搭建校内校外两个平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必须与社会相衔接,让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职业环境和职业信息。因此,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除了搭建校内平台外,还必须搭建校外平台。高校应根据各自的特点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基地、职业见习基地,成立联合就业指导委员会,形成多种形式的具有职业体验、技能训练和就业指导功能的校外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和条件。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国家应出台相应法规和政策,要求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承担一定的义务。通过共同努力,完善就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开发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体系。
将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进一步融入大学教育。目前,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人难。原因在于高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结构性矛盾。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如果高校能够在专业设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上主动寻求变革,在现有通识教育基础上强化就业导向和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主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化教育和相应的职前训练,必定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http://www.cnrencai.com/【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文章:
高校学生报告01-22
高校学生的军训心得08-19
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02-07
小学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08-10
职业生涯规划书学前教育06-10
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书08-09
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书01-12
学前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书01-11
高校学生工作计划02-18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