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谐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1
第一段:引言。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和谐教育,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有幸亲身体验到了和谐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变化,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营造和谐教师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良好的教师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与同事交流和互动,培养友爱和互助的氛围。我们可以共同备课,相互学习经验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此外,也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同事的优点和成就,增进友谊和互信。只有建立了和谐的教师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并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
第三段:培养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关系之一。在和谐教育中,教师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尊重并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困惑,与他们建立真实、诚挚的`沟通。同时,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第四段:倡导和谐教育风气。
除了建立和谐的教师关系和师生关系,教师还应该倡导和谐的教育风气。我们应该坚守教育的专业道德,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崇尚诚实、公正和宽容。我们要向学生示范良好的行为模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校中,教师要严守纪律,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段:总结回顾。
和谐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方向,通过建立和谐的教师关系和师生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和谐教育的价值和影响力,我将继续努力,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同时,我也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以和谐教育为目标,共同合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通过和谐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建立和谐的社会。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2
------用爱用责任撑起教育蓝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未出校门时,我每天都能在宿舍的楼下看到这句标语,工作这八、九年来,我也一直以陶行知、魏书生那些我们所熟知的优秀教师们为坐标。做学问,他们博学而笃志,淡泊以求真;做教师,他们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做人,他们正直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为学、为师、为人是统一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从事的教书育人、潜心治学当作一种追求,并渗透到平凡的工作当中。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只有做到用爱用责任,才能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一代宗师金铁林甘愿寂寞,无怨无悔,退到幕后,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一心装着孩子的冰心,教育楷模于漪……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那么如何做到用爱用责任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呢?首先,尊重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当今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敌对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的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另外,尊重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其他生物所不同的东西——那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们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情感会使我们对孩子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我坚信,做到用心,做到用责任,一定能撑起和谐教育的蓝天。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3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家庭生活教育的两大要素。
首先,家庭关系分为:
①相亲相爱: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②儿童优先: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有质量的陪伴;
③自立自强: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④共同成长:即是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次,独立和主动做家务的好处:
1从小培养孩子多做家务,可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孩子在家庭劳动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最后,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1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洗碗,洗自己的贴身衣服……
不要求做得多但是要让孩子可以做到持之以恒。
第三期的家庭教育公开课两位专家重点讲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家务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关键之关键。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不用过于繁重,更强调的是力所能及和持之以恒。生活即是教育,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成就美好生活。
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有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做好一个积极的榜样!
美好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生活,亲子关系中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相亲相爱二是儿童优先三是自立自强四是共同成长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4
感谢两位专家联手为广大家长们奉献上一堂精彩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观之颇受启发。孩子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未来描绘其上是五彩斑斓抑或阴暗扭曲的人生画卷,童年生长环境之优劣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总是偏向于感性,因此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教科书;而家庭作为生活的.主场,父母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带来的影响毋庸赘述。
营造一个有温度、有力度的家庭环境,无疑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阳光土壤。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有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单纯的言传身教尚难竟其功,即便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正是让孩子参与进来且好处多多的绝佳方式:孩子从小多做家务劳动,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孩子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还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要从两方面着手:一讲力所能及,避免发力过猛打击兴趣;二讲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能养成习惯,自然达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状态。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5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孩子学习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任何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理,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会忽略细节,误导了孩子的行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们的'思路更加地清晰,老师在课堂中的观点,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指南。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生活中孩子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经过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比对,发现出门时会拖鞋放整齐、开空调时会检查门窗、洗手后会擦干的孩子,他在学习中不容易因失误而做错;我们身边的孩子很多都没做过家务,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曾经试过一段时间不帮孩子收拾房间,让他感受到东西找不到、书桌没地方写作业,然后再和他一起收拾,后续真的有改观,让孩子从小多做家务劳动,真的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生活,我们周围的例子就有不少,有反面的也有正能量的,相信大家都想做好榜样,但经常会是当事者迷,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修为,才能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教育。
