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时间:2024-07-22 09:56:03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每一天的时间都非常珍贵,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不如趁现在给自己好好做个职业规划吧。职业规划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1

  在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期间,我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有以下的体会和心得:

  1、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在职业规划中,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自我评价测试和课程的辅导,我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指导。

  2、积极主动的`就业心态:课程强调了积极主动的就业心态的重要性。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实习,积累相关的经验和技能。通过课程的指导,我开始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 职业规划的灵活性: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时,我们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策略,根据外部环境和个人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这让我意识到,在职业规划中不能死板地坚持一种方向,而是要不断思考和调整。

  4、职业素养的培养:课程不仅引导我们了解职业技能,还注重培养我们的职业素养。这包括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领导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职业人士,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素质和能力,这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白了如何积极主动地面对就业市场。我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2

  摘 要: 在高校教育日趋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竞争力已经是各大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而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更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课程 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模式已经实现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尽管这种就业模式更灵活,更人性化,但在择业难、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学生缺乏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就业前的择业困难和就业后的自信缺失等问题,尽管各大高校已经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也穿插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但相较于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我们还缺乏经验,就业指导课程还不能真正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各岗位需求。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就业指导课程过程中实施之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大学生能够很好地自我认知并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职业测评,依据自身兴趣、专业、能力等因素,结合当下就业环境与职场要求,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及需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案。

  生涯发展大师萨博曾经指出: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即探索阶段。该阶段的青少年,如果说前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在幻想中,那么作为探索期的大学生,他们更加热衷于参与各项社团,通过打零工逐步进入就业市场,从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理想,职业偏好逐步从虚化走向具体。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急需得到正确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曾经有一段很好的大学生活放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珍惜。等到虚度后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次再上大学的机会,我会对大学生活说三个字:‘规划它!’、如果一定要在这个规划上加上一个时间,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现在!’”这话看似搞笑,却包含着无奈的哲理。反映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较国外晚,起步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严重滞后,体现了学生对于高校工作者的期望。

  事实上,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训练确实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在学生无自我控制与自觉规划能力和意识的前提下,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可以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开始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随之调整自己,从而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实施策略。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自己的远期与近期职业目标,微观上逐步完善自身以满足外部环境,使之良性互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客观外部不利条件,少走弯路。就业指导通识课与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良性互动对大学生可以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得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规划过的大学生活才有可能实现完美目标,从而产生更大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动力,其为实现不同阶段目标而努力进取。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进行就业指导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现状

  (一)大学生自我定位模糊

  美国一研究机构曾提出五个要点――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和我要怎么做。这五点大学生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他们大多受到外界和自身惰性的影响,没有做一个大学生活中的“有心人”,既不关注自身,又不关注外界。有的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学生从高压的基础教育中走出来,无法适应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荒废大量课余时间。

  由于高校开设专业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偏差,致使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无法正常就业,使在校大学生对就业产生恐惧感,同时自我认识比较模糊。在校期间,只关注自己的爱好、兴趣、性格、气质特点等,对自身隐形的心理素质、意志力、个人品格等认识不够。部分学生依然认为专业学习在大学生活中占据首位,忽略了其他认知能力的培养,例如人际关系的经营等。一些大学生在面对自己选择的职业的性质,个人和职业的匹配度不关心,没有充分考虑职位的职业前景和长远发展,仅仅关心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目标,在择业时取向模糊,仅仅凭兴趣选择,求职期望值过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评估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吻合,缺少对职位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表明,机会始终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自我定位清晰显然是必要前提。

  (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疏忽,和对学生就业指导方式的单一(只关注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去向),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只针对高年级,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介绍一些职业技能,罗列一下就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致使很多应届毕业生来不及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系统规划,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模糊,甚至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找工作。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倾向于研究及岗位技术能力方面,具有单一性、统一性、封闭性的特点。大部分高校没有独立的'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机构,许多高校管理机构不够完善。尽管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系统不健全,师资队伍不专业,很多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设置相同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不能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将就业指导与大学生生涯规划割裂开来。很多学校采取单一的形式,即开展一些讲座和理论讲说,依靠几堂就业技能课就将学生推向社会,导致就业规划及指导形同虚设。另外,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老师,通常由学院的党政领导兼职或辅导员临时上阵,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授课方式也局限于课堂理论讲演,忽视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缺乏个性化和案例分析。同时,很多学校对于课程的安排也不够合理,有的进行插空式排课,把这项非常重要的课程边缘化,变成了专业课的附属。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应用措施

