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省森林村庄创建考核办法全文(试行)

时间:2017-08-18 编辑:应德‍ 手机版

  浙江省森林村庄创建考核办法

  第一条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意见》(浙委〔2010〕8号)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省森林村庄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浙江省森林村庄(含社区),是指经创建、验收达到省级森林村庄创建标准,由省关注森林组委会命名的行政村。

  第三条 开展森林村庄创建,要大力发展村庄森林,改造提升现有村庄绿化水平,推动村庄绿化向森林提升、向生态转型、向自然发展,把村庄建在森林里,逐步形成“白天见不到村庄,晚上见不到灯光”的绿化效果,推动村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条 省级森林村庄创建指标

  一、基本条件

  1.森林村庄建设纳入村“两委”重要工作内容,建立森林村庄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2.编制森林村庄建设规划,定位准确,并制定具体创建年度实施计划,森林村庄建设资金落实。

  3.创建氛围浓厚,民众支持率达到85%以上。

  4.近三年内无重大破坏森林事件和森林火灾发生。

  二、建设指标

  (一)森林生态建设

  1.山区、半山区、平原中心村建成区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20%、25%、30%以上,并做到见缝插绿、拆旧建绿,宜林地段全部绿化。

  2.山区、半山区、平原中心村建成区建有以护村林、风景林、休闲林等为主的乔木片林面积分别达到1000、1500、2000平方米以上。

  3.村庄建成区乔木树种达到15种以上,人均拥有乔木数量达到5株以上。

  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

  5.村域内公路、铁路、河道、干渠、堤防等干线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

  6.平原农区林网林带控制率达95%以上,无明显缺株断带。

  (二)森林质量建设

  1.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树种选择和配置科学,森林景观优美,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村内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2.村庄绿化中乔木树种株数比重达到70%以上。

  3.大力发展珍贵树木,珍贵树木种植株数比例达到20%以上。

  4.村域内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5%以上,中心村视域内宜林地绿化率为100%。

  5.积极开展观光、采摘、休闲等森林生态旅游,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等生态高效产业,生态与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三)森林文化建设

  1.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农户庭院绿化比例达到80%以上。

  2.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

  3.村域内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森林资源和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

  4.制定森林村庄管护规定或相应乡规民约,村内绿化配备专职管护人员,管护责任落实。生态公益林管理规范,管护责任落实,生态补偿资金按要求发放到位。

  5.大力普及宣传森林生态文化,建有1处以上生态科普知识宣传场所或橱窗,各类宣传标志、标牌健全。

  第五条 申报考核

  1.省级森林村庄申报命名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2.省级森林村庄年度创建计划由各县(市、区)提出名单,经设区市关注森林执委会汇总审核后,于3月底前报省关注森林执委会。省关注森林执委会经综合平衡后下达全省年度创建任务。

  3.列入年度创建计划、通过森林建设达到省级创建标准的村庄,本着自愿的原则,由行政村(社区)报县(市、区)关注森林执委会初验通过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设区市关注森林执委会。设区市关注森林执委会负责对本市申报省级森林村庄核查验收,核查结果和申报材料于当年10月底前以文件上报省关注森林执委会。

  4.申报材料主要包括申报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森林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省级森林村庄创建指标自查情况以及反映创建成果的图片集等。

  第六条 命名表彰

  省关注森林执委会根据各地省级森林村庄申报情况,经组织抽查合格后,提出拟命名名单,经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命名为“浙江省森林村庄”,并颁发奖牌。

  省级森林村庄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查。省关注森林执委会每五年对已命名的省级森林村庄进行一次复查。经复查合格者保留称号。复查发现问题要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撤销其森林村庄称号。

  第七条 各设区市及县(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市、县(市、区)级森林村庄创建标准,组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创建工作情况要及时报省备案。

  第八条 浙江省森林村庄创建考核办法由省关注森林执委会负责解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