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31 19:09: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5篇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里面提到“敏感期”,她认为:人的智力是建立在幼儿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儿童也会有不同的敏感期,二到三年级这个阶段,我发现孩子进入表达的敏感期,他们不止于要表达一些简单的要求,比如:我饿了,我喜欢玩……他们有高涨的要表达自己思想的意图,并在尝试和验证中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地图。

  三年级上学期,孩子给我写各种各样的信。他们的信封都是自己叠的,上面还装饰有自己的画,每一封都很别致。

  一个小朋友问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在学校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她说“我在学校最想跟您说话、交流、沟通”,信被叠好后每一个面上都写着她对我的祝福。这个孩子是一下课就会经常围在我身边的几个孩子中的一个,她经常看着别人说话,然后和我抿嘴笑笑。班里的学生太多了,课间也不长,我们确实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客观条件,对于很多孩子而言,不知道是不是遗憾?家庭里的交流和学校的交流风格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不可以互相取代。

  有一个小朋友说“这是我第一次写信,也是第一次给您写信,能跟您说一个秘密吗?”信被折叠了好几层,我能看出来他的紧张和谨慎,自制的信封也几经折叠后被严严实实地封住了,封口处画着一颗红红的心。她的秘密是不喜欢现在的同座位。其实孩子一开始自我表达,尤其是表达否定意见,表达自我意志的时候,是羞涩的。如果不用写信的方式,她还可以怎么表达?面对面交流?她无法预测后果,或者害怕被拒绝,“被拒绝”,不仅仅意味着她的'诉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更使她刚开始萌生的自我意识受到了打击;请家长转述也是一个方式,但是孩子选择了自己解决,真为她的勇敢高兴!它是安全的,我安静地给她调了座位,她很开心。

  还有一个小朋友,“10次纠结过后,我终于决定给杨老师看”,她给我看的是她的“小说”,名字是《人生》,确实比较宏大。不知道她的小脑袋里装的是什么,这个孩子看《人类简史》、《红楼梦》、《老人与海》,她探索的目光从来没有停止,像在一个巨大的花园里流连。现在她想把投射到自己心灵的倒影表达出来,我说“好期待”。

  一个小朋友在打碎了花瓶之后,吓得“心惊胆战”,他找出自己的“私房钱”:33.8,发现不够买花瓶的钱。这时妈妈回来了,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妈妈说:“你很诚实,妈妈不责备你。”他写“原来这样就可以转危为安了呀!”他发现诚实是安全的,这个发现是在一个理性妈妈的处事方法中觉察的,如果正赶上一个心情不好、脾气暴躁的妈妈,面对错误孩子就瑟缩起来了,会启动说谎、自卑、恐惧等防御机制,也许会导致心理畸变。这个妈妈真好!一些父母给孩子的感觉很“唠叨”,一部分是因为父母用说教的方式培养孩子人格,那是缘木求鱼的方法。

  一个小朋友受教材《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的影响,反复讲述他的爸爸妈妈的表现。有的时候爸爸会不守约定,晚叫他起床;有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给鱼缸换水,他觉得很有趣;小朋友的严格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整整监督了父母一个学期,他们是不是守信用,是不是会“工作”,每次都要写一篇“观察报告”。我和他的父母谈过以后,他们都有所改变,孩子在表达中记录了客观事实,发现了父母的变化及优点,特别骄傲,特别开心。

  一个学期就这样关在了身后。期待开学。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2

  一粒胚珠的动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气,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不然,它将会慢慢枯萎,永远埋藏于地下。幼儿就象胚珠,老师的爱和关注就是他们健壮成长的动力。

  课堂上,应对孩子的嬉闹和喧嚷我有点束身无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咙喊了一声:“都坐好了!”那气势,肯定是出言如山,不可违抗。看到我凶神恶煞的样貌,孩子们害怕了,赶紧坐好。但是没过几分钟,又乱作一团,我转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们心中充当机械的权威者,我应利用我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情感来解决问题呀。想到这搭,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发明了一个奥秘,我喜欢的孩子秋水里还有老师呢!”孩子们立刻好奇起来,纷纷问我:“老师,你喜欢我吗”“老师,我的秋水里有无你”我象放哨似的,从每个孩子身边走过,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恐怕错过我的秋水。检查完后,我说:“喜欢和我学习的`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你的秋水里就会有老师!”之后我列举了几个小榜样,这一招真奏效,孩子们都但愿本身的秋水里有老师,听得个性当真,回覆问题也很用心,整个教育活动生动搞笑。

