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钢琴工作心得体会

时间:2023-11-25 08:40:0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钢琴工作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钢琴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钢琴工作心得体会

钢琴工作心得体会1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进而点燃他们的音乐表达欲望,激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学习钢琴来感受、思考、实现和做一些事情,从而在音乐的品味和诠释过程中实现学习钢琴的真谛。

  第二,尊重差异,目标适中。学生有不同的音乐天赋,心理发展,年龄,性格。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选择、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做出灵活安排,并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仅要增强学生达标的信心,还要让学生明白他们为成功必须付出的努力;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学生学到东西;既能在练琴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又能体会到付出带来的快乐。

  第三,善用激励,注重发展。弹钢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实践的结果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是学生的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不断激励和督促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第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课堂。老师可以给学生挑选一些四手联弹的钢琴曲,让他们体会到合奏的喜悦;可以经常欣赏优秀钢琴家的演奏视频,和学生一起听钢琴大师的cd,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品味;也可以定期与学生和家长交流,自由畅谈学生的钢琴学习经历和体会,或者举办小型音乐会和报告会,让学生体验舞台上的激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钢琴,很多家长也开始让心爱的孩子学习谈论钢琴。学习谈论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乐素养,而且在美丽高贵的音乐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气质。通过游戏训练,还可以训练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弹钢琴需要手指、耳朵、眼睛、大脑等。这样充分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功能,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儿童的观察、理解、听辨、记忆、想象等能力,提高了儿童的智力。面对这么多孩子和家长,如何教孩子正确弹钢琴很重要。看了很多资料,发现通过玩耍的`训练,可以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弹钢琴需要手指、耳朵、眼睛、大脑等。这样充分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功能,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儿童的观察、理解、听辨、记忆、想象等能力,提高了儿童的智力。所以有人说,学习音乐,练习弹钢琴,可以让孩子更聪明。让孩子终身受益于学钢琴。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不断学习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了青少年钢琴教学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第一个方面是青少年钢琴教学中的儿童心理,第二个方面是钢琴演奏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第三个方面是根据儿童的差异进行不同的钢琴课。

  首先说一下青少年钢琴教学中的儿童心理。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钢琴教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只有爱是老师,他远远超过了责任感。”学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执着地追求音乐的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可以明显促进人的学习、工作等活动,可以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巨大动力,也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对于青少年来说,兴趣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并不完整。缺乏意志力和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会提到无聊方法和音阶练习产生厌倦感。有些家长和老师不注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强迫孩子好好学习。结果有些孩子受不了,听说过砸挡琴。孩子最容易接受活泼的,有感染力的,有趣的东西。

  为了打开儿童学习音乐兴趣的大门,教学应采用启发、诱导和鼓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孩子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是教音乐阅读还是演奏,都经常使用一些隐喻的方法。演奏象征性音乐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或童话的形式告诉孩子们音乐的内容和情况。此外,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听更多的磁带和唱片,或者让他们多看一些关于钢琴的音乐会视频,观看实际的表演。孩子们喜欢表演,喜欢被表扬的特点。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平日的打分和奖励来鼓励他们练琴。我们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小进步。经常举办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互相寻找差距,既锻炼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又产生了竞争意识。

钢琴工作心得体会2

  20xx年1月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高级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后,更加感觉到作为老师不但需要扎实的键盘功底,更重要的是钢琴教学方法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在钢琴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教法上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针对“白丁”学生,要从培养他们对钢琴音乐的兴趣人手,挑选一些大众熟悉的、容易接受、便于掌握的钢琴小品,如“雪绒花”、“十个印第安人”;对有一定音乐基础、音乐修养较好的学生,应选择一些音乐内涵丰富、富于哲理意蕴的乐曲,针对不同个性、气质的同学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灵气较足的学生,可选择一些严谨、庄重、表现坚定意志的古典作品,往往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优点。这类作品有,“土耳其进行曲”、“前奏曲”等。而对内秀而个性比较拘谨的同学,选择一些热情、奔放,具有某种戏剧性的乐曲,常常可以诱发他们克服自身怯懦的一面,而敢于自我表现。

  除此之外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这可以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尽可能多的使他们从钢琴这一角度去了解音乐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古典乐派到印象派、现代派等不同风格代表作品的演奏学习,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带感性实践特征的风格“类型感”。

