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17 18:26:0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1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 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 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 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2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习《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习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习,然后在练习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习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习,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当然,这个练习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习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平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3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依据,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学良好的教学指南。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将从课程的整体目标、内容的变化、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总结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标准,我了解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数学的本质与应用。

  其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设置上更加合理和完善。根据标准,我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几何与代数的结合上,我通过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几何和代数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再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标准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积极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此外,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还对考核形式和评价机制提出了要求。标准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在我看来,这种多元评价的形式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并及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供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小组合作项目、作业、考试、口头表达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结起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指南。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标准,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了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了教学方法,采用了多元的考核形式和评价机制。这些都使得我的教学更加科学、有针对性,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今后,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4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因此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但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有关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新编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愧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但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5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不少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因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脑这新生事物学生都产生了很的好奇心,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高兴,星期五的课有的学生甚至星期一就在那盼望了,等到一上课更是激动得不得了。所以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又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首先要从了解电脑外观设备以及使用鼠标键盘学起,而单纯练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能够克服基本动作训练时的不习惯,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个难点。我尝试了一些训练的方法,练习鼠标的使用时,让学生打开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孩子们兴致高涨的玩着,不用老师强调认真学,仔细看,他自己就会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着显示器,哪儿不会操作赶紧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单击、双击、拖动几种鼠标的用法,键盘练习使用《金山打字通》,通过不同要求的小游戏,使痛苦艰难的学习过程变得快乐有趣,并熟悉了键盘指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我们的'目标。

  三、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初中生的思维都比较直观,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很难理解。教师若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3.5寸软盘知识时,学生对软盘何种是只能读不能改状态还是能读能改状态往往搞不清。于是我对学生说:“软盘上的两个孔好比两只眼睛,两只眼睛都‘睁’着时,警惕性高,别人只能看(读)不可改;当‘睁’只眼‘闭’只眼打盹时,警惕性放松了,别人既能看又能改了。”通过形象的比喻,把这一难点突破了,学生对此印象也很深刻。

  四、上机操作和理论课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从以前每周一个学时改到现在每周两个学时,我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条件,每周以一节理论课和一节上机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效果非常明显。上机操作是我们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掌握操作技巧。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要考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用的着,应用性很强,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word时,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操作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再给学生讲解,学生会记和的牢固些。还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让纸上的画,出现在电脑上,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很有趣。

  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在这一年来的一点教学心得,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等。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6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应基本具备的素质,而信息技术课是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背负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只有多动脑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上不按部就班,不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学生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于兴趣、爱好,他们更多地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看偶像剧等;不喜欢学习枯燥、单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下面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是我在教授《网上交流》中设计的两种实践学习。第一种是下载安装“msn”软件,第二种是下载并安装qq软件。由于学生们不习惯于应用“msn”软件,所以对布置的这项实践积极性不高,有些应付了事的感觉;由于第一种没有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我又提出第二种方案,让学生下载并安装qq软件,果然不出我的意料,他们反响热烈,行动迅速,在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积极向我询问,完成时间短、效率高,在操作中又回顾复习了前面的知识点。

  比较两种教学设计出现的两种结果,可以看出第二种设计更接近学生的实际,也更贴近生活,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二、其次激励学生要有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这种行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不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果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的兴起自然就会大增,创新教育才有落实到学生的

  本身。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应潜意识地渗透到每个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中。因此,我们老师要多让学生实践。

  如:我在文字教授文字处理(word)软件教学中,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的插入以及文本框这节课时,我将这四部分结合到一起,通过制作一个小报来完成此四部分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上这节课前,我想过不少的方法,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这个内容实际上不难,但要上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听过其他教师上相关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边讲如何操作,一边让学生做模仿练习,最后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练习做完就算了,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基本上能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的要求。

  但如果那样上好像又太平淡了,学生会觉得知识太枯燥无味而且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可能也不是很好,那怎么样才能上好这节课呢?最后我还是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来上这一节课。

  上课时,我展示了一幅自己在word里面制作的“明星小报”给学生看,让学生找出“明星小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当同学们回答后再问:“有同学会制出出这个“明星小报”吗?”然后就让会的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通过这种方法,已经学会的同学的积极性马上就提了起来,这些同学有的其他学科的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计算机却玩的不错。经过学生的演示与他们自己的讲解,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如何制作“明星小报”的方法,然后我又让一位同学说说如何为自选图形上颜色。就这样过了10分钟左右,大部分同学都完全掌握了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下面就是如何让他们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来了。

