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时间:2024-07-29 11:32:5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1

  9月29日,县教研室在求实学校举办了《20xx年新蔡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上午黄琼老师和田志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三)》,以及专家讲评。下午侯主任为我们解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两位年轻一线教师的示范课带给了我一些新的信息和思考。他们有思想,有潜质,教学风格多姿多彩。可以说,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教学盛宴。就算有不完美的地方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寻觅到我们自己教学的影子,从而更可以让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让我们明白教师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而且可以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来自涧头中心校的黄琼老师,新课引入非常巧妙,通过淘气和妈妈的手掌画,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通过教具、桌面、书面等具体事物让学生自己看,摸一摸,体会一下生活中的数学面积。通过这种方法去探索、体会学习。既培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又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这样做,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来自郑州惠济区小学的田志豪老师的《分数混合运算(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他的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课前研究,还是课上讨论,都是学生在学习、在互动、在获得和在发现。老师让学生小组活动,检查、交流、分享、发现,在互动过程中分享同桌的智慧。接着在全班交流,看似学生自主完成,其实都是在老师不断引导性提问中进行的讨论,田老师完全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去交流,在交流中得到统一认识,获得结论,并且巩固认识。通过观赏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可以使自己开拓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研与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案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按教学过程上课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过程。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回答,不予理睬,只按教学过程走,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三、变教师多讲为学生多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激情快乐的数学课堂。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2

  认真研读20xx版新课标是每个老师都要做的重要事情,对于还是新教师的我,如何读熟读透新课标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在我处于迷茫的时候,很荣幸有机会能参加关于20xx版新课标研读的讲座,通过这个讲座,我获益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来谈谈我的收获吧。

  从讲座中,我对新课标提到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与如何认识和实践结构化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培训专家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立德树人这个词从被提出到落实的过程;其次,从社会大层面分析了提出这个根本任务的原因;最后,在教学方面给了我们有关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相关建议。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在数学课上,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使学生获得优秀数学文化的感受是实现根本目标的有效途径。

  结合培训专家给我们分享的这个讲座,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并综合其他老师的讲座,我对新课标也有另一番认识。回看这些年出版的新课标,从核心素养导向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最初的双基双能目标发展到四基四能目标再到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并存的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师教育学生的重点从最开始注重知识的掌握过渡到注重能力的培养再过渡到数学素养的培养上,也更好地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追求越来越高,社会与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与寄托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也会越来越健全。因此,固化在我们脑袋里的旧一套教学方法也要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以前的我研读新课标最多就是知道数学的三会分别是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原来“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和创新意识的,也不知道“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更不知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看着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却隐藏着新课标提出的所有核心素养。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我了解到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随便写写应付检查就可以的,而是要落到实处、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及格的。数学教学目标的攥写是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有机整合“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要指向数学核心素养、要分活动进行填写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可达性。回想自己以前所写的教学目标,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需要好好根据以上要求思考并重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有意外的收获。通过此次粗浅的学习,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要在课堂上找到立德树人的影子,努力把这个根本任务渗透到数学课堂上。首先,我要端正自己教书育人的态度,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次,要有百年树人的耐心与恒心;再次,我要多关注国家的时政,学会在数学上利用合适的时政引入课堂,让学生不仅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最后,我要备好每一节数学课,切实在数学课堂中贯穿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我自知现在的自己实力还不强,在教学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也深信自己因为还年轻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创造性,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初心,多学习多实践,争取能够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3

  9月29日上午,参加了张丽雪名教师工作室组织的“研行新课标,践行新课堂”的主题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上,邓国强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学习新课标践行新方法”的新课标培训讲座。邓老师从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进行知识结构化整合、开展大单元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新课标和新课堂的解读。

  一、教学目标最终要指向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目标导向,从原来的知识导向(双机双能)到能力导向(四基四能)、再到现在的素养导向(四基四能+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邓老师指出,要指定凸显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需要有机整合“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目标需要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分活动进行撰写;并且目标是有针对性、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邓老师通过举出教材中的案例来指导我们如何制定好目标,十分清晰和细致。只有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整体课堂才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基调,才能扎实有限落实目标达到数学核心素养。

