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12 12:08: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论语》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心得体会1

  今年开学,班上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她要求我们每天背诵《论语》四则,强调说《论语》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背诵、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觉得收获很大。

  《论语》主要收集的是孔子教学生时的一些语言。孔子名叫孔丘,又名孔夫子,是春秋鲁国时期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有三千名弟子,教出了七十二位贤人。在当时的社会,孔夫子是一位圣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孔子《论语》中的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怎样向他学习呢?无非见到好的东西就跟他学习,见到不好的东西就在心中告诫自己一下,以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向不同的人学习。

  关于孝敬之道,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它讲的是伦理亲情之爱,我们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我们言语谨慎,诚实守信,用爱亲人的心去爱他人,再去亲近品德高尚的人,提高自己,就可以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如果精力充沛的话,我们应该多读些文献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说明孔子很注重实践经验,他告诉我们一切要从脚下出发,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

  关于诚信,孔子的学生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说的话能否兑现,那要看许下的诺言离道义有多远。如果诺言符合道义,那么兑现的可能性就会高一点。一个人如果恭敬有礼,又符合礼义,那么他就可以远离耻辱。如果一个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是可以亲信的人,那么他的为人处世就很可靠了。因此,诚信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

  在今天,《论语》教会我们如何学习,怎样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怎样做到诚实守信。这些理念,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我们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论语》心得体会2

  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贴成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能都应有备受受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现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含义便直接可看译文了。译文上才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之前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辨认出时凡看到的都能辨别是非;随心所欲到了二十一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投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伦理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独立思考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相信大家。

《论语》心得体会3

  《论语》历年来被誉为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读了《论语》后,我有所感悟。同时也油然而生出对儒家文化,对孔夫子的敬佩。

  我在书中认识了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求看看自我是否忠诚,守信及温习了。对自我有严格的要求,真令我敬佩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齐来,仅有用知识丰富自我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短短的一则语录让我联想到了我身边的人,他们凭借着自我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学习,温习,最终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我们不也这样吗?如果我们被忧心烦恼甚至怨恨蒙蔽了双眼,那么势必会影响自我的工作和学习。否忠诚,守信及温习了。对自我有严格的要求,真令我敬佩啊!

  我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没有像孔子与他的弟子做到,比如,不守信用,性格软弱,说脏话,不懂礼貌等。可是,读了论语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不会那么不懂事了。

  《论语》讲的肯定能使我们有所收获,《论语》让我感到了几千年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朋友,多读一些好书能够让我们学到更多,是的,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点看看吧!读论语心得体会800字_读论语有感悟篇16

  《论语》中有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前的我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直到小学毕业那一天的逐渐来临,异常是每当我走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时,我才渐渐地领会到时光的流逝。

  小路,谁都走过,可是,每条小路都是不一样的,每条小路都有不一样的特点,不一样的意义。

  在我家的旁边就有一条小路,它有很多弯,并且是一条泥路,每到下雨天,它都很难走,每次干净的鞋都会变得很脏。

  从我上学开始,我每一天都会走这条小路,此刻我已经走了六年了,它每一天陪我上学,放学。

  一开始,我只把它当成一条普通的路,往那上头扔垃圾,有的时候,还进行一系列的小破坏,到了之后,我开始对这条小路产生了感情,我开始帮它清理垃圾,但那也是很久才清理一次。立刻就要小考了,即将不再走这条小路,和学校说再见,我这才明白小路其实陪我经历了很多的事,它真的很重要。

  一天,在回家的时候,我突然在小路上停住了,回想以前这条小路和我之间的事,想想我心里有些愧疚,我觉得我欠这条小路很多很多,由此,我想到了上学,由刚刚上学,什么也不懂,到立刻要离开学校,可是在我刚刚上学的时候,犹如对这条小路一样,刚开始对它的不尊重,恶意破坏,以至于想早一点脱离这所学校,感觉上学就像被绳子捆住一样,很难受,可直到真的离开了,却又恋恋不舍。

