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心得体会1
在《经济数学发展历史》中杨教授将经济数学的发展历史与各历史人物对经济数学的贡献作了概貌的叙述,对我了解经济数学有很大的帮助,总结如下:
经济学包含微分、积分、概率、统计及线性代数。其中微分要对函数要有一定了解,熟悉一些基本概念,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的`基本属性,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函数属性。积分是微分的逆过程,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积分的基本公式很重要,是进行积分运算的基础,若不能灵活运用则无法进行积分运算。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几率,统计是对事件发生几率找出规律来描述,预估总体由样本进行,分布状况从统计结果得来,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有平均值/标准差。线性代数是通过行列式进行计算的,要了解行列式的概念与化简方法,会计算行列式的值。若不是之前我对经济数学有一定的了解,这个课程听起来会很困难,因其中的公式与计算方法若不能理解则会有听不下去的感觉。借助之前的一些基础,虽然有部分内容听得似懂非懂,但经过查阅和反复听课,还是弄明白了不少知识,只有理解了才能有更深入地认识,这与杨教授在剖析这门课程的时候深入浅出是分不开的。
历史心得体会2
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学习初中历史的一种方法,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第一步课前认真预习首先,通读两遍课文,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还要明白这些字在课文中的含义。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提纲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师上课时的板书。但必须体现出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名称、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另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及把自己要提的问题也写出来,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第二步上课认真听课、思考、笔记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自己的理解那些地方与老师的'讲解不一样,自己还有那些地方没有预习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老师是否讲了答案,如果讲到了要立刻记录下来。老师讲完后,自己要详细回忆一遍老师讲的所有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如果有,还要在课后向老师提问,获得答案。
第三步课后复习、巩固首先,再读一遍课文,再看一遍预习提纲,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修改提纲。
然后,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记一记,然后写出来。作业不能拖,要及时完成。还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最后,不要忘了,过三天,要把学过的内容再快速读一遍,以便及时巩固。
第四步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
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充分利用时间+正确的方法;成功永远属于勤奋者。
历史心得体会3
近一年来,我校的历史教师和广大一线教师一样,不断经历着新课程理念的洗礼。走出去学习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使我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为我们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借鉴。请进来指导使我们能够从我校实际出发,探索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路子与方法。经过近段的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大势所趋,学生所需。现在把我校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告知大家,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一、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先进的理念支撑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应该遵循两基本出发点:第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发展?第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概括讲高效课堂有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方法作指导
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是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自学探究思考交流,去体验历史知识形成的过程。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三是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四是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两年来,我们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学、议、导、思”四步教学法。第一步:“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出示自学导纲,自学导纲依据课程标准及其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历史问题为线索设计若干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题,问题的设置体现历史知识的开放性、深刻性和层次性,以达到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空间。学生在自学导纲的指导下,有目的、针对性地阅读文本、查找历史资料,进而感受、体验、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第二步:“议”。即小组合作交流。针对导纲中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帮助解决,在此基础上,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面向全班进行展示,其它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调控、修正。第三步:“导”。教师对本节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联系,以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历史脉络。第四步:“思”。即
反思、总结、感悟,反馈训练,深化提升。教师设计历史材料分析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和解答,从而达到拓展提升。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查漏补救。如有空余时间,可让学生再读背加强,力争当堂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例如,在三年级大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中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以线串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树立“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关注中国”的观念,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和认识千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进程和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强化时空概念,即“时间要分段,空间要分片”。学会活化基础知识,不要死记,但要记死,还要活记,更要记活,等等。
