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22 06:05:1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

  我有幸于20xx年8月27日—30日参加了在xx师校举办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本次培训会由西藏教育厅主办,在培训期间邀请了人教社的专家和内地优秀教师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向我们解读了新教材理念及应对方法。通过此培训,我获得很多启示,现进行心得体会总结。

  培训课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xx教授做了《新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若干教学问题》的专题讲座,海南xx中学xx老师还做课《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xx教授和xx老师也就课改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专家们的热情充分给了我们参与培训的老师们解决困惑的信心和力量。

  在讲解中,专家对新旧教材进行了横纵对比。高中历史新教材是用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在内容上,新教材与通史体例的传统教材显然不同,相对减少了过程、线索、人物、事件,而以历史状况、现象、制度、格局、面貌等为主进行分析,与传统教材相比加大了难度。另外,中外历史内容按时间进行整合,跳跃性大,一些内容生僻,教学内容含量大、任务重,讲解清楚不太容易等。面对这些新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细节:搞清历史事实,尤其是把探究的专题放到历史的实际进程中来考察,把握史实的本来面貌。

  在专题基础上,教师要感悟历史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脉动,由此产生探究的欲望。只有感受到历史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探讨历史影响才有意义。除此之外,还应归纳历史特点,因为教学模块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历史发展,认识历史发展特征至关重要,这有益于我们把握教学重点。在关注教学重点上,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的内容表述并探索专题在历史上的地位,然后努力构建历史的联系,包括各模块之间、主题之间和课题之间的联系。从构建历史观的角度来深掘历史的意义,这需要探索课本内容之外的空白内容并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历史事件的地位与影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特别在新的学习观和习惯上下功夫,使他们尽快转变思维,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习视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逐渐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作是变化的、独特的,并且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可以独立观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促成自己的自由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懂得,在即将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中:

  (1)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上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2)必须身体力行,践行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必须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与学生一起成长等。

  总之,经过四天的培训,使我感悟到了专家与老师们的新教育理念,领会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收获颇多,感悟很深,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很好。最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践行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做创新型教师,为西藏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3

  近三年来,我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多次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 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4

  7月25日,26日的新课标培训在xx二中举行,虽然炎热难熬,但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听,细心的做笔记。培训当中最让我有收获的就是崔老师的新课标解读。

  崔老师那生动的事例感染着我们,抑扬顿挫的讲述吸引着我们,我坐在里面,好像把炎热抛在脑后,汲取着来自崔老师输送给我们的新知识。崔老师在讲座中提出的新课标体现的教材时代性,教材特别注重了现代意识和多样化,力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三维目标。这样的改革,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再无头绪,而是有重点地进行教学设计,有目标的钻研教材,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亮色,其中提到了六个"坚持",三个"突出"。在阅读教学中,图书语文的'理解和运用,重点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用"是"学"的终极目标。新增加了非连续文本的要求。

  所以说,为了能够清楚明白的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认真学习,潜心钻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让学生真正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努力。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5

  去到新学校已经一个月了,这个月过得充实而迷茫。充实是因为见识了很多新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理念,感觉大脑被快速填充。迷茫的是在这所学校里,努力敬业的老师太多太多,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异类,不像他们一样热爱这个行业,不够充分地去奉献自己,于是会觉得方向把握不准。

  在湛江很多家长都是冲着某位老师某个班级而选择A学校,虽然看过全市的中考成绩,对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当我真正进入这间学校的时候,我才找到其学生优秀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当然是学生资源的优先选择上。A校有6个双语班,其学生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绝对不允许有通过关系进入的学生,于是在生源上保证了质优。

  其次,也是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因素,即是教学理念和学校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方式。

  A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组织全体教师考试,其题型是高考题。而且学校给教师灌输的是不要害怕创新的理念。

  我现在所在的班级是初一级,初一级的一个大目标就是新课改,而且是强制性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实行新课改,进行高效课堂。

  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新课改,可是很多时候这个课改改到一半便没有继续进行下去。包括我,在这三年内的教学当中也没有完全按照新课改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我发觉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譬如语文课对语言表达要求严格,教师的语言表达其实会对学生表达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初一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不能够达到要求,会不会一堂课下来他们带给学生的会是更糟糕的东西?

