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的中联重科詹纯新演讲稿
精彩导读:国际化不是经济治理,不是文化的治理,不是谁买下谁,不是谁征服谁,而是在共同愿景下建立利益的共同体,实现共同的发展,我们深深感受到结合双方共同利益体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沟通,是最有魅力的融合力量。
尊敬的王会长、尊敬的中机联各位领导、各位企业界的同仁,首先,我要感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给我颁这个奖,也很荣幸参加本次报告会,并代表中联重科与各位分享企业走出去的体会。我发言题目是“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
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中联重科,原来我们叫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觉得这个名字太长了,所以今年股东会上把名字改成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成立在1992年9月28号,再过几天就是公司成立的19周年,由原来的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八个工程师借了50万元的资金创立的公司,这个公司也就是在原来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所研究的领域(建筑工程机械)做研发、做产品的开发,慢慢进入市场。那么19年间,中联重科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把当时研究员职工不到500人、日均收入不到1万元的一个科研院所变成今天员工超过3万人、日均收入超过2亿元的公司,去年排第八位。
在公司19年发展历程中,先后并购了9家企业,而且每家企业并购的都非常成功,效益都得到了数倍的增长,比如收购普原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收购时候是,企业净利润1000多万,去年净利润10几亿,收购一家成功一家。特别是收购了世界上第三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上,意大利西法公司,使中联重科从原来的第五位一下跃居第一位,因为在的改位是德国两家是第一,意大利西法排第三,中联排第五,第五和第三的结合,形成了中联重科在混凝土机械行业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三年来中联重科与西法公司在技术上实现了中欧合壁,带采购商,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在市场上实现了网络的有机叠加,在品牌形象上实现了支撑配合,在团队建设上,实现了中意融合。
这种全方位的协同发展,极大的提升了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指数,今年1月份,意大利总统把一个国际奖颁给了中联重科,专门表彰对意大利经济作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这个奖项的评选是完全由意大利工商界人士、媒体、公众评选产生的,迄今为止全球只有8个人获得这个奖项,在前面的两年,一个是巴西的对外经济贸易部的部长,再往前就是松下的董事长,说明中联重科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欢迎和认同,因为他们发现中联重科不是去新建唐人街的,而是和他们一起让罗马大道更加舒畅、和谐,所以老外经常怕的是你去以建唐人街的模式去建一个工厂,而不是成为当地企业。因此,我们认识到中国企业要国际化,一定要本土化,也就是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做当地的企业。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并用三个关健词来表达:包容、共享、责任。
一、海涵、海纳才可出海。
海涵、海纳既为包容,所谓包容就是尊重、理解和主动适应,我们认为包容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包,也就是涵,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我们需要海涵他人,通过改变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来融入当地的人文,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胸怀,我记得有这么一个非常小但是又非常有趣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在收购西法的当天,签字弄完了,整整一天,当我和我的同事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我的同事过来跟我讲了这么一句话,因为下班了,他说下面我们的考虑去拉你吃饭,在中国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在中国一个企业老总到下属企业考察,下属公司一定会精心的安排、全程陪同,但是那天签完字以后,你下班出来以后突然考虑到异乡他地自己安排吃饭,我当时回头看了一下我的公司,问自己这个公司到底是不是我的,我是不是真正把公司收购了,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来思考这是有问题的,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差异。因为文化差异,意大利人认为他已经下班了,他应该回家了,大家的工作结束了,应该安排好你的所有事情,包括去哪里吃饭,都会是有计划的。
文化差异尽管都体现在很多的小事情上,但是我认为文化差异可能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包容非常重要。包容第二层意思就是容,也就是纳,要海纳对方优秀之处,为我所用,提高我们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收购西法以后通过全球物质采购、人才技术共享和销售网络的整合,我们实现了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人员的融合,尤其是在技术共享方面,极大的提升了中联重科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意大利西法公司有一项关键的技术,这个技术主要是碳纤维的应用,用碳纤维减轻整车的重量,这个技术可以使我们动车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过几天我们使用该技术的全球最长臂架80们泵车试制成功了,也因为技术上互通有无、管理上取长补短,使中联重科在国际化快速行进中迅速的补齐了自身的短板,提升了资源整合的能力。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往往会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大障碍,而清除障碍最需要的就是包容,那么中国企业要先学会海涵、海纳,方可出海。
二、共享、共创才可共赢。
共享意味着坦诚和开放,意味着合作与共赢。国际化不是经济治理,不是文化的治理,不是谁买下谁,不是谁征服谁,而是在共同愿景下建立利益的共同体,实现共同的发展,我们深深感受到结合双方共同利益体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沟通,是最有魅力的融合力量。我们在收购时候,西法公司员工和团队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怀有各种各样的心态,当然,最大的心态是希望美国人收购,而不愿意中国人收购,还有怀疑、观望、恐惧、沮丧甚至抵触的情绪,我到车间去的时候,工人基本不看我,没人跟你沟通,不会有人跟你说话。的确,他不知道这帮中国人到意大利来干什么,也不知道到底想怎样干,很多人认为我们也会像他原来的股东一样,把西法买下来,然后再包装,然后再转手,因此,我们花大量时间沟通,但是决定的事情没有人执行,沟通效率低下,我们分析问题时候发现其根本的原因是西法员工对西法的发展前途很茫然,缺乏一个共同的愿景,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这个时候,我们和盘托出我们对西法发展的愿景,并且对骨干团队实行了股权激励,从而在一个共同愿景下结成了利益的共同体,这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共享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的全球供应链、全球研发平台、全球市场网络迅速得到了整合。所以,我们的体会是“共享愿景,让目标一致,共享利益,让人心凝聚”。
三、尽责、负责才令人尊敬
责任意味着企业在国际化中要认真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在当地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要在企业中承担应尽的责任。我们收购西法以后,不凑巧,正好赶上金融危机,相当多的公司大幅裁员,尤其是外籍员工首当其冲,但是我们没有辞掉一名意大利原购,反而让西法在中联的总部在中国的长沙正确了一个生产车间,中意员工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形成厂中厂的模式,不仅化解了西法的员工压力,而且实现了制造平台的共享、制造工艺的提升。责任往往是相互的,企业对员工负责,员工必然对企业负责,这是一种双向的承诺。收购到今天,我们没有更换西法的管理团队,我们也没有派中国的管理成员过去管理西法,而仍然是那支管理团队,并且给这个团队赋予充分的信任,信任带来的回报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面对同行邀请,西法没有一名骨干员工流失,金融危机最困难时候,西法管理团队主动的减薪,甚至自筹资金300万入股西法,与公司共命运,我们认为这就是责任的力量。负责任的企业造就负责任的员工,而负责任的员工成就令人尊敬的企业。
最后,我们认为包容、共享、责任实质上是一种放低自己、成就他人的胸怀,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具备的软实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需要我们有这种胸襟和实力,放低身段,这正是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谢谢!
【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的中联重科詹纯新演讲稿】相关文章:
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12-20
考驾照科二新规03-30
新桥国际机场大巴时刻表05-22
新的进出境旅客申报制度新在哪里?10-09
2017的新社保政策03-16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手抄报内容资料11-29
2017开学新计划的作文12-09
新劳动的合同范本12-20
2017年的社保新规定10-10
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技巧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