  “老师,你的秋水里有无我”很快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孩子们也总长短常当真地注视着我,但愿从我的秋水里找到他本身的影子。秋水很快成了我们相互通报信息的通道和表达爱的窗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渗透着我和孩子们之间无尽的爱。我真的但愿我播种的这些胚珠,能够勇敢的应对风雨,健壮成长。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3

  1他们不经意的小错误,其实是在试探你

  班级中总有一些不等的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有意无意在探视你。今天一些小毛病,明天一些小意外,看似漫不经心的散漫,其实是用他们那点小心机在潜意识中试探,这个班主任的“城府”有多深?遇到事情班主任的处理态度,无疑昭显其性格。如若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他们必不敢轻视之,知道遇到不好惹的主儿,需谨慎待之。

  而班主任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不等的事情,必须炼就一个超强大脑,方能驾驭整个班级,使学生在良性轨道上运行。

  2养之有素,出则能战,战之能胜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班主任在日常事务中对班级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不是为了培养考试的机器,而是提升其整体素养,养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在各种不同活动中,炼就过硬的本领,上操、集会、社团活动即能展现整个班级的班风班貌,突显其整体素养。整齐划一的队伍、有秩有序的纪律,这些人文素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久历练,方能使整个班级向善、向美发展。即使离开这个集体,这样的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优良的习惯久而久之保留下来,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

  这个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术类的研究,更多的则是从事不同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而初中阶段的教育,则是为将来的发展奠基的基础性教育。单纯的教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需求,人文主义教学尤显重要。

  人文主义素养,绝非一蹴而就,需恒久的说教,需长期的培养。而社会,也不再以知识多寡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杠杆,基础性教育,则需培养一支养之有素,出则能战,战之能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这就需要一线的班主任在日常点滴工作中,潜意识传输此等观念,在日常事务中注意各种不等的细枝末节,继而才能慢慢炼就其扎实的基本功。

  3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在管理班级的事务中,常会遇到令人心烦意乱的情况,出现莫须有的误解,也是常态。如何化解此等矛盾,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平心静气交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干戈为玉帛。此时说话的艺术尤为重要。

  心善渊,与人交谈时,心态沉稳大度。把你想的事情都落到实处,不管事情是大还是小,然后根据结果进行修正,直到把事情完成到更好。

  与善仁。多一点接纳过错,以仁爱的心包容别人的问题。接纳和包容能为人提供改善和成长的机会,毕竟人有时能从错误中学习。

  圣经说:“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

  言善信。言语平实又有信用。人类因有诚信而得到了高尚,社会因有诚信而得到了发展,世界因有诚信而得到了发展。以成信作为为人处事的根本。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友爱,充满阳光!

  真诚待人、守时守信、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说到做到都是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

  4行不言之教

  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身体和行为,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行为树立典范,通过教育来体现教育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将教育传输给受教育者。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要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可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惟其如此,不言之教才能最大程度彰显教育的魅力。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而且还要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班主任难免会碰到一些“坚硬的石头”,但是如何把他们雕刻成璀璨夺目的钻石,需要“匠师们”恒定持久的精雕细琢,方能“玉琢成器”。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4

  近日我读了各省优秀课改经验后,使我对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认真阅读后我被李老师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所感动,也被“情景教育”深深吸引。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纽带。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理性,忽略情感,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从而使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情境教学中提出以“情”这纽带有利于缩短这种心理距离。以“生活”为源泉。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现实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育教学同样要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像李老师也是领着孩子走进周围世界,去感受客观外物的丰富和多姿多彩,而这种源自生活获取的真切的感受和画面,在儿童书面表达中取得了成功,李老师验证了这一点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他可以带给我们一篇篇生动习作。

  情境教学缩短了心理距离。在情境教学中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景,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再认真学习情境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试着用情境教学法,努力让学生快乐的学语文。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5

  一、做孩子的朋友,感悟童心

  “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我和女儿的关系我注重两点:

  (1)民主、平等

  尽管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记得女儿以前做错事的时候经常就嘀咕:妈妈,孩子做错事会被大人批评,你们大人做错事呢?孩子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也呼吁民主平等。

  徐光曾经为了穿什么衣服跟儿子闹别扭,我就是深有体会的。我女儿虽然才六岁,可是很有个性,她对于穿什么样的衣服,扎什么样的发型,都是有要求的。如果今天没有按她的愿意去做,那么她今天无论做什么事都捣乱,故意使坏,真的让你忍无可忍,可是相反,你今天如果按照她的要求给她穿着打扮,那么她的心情会很愉快,干什么事情都很开心,认真!于是后来她主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让她去穿。所以稍微有点过分的时候和她好好说,她也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她感觉到我不是站在她的对立面,平时还是很支持她的。而如果一开始对她的做法就控制和干涉,她会认为她的想法总是被大人们忽视,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重视,她可能会变得越发倔强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沟通。