三、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扎实的教研作后盾
扎实的教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历史教研组全体同志精诚团结,教研风气浓,一周两研,研之有物,研之有效。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是我校统一的法定教研时间,每周提前确定中心发言人,该同志提前备好下周新课,首先弄清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教材,写出教案,人手一份。教研时间由该同志中心发言。他要针对每节新课进行具体的阐述,一说课标,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准确地在理解把握课标的前提下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及教学操作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二说教材,即如何处理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三说学法,即教师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等;四说教法,即采用的最主要教法以及与学生学法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五说教学过程,即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重在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该同志发言后,其他同志逐一补充,发表个人见解,并对教案及时修正和补充。教研活动结束后,将教研记录上交教务处。第二教研时间我们主要组织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研讨课件的制作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有教师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教师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能力等等,这些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的学年,新的开端,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那个熬时间、拼体力、苦教、苦学、苦管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初三毕业班的出路在哪里?这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将和广大同仁一起顺应历史的潮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创出一条减负增效的新路来,为我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心得体会4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人类的记忆和文明,能够让后人了解父辈的生活,领悟到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复杂。作为当今社会的学子,我们不能只生活在当下,更要了解过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历史心得。
第二段:学历史的收获。
回顾自己学习历史的过程,我发现自己从中获得了不少珍贵的收获。首先是历史知识的积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深入理解世界的发展,扩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其次是历史思维的培养,默默反思着生活和未来,历史教育深化了我的思考能力,丰富了我的想象空间,更加重视历史文化与思想传播。最后,学习了历史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我们当今所处的社会、文化和人性等各种维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关注于当今的`社会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第三段:历史感悟的启发。
历史是一个深刻的体验,它能够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历史经过岁月洗练而留下的精华。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启发,我意识到历史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更是未来发展的源泉,人类文化前进的基石。同时,历史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对历史文化深入研究,可以找到许多隐藏于历史深处的智慧和真理。
第四段:历史不足与未来展望。
虽然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如此之多的收益,但也不难发现,我们没有给予历史足够的关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首先,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历史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历史教育的有效推广。又如,我们应建立历史文化多元交流机制,积极实施文化交流与融合,打造区域多元化文化视野。
第五段:总结。
最后,历史教育是一个深远的长久不息的过程,在它的过程中有一份共通的经验和感悟是需要我们汲取的。在平实的见识中,我们学习历史,我们实时了解现在的社会,我们预示未来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执手前行,让历史不断流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心得体会5
他是一名有清华大学博士后学历的历史老师;他穿风衣,围围巾,颜值爆表;他上课讲热门影视剧……这不是《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这是西南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教师——鹏宇,被学生们戏称为来自星星的历史老师。在他的课上,《盗墓笔记》《芈月传》被当成教材,布置的作业要做成“竹简”,这样的历史课你想听吗?
历史可以很好玩
用热门电视剧、小说讲历史“黄歇就是战国四公子,估计比芈月小20岁,他们俩几乎没可能谈恋爱。史书上也从未有春深君掉下悬崖记载。”这不是追剧粉丝的讨论会,而是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鹏宇的一堂历史课,之前,他还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盗墓笔记》和古代墓葬知识。
今年32岁的鹏宇刚从清华大学历史专业博士后毕业不久,在西南大学任教仅3个多月。他认为,历史虽然包罗万象,但传统的讲授和记录方式却难免枯燥乏味。为此,他做了个调查,了解了系里80多位同学的兴趣,在讲授的过程中,把知识和兴趣结合起来。
“虽然《芈月传》之类的剧集并非正剧,但其中很多谈资都可以作为引导大家了解历史的催化剂。”鹏宇说,从历史角度分析,《芈月传》在史实框架还原度上大体是正确的。而从剧中人物、情节引入教学内容,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效果很好。鹏宇打趣说,曾有学生看过《盗墓笔记》后告诉他,自己学好历史之后要去盗墓发财,他便给学生们讲述了20-30年代陕西等地墓葬青铜器发掘的故事,并剖析了整个文物发掘收藏的产业链。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盗墓不仅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赚得还少。所以,学好历史,做文物专家比当盗墓贼划算太多。“话糙理不糙。”鹏宇笑称。
历史可以很炫酷
让学生在“竹简”上写作业