  回头望望,今日的脚印与往常不一样,比往常更沉重了,的确,我即将要面临小考,和学校说再见,离开教师的怀抱,这么沉重的包袱压在我身上,怎能不沉重呢?雨越下越大,我的脚印越来越模糊了,我的身体也越来越累了……

  感激你——论语,在我以后的人生路途中,我必须会将你所蕴涵的道理理解感悟。

《论语》心得体会4

  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虽是夸张的说法,但强调了学习《论语》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学习《论语》是否也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而孔子是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应该说,《论语》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学习《论语》,自然可以学到智慧并且增进智慧。《论语》又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提倡"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的很多思想对我们中华民族道德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学习《论语》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个人感触比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观。《论语》的核心是讲做人,而做人的首要问题是立志。孔子是"志存高远"的典范,"修己以安百姓"(即"修养自己,使所有的百姓都安乐")是孔子向君子提出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而且坚持不懈地要去实现它,周游列国20xx年之久,力争改变无道的现实,所以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朝闻道,夕死可矣","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之说。孔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执着追求理想及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当代很多人所缺少的。

  价值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即"长久处于贫困中")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中的"利",是指个人的物质利益,是物质的、自然的方面;"义"是指反映社会整体利益要求的规范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是人文的、精神的方面。孔子肯定人们都希望富贵,厌恶贫贱,同时又要求按照义的标准来决定对富贵贫贱的取舍,自觉地把义放在第一位,以道义的要求约束自己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孔子还指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和利关系的不同态度,不符合道义的富贵,孔子视为"浮云",对其是不屑一顾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是古今中外都适用的道德准则,当今社会那些"一切向钱看"、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唯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的人难道不应该对照这一准则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么?

  孝悌之道。孔子讲究孝悌之道,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即"弟子在家要讲孝,出外要讲悌"),孝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渐渐丢失。我们经常能听到老人食不饱腹,衣不御寒,甚至被子女赶出家门等不孝之事。那么,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就是孝了吗?孔子在回答其弟子什么是孝时曾说,赡养父母要"敬",如不敬,那就与饲养狗马没什么区别;孝敬父母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如果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饭给父兄吃,这样不能算孝。在向孟武伯解释什么是孝时还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说,要让你的父母只为你的疾病担忧,不必为自己其他方面担忧。因此,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全部,还要尊重父母,按父母的意愿行事做人,即使事父母竭其力了,但如果在社会上行事不检点,违法乱纪,使父母担忧,也不能算是孝。

  为人处世之道。《论语》中有很多篇幅是在讲为人处世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很实用。例如,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和谐是贯穿在孔子仁礼思想中的根本价值追求,为了达到和谐的目标,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和中庸的思想。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给《四书·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不走极端,要恰到好处。"中"是"和"的基础,过或不及都不利于"和"。有人认为中庸之道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其实不然,孔子说过:"乡原,德之贼也",乡原是指那些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讲原则,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可见,孔子是厌恶那些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的。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之说实属对中庸之道的偏见,是后人的错误理解。

  为政之道。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即"如果为政以德,就可以像北斗星那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在它周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将政治归结为正人正己,而且正人要先正己。为政以德首先要求当政者"帅以正",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当权者、领导者走歪门邪道,违反党纪国法,下面的风气自然会歪,更谈不上对政事的治理能奏效了。

《论语》心得体会5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思想觉悟和专业水平。本人受邀参加了一次以《论语》为题材的培训,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发。

  第二段:学习内容。

  此次培训重点围绕着《论语》中的“道德”、“修身”等方面展开探讨。通过讲解、案例分享、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学习了孔子的思想精髓,探讨了如何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工作中。

  第三段:感悟收获。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道德修养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以道德为基础、以责任为前提,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刻的道德思考指导和自己的行动方针同样重要。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进步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第四段:个人实践。