孩子在家务劳动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
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6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在学校、家庭等地方接受教育,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教育对我影响最深远的是让我明白“努力造就成功”的真谛。以下是我的教育收获心得体会。
一、努力是成功的基础。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挑战。有时我会感到无助和困惑,但我始终不会放弃。我明白优秀的成绩是有条件的,要想拥有它,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这也让我明白了成功并不是没有失败,而是从失败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积极主动学习与实践。
在学校里,我学到了知识,我学会了如何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老师说:“知道不是学习的目的,目的是要学会并应用到实践中去。”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要付出实际行动才能够变成力量的。如今,我已经养成了自己积极学习和实践的好习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尊重和信任别人。
敬重和信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学校里,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人际交往的技巧。老师教了我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尊重别人,并在察觉到别人的错误时给与恰当的帮助。这些都在我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使我和周围的人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相处。
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在未来的社会,我们将不仅仅是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人,更是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学校和社区里,我积极参与了很多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我树立起一个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心态。
五、永不停步的追求。
人类是复杂的生物,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一种永不停步的追求。教育教会我们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做人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成绩好不代表一切,我们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更多更广阔的可能性。
总之,教育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教育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拼搏,学会了如何自律与自我进化,成为了一个勇于探索、愿意自我提升、不断向前的人。无论在哪里,我都会恭敬地感激美好的教育给我带来的一切,也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追求更加美好和平等的未来。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7
在当今社会中,和谐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它强调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旨在培养一个和谐、有爱心的社会人。我也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中体验到了和谐教育的力量。通过和谐教育,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建立了很多珍贵的友谊,培养出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将从学业、生活、品德、社交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谈谈我对和谐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和谐教育在学业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谐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追求知识的多元化。对于我来说,这意味着在学习上不仅要追求分数的好坏,还要注重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在和谐教育的引导下,我学会了探索自己的兴趣,并为此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和谐教育也提倡团队合作和分享,使我涉及到了更多的讨论和交流。这样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我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其次,和谐教育在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和谐教育提倡平等和尊重,使我学会了与人友善相处,并且理解和关心他人的需求。通过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我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我发现通过与他人分享,我可以打破自己的.狭隘思维,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在和谐教育的引导下,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乐观、开朗和富有社交能力的人。
第三,和谐教育在品德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和谐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有品德素质的培养。在和谐教育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观点,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我也感受到了善待他人的重要性,追求公正和正义。在处理冲突和问题时,我也学到了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和谐教育对于人际交往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和谐教育让我学会了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互相帮助。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差异,找到自己和他人的共同点。通过与同学的友谊,我收获了几位好朋友,我们互相支持,在困难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帮助。
最后,和谐教育还强调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在接受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慢慢发展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和谐教育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并在社会中发光发热。通过和谐教育,我懂得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并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和谐教育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和谐教育,我学会了热爱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和谐教育也使我成为了一个友善、宽容、有爱心的人,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和谐教育,我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努力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相信,通过和谐教育的引导和培养,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睦。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8
和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和谐教育,我们可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操。在参与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以下是我对和谐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和谐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个讲究效率的社会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是被忽视的。然而,身心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谐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态度,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我在一次和谐教育中,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法、伸展操等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身心的愉悦,获得了放松和宁静的感觉。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只有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并谐教育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与他人的相处。和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我在一个班级活动中,开展了团队合作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尊重、信任和合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与同学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成就。