  我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明星小报”的制作与给自选图形上颜色的方法了,那么下面给大家15分钟时间,请大家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在word里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吧,然后发送到服务器中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面。”话一说完,全体同学就马上行动起来了,各顾各地在自己的机器里画了起来,我便在教室里巡视,不时地解决个别同学在创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同学们制作什么样的作品都有,有的模仿教师的作品重作一遍,也有的同学作一些搞怪的作品。很快,15分钟过去了,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作品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里,我回到讲台上,通过教师机打开了同学们的文件夹,把刚才巡视时发现制作得比较好的作品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同时,我还让

  创作者说一说自己的创作灵感与创作的过程与技巧。其中有一位同学只用了简单的几步,通过颜色的变换,整幅作品却给人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感觉。当她站起来讲完了自己的创作过程时,同学们都啧啧地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她制作了一份节约用水的小报,有一个小女孩站在一片干枯的大地上,眼睛里充满着渴望,她把大地的颜色设为“填充效果/纹理”中的“纸袋”的效果,整个图形的灵感就马上突现,其想像能力与生活的洞察力令人惊叹。

  这一节课下来,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小报的制作方法,而且还让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学生们学到了不少在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下课后,学生们还在热情高涨地讲着这一节课里所学的内容,并不停要求教师再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他们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心留在课堂上。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着手,我们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采用适应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措施,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7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教育成为了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道德课程的开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从而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而初中道德课程标准作为道德课程教学的指导,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规范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参与过初中道德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我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初中道德课程标准从整体上规划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通过细化的内容范围和目标要求,使得道德教育不再是空泛的`理念,而是可以系统化地进行指导和实施。这让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道德课程标准也鼓励学校和教师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在各个学科中不断地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和引导,提高道德品质和道德意识。

  其次,初中道德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在道德教育中,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使他们产生对善恶、对美好事物的感知。道德课程标准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评价要求,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例如,在“尊重他人”这一内容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活动,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第三,初中道德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发展为全面人才的必备品质。初中道德课程标准通过具体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培养学生正确辨析是非、善恶的能力,并将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相结合,促使学生根据良好的道德准则去行动。例如,在“遵守道德规范”这一内容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将道德准则贯彻到具体的行为之中。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道德判断的讨论,以培养他们正确辨析是非、善恶的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模式。

  第四,初中道德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道德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初中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初中道德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

  最后,初中道德课程标准注重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的结合。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修养问题,更是社会的文明进步问题。初中道德课程标准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教学中,我适时与学生分享一些社会新闻和案例,引导他们思考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使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道德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情感、有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的优秀人才。

  总之,初中道德课程标准作为中学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导,对提高道德教育质量、规范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道德教育的学习和教学,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初中道德课程标准的价值和意义,它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规划和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自我约束。相信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实施道德课程标准,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理性、有责任心、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中学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8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上计算机课,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趣味性强,娱乐性强,学生动手时间多余老师上课时间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游戏、互动创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小学的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信息技术不像其他学科,单听老师讲,学生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教师可以用范例来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软件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本封面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鼠标的使用的时候,给学生准备一些游戏,针对鼠标的4大属性而设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鼠标的使用,而不是教师的口头讲解,这样会更容易掌握,也让学生更喜欢学习信息技术对学习信息技术有更高的热情。

  二、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学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是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也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在学习内容不太多、学习难度不太大时,我们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然后通过交流、汇报,达成知识的共享与规范。“无为而无不为”、“要知此事须躬行”,学习目标的完成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创他们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并终生受用。

  例如在进行教授《制作名片》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制作的名片,看看用到了哪些工具进行制作。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名片制作出自己的特色名片,通过学生看书自主探究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制作名片的过程中我都积极鼓励学生去操作,去体验,不仅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意识。

  三、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合作能力。

  对于新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对于枯燥的学习往往兴趣缺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中的艺术字时,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制作出有艺术字效果的宣传画,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4人为一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达到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其他的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添加、修改艺术字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完成宣传画的制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四、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找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且要寓教于乐。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然后再进行教授:学习“WORD”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写日记。“Internet Explorer”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上遨游,下载自己喜欢的书本或者游戏。“视频软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享受电影院的气氛……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其次,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而且,愉快的学习氛围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够熟练的运用,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9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肯定要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感觉收获很多。

  1、提升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不能离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升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升。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利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健全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10

  今天,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贾老师的的课,理解了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 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

  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

  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 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11