  根据培训中的启示,我感觉到在教课过程中自己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表现出更多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在课堂上,我通过多种方式,例如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向学生讲述好人的典型事迹和道德故事,引导学生从中领悟道德感觉,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五段:结论。

  此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意义,更加深入认识了孔子思想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育事业是要长期的、艰苦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更应该让孔子思想和道德修养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一部分,这将有助于弥补我们在自身精神方面的不足,为教育事业创造更多的贡献。

《论语》心得体会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他的言传身教被弟子所记录下来,形成了最有名的《论语》。每每诵读它,都能教人反省和深思。

  我常常自省:我是否做到了尽心竭力为别人谋事?我的'朋友们是否对我信任可靠?我是否认真复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这则语句给了我很大启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与朋友相处时,是否真心帮助他们,是否诚实地对待朋友。尤其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一切事情都可以迅速解决,包括友谊。我意识到,要诚心诚意地对待朋友,在他们有困难时尽力帮助,这样做会让自己感到满足和愉悦。在工作中,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会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讲清了重难点,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如果我发现学生还没有掌握知识,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备课不够认真,授课时讲解不够清楚,表达方式不够准确。在辅导学生时,我会耐心细致地讲解,确保学生真正明白。我也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参加校外培训、校内教研,还是导师指导,我都会虚心学习,多思考并复习,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子曰:在古代,一切都很慢,包括人们的生活和规划人生的方式。孔子曾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就可以独立做事情,四十岁可以不被困惑所侵扰,五十岁明白什么是不能由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并不会越过底线。”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年龄段去处理该做的事情,而现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许多人渴望成功,却忘记了追求学问的乐趣,也没有了古时悠然的生活意境。每天匆忙奔波,幸福感却没有增加,快乐却减少了。

  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不妨慢下来好好品读孔子留给我们的思想,虽然有些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经典永不会过期,值得我们诵读。

《论语》心得体会7

  孩子在暑假期读《论语》,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我也捧起这本书。感觉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视觉学习《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人在一生中遇到的困境与不如意的事很多,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在《论语》中就能找到答案。《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四川汶川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避免。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喊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此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约束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手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曾子所说的“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而这一切都通过“每天反省”这一习惯来支撑和维系,使个人的.修养日渐完善。当个人的修养到达一定程度后,他的思想和人生就会发生迥于常人的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生活中总结体验,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知音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啊!而这一切都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实现的。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对人谦恭友爱的人,很少去做犯上作乱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如此,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无疑就非常安定了。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论语》心得体会8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有着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道德榜样。学习论语可以让人领悟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道理,锤炼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而通过诵读论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精神。

  在我诵读论语的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是论语中的道理常常深藏在简短的句子里。需要反复品味,仔细领悟其中的真意,才能真正理解其对我们生活的启示。同时,论语中的言语非常精妙,常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思想的深刻内涵。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论语中的细节,同时也要掌握其中的重点,才能更好地领悟其思想和精神。

  第三段:诵读论语的益处。

  诵读论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通过诵读,可以让我们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和精神,从而更好地遵从其中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此外,诵读论语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段:如何有效地诵读论语。

  要想有效地诵读论语,需要切实掌握其中的思想和精神,反复思考其中的真意,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同时,需要通过不断地诵读和翻译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语音、朗读等方式,让自己更加深入地感受其中的想法和感情。最后,要贯彻论语中的思想和精神,将其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益处。

  第五段:结语,强调学习论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人已经开始忽视道德和人文价值观念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放弃剧种传统文化的学习,反而应该更加重视学习论语等经典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诵读论语,我们可以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因此,学习论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我们努力去做的。

《论语》心得体会9

  寒假的时候,陈教师陪着我们一起读了《论语》这本书,它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中,我最喜爱的一节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它的意思是每天要屡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教师教授的学问有没有按时温习?