再次,和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和谐教育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我在一次品德教育活动中,围绕“友情”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在活动中,学生们分享了他们与朋友之间的故事和互动。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友情的重要性,并表示将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和维护友情。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和谐教育不仅是智育的培养,更是品德情操的塑造。只有培养出道德认同和高尚情操的学生,我们才能建设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最后,和谐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和谐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互信。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在一次个别辅导中,我和学生就他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解决,帮助他建立学习方法和兴趣。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尊重和信任。在这种和谐关系中,学生更加愿意听从我的建议和指导,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
总的来说,和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品德情操以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参与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我相信,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完善和谐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9
和谐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模式。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和谐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在传统教育中,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然而,和谐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在我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我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发现自我优势和不足,并通过反思来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和谐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和谐教育中,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辅助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我使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还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和活动。
第三,和谐教育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和谐教育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展,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与他人互动,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在我的班级中,我经常组织小组活动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合作。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集体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第四,和谐教育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资源往往只集中在一部分学生身上,而其他学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关注。然而,和谐教育倡导公平和平等的教育机会,鼓励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我的教学中,我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相同的机会和资源,注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
最后,和谐教育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而和谐教育则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享,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来提高教学水平。在我的学校,我们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我们也会相互观课和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不仅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总的来说,和谐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公平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和谐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潜在意义。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10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路人,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如何进行和谐教育,成为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我的多年教育工作中,我逐渐体会到一些关于教师和谐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教师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有爱心、耐心和关心。教师要敞开心扉,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惑。在课堂上,我时常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团结和融洽的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
其次,教师应注重和谐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把握好尺度,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和尊重学生。我通过设立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原则和责任,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和公正。同时,我也定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样的班级管理既能够维护良好的纪律,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三,教师要注重和谐的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我时常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样的家校合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教师要注重和谐的同事关系。教师是一个集体工作的`职业,和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始终坚持与同事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工作中,我乐于分享工作经验和教学资源,同时也积极参与学校内部的教研和交流活动。这样的同事关系能够让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最后,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和谐发展。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对于教师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我常常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我相信,只有教师能够与自己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引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和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通过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班级管理的和谐、家校合作的和谐、同事关系的和谐以及教师自身的和谐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教师和谐教育的实现。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不断深化对和谐教育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和谐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11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庭中,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有三亿多母亲,然而,这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师资队伍”的素质对社会的影响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本文试从母亲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入手,分析了母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法律、为愿意成为母亲的女性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母亲素质等,多角度论述了母亲教育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重视母亲教育
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庭中,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是百年树人的起点,而母亲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正因为如此,德国教育家弗洛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据统计,中国有三亿五千多万个母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师资”队伍。然而,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其素质高低会对社会存在和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引起母亲自身的重视,也没有引起全社会应有的关注。