昨天下午2时30分,是鹏宇上课的时间,原本40人一堂的课,挤进了60多名学生。多出来的同学,大多是慕名前来的外班甚至是外系的同学。对他来说,这样的.爆班情况已司空见惯。
鹏宇说,除了讲影视剧,自己的课堂规矩也很独特,比如讲先秦历史的时候,他会让学生将A4纸裁剪成小块,制作成竹简的样子,然后按照竹简的方式来抄写。虽然抄写量很少,但因为新奇,学生会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鹏宇说,有的同学在做完他布置的竹简作业之后,特意发了朋友圈。“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为了让大家保持兴趣,鹏宇还定下规矩:只要学生能指出自己讲课的错漏,他就给这位同学送礼。历史系学生邹沂杉就因在课堂上指出老师的读音错误,收获了一套价值数百元的《史记》。学生们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鹏宇还有一个习惯——绝不拖堂,有一次不小心拖堂了,他又定了一个规矩:拖堂就给大家发红包,一分钟一块钱,当即兑现。“算是效仿商鞅吧,一定要做到一言为重。”鹏宇说。
历史可以很时尚
他长得帅穿得潮粉丝多
风衣、围巾、西装外套,接近180cm的身高,棱角分明的脸,学生戏称,鹏宇简直是银幕里走出的明星。厚眼镜、旧毛衣、乱糟糟的头发,张口就掉书袋,这是很多人眼中历史老师的形象。“如果学好了历史会变成这样,还有人愿意学吗?”鹏宇说。
在课堂上,我们找到了一位姓毕的同学。她今年大四,不是鹏宇的学生,但却经常来蹭课,除了课有意思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鹏宇很帅,上课时,她还不忘拿出手机偷偷给老师拍照。鹏宇说,自己很注意形象,并且认为作为老师,这是必须的。手上的定制版唐三彩甲骨文机械表、风衣外套、围巾以及衬衫内的小丝巾,都是他自己仔细挑选搭配的,他说,他要以最潮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就好比学生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他们的未来。”鹏宇说。
历史心得体会6
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历史老师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老师之一。笔者所在学校的历史老师最近因为实习而改变了我们的上课方式,接下来我将分享他的实习心得体会。
第二段:实习主体内容。
在实习期间,历史老师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他采用故事、实物和图片等多种方式来渲染历史情境,这使得学生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隔阂,尽情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氛围。这种方式不仅让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社会。
第三段:实习带来的体验。
历史老师的实习,不仅让我们理解了历史的叙述方式,而且还让我们意识到了历史价值的重要性。通过实习的过程,我们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在于背诵,而在于从中学习、理解与探究其背后的世界观。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对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段:事例佐证。
历史老师实习期间,他以友善、宽容的态度来引导学生,百般呵护,耐心解答。他不仅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方式,还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这对学生们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在学习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灵和感情的交流。而老师的文化传承和生活哲学,可以给年少的学生以无穷的启示。
第五段:总结。
作为老师,应该倾心践行师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教学。因此,历史老师的实习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对学生来说,此次实习不仅仅带来了知识和启示,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位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在此刻,我们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够珍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发挥知识力量,为人师表,培育未来人才。
历史心得体会7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学历史成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和发掘的主要途径之一。国学历史大讲堂作为国内顶级的历史研究机构,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讲座,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国学历史大讲堂的活动,收获颇多,接下来就让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历史大讲堂的讲座内容广泛而深入,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知识收益。在讲座中,专家学者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和古代文化的内涵,让我对国学历史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这些讲座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深追寻的兴趣。
其次,在国学历史大讲堂的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共生。正如专家学者们所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遗产,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长廊。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的渊源,也明白了它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审美和艺术享受,更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再次,国学历史大讲堂的`活动还有助于推动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而珍贵的遗产,正面临着年轻一代的接棒和发扬光大的任务。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他们积极参与讲座,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也为我们信心十足地相信,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努力下,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最后,国学历史大讲堂的活动还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在这次活动中,我遇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不仅在国内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影响力,也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传播和认可。这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综上所述,国学历史大讲堂的活动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讲座,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也明白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同时,这样的活动还有助于促进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学历史大讲堂的活动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青睐,中华文化也必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历史心得体会8