  于是,我开头反省自己今日在这些事情上有没有真的做好。早晨,妈妈让我帮助给妹妹取一双袜子,我立马就去拿了,妹妹还感谢了我,我听了以后心里很快乐;中午家里来客人了,有一位小朋友是我很喜爱的一个小女孩,我真诚的邀请她和我一起玩我心爱的玩具,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到了晚上,我想想我只完成了每天的常规作业,却没有温习学过的`学问,我觉得很惭愧,想想教师那么辛苦的教我们学问,我们却总是一边学一边丢到脑后,从来不知道“温故而知新”,以后我要坚持温习我学过的学问,那样我才会越来越棒!

  学会每天反省自己,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好,就要连续保持,哪些方面没做好,就要不断改良。我盼望我读完了《论语》以后也可以把里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更加优秀!

《论语》心得体会10

  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品性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要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杰作经典之作——《论语》。

  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正面交锋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橄榄油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外部环境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汕头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正要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一种是汉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可看,他的脸色便不耐烦慢慢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除去道“你们番禺人就就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几乎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第二,有数学天才,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创造超越《相对论》的《绝对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广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木果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详细的思想与感悟,北宋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论语》心得体会11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子路篇是对人际关系和修身养性问题的精彩论述。通过研读,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我深感子路篇中的智慧与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处世态度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以下是我对“论语子路篇”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子路篇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深深震撼了我。这句话告诫我们,只有具备了知识和智慧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始终不惑的心态。而仁者则不会为私欲和功利而忧虑,他们心怀天下、乐善好施,以真心和柔和对待人,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勇者则能保持坚毅的信念,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都不会畏缩,敢于迎接挑战。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所应该向往的精神境界。

  其次,子路篇中对于修身养性的讨论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子路曾问孔子:“有人于此乎?”孔子回答道:“若由,即舍;若无求,则何用之?”这句话使我明白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心怀功利和私欲,没有追求真理和人生意义的动力,那么他所追求的一切都是空洞和虚无的。而只有舍弃功利、追求真正的价值,才能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再者,子路篇中的讨论着重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孔子告诫子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告诫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言行一致的原则,只有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而孔子还强调了仁者之间的相互关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底线,只有真正做到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利益,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子路篇中的讨论还提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子路问孔子如何施行孝道,孔子回答道:“与其终身不孝,不如孝之于其尊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孝道的强烈誓求。孔子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敬爱,更应该是一种道德底线和人生追求。只有通过孝道,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最后,子路篇中还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待人接物的中庸之道。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保持中庸的'态度,不偏不倚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待人接物。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常常呈现出复杂和变化多端的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平和和理智的态度,不偏不倚地处理好每一个人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综上所述,论语子路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修身、做人的宝贵课程。通过研读与实践,我深感子路篇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处世态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性意义。只有在道德引领下,我们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希望未来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子路篇中的智慧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

《论语》心得体会12

  这次假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要我读。刚开头我只是读着玩。可是越往里读我就越觉得受益匪浅。

  《论语》的第一篇是讲怎样学习做一位好人的,开头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读这一句话时我很不明白,这一句话是讲学习并时常温习,是件欢乐的事。可他跟做好人有什么关系呢?再看看前言。咦!前言上的一句话“学习好的不肯定是好人,而好人肯定学习好。”是啊,学习好是做好人的根本准则。

  《论语》上还有一句话是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自己每天要屡次检查反省自己。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特别惭愧,已经放假快一个月了,可我成天玩想着放假了就可以放松了,从来没有想着学习,每次妈妈让我学习时我也并没有学进去,只是给妈妈学的,做做样子。其实现在想想我还不是自欺欺人,骗住自己了。从今日开头,我肯定照这句话去做不在骗自己了。学习是给自己学的。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都说《论语》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才智的升华。读了《论语》之后我更能体会这句话了。并且《论语》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自欺欺人。都要想想这样做对不对。这《论语》真是一颗灵丹妙药啊!