一、充分认识母亲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现代国家实力竞争的基本点是科学技术,是公民素养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美国出台了20xx计划(即“美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计划”),联合国布达佩斯世界会议专门制订了“科学行动框架”,向全世界阐明了在新世纪中科学的地位。继而,发达国家也纷纷制订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我国也制订了2409计划(即“关于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这表明:在当今世界竞争中,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全体公民的素质。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我国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正因为如此,我国启动了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出台各种吸纳海内外人才的优惠政策等等。然而,遗憾的是,在众多的工程中,还没有一项专门针对母亲教育的工程,而这恰恰又是最基本的工程,是培育高素质公民的“航母工程”。
1、母亲教育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基础
母亲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与母亲有无法割断的天然联系。因为,大自然将繁衍人类的责任交给了母亲。每个人的生命都毫无例外地是由母亲孕育的,在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抚育下度过的。社会赋予了母亲在生理、心理的和伦理方面抚育子女成长的责任,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决定性影响。比如,体弱多病的母亲不可能生育出体魄健壮的孩子,心智不全的母亲不可能教育出才识聪慧的子女。这不仅仅是遗传的作用,还在于母亲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和榜样,自身素质对孩子的聪明才智、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翻开历史,古今中外无论是伟大领袖、民族英雄还是科学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位不同凡响的母亲,正是这些不同凡响的母亲把这些伟人领上了不凡的人生道路。个人成长是这样,整个社会也不例外。一代母亲的体质、文化、思想和人格品质,不仅影响着当代的社会,还影响着未来的社会。
2、母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1世纪是以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确立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目标的同时,我们党把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母亲教育对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实施母亲教育工程,可以通过对母亲的教育,提高母亲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母亲掌握科学教子的方法,通过每个母亲的努力,达到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目的,最终推动社会发展,正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3、母亲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社会和谐是一种社会平衡和稳定状态,这种平衡和稳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在社会成员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母亲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母亲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以及施教方法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品行水准。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活动空间,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据有关部门对包括全国各社会阶层在内的家庭教育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三亿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坦陈自己是失败的家长。这一点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可见一斑。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案件的比例,文革前为20,80年代为50以上,90年代高达70以上。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因素不可小视。从生理和社会习惯分工角度来看,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女性承担的家庭教育任务更多些,母亲的素质决定母亲教育的水平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只有品德高尚的母亲,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通过母亲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母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母亲素质是国家兴旺的呼唤,然而,在我国现代化热潮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在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使女性得不到好的教育;在城市,一些拒绝生育的丁克家庭不断增多;再有就是目前还没引起社会重视的人口劣质积累问题(文化素质与生育成反比)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然而母亲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一是在我国的母亲中普遍存在重教不会教的现象。目前母亲普遍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存在着重教不会教的现象。据有关方面对5000名0~14岁儿童的母亲进行的家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很多母亲普遍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存在着重教不会教的现象。调查显示,4991人需求家庭教育,占99.82;2661人需求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占53。另外,对千名中小学生进行的“母亲素质”调查显示,31.5的孩子认为母亲思想平庸,缺乏魅力;75.8的孩子认为母亲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越来越多的孩子希望妈妈“少点指责,懂点电脑,少点唠叨,给点空间,有点气质,有点朋友味”。上述数据表明,在现代社会,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母亲并不多,很多女性在从未认真学习、思考过那些在身体、道德、智慧方面应该如何指导孩子问题的情况下,就开始从事养育孩子的神圣任务了。养育子女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并非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在传统意识中,人们常常把养育下一代看成是一件很简单的,近乎本能的事情,事实上并非如此。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二是母亲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现代女性非常重视自己的职业角色而不大看重母亲的角色,一些知识女性甚至放弃母亲的角色。作为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与我们社会对母亲的认识不足有关了。我们没有赋予母亲这一社会角色以足够的社会价值。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中,做母亲将使女性失去太多,这使母亲的价值进一步淡化。一些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选择了不生育。有人谴责这些女性缺乏社会责任感,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母亲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由于新中国是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的,又经历了长时间的阶级斗争为纲,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长期贫困的人们急于致富,偏重于物质现代化的实现,而忽视人的精神现代化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对母亲价值的重视,社会也没有提供衡量母亲素质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人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人的是母亲。大自然将如此重任赋予了母亲,社会却没有真正认同其价值。我们承认创造社会财富的各行各业劳动者、科技人员、政治家、领袖们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却惟独不愿承认母亲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三是对母亲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生育的工具,做母亲就是为家族传宗接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妇女走出家庭和男人一样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取得独立的人格权利,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人们思想深处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澄清,仍然把生儿育女看成是纯粹的个人私事。在“左”的思潮影响下,这种观念更是被推到极至。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些年代里,在“大公无私”的口号下,人们追求的是“弃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境界”。那些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照顾,甚至在年幼的子女生病,乃至濒危的时候,也为了工作置之于不顾的母亲,被评为英雄和模范,被人们视为楷模。那时,人们不认为她们作为母亲大大地失职了,而认为她们做到了“公而忘私”。至于那些牵挂孩子,照顾孩子较多的母亲则被看作是“自私的”、“落后的”。今天反思起来,那是多么的荒谬,这种行为的背后,实际上是将子女看作私有财产,将养育子女视为个人私事,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母亲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母亲教育史,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母亲教育。母亲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女性,母亲教育就是要引导和帮助更多的“自然母亲”成为“合格母亲”。母亲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家庭与社会。母亲通过言传身教,可以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要在法律上体现母亲的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以立法的形式把提升现代“母亲素质”这一时代要求规范下来,从而引导全社会走出认识误区,将孩子抚养、教育成人看成是一种法律行为,让每一位母亲尽力承担起社会、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同时,要规范