  其次,进度问题。高效课堂要求将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必须是训练有素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堂的节奏。然而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连已经教了一两年的教师都不一定具备,何况是学生,那便意味着课堂上将有大部分的.时间会被浪费掉。那不是和高效相违背了吗?譬如我的第一堂课《春》,原本只需要两节半的课时,我却用了五节,而其他老师也是五到六节的课时。

  再次,我们发现高效课堂,我们教师自身都不清楚是要整堂课都采用还是个别环节上采用,我们该如何去将这个高效实施到实际操作上,这也我们教师需要长时间学习实践才能摸索得出来。即我们教师本身也很迷茫。

  于是我们将所有的问题都抛给级长,幸好级长给出了让我们满意的答案。他提醒了我们,所有的改革创新都是一个不能着急的过程,初一的学生你不能只是着急地只想把他培养成考试的机器,初一就是给时间你培养的,不要害怕将时间浪费在培训上。其次,我们很庆幸,提倡课改的校长和级长都是课改的先锋人物,他们对高效课堂的理念流程操作已经十分熟悉,他们可以提供我们新教师课堂观摩的机会。于是,我便边摸索边听课学习,希望自己能够先了解清楚高效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更让我放心的是,级长和我们说,一条路总有人走得快,走得慢,在新课改的路上只要我们起步了,走得慢一些是无所谓的。

  于是我便安心地在我的两个班级开始了新课改的操作。

  我第一个实施的班级是一个典型的平行班。这个班级学生的特点是基础不大好,但是很听老师的话,愿意配合老师的课改,而且对课改抱有很大的兴趣。

  我的第一次高效课堂选择了一节语文课,将4篇中等的作文打印出来,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篇,组员之间拿到作文课下进行讨论,然后第二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展示并评价修改作文。当然那一堂课总体上来说很糟糕,表现好的小组并没有多少,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逻辑能力都很糟糕,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在引导的过程中他们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表现不好,并知道下次该如何改进。

  两堂课下来我发现有些小组合作分工清楚的,组员之间进行过讨论合作的,进步的速度会很快,而一些分工合作不明显的,组员之间不愿意交流的,整组的表现会差很多。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混乱呢?其实就是领导人的原因,一个组的领导人很重要,能不能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就看这个组里面有没有核心的人物,核心人物的交际以及协调能力很重要。高效课堂分组原本就要求学生按照高、中、低每两名的标准进行小组搭配,所以在一个小组里是具备成绩优秀的学生的。

  然而我又发现了,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领导能力上并不行,他根本无法将组员组织起来,反而是成绩中等或者稍差一点的学生进取心更强,所以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在小组内培养核心人物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成绩以及能力不一定匹配的事实。如果持续使用高效课堂你会很明显的看到学生的能力,也能很清楚看到这个组的成长。如果一个小组能将高效课堂组织好,那么团结、进取、协作这些能力也会培养起来了。

  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高效课堂的评价机制很重要,一开始我是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发现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使用高效课堂的评价机制是可以引导学生做得更好的。教师不用出现在课堂上,不用在课堂上长篇大论,但是学生的表现能力就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和综合能力。

  这个高效课堂对我来说很新鲜,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好坏都可以。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6

  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主角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x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职责,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群众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构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我的方向!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7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学习新课改,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的浪潮也是改革的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亦是一个福音。前一段时间,对课改的概念只是有所听说,但在头脑中并没有实际印象。通过这几周来的学习,不仅对其性质和内容有所了解,而且明白了课改的重要意义,使我更加坚信,给学生减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的付诸于行动了。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所以才有了付老师讲的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的事情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孩子的压力是否太大了;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学是否能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其实,关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就在不断的改革中进步,针对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国家没有忽视,而是积极组织相关力量研究变通,经过数年的研讨,终于决定由点到面地在中国实行新课改。新课改犹如一场及时雨,降落在中国教育这片土地上,虽然它能否大获成功还是个未知数,但至少我们努力地改变过,与其一味地抱怨“应试教育”,不如积极地做些改变。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课改的宏伟蓝图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很有信心地接受新课改,虽然我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崎岖坎坷,但我们能够做到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为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献出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如果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任务,那我们会为此而感到骄傲和光荣。