  (2)谈话、倾听

  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只要你能够耐心倾听并读懂孩子内心中各种各样的询问,孩子才会更加尊重你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女儿上中班了,有段时间经常被老师喊去交流,“佳佳又把别人抠下来了,你得好好教育她,不能再这样了”,说真的,一听,一个头两个大,作为教师自己平时就最怕家长为孩子这些起纠纷,我不管自己有多生气,从不在她面前直接生气指责,而是详细的了解情况。因为我对她的性格还是了解的,不会主动和别人发生纠纷,她爱自己一个人玩。果然是因为她做的泥工苹果,她觉得很漂亮,正在那里得意的欣赏,可是那个孩子把它抢走,要不回来,并且还用手压扁,她很着急,和我说的时候还充满了不平。我首先肯定了那个小朋友不对,破坏她那么精心制作的作品,然后问她这个方法是不是最好呢?如果再发生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呢?听听孩子的心声,他们也有冲动和莽撞的时候(不是吗?我们成年人也会做许多值得后悔的事,)忘记平时优良的教导,可是在成人轻轻的引导下应该她就知道自己采取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了,这要比简单的批评,“你不能这样做!”“应该怎么样做”简单的说理效果好得多!

  二、创设环境,教育无痕

  书中说:“如果父母是好批评的,孩子就学会批评;如果父母是能容忍的,孩子也学着容忍;如果父母好责备别人,孩子也学着责备;如果父母采取积极的态度,孩子也会;如果父母灌输一种有能力和能胜任的情感,孩子也不会甘于落后,他会把这种情感和态度带到课堂。”

  从此可见,环境熏陶的作用!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注意环境的教育作用的:

  (1)创设情境

  我们如果给孩子创设一个美的学习环境,一个轻松的学习过程,孩子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压抑,就会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你想让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往哪个方向发展,你不防让孩子多接触那些方面,让孩子在不断的暗示中接受熏陶!

  如:当孩子呀呀学语时,不管她能否听懂,都注意用规范的普通话对她讲话,避免一些诸如“坐坐好,吃饭饭”等出现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孩子就会能很好地掌握书面语。

  女儿一直很喜欢画画,而且画的象模象样。老师说“有这方面的天赋”,其实,做妈妈的我非常清楚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记得她小时候我就把家里的墙壁上到处悬挂上美术作品,培养了她色彩的概念,上了小班后,她接触了美术课,就喜欢上画画、做手工了,而且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没有教过她,我做的只是她很小的时候,经常给她看一些美术作品!孩子就象是一棵小树,作父母的可以施肥、浇水,但不要刻意修剪,让这棵小树在阳光雨露下,自由成长有什么不好吗?

  (2)榜样的作用

  常言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作为孩子的唯一父母,我们既给予了他们生命,又用我们的言行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女儿不爱看书,我想原因不在孩子,而是现在科技化了,我当着她的面捧着图书的时间不多了。考虑到这点,我开始在晚上有意识地看书,她渐渐地也在我看书的时候嚷着要看,我偷偷地乐了……每位家长都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都懂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认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你得做什么样的榜样!

  三、抓住契机,遇物而诲

  徐光同志在书中讲述的许多故事显示出她是一位善于抓住契机的母亲。也许类似的契机在别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也往往多少有所展现,但却不能引起他们父母的关注和重视,还有一些父母学习了其他成功父母的若干经验,回家模仿这些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这又是为什么?还有一些父母学习了一些好的方法可以成功一次两次,以后又不成功了,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说明,我们要有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根据孩子的实际生活,抓住教育契机,遇物而诲,进行无痕教育。

  (1)抓住契机

  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只要你是有心人。

  女儿上中班第二学期了,还不会踏步走。她总是同手同脚,真让人着急,无数次的训练都宣告失败,一提到练习下踏步走,孩子就夸大自己的动作,还看着自己滑稽的动作哈哈大笑,让你哭笑不得。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人饭后散步,我和她爸爸手拉手在走,她一看也要加入我们,我一听,灵机一动:我们手拉手不是正好可以练习手脚协调一致的走路吗?于是,我说:“可以啊,但是你得按照我的要求,先出哪只脚,那样我们才能走的比较舒服。”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于是一家三口她在中间,我们牵着她的手使劲的边走边摆,她成功的终于协调的走起来了,我们故意惊讶的大声嚷嚷:“啊,女儿你真厉害哦,你会踏步走了哦!现在把爸爸妈妈手放开,象刚才那样走走看?”女儿真的就这么神奇的学会了,没费事,你说这能不说明点问题吗?目标明确的训练,远远没有“不经意”的游戏那么令人接受!无痕教育体现出来的效果是多么让人振奋啊!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这句话真的很经典哦!

