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最新清明节心得体会作文

时间:2021-02-25 19:41: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16最新清明节心得体会作文

  过清明节,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先人的美德,最好的释怀是善待亲人,而最好的思考是在哲理中品味生与死。为此,中国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清明节心得体会作文,欢迎阅读。

2016最新清明节心得体会作文

  2016最新清明节心得体会作文(1)

  清明节即将来临,各种追思纪念活动陆续展开,有人也在打算着怎么度过这个“法定假日”。面对此情此景,笔者有些话想说一说。

  清明,首先要“清”。

  心要“清”。祭祖追思,要明确自己的心思。扫墓之时,人们往往愿意跟先人念叨念叨家事,希望先人保佑安康和顺。这种心愿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祈求老祖宗“升官发财”,企图不劳而获就有点不厚道了。所以清明之时,要有“清敬”心境,没有无妄的欲念,怀着敬意,才不会觉得愧对先祖。

  礼要“清”。清明的意义大于形式,轰轰烈烈的阵势不一定是真正的想念,相反还会带来诸多害处。大肆燃烧纸钱、祭品,无节制燃放鞭炮,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引发火灾,更有甚者,大搞仪式,燃烧别墅、跑车等新潮产品。这种祭祀,有多少真正的尊重和怀念在其中?一杯清酒一束花置于墓前,清洁又文明,不也是很好吗?或者,路途遥远的,网上祭祀,既新颖又便捷。心意到了,礼可以“清”一些,“轻”一些。

  清明,其次要“明”。

  明“情理”。清明节,人们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祖和扫墓,以表达“思时之敬”,这作为慎终追远、敦亲睦族以及行孝的一种表现,是古老的习俗,一直被传承。这一天,合家聚集,追忆先人,诉说家事,感受敬慕之情,感悟美德真理,多一分对生命的敬重与人生的责任感。但传情明理,不但要在清明这一天,更要借着这种机会把它融于日常的生活。“薄养厚葬”是一些地方的恶俗,中华民族讲究孝道,“行孝要及时”,与其事后表现,不如当下善待老人。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做事,清清明明做人,这或许是对先祖最好的思念方式。

  之于家如此,之于国,清明更是宣讲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好时机。清明节由最初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发展而来,介子推爱国却不图富贵名利,“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精神至今感人。爱国的形式可以不同,但爱国的本质是相通相承的。清明明理,爱国主义也要牢记。

  明“传承”。清明以祭祀活动为主,但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也流传了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而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种瓜种豆,清明前后”的农谚。由此可见,清明有着丰富习俗与内涵,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但是现代人习惯于忙碌的生活,加之各种商业利益的渲染,这些美好的文化传承渐渐被淡化、淡忘,而清明往往被当作一个“假”,忽视了它“节”的含义。因此,清明节,我们不能只有泪水而忘了欢笑,要把它过得“完整而丰富”。追思先人,也要看重当下。

  传承节日文明,不能片面,要深挖它丰富的节日内涵,抓住完全的文明本质。“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经这样说。推而广之,不止清明节,更多被定义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也要被真正重视起来,而且这种意识、行动刻不容缓。

  清明,要“清”也要“明”。少一些陋习,多一份思悟,多一份传承,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清明”节。

  2016最新清明节心得体会作文(2)

  有一个最美的关于清明的解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笔者认为清风朗朗,万物适时生长,总是能给人以平和与希望的。清明节的祭祀祖先、凭吊先烈先贤的涵义,想也有着希冀家族血脉绵延,彰显对先人先贤先烈的孝道、敬畏、尊重与感恩的文化内涵。然而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理解,笔者都都觉得应该还清明节以清朗的面目,清明节还需清明地过。

  扫墓祭祖、追思先人、踏青郊游,感受的无非是大自然的清新和对先人追思,传承先贤先烈遗志的美好寄予。可是年年说文明祭祀,年年却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不文明乱象的时有发生,带来的是安全隐患,还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失落。十字路口、街头烧纸,稍有不慎引起火灾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而且近年来似乎这烧纸越发的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哭笑不得。有些冥器店罗列着“轿车”、“麻将”,有的纸祭品甚至还包括“护照”、“房产证”、“银行卡”“名牌服装”等等。有些地方、有些人在清明节这天,如同在上演一场场的“烧纸”比赛。清雅自然、诗意浓郁的清明节就变得俗不可耐,不伦不类。这与清明原本美好的寓意格格不入。

  清明扫墓其实是一种仪式,它寄托了中国人重视亲情、慎终追远、敬重祖先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关怀。扫墓、祭奠,应该是一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而不应该掺杂现世人们的功利欲念。

  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可忽视的价值。清明节是一个与传统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的节日。清明节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内容,与农事节令关系密切;它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无穷乐趣的欢乐节日。继承清明节丰富的文化习俗,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更要还清明以清明,清明节还需清明地过!

  2016最新清明节心得体会作文(3)

  每个人对清明节的人文内涵都有不同的定义和看法。以笔者之见,最主要的首先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讲究的“慎终追远”(《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主要的事情。但祭奠先烈和先人还仅仅是这个节日的“形”。“形”所蕴含的'“神”首先就是对先人的敬重和怀念。清明时节来到先人的墓地追根求源,这体现了我们的一种传统——那就是个人的生命与生存活动是家庭或家族大生命中的一个环节。不忘饮水思源供奉先祖,意味着历史传承。在家国一体的传统文化中,“国”是“家”的延伸,由“家”而外推至国家和民族。所以清明的祭祀,不仅要祭拜家祖,而且要祭拜民族的先祖和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做出过贡献的先贤忠烈。其次是通过祭奠,可以使人们意识到活着的人负有延续先人事业承上启下的社会责任。再次是通过祭奠,也会启示一种善始善终的人生理想。活着的人在缅怀先人的时候会想到先人的业绩和给予后辈的恩泽,自然要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能不能始终对得起自己的先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值不值得后人来缅怀和敬重。这也就是荀子所倡导的“善始善终” (《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

  这种“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当今的时代还是十分需要的。当今人们往往生活于紧张的快速的生活节奏之中,而生活的世俗化又往往易于使得人们沉浸于各种感官欲望的追求之中,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深思生命的意义。更有甚者,市场竞争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原子化、个体化又使得现世的人际关系变得相当淡漠,利益的纷争往往会撕裂传统的共同体,少有机会去饮水思源。中国人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也日渐体会到传统的共同体对于社会稳定和谐的意义。将清明定为法定的假日,就是要给人一个机会,在一年一度的清明祭奠中得以在肃穆的墓地里,缅怀先人,安放自己的心灵。

  因此,清明时节我们不妨重拾往昔“慎终追远”的情怀,让清明过得更诗意更具人文精神,也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国社会更“清明”。

【2016最新清明节心得体会作文】相关文章:

毕马威2016最新笔试经验06-11

2016最新创业贷款政策11-07

2016山东最新创业政策02-06

2016清明节的纪念的意义10-29

最新清明节的习俗介绍11-13

2016最新司法考试备考诀窍09-27

2016最新司法考试改革消息09-18

2016年最新职业能力测试03-10

最新2017年清明节放假安排02-25

最新清明节习俗歇后语大全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