  作为一名教授《信息技术》的老师,由于班上的学生掌握电脑知识的程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使得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遭遇“众口难调”的问题:一部分学生,电脑基础薄弱,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要点,常常让他们感到“吃不消”;但另有一部分学生,因家中配有电脑,均已能独立进行常规电脑操作,他们大都对书本知识缺乏兴趣,认为那已成了他们口中嚼烂的馒头,面对同样的内容,他们往往是听不进、坐不住,甚至造成了课堂秩序的“失控”。

  如何做到两头兼顾,让懂的学生更有兴趣,让不懂的学生尽快掌握?为解开这道难题,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一天,当类似的课堂“骚乱”再次发生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一味采取“堵”的方式,整顿课堂纪律,而是着重地运用了“疏”的技巧,没想到真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那是在《6.3网上传书》(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安徽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一课的教学中。当时,正值元旦临近,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导入新课:“快过新年了,大部分同学正忙着给身边的老师、同学以及,远方的写贺卡吧!今天,我要教你们用一种十分“时尚”、“环保”、“快速”、“免费”的方式,给他们捎去新年的祝福!

  话音未落,就有学生打断了我:“不就是发送E-Mail嘛!”我用目光制止了他们,继续讲解E-Mail的概念和特点。可不等我说完,几个调皮学生就在下面“搅场”:“老师,你不用讲了!我们早就会了!!”顿时,课堂上烘笑声一片。

  在这种吵闹声中,如果继续按照我的预案往下上课,是难达到预想效果的,情急之下,我灵机一动:何不试试将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我在旁进行适当指导,一改“填满罐子”为“点燃火种”?

  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宣布:“看来,有的同学已掌握了有关E—mail的知识了,那么,这堂课我们就换一种方式来学习。现在,我想请一位会的同学来当小老师!也好让我‘下岗’休息休息。”一席话反而引出台下一片推让声。我故意出语相激:“难道勇敢的战士,面临挑战也会怯场?”果然,有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站了出来。他熟练地打开了IE浏览器,在网页地址一栏中输入yahoo的网址,点击“电邮”……

  对他的娴熟动作,我及时给予了称赞。之后,我建议他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电子邮件。他摸了摸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电子邮件嘛,就是在网上申请一个空间,作为自己的邮箱,然后就可以给朋友写信,也可以收信了……

  “对,我们的‘小老师’说得没错,电子邮件是通过internet发送和接受的。可现在老师想向‘小老师’请教一个问题,万一我发E—mail给朋友的时候,对方的电脑没开,那他还收得到吗?”“这个嘛……我也说不清楚……”这位自告奋勇的“小老师”脑门上开始冒汗,显然有些难以招架。这时,我听到下面学生都开始了争论,有猜行的,有猜不行的,但没有一个学生敢定论。

  如我所愿,学生的“胃口”全都被吊了起来。这时,我环视了一下课堂,果然看到了下面一双双迫切的眼神。我松了一口气,微笑着说:“看来,这个问题还得老师出马,告诉大家,答案是:完全可以!为什么?让我们先看看电子邮件是怎么在因特网上发送和接收的。”我边说边把先前准备的课件切换到的“电子邮件发送示意图”,进行讲解。

  “原来如此呀!这下我可明白了!”刚才一声不敢吭的“小老师”又开始神气活现了。见此情形,我继续委任他给大家上课!面对满座嘘声四起,“小老师”没忘给自己打气,他冲大家作了个“V”字手势后,便端坐在屏幕前,熟练地输入了“ID”和“密码”,这时,他的动作显然已少了先前的“嚣张气焰”。

  这时,有个学生向他发问:“什么是ID?哪来的`呀?”

  “小老师”有些得意地回答:“ID,就是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很多都可以申请的,比如“sina、sohu、yahoo,反正一般的大型都有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下面我立马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申请吧!非常简单!”他一边演示一边说:“我的‘银子’很少,所以只能申请免费邮箱!收费的邮箱性能更好呢!电子邮箱越多越好,这样我在网上的地盘就多了,可以放好多资料在里面!嘿嘿,我的地盘我做主嘛!”这番话,又引出一片欢快的笑声。

  听到这,我适时插话:没错,电子邮箱有收费的、免费的等多种不同种类,一般我们使用免费邮箱!请‘小老师’和所有的同学注意,大家在申请电子邮件的过程中,应遵循合理利用原则,千万不可浪费网络资源呦!现在大家不妨跟着‘小老师’进行实际操作。当然,已经会发E—mail的同学,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如何将现有的图片或贺卡发给朋友?”这时,多数同学认真地跟着“小老师”开始了操作;有几位同学就我提出的新问题开始了小声讨论;个别同学“居然”在用“google”里查找解决问题方法!这时,看到这些,我的心里感到无比欣慰: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实在超出了我的预期。