  邓老师举出的例子有三年级上册《捐书活动》一课,正值我刚教完这个内容,邓老师罗列出来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晰。第一点是通过活动一,经历获取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发展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点是通过活动二,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和两种意识。明确表示了通过何种活动,什么方式,发展什么能力和意识,最终的指向是数学核心素养。这样的目标,能使我们在课堂更加清晰各类活动开展的目标,最终指向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简明扼要。

  《标准(20xx年版)》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并将核心素养的目标贯穿于“四基”“四能”“情感”三个方面,构成三位一体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不再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也不再以三维目标来表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统领的课程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体,防止教师在实施时把目标割裂对待。

  二、教学方式要有效实现素养导向。

  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活动的开展,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需要适切的教学方式。“量感”是新课标新增的一个核心素养,以前很多时候讲的是“数感”,但是较少提及到“量感”。新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孔企平教授曾经对“量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量感”是指学生关于量的比较、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上学期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有效的落实“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到底需要组织学生经历怎样的活动过程去体会量感?我进行过深思。通过对教材的反复阅读和分析,并且结合教师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对比用不同“工具”测量数学的面积,体会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对比不同平面的大小,体会每种面积单位出现的必要性;通过动手“做单位面积”,在实际操作和测量中对比面积单位的大小,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等等。有了充分的各种对比感知,才能使得“量感”在学生心中深根发芽。

  《标准(20xx年版)》多次提及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总体上要求教学方式要从应试导向转向素养导向。小学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标准(20xx年版)》到《标准(20xx年版)》,十年的探寻,总页数从132页增加到182页,我想不仅仅只是页数的增多,其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细化和提升,《标准(20xx年版)》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并在实践中去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不断思考和践行,在新课标中探寻教育教学的实质,在新课堂中落实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4

  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是全国各版本教材编写、各地区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整座教育大厦的基石。近20多年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上每十年进行一次修订。“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探索,在学习知识结构没有发生大变化,教育对象和社会功能也没有大改变的情况下,个人初感《数学课标(20xx年版)》更多的是对过往课程标准的一个传承,在新时代、新发展要求下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

  《数学课标(20xx年版)》的目标中继续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的“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课程内容依然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版块组成。这些核心部分都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对过往的继承。

  思想上,提出在突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同时,沿用并发展了《数学课标(20xx年版)》的描述,即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原本我对“立德树人”的认识约是等同于原有的德育工作,但听了老师的讲座剖析后,加深了对数学科中“德”的认识,及“育”的行径,不局限于伟光正的展示,更多的要结合时事的素材、学生的未来、学科的特质、国家的命运有血肉地加深感受、引导思考,达到树德目的。

  《数学课标(20xx年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评价和信息技术等课程核心要素提出了五个课程理念。其中两点变化是新增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以及突出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特征。

  课程目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简洁而深刻的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以数学为角度、媒介、方法,搭建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为11个表现:数感、量感、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符号意识、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让教师对数学教学有更明晰的立足点和方向性,新增的'“量感”是归类细化数学核心能力的一个方面。老师的“1-2-2-6”数字归纳方法更是对11个核心素养精练了记忆,提升实用性。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小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比20xx版课标更有助于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根本理解,学业要求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程度,教学提示对实际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指导帮助。

  《数学课标(20xx年版)》的课程内容版块与20xx年版基本相同,分别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版块;不同之处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主题结构化整合。“数与代数”由原来的六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图形与几何”由原来的四个主题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统计与概率”对主题名称进行了调整,把“分类”改为“数据分类”,把“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改为“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原来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主题“常见的量”也放入该版块。主题结构化整合体现了《数学课标(20xx年版)》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的思考与尝试。

  《数学课标(20xx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20xx版本上进一步设计学习内容,架构更加完善的教育生态,为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新发展。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5