《论语》心得体会13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

  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

  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对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为市民提供快捷服务、便利服务、微笑服务。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

  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论语》心得体会14

  暖和的阳光调皮地跳跃在泛着微微油墨香的纸上,获书在手,就像孔子席前的学生,心生几多向往,平添几分敬畏。一日,偶然邂逅《于丹〈论语〉心得》。

  圣贤把他们深刻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收益。

  为师十三年,时常在忙碌中为自己的平庸感慨,平日非常喜欢听名师上课,然而与名师相比就更觉自己卑微、渺小,缺少职业幸福感。无比崇敬地请教一位名师: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功夫是什么?读书!!名师真真切切地告诉我!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畅快和兴奋。的确,“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种享受,与书结缘,结下最神圣最美丽的缘。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地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使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语,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读书,能改变教师的人生,从而使教师思考人生,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读书,是教师最可贵的生活品质,更是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富有哲理的话告诉学生无言,用行动做,就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能做得到吗?当我抱怨工作的繁杂时,当我对待孩子们的错误疾言厉色时,孔圣人的声音便在脑海中萦绕:“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曾经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我可谓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直至一个平常的`课间中,闲极无聊的我无意识地在教室里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猛然抬头,我才发觉教室里比平时安静了许多。只见几个孩子也手捧书本,读得煞是认真。这时,孔子的话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天何言哉?天何言哉?……”从此,我开始真正地蹲下身与学生们一起读书,努力做孩子们读书的点灯人,让书香弥漫于孩子们生活的气息之中,让读书成为孩子们最美丽的姿态。 渐渐的,渐渐的,班里读书的氛围日渐浓郁了,爱读书的孩子也多了。就这样,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孩子们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享受,再也不用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了。身教胜于言传,这是至圣先师两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的道理。我想,唯有当天道与师道融合,我们才能将“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完全领悟。可见,孔子一言足以品悟一生!

  纵然,语文充满劳绩,我依然幸福地栖息在芬芳的大地上。

  当我们在自然生活下悟出真谛,在书墨清香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应该会缄默微笑。

《论语》心得体会15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思想及教学方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通过研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心得体会。以下将从孝道、仁爱、修养、治国和教育五个方面,探讨我对论语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论语中对孝道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道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基本的美德。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或者一个好人,首先要尊崇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读到这里,我深感孔子言犹在耳,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传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以身作则,将孝道传递给下一代。

  其次,仁爱是论语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强调做人要具备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他认为,只有充满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善待他人、和他人和睦相处。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为政》),意思是人们一旦领悟到道德的真谛,并将之付诸行动,即使在临终的时候,也能感到无悔。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我深信只要我们真心关怀他人、用行动去为他人谋福利,我们的人生将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第三,修养是论语中常被提到的话题。孔子主张要修身,明辨是非,以达到道德和知识的完善。他说:“君子听于四方,阅诸刿目”(《论语·为政》),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具备修养和修身齐家治国的能力。经过对论语的研读,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强大力量,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修炼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第四,论语中关于治国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提倡君子为政,他认为君子应该以德治国,而不是以权谋利。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子罕》)。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不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能够放眼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未来,从长远的角度思考和行动。在我看来,这一观点从一个宏观的层面上提醒了我要正确看待权力和利益,强调了我要时刻保持正直和公正的品德。

  最后,论语中关于教育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培养和教育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社会的繁荣。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学而》)。我对这一观点深感赞同,孔子在学问上极为虚心,不耻下问,过程中保持敏锐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真正的智者应具备这种态度,永远保持谦虚、虚心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综上所述,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读论语,我明白了孝道、仁爱、修养、治国和教育这五个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在我的人生中起到了指引和启发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研读论语,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关爱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论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论语的心得体会06-29

论语心得体会04-04

《论语》心得体会08-26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1-17

论语学心得体会03-22

读《论语》心得体会04-07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01-15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0-07

论语心得体会(优选)09-21

论语心得体会(通用)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