  在这次培训中,实际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更多的还有能够亲聆专家的教育经验。例如,赵老师在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性评价中讲解了老师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虚拟表扬”,郭华老师讲解了为什么高中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等我们平时也遇到但总是忽视的问题。这些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总之,新课改培训使我们受益匪浅,也增添了我们工作的热情和信心。相信新课改一定会在全国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获取成功的,让我们怀着胜利的信心期待它的到来吧!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8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一、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二、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从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感到这一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主题活动真感到无从下手。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通过与其她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借鉴陈鹤琴先生的课程思想,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带孩子到周围社区,带孩子参观马路、图书馆;带孩子到镇中公园、广场;带孩子到菜场、商场。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附近的镇中园里,花园里满是各种各样的花和草。孩子不由自主地去看看、闻闻,相互小声地议论着。花丛中飞来了蝴蝶和蜜蜂,我们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它们在花丛中的活动。秋天到了,我们又带领孩子们来到公园里,进行捡树叶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到大树底下,有的'在对一些奇形怪状的树叶就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有的对叶子的颜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相互交流孩子对树跟的经验和看法;有的专心致志地研究起了树干;他们在公园里看呀、问呀、摸呀,用手比画着……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很快又投入到尝试树叶印画、拼画的过程中。凭借孩子刚才对树叶积累的经验及大胆创新的精神,他们还积极主动地尝试设计、制作奇奇怪怪的树叶脸谱。这样的活动,自然地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孩子在这过程中获得的何止是我们所能估计到的一些教学目标呢?他们真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与外界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动态协调地发展。

  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也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的机会。

  总而言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环境,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9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通过培训,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一、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教材编写、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1、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新教材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形式,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栏目。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奥运"、"环保"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

  2、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我是这样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的。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是解决现实生活中按比分配的问题。

  主题情境: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

  (1)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把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么分?分一分,并与同学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上述问题串,是逐步递进的;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

  (1)是理解按比分配的合理性。

  (2)是体验按比(3∶2)分配的过程与结果。

  (3)是把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是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关联数学本质的问题。

  从按比分配的操作中可以体会到,尽管按比分配要分几次才分完,每次分掉的橘子的个数可以变,但大、小两班分得橘子个数的比(3∶2)不能变。最后分的结果就是把这几次分的结果累加起来,相当于把全部橘子分成5份,大班得到其中3份,小班得到2份。

  怎样画线段图表征这个实际问题?

  x个

  140个

  大班:

  小班:

  x个

  这个线段图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根据这个线段图,可以发现许多解题的方法。

  解法1:3+2=5

  140÷5=28

  28×3=84(个)

  28×2=56(个)

  解法2:3+2=5

  140× =84(个)

  140× =56(个)

  解法3:设大班分到x个橘子,则小班到x个橘子。

  x+ x=140

  解得x=84,x= ×84=56

  学生学会画按比分配问题的线段图,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比掌握具体的解法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源,后者是流。读懂教材,方能正本清源。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缩"也是比的实际应用。图形放缩是研究图形的相似变换,图形变换的本质问题是变换下的不变量问题。图形放缩的不变量是什么,始终是这节教材探究的主题。

  图形是长方形时,容易观察到长方形放缩前后长的比等于相应的宽的比。这是可以从主题情境中观察到的。

  如果是一般图形(没有特定的边叫长或宽),它的放缩是什么保持不变呢?

  教材通过"画一画"感受关于一般图形的放缩,在放缩前后图形中任意两点之间水平距离的比与相应的竖直距离的比保持不变。

  教材又创设探究活动,体验一般图形放缩前后,图形上点所对应的数对中的两个数,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上述关于图形放缩变换下什么是不变量的发现、描述及其逐步抽象化的过程是学生需要经历的数学化过程。

  学校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学会阅读,学会与教材文本对话。教师的责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教材,鼓励学生自己与教材对话,然后针对学生自学教材中发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高明不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旁征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师生的互动平台,捕捉契机,传授方法,启迪智慧,引导价值。这一切都必须源于教材;都必须立足于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不仅读懂而且读通教材的基础之上。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0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 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1

  作为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课程改革是全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集体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2

  20xx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

  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3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拂过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浪潮迅速蔓延开来,各地刮起了一股新课改之风。教育者们都在努力地、不断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管理者也都在摸索,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真正做到素质教育。通过学习并运用了我们本校的“导学练”教学模式,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新课改对一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导学练”教学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刘校长多少个不眠之夜。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各地走访,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不断地听课评课,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构思适合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推行;不断地在别人的批评、指导中逐渐完善;例行两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不断地看到了可喜可贺的成果。