在为期两天的会上,历史教研室赖建仁老师及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结合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对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交流了对2011年高考应对策略,会议的专题讲座如下:
1、《历史新课程高考对历史政治模块内容考查的特点及复习对策》 (赣州市教科所赖建仁)
2、《近年高考对历史必修二内容考查的特点分析及复习备考的启示》(江西省信丰中学林 锐)
3、《历史选修课高考主要特点及其应对策略》(邓夏生 江西省南康唐江中学)
4、《近几年高考对历史必修三内容考查的特点及复习备考的启示 》(定南中学 张俞平 )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与交流,对我校高三历史备课组在今后高考复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全”——理清基本线索,精准定位各个知识点。
2.“准”——理解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其内涵与外延。历史知识是由一个个的历史概念结合而成的。历史概念分为两部分:史实部分和理论部分。
历史概念的史实部分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内容、经过、结果、影响等,即“事件本身+前因后果”。
在进行政治模块内容的复习时,要克服两个倾向:
(1)只重史实,不做归纳与概括的工作。这样,知识是孤立的、单个的,无法形成知识体系,不容易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会影响到对知识的正确掌握、迁移和运用。
(2)不能正确处理史实与理论概念间的关系。
3.“活”——注重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大力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1)重新整合教材知识,使教材内容烂熟于心。要经常性地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建构、整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分析,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4.挖掘教材隐性知识,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整合的过程就是对教材知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的过程,也是一次重新学习和升华的过程。也许在每一次的整合过程中,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
5.“补”——及时总结反馈,对症下药。每一次训练后,要求学生对阅卷老师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反馈,避免“两次掉进同一条河”。很多同学经常报怨:学习历史时很努力,教材知识也基本掌握,但成绩就是提不上来。这除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欠佳以外,问题恐怕就出在无谓的失误上。如阅卷中经常发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概念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知识时序错乱,先后不分;审题不仔细,遗漏条件;思路不清晰,跳跃太大;表述不完整,挂一漏万;叙述欠准确,错误百出:书写不规范,杂乱无章;字迹太潦草,难以辨认。这些问题往往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反复出现的,却又是考生答题时最容易忽视的。建议学生重视反馈老师的阅卷体会和评卷意见,以便对症下药,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历史心得体会9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历史心得体会10
以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把握根本历史学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猎取历史信息的力量;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拟、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育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力量。留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存历史学问、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加、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渐渐把握历史学习的根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加历史意识,吸取历史才智,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进展大势,增加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究中提高,争取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细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讨论的根底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仔细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创新教育和素养教育引入课堂,采纳问题教学法和争论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根底学问,搞好学科内专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问体系,注意学问迁移,培育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拟、归纳、概括等力量和历史思维力量。
3、采纳“情境教学”,细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开心中学到学问,拓宽学生视野,培育学生力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4、习题要精选。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习题要精选,反应要准时。要通过习题讲评评出方法、规律,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对试题的把握。进展复习时,重在理清每一专题的框架,尽量使每一专题重点突出,规律清楚。
历史心得体会11
20xx年11月16日至17日,安徽省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大禹治水圣地、霸王别姬的垓下古战场——蚌埠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云集了全省各地的评委老师、参赛选手及观摩老师。本人也随同包河区的同仁们一道前往观摩学习,16日上午半天共观摩了7场说课,16日下午至17日共观摩了9场授课,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却感觉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这次竞赛分说课与上课两个部分分别举行。我觉得几节表现较好的说课还是有一些共同点:一是内容全面。完整的说课内容包括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分析史学成果、教学目标诠释、教法学法的预设、教学评价,还有板书构想,重点则应是教学过程的阐述。二是准备充分。比如,大部分选手的说课内容都是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但课件制作水平有明显差异,合肥市的选手明显技高一筹,制作的课件让人耳目一新,其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的风度就很明显透露出其基本功的扎实与深厚。其三,注重新课的导入。如合肥市三十二中的徐宏敏老师,在《美国的诞生》一课中先展示中国大陆首艘航母“辽宁号”图片,接着打出美“萨拉托加号” 、“华盛顿号”、“列克星敦号”等三张航母照片导入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美国的诞生,让人耳目一新。其四,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如合肥市三十二中的徐宏敏老师,在《美国的诞生》一课以“第一站波士顿”、 “第二站莱克星顿”、 “第三站费城”、 “第四站华盛顿”来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而合肥55中叶玲老师以《汽车工人日记》为线索,将《工业化的起步》整合成四个板块:“展翅凌云的壮志”、“腾飞苍穹的业绩”、“搏击长空的保障”等,处理的非常不错。其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素养。有些老师在说课的部分环节中还加上了理论依据说明,就显得特别有深度。而说课之后,评委老师一般都要问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教育教学理论有关。