  (2)迂回

  有时候为了达到同样的教育目的和效果,使幼儿愿意接受就要迂回,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换种做法,做到“教育无痕”!

  女儿吃饭不是太好,但是要是她想吃的菜,那么这顿饭一定吃得很好,要是今天她不想吃这个,那么这顿饭无疑是苦刑。为了使她有好的胃口,要买菜了,我总爱问女儿要吃什么菜?她总是要螃蟹、炒土豆丝、西红柿蛋汤,每次一问就这答案,一层不变。几次后,我就换了问法了:你今天想吃鱼还是虾?想吃茄子还是黄瓜?给她一定的自主,又必须得选,这样的效果很好,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小鬼当家”的感觉,从而激发其参与的热情,她吃饭的时候一点也不调皮了,因为是她自己做主选的!既然选了就要对自己选的“负责”,呵呵!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那你的教育将是失败的。在突出幼儿主体作用的今天,教师的无痕迹指导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幼儿活动中,指导者以求教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分出现并参与其中,使受教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获得愉快的体验。适时、适当、适度的指导,教育无痕应是教育者力求达到的最高意境。

  我想,不仅仅是家庭乃至学校,“无痕教育”的存在都会使孩子们快乐地不自觉地接受着教育,使成人也体验着自我的教育火花,感受教育的魅力!既然“无痕教育”其结果是如此地刻骨铭心,那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地去试试呢?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6

  一个儿童,他的身体坐在一把椅子上,眼前摊开一本书,视线的方向朝着书。从外部的身体语言来看,我们可以说这个儿童在看书。可是,这个儿童的内部到底在做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一位父亲说:“我们家孩子总是走神,老师你多提醒一下。”

  一位母亲说:“老师你帮我多给这个孩子提要求,他听你的。”

  另一位母亲说:“老师你一定要对孩子严厉一些,这样他才会复习。”

  孩子走神了,提醒真的有用吗?这提醒究竟是用来安慰提醒的人还是真的能够让走神的孩子集中注意力?

  给孩子提要求了,孩子就能做到了吗?如果这条法则试用,那么,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啊,因为我们提的要求,孩子明明是可以通过坚持就做到的啊。

  对孩子严厉,孩子的的确确照。结果遇到一个个性温和的老师,孩子说“不复习没关系,反正老师不会批评我。”那么,这个孩子先前究竟是出于怕被老师批评才复习,还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才复习呢?

  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哪里去了?学习这件本该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事,怎么就变成了负荷和重担了呢?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呢?作为教学者,我到底能够为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深深地相信,我,一定能够为孩子们做些什么的。

  二,深深地相信,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热爱学习的;

  三,为孩子提供适宜其成长的环境;

  四,不断通过阅读和学习达到自我完善,让自己变得专业。

  一位姑娘,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交了作业,独独她,交作业成了一个老大难。“我很忙,没有时间写作业。”“我完成了,只是忘带了作业纸。”“我带了作业纸,但没完成。”“我只完成一项。”一开始,我是气恼的。我想,姑娘啊,以你的能力,完成这些作业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怎么就这么推三阻四呢?

  这样的互动模式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我忽然问自己“这个方法你都试了两个月了,这位姑娘没有完成,自有她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分析后,我判断是作业的难度于她而言难了些(虽然与我于言她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加之这位姑娘报了其他的班,她的自由支配时间的的确确是少之又少。于是,就为这个孩子制定一个阅读书单。从最简单的读起。我对姑娘说:“你每天坚持读一个故事,读你喜欢的,课上的内容你只需掌握…。。”

  为了知道姑娘的真实想法,我说:“我想要听听你对这个任务的看法。对于你而言,你认为,这个任务适合你吗?不用顾及我的感受,也不用担心说出来我是不是会发火,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姑娘说:“每天读一个故事,没有问题,但这个部分的要求,对于我而言,难度是大了些。”于是我与姑娘一起商量作业到底怎么调整是适合她的。

  当我给这位姑娘布置完作业后,我就开始想,如果这一次,她再做不到,我就每天打电话提醒她。如果打电话提醒还没有用,就降低难度。如果降低难度还是有问题,那就相方设法提高这个孩子的上课效率,总是能够为她做些什么的。