  当前,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是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面临市场的考验,大学生能否很好地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而机遇则是,正是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健全,才让这些高校工作人员能够足够重视此项教育并开始着手设置长效的大学生生涯规划,让这项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为大学生就业做好指导,为社会输送更合格的人才。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并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机结合

  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单一的教学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针对低年级从基础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的不适应,将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挂钩,从一进校便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职业规划的涵义、内容,帮助新入学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和目标。通过心理测试、能力评估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等。大二、大三期间,学校应当设置一些模拟实践的课程,例如师范类学生,可以模拟讲课,法律专业学生开设模拟法庭,等等。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兴趣,推荐学生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收集各方面企业、雇主信息,深入了解社会单位需要的人才技能需求,并及时通过授课方式指导学生应当在哪些方面强化自身能力。大四阶段,让学生走出去,进行必要的就业技能,技巧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在大学的整个过程中,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体系,服务、指导大学生就业

  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与指导学生就业,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建立完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站,提供必要的自我测评服务,让学生自主了解自身优势与职业的匹配度,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学校借此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出现哪些问题,如贫困学生是否有就业困难等,适时给予辅导和调整。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校内兼职的职务或校外实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建立网络体系需要配备专门人员,给予测评对象以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不断跟进,完善相关测评网络体系的建设应从学生特点出发,注重专业型,实践型和经济型相结合。

  (三)着力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和职业生涯指导老师一般都是兼职的,例如辅导员老师、有的是一些党政领导兼职,专业性不高,滞后于就业指导。目前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教学模式趋于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工作的各项工作量增大,难度增大,需要各学院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加强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素质的队伍。这些人员必须具有心理咨询师、教育学硕士、就业指导师等资质,持证上岗,全面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试、能力评估、就业咨询等服务,通过教务的网络体系平台渗入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中。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现状不容忽视,简单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各大高校应当切实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虽然这样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迫在眉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正考验着高校工作者的智慧。

  参考文献:

  [2]顾学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孙震翰.职业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4]程肇基.大学生就业指导切莫误导.中国高等教育,20xx,(6):17.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3

  进入大学后,渐渐褪去来时的一腔热血、踌躇满志。心绪开始慢慢沉淀,也开始认认真真的替自己的未来考虑了。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空想也从我身上蒸发。

  听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很有感触。原先的天真烂漫的想法从脑海中浮现,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观念,稳重了,踏实了,似有惊醒梦中之人。这才发觉,现实不如理想般美好,我们也不应该对现实渴求什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理想和现实是有着不可越过的鸿沟,但经过细心经营也会别有洞天。

  从这门课程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不是理论部分,现在思想,理论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似乎荡然无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招收员工的要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每到就业季度,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择业者,就业者,这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和紧张.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很繁重的压力,而在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分析就来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迈出第一步铺下平砖,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如今全国高校林立,考上一间名牌大学已经不能代表未来道路一帆风顺了。每年毕业生众多,招骋会上黑鸦鸦一大片,在一个普通招骋会上就可能有几百人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跻身于就业市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你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综合素质,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质。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4

  摘要:由于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本科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是考研还是就业面对着两难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做?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考研 综合能力

  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来到大学已经三年多了,正面对在考验还是就业的十字街头,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都很迷茫,不过这个学期,有幸的是老师给我们大四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学时虽然不多,但是感觉受益匪浅。 回忆这几次课程,每一节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里面里面实际上蕴含着大学问,大道理。

  “就业还是考研”难取舍。由于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本科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单一个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开意向的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考虑到了用考研的方式来减少和规避就业风险。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就业指导专家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xx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①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与现在一样吗?事物总在千变万化,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第三,研究生毕业后即使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数年的同行比起来,必定会显得单薄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就业。因此我们不能以考研为幌子来逃避就业压力。

  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而20xx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再加上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而去年不期而遇的经济危机使得原本就困难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今年全国经济虽然好转,但是再加上去年的待业人员,就业形势还是很困难的。

  ②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 10年大学生就业率整75%,调查样本显示,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近三成八,有三成五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二成七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约七成一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五成六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样本显示,最理想职业中,二成八的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之后是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学校这些较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还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放弃继续求职碰壁,选择职业技能再培训。选择民营私企、自主创业的学生最少。