  “导学练”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刘校长对我们就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导学练”这一模式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一、“导”具有时代气息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教师备课就应该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备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备自己怎么做。基于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刘校长提出了“导”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要求,他要求一线教师在“导情趣”、“导目标”、“导学法”“导疑难”这四方面多下功夫,给学生创设一个有教育目的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确定和引导学生运用相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学”具有人文精神

  “导学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

  我用“导学练”这一教学模式上了几节公开课,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前要高效很多,而且也受到了不少好评,小有成就之后,我感触很深。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内容都改成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动手实践”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而这些新课改的要求在“学”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发挥。“学”要求老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自学”,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有分工、有交流、有探讨、有互动、有方法,强调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有汇报,有补充,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亲自动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使“小组学习”不再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而是让学生的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练”具有现实意义

  “练”也是个不可忽视的课堂环节,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与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密布可分的。刘校长要求我们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练习题是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4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

  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5

  我们学校实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彻底转变教师的观念,转变课堂模式,建立高效课堂。我们英语课堂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课堂改革我的感受很深,下面我就谈谈我收获和心得

  一、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实践,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尝试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我坚持使用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学生初次接触课改,好奇而又陌生。第一堂课改实验课真可谓笑料十足,漏洞百出。面对失败,我没有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我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坚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记得有一位叫陈闪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全班最落后的。由于基础太差,他那笨拙的口语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窘迫的他一时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我立刻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微笑着对他说:“不错,声音非常响亮,讲解也很有个性,继续努力。”果真,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越说越流畅,越讲越精彩,其他同学也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倍受鼓舞,信心大增。为了更好的激励大家,我又设立了奖励机制,如积分量化制度,夺红旗制度等,在这浓厚的竞争氛围中,绝大多数学生不甘落后,处处争当学习的主人翁。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一个多月的风雨历程之后,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个个都能朗朗上口,轻松应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培养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感受成绩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7-06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优秀09-22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2-21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优质03-07

教师新课改总结02-01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0篇07-25

教师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7-17

新课改心得体会01-13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10-21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

  我有幸于20xx年8月27日—30日参加了在xx师校举办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本次培训会由西藏教育厅主办,在培训期间邀请了人教社的专家和内地优秀教师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向我们解读了新教材理念及应对方法。通过此培训,我获得很多启示,现进行心得体会总结。

  培训课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xx教授做了《新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若干教学问题》的专题讲座,海南xx中学xx老师还做课《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xx教授和xx老师也就课改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专家们的热情充分给了我们参与培训的老师们解决困惑的信心和力量。

  在讲解中,专家对新旧教材进行了横纵对比。高中历史新教材是用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在内容上,新教材与通史体例的传统教材显然不同,相对减少了过程、线索、人物、事件,而以历史状况、现象、制度、格局、面貌等为主进行分析,与传统教材相比加大了难度。另外,中外历史内容按时间进行整合,跳跃性大,一些内容生僻,教学内容含量大、任务重,讲解清楚不太容易等。面对这些新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细节:搞清历史事实,尤其是把探究的专题放到历史的实际进程中来考察,把握史实的本来面貌。

  在专题基础上,教师要感悟历史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脉动,由此产生探究的欲望。只有感受到历史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探讨历史影响才有意义。除此之外,还应归纳历史特点,因为教学模块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历史发展,认识历史发展特征至关重要,这有益于我们把握教学重点。在关注教学重点上,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的内容表述并探索专题在历史上的地位,然后努力构建历史的联系,包括各模块之间、主题之间和课题之间的联系。从构建历史观的角度来深掘历史的意义,这需要探索课本内容之外的空白内容并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历史事件的地位与影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特别在新的学习观和习惯上下功夫,使他们尽快转变思维,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习视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逐渐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作是变化的、独特的,并且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可以独立观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促成自己的自由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懂得,在即将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中:

  (1)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上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2)必须身体力行,践行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必须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与学生一起成长等。

  总之,经过四天的培训,使我感悟到了专家与老师们的新教育理念,领会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收获颇多,感悟很深,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很好。最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践行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做创新型教师,为西藏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3

