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放飞孩子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放飞孩子不是不管孩子,而是不再用僵硬的观点去束缚孩子。放飞孩子才能成就孩子,才能不让落后的教育方式捆绑孩子的成长。也善于应对。下面是中国人才网整理的放飞孩子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2016最新放飞孩子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
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依旧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普遍现象。教师是学生的学习的主宰者,学生的思维都在教师无形的严格控制中,如此形式下的教育学生会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近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自由的飞翔是多么的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必须善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主动意识,使学生主动争取发挥主体效能的去学习。
放飞孩子的思维。只有教师善于引导而少作结论,学生才有无限的空间去思索去领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要靠自己对知识的内化,靠自己对知识的感悟,只有内化了,感悟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这个内化的过程是老师代替不了的。也就是说,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引、点拨,而切切不是教师的结论。
一、以问为主、激发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我们的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教师不应只是单纯的给学生以知识,而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中,我喜欢把任务分解成问题支架,虽说面对的是一年级小学生,但我还是教会和鼓励学生自己从书上、网络或者同学合作中寻找答案的方法,并把答案大声地说出来。这种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和重组的知识比教师直接讲授更能让学生接受和掌握。如在教《荷叶圆圆》时,有好几个动词“躺”、“眨”、“立”、“蹲”、“捧”。根据这几个主要动词,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做一做这几个动词的动作。这样能让学生形象的了解到每一个动词,从而帮助学生能快速记得几个比较难的二会字。我就抓住这几个词深入课文:小水珠( )在荷叶上;小蜻蜓( )在荷叶上……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水珠不是站在荷叶上而是用躺呢?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老师再适时加以点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句子“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我会问道: “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样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跳一跳吃到苹果,教师才算是真正的扮演好了自己的课堂角色——引导者。
再如在人教版第三册课文《风娃娃》的教学中,我问道:“同学们,你们说风娃娃是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这个问题的提出马上在学生中间引起了争论,有的学生说:“风娃娃是个好孩子,因为它给禾苗浇水,还帮纤夫拉船。”有的学生说:“风娃娃是个坏孩子,你看,它把小朋友的风筝都吹跑了,还把新栽的小树折断了。”有些孩子则认为,风娃娃虽然是做了坏事,但它的本意是想帮助人们,只是好心办了坏事,说到底,只要风娃娃注意了方法,还是好孩子。学生们的答案都缘自书本,但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思考问题,通过充分阅读之后得到的答案,这就比老师直接讲授来得深刻。但,这节课只到这里,离我设想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接着问道:“你喜欢风娃娃吗?为什么?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知道,他们是真的理解课文编排的本意了。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正确把握课堂提问,师生的交往活动会显得更加积极,学生的思维也会有更大提高,遵循“问题”教学的这一路线,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教师在正确把握教学提问原则后的问题教学法,对于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都会收到很好的实效。
二、大胆质疑、发掘精彩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一般地说,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二字。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课文《地球爷爷的手》时,我先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了一遍,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接着我问道:“同学们,读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发现他们提的'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基本能找出,正想鼓励他们带着问题自主读课文时,一个孩子把手举起来,问道:“老师,地球爷爷真的有手吗?和我们的手一样吗?怎么我们都看不到呢?课文里也没告诉我们呀。”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使我沉思了一下,确实,课文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并没交待得很清楚,我该怎样把这个问题比较形象化的解决呢?从而让学生清楚明白当中的奥妙。孩子们的眼睛都看着我。情急下,我灵光一闪,决定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读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于是我说道:“这位同学提的问题真不错,把我们都难住了,可是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从来都不怕困难的,对不对?”学生们情绪高昂地回答:“对!”“那好,就请你们拿起课本,看看细心的你们能不能通过读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有的小组合作读书,有的在书上写写画画,那认真的模样很让我感动。经过反复读课文后,终于有几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有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地球爷爷是有手的,但它的手是我们看不见的,而且还有一个名字叫地心引力”他的回答得到了部分学生的认可,接着一个学生又说道: “老师,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叫手,地球爷爷的不叫手而叫做地心引力,和我们的叫法不一样。”顺着这样势我觉得老师此时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激情高扬的说:“看来同学们都能做小老师了,理解得真好!说得真棒啊!不过大家可能对地球爷爷的话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比如什么是地心引力,大家知道吗?这样吧!我们来做一个生活小实验。第一步:拿出回形针、磁铁。第二步:用磁铁去接近回形针,多试几次。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引力”,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通过学生去发现问题,老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一篇课文,让学生们寻找答案,他们解答问题的过程,也使我这个老师兴奋不已。
三、动手操作、精彩无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是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实际操作开始语文教学。从此可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时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谈到这,我想说说我的作文课。我的作文课堂总是以活泼的气氛一扫往日作文课的沉闷。其实,刚开始时,我还在为怎么上好作文课而头疼不已。看图写话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说很多同学是把自己想的和说出来的表达不到一起去,这就证明缺少语言文字的训练,对于一句话是如何正确表达的小朋友还不是很理解。这方面,我会在语文课上慢慢地陪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我觉得……、我认为……、我们经过讨论后的答案是……有意识的去培养。在看图写话课上,首先清楚几个要素:时间、人物、在哪里、干什么、说什么。教给学生有关时间的词语有:早上、中午、美好的一天、晴朗的一天……人物:学生自己可以自由取名字。教会学生看图,等一切元素都准备好后,学生举手每说一句我便在黑板写一句,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等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篇看图写话后,我们一起读读。这样的话,能激发到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而且进步也非常的快,孩子是鲜明独立的个体,他们年纪虽小,一样有自己的看法。在教学时,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凡是学生自己会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要替他做;凡是学生自己会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不要替他讲。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放飞孩子的思维。
2016最新放飞孩子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还要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知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励,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的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定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