  到了第二次课,姑娘来了,带来了她的阅读书单,我的天,她竟然读了6个故事唉,激动。第三次课,她又读了六个故事,开心。

  我做好了最不理想的打算,结果,姑娘开始读故事了。

  如果,我始终陷入那个“你明明是可以做到的啊,怎么就做不到呢?”然后开始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留堂、发火、一次次口头沟通,我想我会越来越生这个孩子气,认为这个孩子不努力。会感到精疲力竭,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还是没有用。

  所以,我首先选择第一点,我相信,我总是能为这个孩子做些什么的。然后,开始行动起来,用第三个方式,去阅读,去思考,去学习,去分析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后,制定一个适合这个孩子的学习方案,手把手教会这个孩子。做完这一切后,就静静地等待。后来,听孩子的母亲说,孩子又读了几个故事,打算到我这边“显摆”。哇哦,谢天谢地,这个头总算是开起来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看看自己跟这个孩子的互动,我走了多少弯路啊。我不相信,她会愿意花时间学习,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帮到这个孩子。也埋怨这个孩子,你稍微加把劲就能做到啊,你不做,我怎么帮你啊。所以,待在原地,急,却啥也做不了。

  我深深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老师为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理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

  当他们没有完成任务,不急着责备“你偷懒,你不用功。”而是去问一问自己,我能够为这个孩子做些什么呢?然后,开始做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存一颗偷懒的心,就是认认真真的陪着这个孩子一起努力;或许在空间上,不能够和这个孩子在一起,那就在心里,时时念着,想着,期待着,祝福着。

  孩子,我相信你,我也相信我自己。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7

  观摩了卫老师所授的九年级化学课后,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教学方法新颖有效:

  通过这次教研课观摩,她的教学给我一种清新的感觉。卫老师是一位从教十多年的教师,他在讲授《物质组成的奥秘》这一课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冲破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注入式单一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尝试看图片、阅读书上内容,自己试着去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花时少、效果好。整体内容安排合理,边讲边检测,对知识的巩固比较强。

  <二>、建立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本节课开始就用大量的图片介绍了“道尔顿|”“汤姆生”有关科学成果,课堂导入非常自然效果明显不错,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使每个学生的心情都处于轻松状态,使大脑思维活跃,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自己充满信心。卫老师在整堂课内,都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能耐心讲解,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温暖、轻松,不再认为学习是负担。

  〈三〉、一点建议

  课堂中回答问题时所有学生说时可能会忽视部分学生,建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处理好这个问题,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8

  小朋友要去洗手了,闻一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跟你说句话行吗?”“好啊!”我一边看着小朋友洗手,一边听着她说。可是,还没等闻一说完,陆续又来了几个小朋友,都想跟我说句话。结果,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的秩序一下子打乱了。看到这种情景,我马上打断他们说:“沛文可能也有话要对老师说,但是她就知道先洗手、喝水再来找我。你们能像她一样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悄悄地离开了。但是我从他们的表情中明显地看到了无奈,有的孩子还小声嘟囔:“真没意思。”

  尽管我利用榜样的力量平息了即将出现的混乱局面,但孩子的反应却跟我敲响了警钟。作为老师,我们有时习惯了用固有的思维定势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中办幼儿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一年,与教师和小朋友都建立了比较亲密的关系,自身的知识经验也丰富了许多,因此,特别西化与他人交流。孩子西化亲近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倾诉的对象。但老师主要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很难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孩子又总是搞不清什么嗜好该说,什么是毫不该说。

  我意识到孩子能够与教师主动交流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于是,我和孩子一起商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你们找老师说话,我感到很高兴,但现在是洗手、喝水实践,都围着老师说话,洗手、喝水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孩子们马上议论起来,有的说洗完手、喝完水再找老师说话,有的说游戏的时间再找老师说话,还有的说户外活动的时候也可以找老师说话。我用赞许的口吻说:“你们想的办法真好,那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好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之后,我又对平时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发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比如,造成孩子们陆续来元,比较分散,新鲜的事情又多,教师可以和孩子进行充分的交谈。还可以请孩子把自己要喝老师分享的事情用绘画的形式放进“我和老师说句悄悄话”中,通过另一种形式和孩子进行交流。户外分散活动的时间是孩子们最无拘无束的时候,他们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交流的内容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广泛了。还有生活环节中的过度,教师主动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诉说,也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看,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孩子们受到了锻炼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对解决问题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是一举多得。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9