  作为一名新教师,能聆听到区教研员赵老师的新课标讲座分享,是非常可贵的。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每一次学习都有收获。赵老师就新课标讲了几方面的内容: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结构化教学等等,他有关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给了我们亮了灯塔。下面就立德树人和结构化教学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立德树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立德”与“树人”理念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渊源。“立德”最早出现在《左传》里,是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奋发苦读的青年“树人”最在出现在《管子》中,它成为文明社会追求发展与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最高要求。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是前提、是根本;树人是目的、是核心。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明确提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在发挥其独特育人功能的同时,同样也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新课标进一步对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那数学学科教学上,如何去实现这种“立德树人”如何发展“核心素养”?赵老师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的5个课题:《相交线与垂直》、《认识更大的数》、《年月日》、《百分数》、《圆锥的体积》为例,深刻地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教学意义,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学生”,在这五节课里面,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数学本质上的知识,还看到了数学之外的爱国情怀、科技力量、做人做事的坚持和担当,我也在无意识中去感化、慢慢在潜移默化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和做人做事的方法。以《年月日》为例,关于特殊的“日”的立德树人——日本投降日。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节特殊的.《年月日》告诉大家不忘历史,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辛、不怕困苦的革命意志,让学生从下种下爱国的种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同时,我在反思,在过去一年的教学里,是否也做到像赵老师这样,在每一节课堂里,有意识地给我的学生渗透这无意识的“德育”。答案是没有的。在教学方面,我较于前辈们少了经验,但似乎也没有多的新想法,也迷惑过,质疑过,似乎自己在重复着旧人做的事情,忽略掉了数学教育的核心部分,为了教学而教学。在繁忙的工作里,似乎也忘却了教育本质的内在,活成了一般的教师。感谢赵老师的一节分享课,给了我一盏明灯,照亮教学之路。我知道今后的数学教学该往哪边走了,借助前辈之力,在其上学习并创新!在学科育人上,首先,我们一定把握住教材内容所有素材背后的价值,吸取中国之优秀文化之精华,联系时代发展变化,将数学育人价值渗透在教学里。其次,“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我们教师自身一定要做到强专业,知国家事、天下事。赵老师推荐《这就是中国》,也是我曾经很喜欢看的。看一集,胜于“读十年书”。总之,多学、多问、多思!

  二、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在新课标内容里出现多处,这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所谓结构化,就是一种联系的思想。而结构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更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最为重要的是联系和转化。从碎片一步一步织成网络,从个别到整体的过程,就是在新知和旧知之间搭建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过程。赵老师很详细地分享了他对结构化教学的看法和认识,并以生动形象的关系比喻图和金字塔关系图让我们对结构化教学关系一目了然。再结合实例《长方形周长》、《圆锥的体积》和《分数的混合运算一》诠释结构化教学的好处。以《长方形周长》为例:教材探究出示以下三个式子(1)5+3+5+3;(2)5x2+3x2;(3)(5+3)x2。他们都是求长方形的周长,那在教学时如何体现结构和关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推理就能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求解。(1)到(2)即可以看成2个5相加和2个3相加;(1)到(3)即可以看成2个(5+3)相加;(2)到(3)可以看成5个2加上3个2。如此让学生以互推,互相转化的思想来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周长的知识结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分析、提炼等数学学习习惯提供生长环境。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数学思想,形成整体的意识,那一定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上,尤其是复习课时,我是喜欢用画知识结构的方式——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体会并领悟其好处。但是由于当时任教的是二年级学生,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这种知识结构还处于启蒙期,所以,我直接性地给学生进行知识结构化,并结合美术这门学科,让学生喜欢上画思维导图。先灌输孩子这种思想,再让他们慢慢地接受并学会对知识进行结构化整合。其实,在知识结构上的联系与转化,我们也应该将之呈现在板书上。结构化的板书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今天所学,并且能够清楚地知道彼此的联系与转化。

  作为时代的新教师,我们不能走老路,为了教学而教学。我们应该强化德育意识,更加重视发挥数学科的教育功能。我们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应该钻研当代的基础教育理论,探求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活动特征,以不断提高教学与教育水平。我们要提高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的自觉性。其次,“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深度思考,思路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这样的深度思考,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深入的。这样的深度思考,既像剥洋葱那样层层展开,也像将军决策那样高屋建瓴。

  总之,赵老师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6

  上周有幸参加关于新课标解读的培训,对新课标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本次培训,专家围绕四点展开:

  1.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核心素养综述与课程目标关系;

  3.如何认识和实践结构化教学;

  4.学习课标和落实的教学建议。

  让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第一个篇章的内容,要想树人,就得先立德。教育的初心,是培养人,塑造人,立什么样的德,就树什么样的人。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效课堂一直都是一线老师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这个优秀不仅指能力强,更指品德要优。立德树人不仅仅是语文,政治老师,班主任的任务,更是所有老师,包括数学老师应该摆在首位的根本任务,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的。因此,如何在高效课堂引入德育渗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关心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历史等,把德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做符合新时代,新课标发展的优秀教师。