  而在技术训练上面应该做到抓重点与难点的结合。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其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弹奏方法、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抓住手指训练尤其是手指流畅性训练作为学生学琴的主要难点加以重点突破,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之中。

  二、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在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去听应该用哪种声音或者触键更好的弹奏。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际的应用

  视奏能力是应该在学习了一阶段后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视奏是在视觉指挥下,实现视觉、听觉、运动觉、乃至于指觉等多方面的生理感觉的瞬间协调与统合。这样一个复杂的在瞬间完成的整合过程,对学生的反应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随着乐曲的复杂程度的提高,这种“考验”就更加严峻。然而即便如此,这也还是最基本的一种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重引导式的教学,而不能能老师一贯的教,学生跟着一直学,而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对老师总有一种依赖感,对老师没有教过的曲目无法弹奏,所以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方面还是应该以多视奏的教学比较好。

  在实际运用当中,也不要只教练习曲、古典乐曲、中国乐曲,可以适当的教一些钢琴的即兴伴奏,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曲目,而老师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乐理、和声以及伴奏的肢体,分析歌曲或乐曲的调式调性,从而让学生明白一些即兴伴奏的方法,为选择恰当的和声、伴奏织体等提供依据。提高学生选配和声织体的能力,达到功能色彩与情感内容的统一,做到即兴伴奏能成为主旋律的有力衬托。

  以上是我对钢琴教学方面的一些浅谈,其实,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由这些功能所发挥的各种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教学情感回路的动态网络。如何认识和利用这一网络,充分把握情感的教学功能,从而优化钢琴教学效果,切实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是一个融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现代钢琴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从实践上加以探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灵活搭配教材,合理地掌握教学进度,使钢琴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钢琴教学中对教材合理使用与科学搭配的点滴心得与体会,仅是一已之见,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和补充完善,也期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钢琴工作心得体会3

  1月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高级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后,更加感觉到作为老师不但需要扎实的键盘功底,更重要的是钢琴教学方法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在钢琴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教法上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针对“白丁”学生,要从培养他们对钢琴音乐的兴趣人手,挑选一些大众熟悉的、容易接受、便于掌握的钢琴小品,如“雪绒花”、“十个印第安人”;对有一定音乐基础、音乐修养较好的学生,应选择一些音乐内涵丰富、富于哲理意蕴的乐曲,针对不同个性、气质的同学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灵气较足的学生,可选择一些严谨、庄重、表现坚定意志的古典作品,往往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优点。这类作品有,“土耳其进行曲”、“前奏曲”等。而对内秀而个性比较拘谨的同学,选择一些热情、奔放,具有某种戏剧性的乐曲,常常可以诱发他们克服自身怯懦的一面,而敢于自我表现。

  除此之外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这可以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尽可能多的使他们从钢琴这一角度去了解音乐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古典乐派到印象派、现代派等不同风格代表作品的演奏学习,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带感性实践特征的风格“类型感”。

  而在技术训练上面应该做到抓重点与难点的结合。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其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弹奏方法、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抓住手指训练尤其是手指流畅性训练作为学生学琴的主要难点加以重点突破,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之中。

  二、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在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去听应该用哪种声音或者触键更好的弹奏。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5、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6、模仿法。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我会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阶段少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技巧。

  7、分解法与完整法。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分句、分段、分声部练习,学会把乐曲或练习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练,这样把乐曲或练习曲进行分解进行一个局部的单独联系,或是在已弹好整体的前提下,对特殊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单独攻破;或对某一乐曲弹奏上进行精雕细刻;或对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耐心地分解练习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合手练习铺平道路,还大大缩短了整首乐曲的练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在提高弹奏质量阶段是最有效的教法。

  以上是我自己这些年来对钢琴教学的一些浅谈。对于钢琴教学来讲,我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选择钢琴教学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通过“专业的、快乐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的音乐路越走越远。钢琴教学并不困难,但是要教好自己的学生,这是需要我长时间不断的努力的,我坚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可以做的更好,我相信以后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钢琴工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钢琴心得体会04-20

钢琴培训心得体会03-14

钢琴工作总结02-22

学习钢琴心得体会08-29

钢琴学习心得体会06-23

初学钢琴心得体会07-21

钢琴工作总结15篇05-18

钢琴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1-10

钢琴教师工作总结02-04

钢琴老师的工作总结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