  ③面对这么两难的境地,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就业机会的条件下就先就业,经过几年的职场历练后,就可了解目前的市场所需,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考研而带来的经济压力。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④因此我们不管是考研还是还是就业都应该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过对于自己的未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要有目的的选择应该提高的自己的哪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够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在了解大量的成功人士后,将以后人生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总结出来,希望自己能够时刻注意,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人,也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天,我们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那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迅速作出有效决断的人行情将持续升温。

  二、专业技能。现在,技术已经进入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工程、通讯、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领域需要大量能够对电力、电子和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修理的专业人员,特别的是我们城市规划专业,只有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三、沟通能力。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内部雇员如何相处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成功很多时候取决于全体职员能否团结协作,城市规划的设计与创作都是一个团体的'合作,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再能在整个团队中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作用。

  四、计算机技能。如果你能够利用计算机满足某个公司的特定需要,那么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因此,在现在计算机成为办公必备工具的时候,能够掌握良好的计算机能力,将使你拥有更多的机会。

  五、培训技能。现代社会一天产生和搜集到的数据比古代社会一年的还要多。因此,能够在教育、社区服务、管理协调和商业方面进行培训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六、理财能力。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每个人都必须仔细审核自己的投资计划以保证舒适的生活以及退休后的生活来源。

  七、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是信息时代经济系统的基础,掌握信息管理能力在绝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是必须的。

  八、外语交际能力。现在全球的大量信息都是有英语进行印刷和保存的,因此想要更快更好的了解世界新的知识,必须掌握外语,工作后的与人谈判有时候也需要外语,因此掌握一门外语将有助于你得到工作的机会。

  九、商业管理能力。生意就是生意,掌握成功运作一个公司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最核心的技能一方面是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资源管理和融资的能

  力;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客户的需要并迅速将这些需要转化为商机。

  总的归纳起来,我们要对自己练习两点:1、练内功策略: 2、练外功策略试想如果你在面试时,外在的长相容貌端正,服饰打扮整洁,言谈举止优雅和待人接物温文尔雅,内在的包括知识修养非常高,思想品质端正,心理状态很好和工作能力突出,面对一个谈吐稳重、穿着得体、举止大方、沉着老练、谦虚谨慎、文明礼貌的毕业生,求职能不要嘛。同时,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考研应该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⑤

  因此,不管是先就业在考研还是先考研再就业,先储备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不管事就业还是考研,前途都将一片光明现在我们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① 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 王新文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xx年7月1日)

  ② 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就业现状面面观. 丁义浩 刘玉, 20xx

  ③ 联合日报 大学生就业:观念决定前途 ., 王东升20xx (20xx-07-20) ④ 大学生就业指导 葛海燕 高桥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版 (20xx年4月1日)

  ⑤ 中国人事报 大学生怎样提高就业能力 云飞扬, 20xx .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5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适应当前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确保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是摆在大学生面前最实际也是毕业后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大学生最需要的是提升自身就业能力,而如何提升自身就业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学习、做事和生存三种能力来提高自身素质,再结合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就业形势;就业能力

  一、 大学生就业之基本素质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作用下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或基础条件,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发展方向的准备状态或心理活动潜势。它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对于就业而言,素质可以认为是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从事社会上任何职业都应具备以下六个要素:

  ① 服务社会。从事任何社会职业都必须树立和奉行“服务社会”的宗旨和信念,这也是职业人基本职业素质的基础;

  ② 学术理解。职业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学术背景、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有所理解和把握; ③ 社会实践。实践技能的形成,除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外,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

  ④ 决策技能。一般来说,人体系统或社会系统基本上都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协同性和非平衡性等特征,任何社会职业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复杂性表现。复杂情况下的优化选择,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需要有经验的积累和远见卓识的智慧,因此,决策技能是高层次的职业素质;

  ⑤ 经验学习。经验具有非线性和个性特征,经验学习不同于程序化学习,主要依靠感悟乃至顿悟;

  ⑥ 团队精神。一般的职业均有自己的职业团体,豁达的态度和合作的能力是职业人必

  备的,职业人应当融入自己的团队,以团队的规范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 大学生就业之就业能力

  对于就业能力[1]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国内外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尽管以上各种概念定义各有不同,但都指出了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的认同,那么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哪些能力,也是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还有学者认为五个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①就业动机和良好的个人素质;②人际关系技巧;③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④科学的工作方法;⑤敏锐的广阔视野。这些说法各有其道理所在,但是依然不能区分出就业基本能力和最终能获得较好工作的优势能力。

