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3年通用佛语的语录49条
譬如醉象难可禁制,应以铁钩而调伏之。瞋心醉象,亦复如是,以忍辱钩而制御之,令其调伏,名为安忍波罗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佛语的语录49条,一起来看一下吧。
1、人生苦短!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身心本无累,累的是背负太多,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咏成一段从容的记忆,再累,都要用当下的遗忘穿越万道红尘,让心波澜不惊,对得到的要珍惜。
2、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对生活充满希望,继续前进。无论世事多繁芜,总有一处静幽,可以将心安放;无论沙漠多荒凉,总有一方绿洲,可以赏心悦目。用善心看世界,用大爱品人生,人间到处是美景,世界处处有真情。
3、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4、所谓"难过",并非时间漫长难度,而是心念卡住过不去。
5、禅能给人的内心带来智慧、安定与清净。
6、[天天禅语]秋树之叶因起风而飘零,大海之鱼因巨浪而离散,生死轮回因业力而流转,芸芸众生因无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084.
7、道不远,性海非遥。但自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不真。此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也。
8、平常心人人向往。可一颗平常心,到底怎么个平常法?又有几人能真正看透?
9、"因果报应"说不是佛家独有,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必然都存此说。好莱坞的大片,最后总是坏蛋遭殃;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坏蛋可以得意十九集,最后准得遭报应。
10、只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没有担不起的重任。
11、不留昨日之非,不执今日之是。
12、现在是电脑时代,人们习惯用脑,却迷失了心。心胜过脑。心,极灵极妙;脑,却呆头呆脑。
13、佛在心中,而不在脸上。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既然连鸟儿部有佛性,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宽容和博爱呢?
14、人们常常执著于某种念头,而忽视了人生的道路上的许多岔路口,不知道适当的转弯也许能够带来更加美丽的风景。
15、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大方等如来藏经》
16、佛语说思想正确决定行动正确,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消极情绪是从思想中产生的。清除大脑中对他人的负面想法,就会清除你脑中的问题、担忧与恐惧,这样你就不想八卦或诋毁他人,也不会再把消极情绪带给自己。
17、如果说劳动是一种幸福,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嗤之以鼻吧:"劳动多累啊,我就喜欢待着,有吃有喝,不用工作,每天什么都不干,那才幸福呢。"人们大都喜欢闲适安逸,不喜欢劳累。然而,也有许多会在不需要劳动的时候怀念劳动。
18、人间何处非家人,天下无处不道场。
19、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20、"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古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物欲横流"这个词会成为后世的现实。物质崇拜或物质信仰,确实让很多现代人迷失了方向。
21、问:"聪明与智慧之界限为何?"答:"前二字在世法上,常并称不分,后二字在出世法上,亦常用不分。若必求其界限,则耳听能察而不谬,谓之聪;眼看能察而不错,谓之明。通达有为之事项,能以决断,谓之智;通达无为之空理,安忍于法,谓之慧。"——李炳南居士
22、净土法门最好弘扬——让对方听到"阿弥陀佛",成功60%;假如让他口念一声阿弥陀佛,成功90%,以后念多念少,信深信浅,直到往生成佛只是l。%。
23、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士,尽管他们的优点不一而足,却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到完美。因为看重小事。拥有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于细节,才能心无旁骜地勇往直前;也因为重视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24、大乘戒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
25、自爱是报恩,付出是感恩。
26、欲望使人失败,无私令人成就;烦恼使人痛苦,觉醒令人快乐;执著使人束缚,放下令人解脱;无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证悟。
27、生活的禅法,它必须是温暖与善良,宽阔与承担,走在每一个时代,找找与时代的契合,它更是对命运的一种体醒,消极时振作,悲观时期望,冷落时温暖,能照亮人生理念的方法,就是禅道。
28、既已归命弥陀,全然交给弥陀,我就不再属于我,而属于佛;既属于佛,就是佛的作品、佛的儿子,就一切都是好的。我们只能怀着十分的虔诚接受佛赐,岂可以自己的好恶对佛的作品评头论足、挑三拣四呢?
29、不传说,斗彼此;导愚冥,护正法;劝进人,使求佛。终无能,别离者。
30、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同时又要摒除凡尘浮名与虚利的捆绑。
31、追求事业成功者,稍有成就,不骄傲者能有几人?在骄傲之余,能思惭愧之心者又有多少?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消除偏狭和狂傲之气,舍去浮躁和虚华。以一颗平常心直面人生,正确对待得失和轻重,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平静和淡定,自己也能得到升华。
32、有一种人动不动就生气,习气很难改,你叫他不要 生气,他也知道生气不好,他也不想生气,可是偏偏他就是不能不生气。 遇到这种情形,需要下点工夫练习。我常教人家生气的时候,要把注意力 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心里想着:我能够呼吸实在是很幸运。这么做情绪就 会慢慢地稳定下来。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的细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 很容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稳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时常处在这个状态,寿 命可能因此而减少,受伤害最大的是自己。
33、幸福源自知足,源自珍惜,源自内心的简约。大凡简洁而执著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约,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
34、抬头是白云悠悠,低头是流水潺潺。当我们俯仰之际,何等畅快!有谁听得懂这无弦琴奏出的妙乐?真正了悟人生之士,内心既无寂寞又无喧哗,纯真的天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就是心的本来面目。
35、一个真正认真生活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因世俗的虚荣诱惑而丧失自己的品性尊严。人生短促,我们应该排除一切困难而工作,并做到圆满的成功,谋求为人类生活的利益做贡献,再从自我实际的力量去创造命运。
3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37、聪明的人,凡事都会往好处想,人生有两个至境:一个是知道,一个是知足。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醉心于名利,便会被名利所缚;太在乎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欲望越多,束缚越多;欲望越少,自由越多。
38、如果放下了,缘聚缘散很正常,缘来缘去很正常。
39、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40、生命是一种缘分,你刻意追求的未必能得到,你努力追寻的未必能获取。生命中的灿烂,人生中的辉煌,往往不期而遇,尽在偶遇。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得到是一种幸运,得不到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尽心,我们总有收获,因为尽力,我们总有进步。得失是一种心境,人生就是一种缘分,无悔就行。
4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随缘。
42、我们的痛苦并不在心外面,它是从你心中的无明而产生的。
43、根据佛教哲学,所谓"众生"、"个人"及"我",只是经常在变动著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综合。
44、若自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45、佛曰: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46、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47、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48、人有两种状态,一是睡,一是醒。多数人只是随别人与客观环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里,只是随着世风而行,这样的人怎能说是清醒。
49、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