  近三年来,我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多次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 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4

  7月25日,26日的新课标培训在xx二中举行,虽然炎热难熬,但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听,细心的做笔记。培训当中最让我有收获的就是崔老师的新课标解读。

  崔老师那生动的事例感染着我们,抑扬顿挫的讲述吸引着我们,我坐在里面,好像把炎热抛在脑后,汲取着来自崔老师输送给我们的新知识。崔老师在讲座中提出的新课标体现的教材时代性,教材特别注重了现代意识和多样化,力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三维目标。这样的改革,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再无头绪,而是有重点地进行教学设计,有目标的钻研教材,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亮色,其中提到了六个"坚持",三个"突出"。在阅读教学中,图书语文的'理解和运用,重点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用"是"学"的终极目标。新增加了非连续文本的要求。

  所以说,为了能够清楚明白的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认真学习,潜心钻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让学生真正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努力。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5

  去到新学校已经一个月了,这个月过得充实而迷茫。充实是因为见识了很多新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理念,感觉大脑被快速填充。迷茫的是在这所学校里,努力敬业的老师太多太多,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异类,不像他们一样热爱这个行业,不够充分地去奉献自己,于是会觉得方向把握不准。

  在湛江很多家长都是冲着某位老师某个班级而选择A学校,虽然看过全市的中考成绩,对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当我真正进入这间学校的时候,我才找到其学生优秀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当然是学生资源的优先选择上。A校有6个双语班,其学生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绝对不允许有通过关系进入的学生,于是在生源上保证了质优。

  其次,也是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因素,即是教学理念和学校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方式。

  A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组织全体教师考试,其题型是高考题。而且学校给教师灌输的是不要害怕创新的理念。

  我现在所在的班级是初一级,初一级的一个大目标就是新课改,而且是强制性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实行新课改,进行高效课堂。

  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新课改,可是很多时候这个课改改到一半便没有继续进行下去。包括我,在这三年内的教学当中也没有完全按照新课改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我发觉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譬如语文课对语言表达要求严格,教师的语言表达其实会对学生表达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初一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不能够达到要求,会不会一堂课下来他们带给学生的会是更糟糕的东西?

  其次,进度问题。高效课堂要求将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必须是训练有素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堂的节奏。然而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连已经教了一两年的教师都不一定具备,何况是学生,那便意味着课堂上将有大部分的.时间会被浪费掉。那不是和高效相违背了吗?譬如我的第一堂课《春》,原本只需要两节半的课时,我却用了五节,而其他老师也是五到六节的课时。

  再次,我们发现高效课堂,我们教师自身都不清楚是要整堂课都采用还是个别环节上采用,我们该如何去将这个高效实施到实际操作上,这也我们教师需要长时间学习实践才能摸索得出来。即我们教师本身也很迷茫。

  于是我们将所有的问题都抛给级长,幸好级长给出了让我们满意的答案。他提醒了我们,所有的改革创新都是一个不能着急的过程,初一的学生你不能只是着急地只想把他培养成考试的机器,初一就是给时间你培养的,不要害怕将时间浪费在培训上。其次,我们很庆幸,提倡课改的校长和级长都是课改的先锋人物,他们对高效课堂的理念流程操作已经十分熟悉,他们可以提供我们新教师课堂观摩的机会。于是,我便边摸索边听课学习,希望自己能够先了解清楚高效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更让我放心的是,级长和我们说,一条路总有人走得快,走得慢,在新课改的路上只要我们起步了,走得慢一些是无所谓的。

  于是我便安心地在我的两个班级开始了新课改的操作。

  我第一个实施的班级是一个典型的平行班。这个班级学生的特点是基础不大好,但是很听老师的话,愿意配合老师的课改,而且对课改抱有很大的兴趣。

  我的第一次高效课堂选择了一节语文课,将4篇中等的作文打印出来,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篇,组员之间拿到作文课下进行讨论,然后第二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展示并评价修改作文。当然那一堂课总体上来说很糟糕,表现好的小组并没有多少,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逻辑能力都很糟糕,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在引导的过程中他们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表现不好,并知道下次该如何改进。