  就个人所理解,就业能力是由知识、技能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的一个混合结构。美国的SCANS(1991)报告认为,就业能力包括36项能力,并将它们分为两大类:基础方面和工作胜任力。其中基础方面包括基本技能、思考技能和个体特质三个部分;工作胜任力包括资源、人际交往、信息、系统和技术等五个部分。荷兰心理学家海吉德等认为就业能力为“通过运用胜任力不断地实现、获得或创造工作”,包括五个主要维度:职业专门知识和个人的灵活性(适应性)等。近年来,我们在对我国大学生个人特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要等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个人适应能力。

  三、 大学生就业之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并引起了政府、社会各界、高校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就我所知,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下:

  1.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80万人,比20xx年的630万多5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xx和20xx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xx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xx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则增至680万人。

  2.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特别是外经贸易类专业和高职高专类就业困难加大;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

  3. 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强调工作经验;下岗企业白领进入就业市场,冲击毕业生就业;非主流就业渠道竞争激烈,一部分学生开始挤向非主流就业渠道,如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出现了本科生竞争高职生甚至中职生岗位的现象。

  4. 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80%以上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或大企业、大公司、公立学校;有些大学生宁愿等待,不愿到欠发达地区, 到企业工作。

  四、 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之提升对策

  根据以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六个基本素质[2]要求,我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1. 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1)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举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这为我们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使我们受益: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6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首先要澄清一个流毒广泛的说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

  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首先对要考虑的宏观策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个别具体问题的解答。

  一、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

  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如果这一部分已经有人很明确的告诉你了,或者你个人已经很敏锐的感知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已经是明白人,不需要我浪费口舌。

  (一)5大利益象限

  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就业市场上,我们可以按大的方面对各种利益单位归类如下:

  1.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2.垄断行业国企

  3.竞争行业国企

  4.外企

  5.民营企业

  差不多所有的利益单位都可以在上述归类中找到位置。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这不是理论研究,这和你未来的事业、收入、地位、家庭都有直接的联系。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招聘会上准备招聘你的这个公司(单位)到底是属于哪个象限的?

  不同的象限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在不同的象限就业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你选择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公务员(即官员),以及垄断国企的手中。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财富水平不一样,因此公务员集团的收入相差是很大的。虽然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大家都一样,但是你到广东、华东一带了解下公务员的实际年收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你的同龄人在报考公务员了。实际上,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在当地人群中仍然属于高收入群体。而且也许更关键的是,风险非常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你一定在课堂上学过吧?哈哈,告诉你,那是西方经济学原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公务员,风险小,收益大。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在你们哪个地方,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样啊?那么我要告诉你:第一,你不能只看表面收入而不看灰色的部分;第二,当前中国允许地区间人员流动,因此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财富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落后地区的公务员确实是比发达地区的一般白领差的。这也就是利益格局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国企的情况。一说到国企,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下岗。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首先,解雇员工并不是国企独有,大量的私企每年都在大量解雇员工,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补偿,给他们“安置”。同时,也不是任何国企都效益不好,都需要下岗。我们看利益格局,首先要看谁拥有力量和资源。在中国,说白了就是谁拥有政府力量和行业垄断的权力,想效益不好都难。这不是国企还是私企来简单划分的。例如中国移动、电信、银行、石油,这些垄断性行业中的大国企,个个效益好。而那些国家已经“完全放开”了的竞争行业的国企,几乎都是完蛋两个字(不含假装放开的行业)。这里面有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在90年代初,只有国企存在,民营力量非常微弱。而国企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使得闸门打开后第一批进入市场经济的人尝到了“高”工资的甜头;在90年代末,以20xx年为分界线,时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抓大放小政策下,垄断行业的国企迅速利用其行政资源做市场经济,毫无悬念,他们无往不胜,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当前阶段,以20xx年为分界线,则又是另外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各地MBO此起彼伏了。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国企将出现分化,具体发展的预测比较复杂,我将

  在另外的文章中专门分析。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垄断国企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收入集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45岁左右下岗破产的竞争行业国企员工,在他们象你们这么大就业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只是现在利益格局已经改变。

  再来看下外企的情况。外资企业主

  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政府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看看民企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政府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好了,现在清楚些了吧,首先要看你要去的公司(单位)是在上述哪个象限。象限属性从大势上决定了你以后可能获得的收入和地位。而你个人的能力,是在大波浪上翻起的小水花。可以说,判断大势的能力比从事具体事情的能力重要得多。也许你要说,好象哪个象限都有收入高的人啊。是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在不同象限获得高收入和地位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象限,你只要跟上平均水平,5年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易的存上一大笔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在一些象限,你要十分努力,10年以后,你有可能存上一些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当你达到这个水平时,在优势象限的和你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存上了更多的钱,换上了更大的房子和车子。象限是有优劣差异的,起点相同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通道,同样都很努力,但落到的结果将天差地别。

  其次,光看哪个象限还不足够。因为在同一个象限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微妙区别!