“母亲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和方法,以及对“母亲角色”的监督及落实(即失职的处罚和约束)等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干预监控机制,为母亲素质强化提供支持性条件,以督促母亲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在英国就有“孩子逃学、父母坐牢”的做法。目前,有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人行为问题检出率在6--22之间,全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为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当家庭环境恶劣、家庭功能失调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良,母亲无法自已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有专门的组织介入,加上学校教育、社区组织、司法部门等方面的配合弥补,进一步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发生,以减轻后续的司法负担。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母亲,社会也不可能规定一个统一的做母亲的标准,但没有健康的母亲不会有健康的孩子,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立母亲教育社会干预机制,使母亲有师可求,如建立家教咨询机构,进行电话或书信咨询服务,帮助母亲解决困难等。还可以通过社会干预机制定期对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建立母亲心理状况档案。特别对那些有过痛苦经历或家庭不幸而存有心理障碍的母亲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她们的心理、性格能够及时地恢复正常和健康,提高她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御力和免疫力。正因为母亲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替代的,所以,用立法的形式来保障母亲教育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
其次,社会应为女性愿意做母亲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要在全社会提高对母亲问题的认识,让人们清醒地了解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发展与母亲的关系。社会由男女组成,自古就有“教子成材、光宗耀祖”、“养不教、父之过”的家教论述。但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观念,社会现状是:“父母养育”已被“母亲养育”的事实所代替。父亲角色日益“淡出”家庭子女教育,儿童从出生到上学基本上是处于母亲为中心的教养环境中。国外在70、80年代就有理论认为: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本来就是外围的、间接的,就是通过对母亲的经济和情感的支持起作用的。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我们在正视父亲正日益“淡出”家庭教育的客观事实,有意识地扭转、强化家庭教育里的“父亲角色”的同时,全社会每一个家庭的男性都应尊重女性,重视对女性的经济和情感支持,重视母亲教育。由于女性担负母亲责任的特殊情况,在人生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她们不可能和男性一样投身于社会,女性这一段时间的特殊情况和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维护,国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政策,对女性生育子女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奖励,以体现社会对母亲价值的承认,也就是为母亲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
再次,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母亲素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提升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比如,在贫困地区,着重解决女童失学、辍学问题,帮助妇女脱贫,反对不良婚俗等。在有条件地区,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进行有关的科普教育。在一些国家里,对新婚夫妇、孕妇和年轻的母亲都要进行培训,教给她们有关的科学知识和非常实际的科学方法,甚至进行操作上的辅导。另外,可以通过媒体广泛传授有关教养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在社区里开展多种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等等。因为科学地养育后代,不仅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还要学习掌握与之相应的教育技能。规律是一般的,而每一个人又是特殊的。培养孩子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工作,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创造出一套适合每个孩子的独特的教育方法。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要更好的做好养育下一代的工作,她也需要知识、技能、品德和智慧,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提升女性的道德修养。母亲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不仅指要承担“为人母”的责任,而且要有“母为人”的道德修养。一般而言,母亲的道德修养越好,其子女的成才率就越高。大量的社会调查证明,母亲的道德修养水平与子女成才数量是正相关的关系。母亲角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行为模式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每一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才、出类拔萃,然而当他们付出了许多艰辛,甚至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其结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相当多的母亲因此百思不得其解,其根源就在于她们有意无意地轻视或忽略了“母亲角色”自身素质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恰恰是送给儿童的最可怕的“礼物”。调查表明,三分之二未成年人认为具备良好素质的母亲是自已成长的第一道德榜样。
母亲创造人的生命,母亲塑造人的灵魂,母亲对人类的贡献是光荣和伟大的。奥地利有一个关爱女孩协会,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如果说一个家庭有一儿一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答案是“投给女孩”。理由是教育一个男孩,只是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一个女孩就等于教育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给了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有了合格的母亲才会有合格的民族,有了和谐的家庭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母亲教育。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12
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教师和谐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加。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角色,教师的和谐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我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和谐教育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和谐教育要重视教师自身的情感。
和谐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要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如果情感状态不稳定,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育质量。因此,教育机构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情感支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培训等活动,让教师们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得到更好的情感满足。
二、和谐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育氛围是教育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育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同时,学校也应该重视课程建设和学习环境的营造,为教师发挥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的自我认知对于和谐教育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我实践和自我完善,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培训课程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探讨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优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共同进步、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和谐教育要注重教师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通过课堂上的言教和行动,教师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阳光向善。而对于自身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情感状态、寻找心理的平衡和放松方式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更好地为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教师和谐教育是教师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关注教师自身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强化教师的自我认知、重视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注重教师的情感教育,我们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和谐的环境。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会有更多的经验和体会,不断探索和谐教育的新途径,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13