  不一会儿,大部分同学通过“小老师”的讲解和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已顺利完成了电子邮件的申请。当我敏锐地观察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已十分高涨时,我便适时在大屏幕上呈现了我的电子邮箱地址,要求大家发一份电子邮件给老师,内容最好是新年祝福(上这一课的时间是元旦将至的时间),并且要署上自己的的班级、姓名。而这些,正是我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一节课很快结束了,我收到了大部分同学的电子邮件,它们当中,有的是用常规文本的形式表达了新年祝福,有的还在邮件后面添加了附件,有的是用贺卡形式完成的,出乎我意料的是,还有一位同学竟用QQ电子邮件向我发送了新年祝福,这种方式完全不属于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它确实是网络通信中一种较为时尚、较为流行的方式。由此,我真正意识到: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轻松、愉快、自主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发现与探究、思考和创新。而此过程,教师的“导演”角色非常重要,不仅要控制整个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将其潜在智力发挥到极致。

  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无定法”,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更应该是灵活多样,作为老师的我们,要适时地转变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及时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以倡导师生共建的课程文化。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12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下面我以美术活动为例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多媒体教学方式完全使美术教学从“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模式,转换成“幼儿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教学教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直接把内容传递给幼儿。可增强幼儿的直接感受,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美术活动《热带鱼》,教师在活动前结合教学内容,在网上收集形态奇异,色泽鲜艳,体态活波,各种不同种类漂亮的热带鱼在荧屏中展现,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会集中起来。

  在活动中通过声音、图形、等多媒体的结合,这一精美的画面和灵活的方法不但吸引了幼儿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幼儿的色感,满足了幼儿的欣赏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活动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13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它有力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展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与仿真、动画技术的运用等。如:在学习歌曲《春雨沙沙》中,歌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春雨VCD,进一步体验感知春雨,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在制作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很好地体验歌曲的美,并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幼儿园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让不容易触摸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不仅营造了一种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思想渠道更加广阔,而且优化了教学。可以加快幼儿语言认知结构的发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学习。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幼儿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幼儿对教材内容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如何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疑难问题。如:在教育活动《节约用水》一课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难点部分,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美丽背景的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珠宝宝在跳动。它一会儿跳到枯萎的花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花儿马上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树枝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树枝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立刻变得有生机勃勃;它跳到小猫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喵喵直叫;它跳到躺着的小朋友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很快就健健康康地站起来。由这个课件的形象内容中,孩子们就很自然的明白了,一滴水虽小,但它能使枯竭的生命有活力,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必须节约每一滴水,这样大家才能生机勃勃。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健康知识,还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的正确态度。幼儿园的经验是幼儿建立正确态度必不可少的素材。运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协同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唤起幼儿对经验的回忆,再现所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促使健康态度的形成。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刺激,可以使他们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动力,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视觉、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中提高多种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14

  新世纪之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是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课程的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能做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跟从,我们应以这场波及全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为契机,使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合符科学性,更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个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即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教师来说有许多的压力,但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理念,大胆尝试各种教学设计,就一定能把新课改稳定的推向成熟阶段。以下是本人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践过程的一些体会。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本人认为,至少需要把握这几方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但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美丽借口”,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以兴趣为导向,用新课程的理念来主导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高中的信息技术新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教材里的内容,不再像以往的那种“软件说明书类型”的教材,而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这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这样的课程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我们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如何学好课本的知识点上,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发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吸引学生。

  三、形式多样、体验过程。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课程充满着期待感。新课程带来了新颖的教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每堂课都有固定的一些任务,如何让这些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完成,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主题活动法等等,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技能。

  三、正视差异、面向全体。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有的同学家有电脑,对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都已经自己学会了;但有一些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脑,要在短短的45分钟里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存在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新课程的到来给我们提出了难题,但是,只要我们能认真对待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总结,前面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平坦。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15

  通过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专家的报告,讲到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因为如果讲得不好,最多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真像魏书生老师所说的,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最后,我有一个疑惑:在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时,王吉庆教授经常引用的.是文科学习方面的例子,特别是语文教学。语文学科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十分注重人文性与情感性。但我想,可能从某种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这方面并不见长,甚至是见短之处。而且我想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恰恰是一个研究课题。不知王教授是怎么看这一问题的,或者他就是因此而着力强调文科学习的许多整合的例子?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05-08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集合】01-15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总结12-08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12-23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5篇05-12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心得06-14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心得(精选5篇)12-19

课程心得体会12-30

课程的心得体会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