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行监督的规定》解读
作为一项刑事强制措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借助修改后刑诉法正式落地后,一直存在着“是否会被滥用”的担忧。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行监督的规定》(下称《规定》),就加强和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检察监督作出可操作性规定,确保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做到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
检察机关为什么要专门发布《规定》
司法实践中,谁可以“动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答案是公检法三家都有权力作出这一决定:公安机关可对刑事犯罪嫌疑人进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检察机关可对职务犯罪嫌疑人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法院可对被告人作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涉及面覆盖公检法,检察机关为何要就此专门发布《规定》呢?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这名负责人表示,修改后刑诉法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并赋予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实行法律监督的职权。为落实这一规定,最高检将“完善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的监督机制”纳入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
“发布《规定》更是检察机关规范自身司法行为的`需要。”这名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实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为相关检察业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积极作用,比如推动了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工作等,但是也存在适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着强化自我监督的理念,最高检出台《规定》,这是检察机关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不能随意“决定”不可胡乱“执行”
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有人曾担心“在适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相羁押嫌疑人、被告人等弊端”。《规定》对此作出相应回应。
通读《规定》,记者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语是“决定”和“执行”。“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包括对决定和执行两个方面的监督。‘决定’要有依据,‘执行’要讲规范,不能随意‘决定’,不可胡乱‘执行’,必须充分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这名负责人介绍,对“决定”进行监督的重点,主要是看决定机关(部门)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情形。同时,《规定》要求进一步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以下两种情形: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无固定住处的;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或者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执行有碍侦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
对“执行”进行监督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监督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二是监督被监视居住人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依法保障。这两个监督重点,在《规定》中被具体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是否齐全;执行的场所、期限、执行人员是否符合规定;被监视居住人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保障;是否有在指定的居所进行讯问、体罚虐待被监视居住人等违法行为;其他依法应当监督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规定》在总则中对被监视居住人的生活等权利作出明确规定:指定的居所应当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与审讯场所分离,同时安装监控设备,便于监视、管理,并且具有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办案安全。
为规范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再加一把“保险锁”
“《规定》体现了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果和要求。”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负责人特别提醒说,《规定》在多个条文中,就如何严格规范检察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和监督司法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
这名负责人解释说,《规定》中这些“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强化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侦查部门办理自侦案件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应当将决定书副本和主要证据复印件等材料送侦监部门备案审查;二是统一由上一级检察院侦监部门对检察院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进行监督;三是加强对指定居所的现场监督,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应当在收到决定书副本后二十四小时以内,指派检察人员实地检查并填写监督情况检查记录,每周至少对现场进行一次巡回检察;四是将检察院协助公安机关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行为纳入执行监督范围;五是严格监督责任追究,规定检察人员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工作中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应按规定追究其违纪违法责任;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行监督的规定》解读】相关文章:
解读安徽宣城公积金贷款的新规定03-2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解读03-03
法律对医疗保险是如何规定的11-01
2017年的劳动法对工伤工资的规定09-14
2017商住两用房新政策规定解读06-26
法律对农民工的失业保险是如何规定的12-10
2017年劳动法对社会保险的最新规定09-22
小区内车辆实行智能管理的通知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