[关键词]
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 提高课堂效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和谐师生关系,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使学生和你协调一致,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学生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份、有开玩笑,也有笑声……
当然,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的,是有深刻体会的。在一组毕业生调查中,请他们回答问题:学校在哪一点上没有教好你们?“学校很少教会我们创造性和独立性”,“我们缺少勇气替自己作主,常把自己的学习问题推给老师和家长去决定”,“学校里我们很少思考,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背书”,毕业生的这些话无不触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难道这不也是当今整个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吗? 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
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使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愈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
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既做先生,又做学生,只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
第二要热爱学生。
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
第三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达到在原有的起点,切合自己的实际来有所提高,否则,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是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去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其次,要想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
第一,教师要在讲授对话、课文时,巧妙构思,随之介绍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名人钦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学中要“学会”到“会学”转化,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之一。例如:对话教学,老师可先带学生共同操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还可以让他们表演小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另外,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变死学为活学,无论对话、课文还是写作、都要避免死教、死学,老师一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
第二,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习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学生的学习既是自身的任务,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当然,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和学习水平不同,其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有的需要点泼,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补课,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第三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语言学科注意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扎实,又应学得轻松,然而机械地死记硬背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如:几十遍地抄词,千篇一律地机械重复,严重地忽视了教学理论与记忆规律。改变这种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教学弊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因为它对于学生不只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对学习发展和学习情绪的摧残。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14
作为现代社会中最有活力的群体之一,青少年们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和重任。而学生的和谐教育是构建健康有序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和谐教育,学生们将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发现价值,增进友谊,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个人层面上来说,和谐教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成功并成为更好的人。
和谐教育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置身于实际的教学环境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健康、积极向上的正常人;家庭则应该给予爱和教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承担起子女健康成长的责任。学生们应该了解社会的真相,自觉地受到深刻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将个人与集体、感性与逻辑、利己与利他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实际而言,和谐教育的实施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实践:
一是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
三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五是强化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六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
通过对和谐教育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明显的效果:
首先,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有利于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其次,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念及品德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形成一个温馨、文明的校园环境。
最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有利于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交网络。
和谐教育是一项涉及到教育和社会、个人和集体、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任务。它要求人们认识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理性、和谐、创新的思想观念,倡导学生们形成自己倡导的道德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同时,也需要所有参与者公平、和谐地参与其中,力求达成和谐共处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让和谐教育这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不断发展,最终达成“和谐中的进步、进步中的和谐”的终极目标。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15
家庭教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首先,生活教育不是一个例外的事情,本来就需要这样成长,没有生活教育是不可能出现优秀人才的的,更不可能有幸福的未来;其次,强调生活教育会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增强会有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解决复杂事情的能力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家庭生活教育的两大要素。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生活,在亲子关系中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相亲相爱;二是儿童优先;三是自主自强;四是共同成长。生活教育中劳动教育又要特别注重,父母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力所能及,让孩子从感兴趣的能做到的劳动开始做起;二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能养成习惯。有些家长说该子那么多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劳动,其实孩子的学业时间与家庭劳动时间并不矛盾,两者是可以达到平衡的。孩子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而且有了劳动技能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展水平有决定作用,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家长,必须以教育子女为天职,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家长。做父母的,必须象法官和传教士那样忠于职守。
【和谐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和谐教育工作总结03-17
加强三德教育创建和谐社区教育心得09-08
积极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论文07-01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赞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10-25
构建和谐校园学习心得体会07-24
构建和谐校园学习心得体会07-20
构建和谐校园学习心得体会07-28
构建和谐校园学习心得体会09-26
和谐员工关系的方法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