  最近发现小朋友看书的习惯越来越差了,刚开始的时候是出现了撕书的现象,我还有点不太在意,渐渐地过了一些日子,撕书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了,有一天当我在去看书架的时候,发现书架上的书已经面目全非了,有些书不但被硬生生地剥了皮还东倒西歪地躺在书架上,有几本书有一半露在外面,摇摇欲坠的样子,我看了后很是生气,到底是怎样在看书呢,能把书看成这个样子。于是我想:现在还不整顿什么时候整顿呢?于是我将书架搬到前面对孩子们说:老师刚刚有听到很多书在哭,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书架上的书,他们怎么了?很快小朋友一看就说出了原因:因为它们没有放好,我继续问:是谁没有把它们放好呢?小朋友们纷忿推卸责任:不是我,不是我,我放好的。

  我觉得好笑:都不是你们,难不成是我吗?但是没必要和孩子计较这些,这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特点,于是我又问:书说我们没有放好很难受,我们一起帮书宝宝放放好好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讲:好!于是我请小朋友们一人拿一本书,请小朋友看一看书有什么地方坏掉了,有些说撕破了,有些说被折过了,我利用小班幼儿还存在着泛灵心理请他们揉一揉被撕坏的书,把书弄弄平,但我们今天的重点是怎样放书,于是我请孩子讲一讲怎样将书放在书架上,孩子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讲起来,许多孩子讲得很对,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但最最关键的其实就是书比书架的空位多,要把书放在空的地方这才是关键,突然我的脑子中冒出了一个想法:在放书的时候有写地方书放满了但孩子们还是往里塞书,这样势必会导致书被弄坏,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们应该把书放在什么位置呢?

  你可以把小手伸进书架的空隙里如果小手能伸进去那书就可以放,如果小手伸不进,那就要找别的地方放书了。讲完后我请孩子们拿着书一个一个上来请他们把书放进书架里,到最后一个孩子放好书后都很整齐,我想还不错,但这是在我的眼皮底下放的,如我没在看孩子们也能这样摆好吗?于是在第二天下午的餐后活动,我特地组织了孩子进行看书活动,在收的时候我没有提醒幼儿,接过看到李昕哲是最后一个去放书的,他把小手伸进空隙里,这边伸伸那边伸伸,最后终于把书放进去了,看到这我不禁笑了。一星期以后再次看到被摆放整整齐齐的书架的时候我更是在心里笑开了花。

  其实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怎样要求孩子,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能够做到的,只是在这里你需要适当的方法。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0

  当今社会要求音乐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口号越提越高,如何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可有可无尴尬局面,变成为现今的"素质教育"不可或缺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平面呆板音乐"枯燥式教学法"变成现在寓教于乐的“三维式教育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笔者从自身出发,使用lphone4s、ipod等简易设备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多媒体教室等同等作用。

  一、利用lphone4s、ipod简易多媒体在普通教室中创设出多媒体教学相同的情境,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大多数学校中,不可能做到每堂都能使用到多媒体教室,但是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lphone4s、ipod这些简易多媒体设备却能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例如ipod中一款模拟多款乐器的软件,它是将钢琴、手风琴、吉他等多种乐器于一身软件,,使音乐教育变成一种“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lphone4s、ipod软件的一个重要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动脑、动手、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而且像lphone4s、ipod这样多媒体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音乐教育中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这对很多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来说是个很好的消息。例如:lphone4s、ipod中一款“唱歌达人”软件作用非常好,它可以起到”卡拉ok”与“音乐智能评审团”作用,它按你唱歌悦耳程度评定级别,再给予不同表扬,而且可以起到回放你唱过歌曲的作用,使学生音高、节奏、听辨、协不同程度的提高。“唱歌达人”中音乐评审作用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提高音乐素养的意识。

  由于lphone4s、ipod中软件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提高音高、节奏水平,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一起愉快的歌唱。从而使枯燥的课堂化为具体的形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lphone4s、ipod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音乐教学中难点。

  在音乐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音乐史中一些著名音乐家和一些中外著名的交响曲与中国京剧、一些少数民族音乐,这些东西缺乏吸引力与娱乐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情绪”。

  lphone4s、ipod一款“音乐鉴赏软件”将中外交响乐与现在流行乐曲的结合,示让学生感受到交响乐的与众不同,在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音乐史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强化了对音乐史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lphone4s、ipod辅助教学能拓宽学生的发散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作用更加明显,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lphone4s、ipod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

  总之,lphone4s、ipod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1

  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一场疫情让我们不得不躲在家里。因此,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但我们停课不停学,利用网络平台,还学生一个健康而又充实的线上课堂。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在网络上授课,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此次面对的,有可能不只是孩子,还有可能包括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甚至感兴趣的其他观众。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挑战,简直比公开课还公开课。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我的表现不仅仅代表我自己,还代表丰登坞小学的教学形象,不求有“名师名课”的效果,但至少也要中规中矩。

