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看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时间:2021-02-15 15:23:4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16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和领导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此,中国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2016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2016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2016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1】

  曾经听一名老教师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仔细想来,颇有道理,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自然要有丰富的“水源”,方能水平不断提高,储量日益深厚,蓄厚积而待发,才能润泽更多的心灵。从哪去寻找水源呢?我选择了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

  《给教师的建议》是我成为人民教师之后读的第一本书,是一名老教师推荐的。这本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记录了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精华,没有空泛的理论,许多事例非常真实,通过阅读,解决了我许多难题,书中的提法很多与我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产生共鸣,又同时给了我许多新的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我的学生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这一点,也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于是在之后的课堂上,我总是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到了极佳的效果。比如在课堂上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比例;正确运用探询式的提问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等。实践证明:课堂上无论是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还是启发式讲述的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要思考通过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或什么样的好问题能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倡导要联系学生生活和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也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 “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其实在我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颇有感触。我发现只有你教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经验产生共鸣时,才会唤起学生兴趣,这是自己上课时也能体会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引领学生多读书。尤其是读一些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也许起初读不懂,也没有关系。学生将来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讲这部分内容时,会引起他极大的注意。这也是联系了学生通过读书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作者也提到了一个教师的素养问题。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学校知识只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点常识,要达成这样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不停地进步源于读书,读书的面要广,课上得才会有吸引力。他说这样的教师备课是备大纲而不唯教材,教师看教材仅仅是为了回到学生的水平上。这样的教师备一节课毫不费劲,因为上课的素材来自平时的积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有精力关注学生的问题,关心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学习,思考到什么程度,困难在哪儿,随时调整教学。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需要而教学。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若干年后的,也许他所能熟练运用的知识就和那些教材相差无几了。

  在教学这个概念下,教师并不是独立的,还有他们的学生。教育学概论里把教师与学生所构成的矛盾称为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矛盾,所以每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于师生关系必须要处理到位。要热爱学生,把他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平等对待。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反复咀嚼这段话,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应该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师如果怀着一颗育人的心,在解决矛盾时不会说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师生关系与一般人与人的关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理论家,更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的理论源于他的教学实践。他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观察、分析,他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观察、研究、思考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提升为教育教学理论。他有教育理想,他高兴成为校长,不是因为权力,而是能够代领全校教师实现他的教育理想,他能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他的学生,研究教育规律。他学习教育理论,而不是只停留在实践的层面,这使他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普通教师。他能做得那么好,是因为他对儿童的热爱。他从事了一项他热爱的工作,他是幸福的。合上书本,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头像,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2016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2】

  假期翻阅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过的每一条都在指导着我该怎么去管理教育学生,并且找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一些不足和弊端。今天我学习的这一条让我同样感受很深刻。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室还应当有让学生在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的劳动。这块天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装着泥土的一个小箱子也行。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哪里能做到这三点,哪里就有生动的思考,使智慧得到磨练。

  苏老师在现实中指出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其实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里并不少见,这些上课无所事事的学生通常被成为在“开小差”,他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每当课上看到“开小差”学生总是会让教师感到恼火,我们都希望人人都目不转睛地听着自己的课,但事实上每节课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对我讲的内容一点兴趣都没有,除了反思自己课不够精致不够生动外,还忽略了个重要问题:我的课没有把学生带入思考的世界。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新鲜事物不断刺激他们的各大神经,调动各种感官,而教师为此也是绞尽脑汁地使尽各种手段。很多时候有个现象,孩子越学越觉得没意思,家长也会说:人家越学越聪明,你怎么反而笨了?苏老师早就说过:不能认为:既然学生在掌握知识,他自然就变得更聪明了。这一切远不是这么简单的'。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来于爱迪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不能不思考。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课有最高的效率,学生要思考如何才能将今天所学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

  【2016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3】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2016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04-03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5篇03-30

给HR的实用建议10-31

给留学女孩的建议10-02

给不同星座男女的恋爱建议02-25

2016教师笔试经验09-13

2016教师面试经验09-13

给应聘者的10条建议08-01

学生给教师的评语12-10

2016教师笔试试题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