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季几大误区要避开
2017年的校招开启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提供的校招招聘误区,快来随小编看看。
校招季几大误区要避开
今年秋季以来,新一轮的校园招聘会扎堆出现在各地的高校中。以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为例,本学期已举办750场以上的校园招聘会(宣讲会),实际进校单位超过1500家,招聘会数量较去年相比增加15%左右。
面对扎堆的招聘会,毕业生应当如何避开误区,提高应聘效率呢?
误区1 :宣讲会轰炸,毕业生疲于赶场
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内宣讲会曾达到一天30场的高峰,其中不乏国企、世界500强知名企业等。据了解,不少学生不惜跑断腿赶场,结果却抱怨宣讲会收效不大。
对此,有“过来人”建议到,优先选择现场投递简历的宣讲会,对于事先声明现场不接收简历的企业完全可以不参加。
“当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宣讲会时间冲突时,建议选择小型企业。因为大型企业的宣讲会在网上可以查询到的资料较多,比如岗位设置、学历要求等,而小型企业可查询资料少,现场询问的必要性更大。”中山大学的一位应届毕业生如是建议。
必要的时候,同学之间可以分工合作。许多企业的宣讲会是不同时间段在多个高校开展,不比逢场必赶,挑选合适的场次、错开时间同样是一个好办法。华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陈越建议:“当宣讲会相撞时,企业的工作地点也是筛选的一个标准。”
利用好网络回看的功能也是省时省力的做法。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部分企业开启了“空中宣讲会”形式,将网络直播与校园招聘宣讲会结合在一起,直播平台的录播功能让错过宣讲会的学生有重新回看的机会。
误区2 :仅凭一时兴趣,不作任何准备
由于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较低,越来越多毕业生会在事先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未经考虑而盲目投放简历,甚至有些毕业生连用人单位的一些基本信息和招聘要求都不了解,就跟风随大流。
参加校招宣讲会之前,可以先思考自己想做什么,再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等,确定求职的目标行业。对自己能做什么还不是太清晰的同学,建议尝试做职业规划测试,测试结果或许能提供一些参考。
宣讲会最后一般会设置自由提问环节,这既是一个获取信息的机会,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不少企业甚至会在提问环节放出“直通二面卡”。如何抢到“直通卡”?事先准备十分重要。
首先要避免提一些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工资是多少?”“我学某某专业的,能不能进你们公司?”等。
另外,转变提问方式同样可以让你获取更多的信息量,比如直接问“招聘流程”可能仅仅会得到流程介绍等显性信息,然而改为问“参加交流的某校友或员工,是否能分享一下自己当年参加面试或者在企业发展的个人经验”时可以额外获得一些经验分享。
在宣讲会现场积极提问的大学生
在宣讲会之前,还可根据自己对企业的了解,准备一些深入探讨的问题,展现出自己对企业的关注度和了解度,并针对一些缺漏提出适当的建设性意见,能为自己增色不少。
提醒
此外,应届毕业生们还需多个心眼,识破一些不良企业趁校招这一机会设置的各种求职陷阱。
一是招而不聘
不少应届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总会遇到很多熟悉的企业老是在招人,似乎总也招不满。而事实上不少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只是借机来做宣传,走个形式而已。因此,应届毕业生们要做好准备工作,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
二是虚设岗位
一些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玩“文字游戏”,用一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虚职招聘大学生做业务员。因此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
三是变相收费
部分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会被要求缴纳类似面试费、培训费等各类名目的费用,往往这类公司的面试很草率,通过率极高。对于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更需要警惕。
求职过程需多了解具体情况
四是偷换概念
某些企业在招聘时对求职者许下各种口头承诺,而入职后却不认账。口头合约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应届毕业生一定要当心。尤其是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体现,避免口说无凭。
最后,附上给广大应届毕业生们的求职Tips:
在简历上多做文章
简历中,避免出现“认真、负责、具有团队精神”等空洞套话,用事实说话,比如应聘“技术型人才”,需要着重写做过什么项目,有何荣誉。另外,不要“一份简历走天下”,要有的放矢,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修改简历。
学会提取宣讲会信息
在面试中如何应答“今后的职业规划”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公司?”这样的问题,建议将听到的企业发展思路与自身情况相结合,这是一个亲测有效的思路。
早点到场,抢占前排
不要小看座位,前排位置能够增加面试官对你的印象以及提问环节被点到的几率。
早来晚走,争取交流
如果想和企业宣讲人员进行深入沟通,要记得“早来晚走”,单独交流比单纯递简历留下的印象要大数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