  我马上开始行动起来,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密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制定适合本班的教学计划。线上有很多在高主任和周主任的.指导下录制的优秀的课程资源,以前由于硬件条件有限不能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人手一个设备看微课,但是现在可以利用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推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借助“家校本”布置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批改和统计效率,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五天的直播课让我的老毛病腰椎间盘隐隐作痛,但是家长们由衷的赞美和感谢之言,一句句“老师辛苦了”一声声“老师你真棒”让我倍受感动,欣慰至极,也更加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联系。

  线上教学确实是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我相信在未来我会更好地利用线上教学方式,让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当下,面对疫情,我认为作为教师,好好备课,上好网络直播课,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另一份防疫责任。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2

  语文老师大抵都知道这句所谓的名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也有很多老师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离如今这个时代太久远,学生无法理解,因此应该从语文教材中删去。我倒是觉得,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可以像鲁迅先生一样,将那个时代如此真切地剖开摊在我们面前,也只有鲁迅先生的作品,才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抛开其作品的时代性不说,单单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赏析,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学习语言运用的最佳材料。

  鲁迅先生的《故乡》这课,我备了足足一周时间,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一起聊《故乡》。

  这课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需要学习的读书方法是“感悟、品味、欣赏”,我先让学生读单元提示,连读三遍,然后说说学习本单元需要重点学什么。学生把握的很准确,告诉我要“仔细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特色”。我让学生又将这句话连读三遍,告诉学生九年级学习小说和七八年级不同,不仅要知道小说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而且要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表达这些东西。

  我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切入方法,一上课,就将作者、时代背景等知识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齐读。理清文章的线索、给文章分段之后,我就开始带领学生潜入文本,品味文字。

  我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第三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将两个故乡对比着读一遍,抓住不同的色彩,来理解两个故乡的差异。学生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作者描写现实中的故乡,用了“苍黄”,而记忆中的故乡,则是“金黄”。我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颜色带给人的感觉,“苍黄”是一种很灰暗的黄,给人一种压抑的'、萧瑟的感觉,而“金黄”则是鲜亮的、金灿灿的黄,“金”字本身就有一种质感,给人明亮的、欢快的感觉。

  在比较两个故乡不同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体会“阿”字和感叹号的含义。学生纷纷说“阿”表示很意外,觉得自己记忆中的故乡很美,如今见到的却荒凉萧索,心里觉得出乎意料。我问学生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阿”,学生都说应该用低沉的、悲伤的语调来读。我就让学生酝酿感情,读出悲凉来,学生读得很有感染力。

  接下来,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故乡和自己记忆中的不一样,很意外,还可以怎么表达呢?”一名学生说:“这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吗?”我说:“对啊,这个疑问句也可以表达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出现巨大反差时的意外啊,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加上一个‘不’字呢?”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讨论这两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但是,他们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于是我向学生解释:“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我’因而产生了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所以又对怀疑加以否定,这个否定的疑问句反映了‘我’复杂的思绪、沉重的心情。”解释完之后,我又总结道:“每一位文学大师,都是遣词造句的高手,鲁迅先生用一个‘阿’字,就写尽了‘我’的疑惑、意外、难过、悲凉,文中如此精练的词语还有很多,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细细品味。”

  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一方面怀疑眼前的是不是自己的故乡,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一方面却又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不是很矛盾吗?”看到我一脸疑惑,学生们兴奋极了,热烈讨论着,希望能够为他们亲爱的老师排忧解难。一番讨论之后,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故乡本来就破败荒凉,只不过小时候有少年闰土在,有纯真的友谊在,所以觉得故乡很美。而且小孩子无忧无虑的,看到什么都觉得好玩儿,故乡有西瓜有猹,当然会觉得故乡美了。孩子眼中的故乡,和为生活所迫的大人眼中的故乡是不一样的。一种意见认为,故乡二十年前确是很美的,但是二十年过去了,故乡变得荒凉萧索,‘我’不愿意承认故乡这种不好的变化,所以就用‘故乡本也如此’来自我安慰,这句话里其实是有一种难过的。

  孩子们问我哪一种理解更正确,我没有下定论——时间还不到。当我们研读到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时候,或许孩子们自己会得出结论来的。我只是在黑板上写下了“反差————疑惑————悲凉————自我安慰—————忧愤”这几个词语,来帮助学生理清文中‘我’的心理变化历程。