当然,真正检验水平的还是授课比赛。这次竞赛,在上午上课的选手是在前天晚上抽题,在下午上课的选手抽题时间是在当天上午,因此,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又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难度更大。在本环节竞赛当中脱颖而出者,有几个共同之处:
一、重视史料教学,即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如一位老师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这一课中,以《晨报》1918年送行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新闻作为材料,提问:送行人的心情如何?原因?阅读课本思考为何坚信公理定能战胜强权?遭遇如何?《晨报》1912年5月2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新闻作为材料,提问:中国遭遇到了什么?作为中国人,你的心情如何?率先走在前面的是哪些人?《晨报》5月4日五月大事记新闻作为材料,提问:斗争的主力是哪些人?是不是全国的学生?《晨报》5月26日的新闻展示的口号作为材料,分析“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反帝,“惩办卖国贼”是反封建,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反帝反封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后指出口号只是目标并不代表结果,看材料,运动的结果如何?而后又出示《晨报》六月大事记的新闻,指出斗争中心和主力的`变化,问:有没有实现想要的结果?接着出示《晨报》新闻问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并指出这只是初步胜利,并并未取得根本胜利。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信息,设置的问题又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学生始终处于思考、探究的学习环境当中,不仅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习得、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二、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三、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有感觉到上课老师有一些不尽人意不够完美的的地方,比如说各环节努力求新,但做课的痕迹偏重,设计的痕迹过重,有时就会冲淡主题。所以处理上就有些偏颇。教学媒体的运用上太多,过繁太花哨,往往达不到最佳效果。还有的几乎所有的老师在处理《中华文化的勃兴》中“百家争鸣”这一子目时无一例外的让学生填表格、分组学习的形式,没有什么创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次观摩活动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零零散散,笔触所至,皆是有感而发。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受益匪浅!
历史心得体会12
本次比赛采取 “按高考要求原创命题、学生测试、批改分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试卷讲评”六个环节模式进行,历经两天半的激烈角逐,本人有幸荣获市一等奖的好成绩,通过比赛,体会颇深,具体如下: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整个比赛设计的环节多,要求高,为此,赛前做了精心准备,各个环节进行反复的打磨,力争做到最好最优,这是取胜的前提。
2、要有取胜的坚定信心。面临全市比赛,这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全体四中,加上学校对比赛目标反复强调,这既是压力,也动力,但我坚信自己的实力,具备获胜素质和潜能,相信有志者必事竟成,这是成功的动力。
3、要加强基本功的学习,夯实扎实的功底。本次比赛是综合能力的.竞争,不仅比历史基本技能、比教学经验,更比各项综合素质,因此,平时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多积累,多借鉴,勤思考,多锻炼,这是成功的关键。
4、要发挥团队互助精神。此次比赛,得到历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帮助,特别是申昌荣老师、陈远东老师,有各位老师提建议、找对策,集思广益,团队的智慧,是取胜重要条件。
5、要敢于创新,打破常规。试卷讲评课竞赛是全市比赛的首次,对任何老师是新课题,其比赛不仅比能力,更比特色、比创新,比赛需打破一般讲评常规,别出心裁。
通过比赛,不仅加强了学习、交流,还提高了业务水平,但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为契机,自己需多总结、多反思,扬长避短,为爬坡过坎的四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心得体会13
高一上的历史课程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更深层次的历史知识,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对历史产生真正的兴趣。本学期的历史课程主要涉及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通过学习历史,我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是一门异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负责研究过去,更需要为未来做出指导性的建议。高中历史课程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会按照时间顺序或特定主题进行探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精神内核、电子版教材、不同思维方式等因素对我的帮助很大。
学历史就像在时间之河的潮头行走,我们需要一点韧性来让自己“漂”得更远。学习历史要有精神内核。历史课程对学生的责任很大,我们需要在历史学战场上保持清醒。历史是一个宝藏,我们需要有耐心、刻苦钻研才能够掌握其中的精华。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能够获取世界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核。也有些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着因此不喜欢学习历史的问题。当然,学习历史不能全仗什么精神内核,也需要使用一些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材料上采用了电子版的方式,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的课堂学习。电子版教材具有数字化、丰富多彩、互动性等特点。它与传统教材不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各类历史事件及文化遗产。同时还可以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让历史这门学科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电子版教材的使用也代表着历史课程正在向数字化时代前进,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学生学习历史有效的手段。