  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意识到国家的落后,理解到数学背后的有趣故事,渐渐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变厌倦枯燥的数学学习为欣赏和喜欢,这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可比一百句,一千句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们好好学习来得实际和重要。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垂直的知识上,我们可以引用华为的芯片学习让同学们知道任正非对数学技术人员的重视;在认识更大的数——亿,可以引用当前疫情国内外国家的新冠疫情感染病毒人数对比,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投球命中率中,引出姚明在全明星对战中的命中率告诉学生们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坚持;在学时年月日时引出日本的投降日,告诉孩子们不要忘了国耻等等;这些课前,课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真正地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数学是枯燥的,但又是有趣的,有趣的是,我们会通过数学这个桥梁看到外面更多的精彩,而不是无聊地只懂加减乘除,做几何图形的应用题。立德树人,更应关注学生们的“四感”,通过优化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孩子的厌倦感,克服唯分论带来的焦虑感,在故事之美中发现乐趣感,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感。只有把德育工作做活,做实了,我们再去谈高质量的课堂,高效率的学习,高科学的方法往往就事半功倍。

  当然,立德树人也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评价的语言要积极,当然也不能过度地去表扬学生。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擅长穿越到过去,吸取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更要联系学生当今看得到、听得到的真实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科上立德树人的例子。同时注意情景的设计、题材的设计、教室的布置、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育人价值的渗透。综述所述,新课标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的老师,同时更要在立德方面率先垂范,所谓——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树己。在此建议我们的数学老师要关注国家时政,不仅要做到想题、解题、生说题、题题过关,而且也要数学事、班级事、学校事、社会事、国家事、世界事、事事关心。

  除了立德树人,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也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新课标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我们国家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因此“三会”成为了我们的培养目标:数学的核心是要培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11个核心词,简称(1能2感2观6意),一能指运算能力,二感指数感和量感,二观指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六意指符号意识、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结合三会分析,数学眼光指的是数感、量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符号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思考指的是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培养,数学语言指的是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数据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也提到了量感一词,量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量感?在时代发展迅速,人工智能的普及,课程内容要聚焦于学生的未来学习、职业和生活,做到知识见识并重,由于测量可以看得到摸得着,但量感却如同知识,只能体会不能看得见,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定量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学习米,厘米和毫米的课中,学生先通过尺子等测量工具了解到了1米,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后,在选择爸爸身高173的单位上,他就会根据自己的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判断选择厘米这个单位。而对于屡次都选错的学生,证明她的量感相对较弱,则需要反复实践,加深印象,提高量感能力。就如同我们考科二的车感,需要反复训练方能提高自己的感觉能力。

  另外就是谈谈我对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理解,谈结构化教学,应该与结构、结构化这两个词语区分,结构指的是事物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搭配与安排,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就是一个结构。结构化就是一种联系的思想。而结构化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当今我们课堂存在着碎片化的'数学知识点,教师讲的每个知识点都很认真,但是却忽略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忽略了数学的通性通法,强调孤立的解决技巧,没有从解题技巧的通性通法去寻求联系。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时,老师教了三种计算周长的方法,但是学生只理解其中一种,这就是因为学生没进行互推,没有从抽象的数和直观的形中理解三个公式的关系,导致出现了老师眼中的讲透,而学生没吃透的现象,教师缺少的结构化教学,也让学生在数学道路上吃了不少苦。知识、方法等都是有联系的,这种动态的联系就是一种推理的过程,在这种推理转化的过程中学生便慢慢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促进师生的发展。对于非专业和年轻化的同行,这也要求我们在平常要注重数学教研活动,多进行集体备课,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水平。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道路上,培训给了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要熟悉一到六年级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准备几套不同版本的教材,知道知识的逻辑顺序,在难上的课上多争取突破点,勇于教学实践创新,多用自己不熟悉的教学方式,比如:结构化教学、大单元教学、主题式学习活动等。这也为我后续的教学有了新的指引和体会:重核心素养,重结构化教学,多引发思考,深耕细作拥抱变化,做一个立德树人、“心中有人“的教育人!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01-23

数学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12-09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12-10

数学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精选28篇)12-08

数学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精选22篇)12-14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12-09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2-08

数学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32篇03-01

新课标培训心得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