  两堂课下来我发现有些小组合作分工清楚的,组员之间进行过讨论合作的,进步的速度会很快,而一些分工合作不明显的,组员之间不愿意交流的,整组的表现会差很多。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混乱呢?其实就是领导人的原因,一个组的领导人很重要,能不能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就看这个组里面有没有核心的人物,核心人物的交际以及协调能力很重要。高效课堂分组原本就要求学生按照高、中、低每两名的标准进行小组搭配,所以在一个小组里是具备成绩优秀的学生的。

  然而我又发现了,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领导能力上并不行,他根本无法将组员组织起来,反而是成绩中等或者稍差一点的学生进取心更强,所以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在小组内培养核心人物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成绩以及能力不一定匹配的事实。如果持续使用高效课堂你会很明显的看到学生的能力,也能很清楚看到这个组的成长。如果一个小组能将高效课堂组织好,那么团结、进取、协作这些能力也会培养起来了。

  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高效课堂的评价机制很重要,一开始我是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发现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使用高效课堂的评价机制是可以引导学生做得更好的。教师不用出现在课堂上,不用在课堂上长篇大论,但是学生的表现能力就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和综合能力。

  这个高效课堂对我来说很新鲜,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好坏都可以。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6

  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主角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x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职责,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群众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构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我的方向!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7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学习新课改,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的浪潮也是改革的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亦是一个福音。前一段时间,对课改的概念只是有所听说,但在头脑中并没有实际印象。通过这几周来的学习,不仅对其性质和内容有所了解,而且明白了课改的重要意义,使我更加坚信,给学生减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的付诸于行动了。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所以才有了付老师讲的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的事情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孩子的压力是否太大了;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学是否能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其实,关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就在不断的改革中进步,针对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国家没有忽视,而是积极组织相关力量研究变通,经过数年的研讨,终于决定由点到面地在中国实行新课改。新课改犹如一场及时雨,降落在中国教育这片土地上,虽然它能否大获成功还是个未知数,但至少我们努力地改变过,与其一味地抱怨“应试教育”,不如积极地做些改变。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课改的宏伟蓝图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很有信心地接受新课改,虽然我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崎岖坎坷,但我们能够做到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为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献出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如果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任务,那我们会为此而感到骄傲和光荣。

  在这次培训中,实际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更多的还有能够亲聆专家的教育经验。例如,赵老师在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性评价中讲解了老师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虚拟表扬”,郭华老师讲解了为什么高中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等我们平时也遇到但总是忽视的问题。这些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总之,新课改培训使我们受益匪浅,也增添了我们工作的热情和信心。相信新课改一定会在全国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获取成功的,让我们怀着胜利的信心期待它的到来吧!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8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一、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二、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从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感到这一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主题活动真感到无从下手。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通过与其她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借鉴陈鹤琴先生的课程思想,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带孩子到周围社区,带孩子参观马路、图书馆;带孩子到镇中公园、广场;带孩子到菜场、商场。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附近的镇中园里,花园里满是各种各样的花和草。孩子不由自主地去看看、闻闻,相互小声地议论着。花丛中飞来了蝴蝶和蜜蜂,我们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它们在花丛中的活动。秋天到了,我们又带领孩子们来到公园里,进行捡树叶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到大树底下,有的'在对一些奇形怪状的树叶就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有的对叶子的颜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相互交流孩子对树跟的经验和看法;有的专心致志地研究起了树干;他们在公园里看呀、问呀、摸呀,用手比画着……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很快又投入到尝试树叶印画、拼画的过程中。凭借孩子刚才对树叶积累的经验及大胆创新的精神,他们还积极主动地尝试设计、制作奇奇怪怪的树叶脸谱。这样的活动,自然地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孩子在这过程中获得的何止是我们所能估计到的一些教学目标呢?他们真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与外界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动态协调地发展。

  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也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的机会。

  总而言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环境,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9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通过培训,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一、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教材编写、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1、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新教材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形式,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栏目。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奥运"、"环保"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

  2、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我是这样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的。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是解决现实生活中按比分配的问题。

  主题情境: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

  (1)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把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么分?分一分,并与同学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上述问题串,是逐步递进的;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

  (1)是理解按比分配的合理性。

  (2)是体验按比(3∶2)分配的过程与结果。

  (3)是把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是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关联数学本质的问题。

  从按比分配的操作中可以体会到,尽管按比分配要分几次才分完,每次分掉的橘子的个数可以变,但大、小两班分得橘子个数的比(3∶2)不能变。最后分的结果就是把这几次分的结果累加起来,相当于把全部橘子分成5份,大班得到其中3份,小班得到2份。