不同思维方式可以对学生解决不同实际问题带来便利。被认为是历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考方式是时间感,通过比较时间的`变化来理解历史,使得学生们可以虚心学习和不断改善自我。此外,注意力转移、问题意识、复杂思维等思考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看待历史问题时更为广阔,从而发现更多的问题,更好地思考历史的分类、分析和综合等问题。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途径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的普适性,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例如,我们可以选择通过游戏、电影、动画、小说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历史,这可以让我们更易于建立整个历史的逻辑,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转折点。
在学习历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历史是不可忽视的,它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有影响。学习历史需要劳心、劳神,但这样的付出也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回报。学习历史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对我们整个人类征程的深度探索,它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历史心得体会14
中国共产党历来有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同志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学习历史要以科学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
学会一种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如果不懂历史思维,不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极有可能迷失在资料与细节的汪洋之中。因此,学习历史,首先要学方法论,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的辩证法。历史思维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长时段的视域。观察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作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二是整体的视域。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眼光。不能把研究对象静止化,要善于从纷繁变幻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把握变化本质。掌握了历史思维,做事就会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就会善谋全局、总揽八方,不因枝节失大体;就会因时应变,善于引领潮流,不畏浮云遮望眼。
掌握一种本领——鉴古知今。人们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绝非仅为发思古之幽情。司马迁说写史是“述往事,思来者”。洪亮吉认为“学古为入官之本,前事即后人之师”。学习历史,可了解治乱盛衰之源,通晓兴衰成败之道。以史为鉴,服务当前,以史经世。事实上,今天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并非凭空产生,而有其萌生、演变过程。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发生、演变的历史中,从前人处理、应对的成败得失中,我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同志说:“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想有所作为,想把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回望历史,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只有深刻总结过去,才能成功开辟未来。
养成一种品格——砥砺气节。人类历史之河波澜壮阔、奔腾浩瀚,个人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不会过分在意一己荣辱得失,而更关心这条长河的.未来走向,如古人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抚今追昔,会感受到一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完善品格、砥砺气节,成为一个对历史负责的人。
人类的一切制度、知识和思想只有建立在牢固的历史实践基础上,才能经受住时代风雨考验。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历史,特别重视对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学习历史经验,也吸取历史教训;不但学习前辈们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而且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命运的起伏与抉择中,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
历史心得体会15
初学历史,心中不免有些空虚,历史,从初中便开始接触,洋洋洒洒六年了,不断重复着不变的故事,没有任何的创新。在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历史知识,学生只是在下面挥汗如雨的愤笔疾书,这样老师是历史课主角,学生则成为台下的观众。殊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历史课的主角。如今的大学历史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讲述了具体事实,生动而引人入胜。
当今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这个课堂里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因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对于老师的分组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能动性,加强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所在小组做的是有关慈禧的课件,虽然与其他组重合,但是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们了解到: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我们更加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这并不像我以前的认识,我以前的.认识都是极其片面的,这样的教学对于更全面的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我喜欢历史,特别是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在您的指引下,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心得体会01-12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03-17
历史教师心得体会02-17
初中历史听课心得体会12-09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07-23
初中历史听课心得体会01-13
研讨会历史心得体会04-15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11篇03-21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