  二、转型中的一代

  中国的事情要用放大镜看才会清楚,这也是老外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原因。上述人为差别按利益象限的不同也有差异:

  1.公务员、国企类,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

  政府工作人员难道也有非正式工?是的,如果你还不知道,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政府工作人员分为两类: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以及所谓的“政府雇员”。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贫穷的省,这两者收入差距不大;而越是经济富裕的省,这两者的收入差距就越大。政府雇员要转为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有很大的难度,没有关系基本不用想。因此,即使你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即使你已经被某政府单位接收了,你一定要打听清楚哦!

  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政府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看看民企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政府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好了,现在清楚些了吧,首先要看你要去的公司(单位)是在上述哪个象限。象限属性从大势上决定了你以后可能获得的收入和地位。而你个人的能力,是在大波浪上翻起的小水花。可以说,判断大势的能力比从事具体事情的能力重要得多。也许你要说,好象哪个象限都有收入高的人啊。是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在不同象限获得高收入和地位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象限,你只要跟上平均水平,5年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易的存上一大笔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在一些象限,你要十分努力,10年以后,你有可能存上一些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当你达到这个水平时,在优势象限的和你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存上了更多的钱,换上了更大的房子和车子。象限是有优劣差异的,起点相同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通道,同样都很努力,但落到的结果将天差地别。

  其次,光看哪个象限还不足够。因为在同一个象限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微妙区别!

  二、转型中的一代

  中国的事情要用放大镜看才会清楚,这也是老外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原因。上述人为差别按利益象限的不同也有差异:

  1.公务员、国企类,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

  政府工作人员难道也有非正式工?是的,如果你还不知道,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政府工作人员分为两类: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以及所谓的“政府雇员”。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贫穷的省,这两者收入差距不大;而越是经济富裕的省,这两者的收入差距就越大。政府雇员要转为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有很大的难度,没有关系基本不用想。因此,即使你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即使你已经被某政府单位接收了,你一定要打听清楚哦!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7

  摘要:

  正确的择业和创业是当代社会的需要,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的时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国家,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比较多,需要就业的人多,就业高峰持续的时间也就比较长。当前我国比较重视教育,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大规模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全社会就业重叠到一起,加大了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想成功,要首先明白我们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才不会浪费有限的生命。

  一、毕业生较多:

  据教育部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比20xx年增加了20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还将继续增加,20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99万人,比20xx年增加19万人。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对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在我国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主要根据当时该专业比较好找工作、薪水较高热门而定,而没有可考虑随时间发展其专业在社会的需求。学校也是不断的增加热门专业,对热门专业无限量的招生,根本没有考虑学校现实情况,导致学校培养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企业需要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找不到。而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人员过剩而找不到工作岗位。其热门专

  业也就变为了冷专业,造成该专业大学生就要让压力大,人才有所剩余

  三、应届毕业生不受欢迎:

  据调查,绝大多数招聘单位明确表明不要应届生,除了他们没有实践经验、缺乏社会知识外,对工作、对同事的态度是招聘单位拒聘的重要理由。而且现代应届毕业大学生心态摆的'不够正很多应届毕业生频繁跳槽,流失率较高,使得企业自己花费精力和时间以及金钱培养的人才无法为己所用,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对:

  现在多大学生找工作很不够实际,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总认为自己是佼佼者,在任何方面都很优秀,在找工作时一定是抢手的人才。在找工作时挑三拣四,眼高手低,以候补精英、候补白领自居,非大机关、大公司、薪金高不去。在找到后却对自的工作岗位根本不珍惜,根本不去踏踏实实工作,总是向往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更舒适的工作条件。从而对现有工作没有激情。这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现在的大学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这是大学生就业一重要原因。

  由以上数据和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不容乐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归根结底,大学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认为大学生需做好以下工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二、要有良好身体素质:

  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身体健康是我们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身体是我们革命的本钱。

  三、注重能力培养:

  能力才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为有力的标准,只拥有一纸文凭在当今这个社会是难以的生存的,因此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四、加强社会实践:

  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五、正确就业定位:

  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臵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六、设定调整方案:

  在竞争如此激烈,生活节奏如此快,生活过于紧张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人生也是一个动态,所以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对职业的探索,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来修正和完美我们现在的选择及自己的职业规划。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以便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就业指导》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有关数据从教育网和获得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8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初叶起源于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70年代,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实施:80年代.生涯规划理论义有了新的发展.生涯规划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理论:强调发展历程论(将人生历程视为一个阶段转换至另一个阶段),强调个人特质论(着覆于心理需求与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强调决策历程论(分析职业抉掸历程中的元素与步骤)。强调社会学习论(礼会环境和学习经验对职业生涯行为的影响),职业发展论(探讨自我概念的发展、职业印象、结构考虑、性别角色.社会地位与个人特质等因素)。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选掸是自我概念和环境中学习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认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将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不仪仪考虑到心理问题.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井且将职业选掸看作一个相对开发的系统,认为职业选择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日前,它已经成为世界职业生涯指导的主流理论体系。

  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发轫之初,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高校的师生对生涯规划的意义认识不清.对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途径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生涯规划在我国是一个有待拓展与实践的新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及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的个性特点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探索。掌握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资料和机会进行评估,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承担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掸、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1、自我评估。通常可以自行思考、自我分析或与老师、家人、朋友交流讨论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2、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分析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这六个方面。

  3、职业选择。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

  4、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5、制定行动计划。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于定时检查,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

  6、评估与反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不停的评估与反馈,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其修订的内容包括:生涯机会的重新评估、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目标的修正、计划与措施的变更等等。"

  三、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路、新方法

  我们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较少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力。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她)们根据自身素质特点。结合自身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并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计划。

  依据休普(super)生涯彩虹图的划分,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大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掸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重大。

  1、职业生涯规划将促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认同

  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大学校园里常见的是那些盲目地参与社团活动。却并不清楚这些活动对自己究竟有何益处的同学:是那些忙着这个证那个证而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不清楚的I司学大学生活本来就很短暂。如果不利刚有限的时间来做最重要最有效率的事情.那无疑是一种最大的资源浪费。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一定意义上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就业,还是考研、出国.不是到临毕业前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儿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掸业中的误区: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做出长远规划。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今后能更好地走入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

  四、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作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和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人才极少.也没有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门人才的机构。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笔者呼吁应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智力支持。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直至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职业。随着毕业生数量和就业雎力的不断增加.各高校在努力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还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一条最佳途径。各高校应正确对待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积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丹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简要地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

  1、使学生认识自我。逐渐形成初步定位。从大一开始就不问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让学生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可以通过自我思考、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斯特朗一坎贝尔个人兴趣调查问卷等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测评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并请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或资深从业人员提出建议。潜能测评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与所要达到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的差距,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定位。

  2、通过生涯三观(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及择业策略观)教育。最终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点和定位)。通过三观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干什么即职业期望值的确定。能干什么即职业素质的确定,允许干什么即环境、条件、机会、渠道等的影响。从而明确自己要在哪里工作。要做什么工作,要社会什么样的同报。

  3.以人为本.凸显职业生涯规划张力。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职业选掸、职业目标的差异性以及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也可根据学生规划中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行动计划措施当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不仅包括求职面试、简历制作、仪表礼仪等“外在”的技巧培训,还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等“内在”的素质教育。把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口才技巧的欠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蔓延,爱情观、权力观、公德观的错位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生涯意识的觉醒。最终成功地走向工作世界。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9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显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2.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 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论文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是指导大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特性进行职业选择,更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潜能与创造力。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学习,在顺利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10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

  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2)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

  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大学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有的大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总之,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

  (3)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

  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要素

  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的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

  (1)自我评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正确的评估。自我评估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出最佳抉择。如果忽略了自我评估,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容易中途夭折。

  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与个人相关的所有因素,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简言之,要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当然,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自我评估中还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2)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只有顺应职业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 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企业)环境的分析。要评估和分析职业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的趋势;自己与职业环境的关系以及职业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这种职业环境条件之下,究竟能干成什么?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切实可行,而不致流于空泛。

  (3)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实现某种职业生涯目标,进而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所以目标抉择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般我们可以首先根据个人素质与社会大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化成符合现实和组织需要的中期、短期目标。

  (4)实施策略与措施

  所谓职业生涯策略与措施,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订的行动计划。在我们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制订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实施策略措施要具体可行,容易评估。应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教育培训安排,时间计划等方面的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文章:

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12-30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05-1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6-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6-23

大学生职业就业指导心得体会05-05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06-23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环境分析05-2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例10-31

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