  怎样画线段图表征这个实际问题?

  x个

  140个

  大班:

  小班:

  x个

  这个线段图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根据这个线段图,可以发现许多解题的方法。

  解法1:3+2=5

  140÷5=28

  28×3=84(个)

  28×2=56(个)

  解法2:3+2=5

  140× =84(个)

  140× =56(个)

  解法3:设大班分到x个橘子,则小班到x个橘子。

  x+ x=140

  解得x=84,x= ×84=56

  学生学会画按比分配问题的线段图,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比掌握具体的解法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源,后者是流。读懂教材,方能正本清源。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缩"也是比的实际应用。图形放缩是研究图形的相似变换,图形变换的本质问题是变换下的不变量问题。图形放缩的不变量是什么,始终是这节教材探究的主题。

  图形是长方形时,容易观察到长方形放缩前后长的比等于相应的宽的比。这是可以从主题情境中观察到的。

  如果是一般图形(没有特定的边叫长或宽),它的放缩是什么保持不变呢?

  教材通过"画一画"感受关于一般图形的放缩,在放缩前后图形中任意两点之间水平距离的比与相应的竖直距离的比保持不变。

  教材又创设探究活动,体验一般图形放缩前后,图形上点所对应的数对中的两个数,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上述关于图形放缩变换下什么是不变量的发现、描述及其逐步抽象化的过程是学生需要经历的数学化过程。

  学校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学会阅读,学会与教材文本对话。教师的责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教材,鼓励学生自己与教材对话,然后针对学生自学教材中发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高明不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旁征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师生的互动平台,捕捉契机,传授方法,启迪智慧,引导价值。这一切都必须源于教材;都必须立足于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不仅读懂而且读通教材的基础之上。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0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 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1

  作为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课程改革是全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集体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2

  20xx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

  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3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拂过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浪潮迅速蔓延开来,各地刮起了一股新课改之风。教育者们都在努力地、不断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管理者也都在摸索,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真正做到素质教育。通过学习并运用了我们本校的“导学练”教学模式,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新课改对一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导学练”教学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刘校长多少个不眠之夜。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各地走访,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不断地听课评课,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构思适合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推行;不断地在别人的批评、指导中逐渐完善;例行两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不断地看到了可喜可贺的成果。

  “导学练”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刘校长对我们就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导学练”这一模式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一、“导”具有时代气息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教师备课就应该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备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备自己怎么做。基于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刘校长提出了“导”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要求,他要求一线教师在“导情趣”、“导目标”、“导学法”“导疑难”这四方面多下功夫,给学生创设一个有教育目的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确定和引导学生运用相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学”具有人文精神

  “导学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

  我用“导学练”这一教学模式上了几节公开课,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前要高效很多,而且也受到了不少好评,小有成就之后,我感触很深。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内容都改成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动手实践”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而这些新课改的要求在“学”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发挥。“学”要求老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自学”,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有分工、有交流、有探讨、有互动、有方法,强调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有汇报,有补充,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亲自动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使“小组学习”不再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而是让学生的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练”具有现实意义

  “练”也是个不可忽视的课堂环节,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与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密布可分的。刘校长要求我们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练习题是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4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

  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15

  我们学校实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彻底转变教师的观念,转变课堂模式,建立高效课堂。我们英语课堂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课堂改革我的感受很深,下面我就谈谈我收获和心得

  一、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实践,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尝试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我坚持使用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学生初次接触课改,好奇而又陌生。第一堂课改实验课真可谓笑料十足,漏洞百出。面对失败,我没有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我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坚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记得有一位叫陈闪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全班最落后的。由于基础太差,他那笨拙的口语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窘迫的他一时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我立刻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微笑着对他说:“不错,声音非常响亮,讲解也很有个性,继续努力。”果真,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越说越流畅,越讲越精彩,其他同学也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倍受鼓舞,信心大增。为了更好的激励大家,我又设立了奖励机制,如积分量化制度,夺红旗制度等,在这浓厚的竞争氛围中,绝大多数学生不甘落后,处处争当学习的主人翁。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一个多月的风雨历程之后,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个个都能朗朗上口,轻松应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培养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感受成绩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