  第二课时,我们研读了闰土的变化,照例是潜入文本,品词悟句。学生谈到小闰土的脸色时,我追问学生“为什么是‘紫色的圆脸’,让小闰土的脸‘粉嘟嘟’的不是更可爱吗?”学生略一思索,便答出了“因为他经常在海边看瓜,被太阳晒成了紫色”,我顺势告诉学生,写人要考虑到人物的身份、生活环境,比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衣袖,是‘油晃晃’的,符合他屠户的职业特征,所以以后写人,不能再“千人一貌”,让所有的女孩子都长“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口”。

  中年闰土的脸色是“灰黄”,我再次提起文中出现的另外两个表示黄色的词语——现实故乡的“苍黄”和记忆中故乡的“金黄”,让学生体会鲁迅用词的讲究。我又引导学生将孔乙己的“青白”脸色与中年闰土“灰黄”的脸色相比,让学生明白,孔乙己的“白”,是因为他鄙视劳动、从不劳动,而中年闰土的“黄”,是因为他常年种地,再次强调描写人物要考虑到不同的身份。

  我们继续品味词语。学生谈到闰土见到“我”后脸上“欢喜”、“凄凉”的神情,我让学生想象那种“凄凉”,想象当时闰土心中会涌起哪些思绪;学生谈到“那时是孩子,不懂事”,我告诉他们即使是现在这个社会,所谓的“懂事”,其实就是不断妥协不断放弃;学生谈到闰土要的“香炉和烛台”,我告诉他们“没文化真可怕,因为没文化的人,连自己为什么会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到压迫和剥削都不知道,更别提想办法改变命运了”......

  或许是我的语言点燃了学生的思想,我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连续的两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毫无倦意,反而越来越兴致勃勃,课堂上小手如林,都争着阐述自己的想法,一扫往日死气沉沉无人应答的气氛。我忽然想起了黄厚江老师在《语文课堂寻真》中的一段话:“教师必须先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发现,然后才能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体验,用自己的阅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的发现。”原来,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老师必须先自己“活”起来——当然,所有的“活”,都是以深入钻研文本、品味感悟语言为前提的。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3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 “ 以人为本 ” ,学校要以教师为发展之根本,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就要以教师为最重要的,最渴望的,最有利于发展的一切为根本,为此我们工作中要做到勤学习,辩方向,明确思路,重研究,找突破,谋求发展,办实事,暖人心,追求幸福。我们的学校是教师干事业图发展的乐土,对单位应该有一种眷恋,有荣誉感,优越感,成就感,责任感,总之为职业的幸福感。献身职业,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以忘我的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幸福。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一并以其献身于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劳动和创造中去,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既然选择了做教师,我就要去提升自己的品位,去完善、充实自己的教师人生。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就要勇担责任,就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就要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4

  4年前,还带有稚气的我满怀一腔热情与希望踏上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我爱所从事的事业,更爱我的学生!回顾 2年来走过的教育之路,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职业生活简单而又平凡。但在这平平淡淡中,我认真地过每一天,静静地享受温暖的阳光、享受清爽的夜风、享受花儿的芬芳、享受桃李满天下的自豪与快乐……我的心容易感动,容易满足——这都是因为我品尝到了教育带给我的幸福的滋味!

  感受幸福,因为工作并快乐着!现在做教育工作,带有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会发展的苛求,家长热切的期盼……让我们的劳动既细腻又严谨。所以一谈起工作,很多老师总认为工作不那么惬意轻松、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了……有些人还产生了厌恶的念头,感到工作的乏味。

  当您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反复复的工作所禁锢时;当您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搅得心烦意乱时……请您静下心来记住这样一句话:“工作并快乐着!”。那么厌恶的念头就会随风而去;乐观、积极、热忱的心理,才是吸收快乐和幸福的磁石!

  我觉得在工作中幸福无处不在。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精神享受——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得到同行、家长、学生的认可与接纳,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们认认真真、工工整整书写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们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们充满谢意的脸上……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充满了矛盾和挑战。但是,矛盾却能激发灵感,挑战却能鼓励激情。只要我们以快乐的心情去对待工作,那么我们就会从工作中体验到无限的快乐!

  如果您的工作任务繁重,这说明领导对你信任,能者多劳,就是加班加点也不觉得累,被器重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不是一种幸福吗?我每天至少上4-5节英语课,同事问我:上那么多的课难道你不累吗?说实话怎么能不累呢?但是每当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快乐起来,忘记了疲累!我喜欢上课,喜欢面对孩子们那一张张渴求知识的笑脸!

  工作,使我快乐!有时,当我闷闷不乐的时候,当疲劳与失落紧紧环绕我的时候……这时身边学生们的一声:“(英语)老师好!”立刻就会把我的烦闷驱散,为人师的幸福快乐充盈在心中……无论您在工作中碰到何种境遇,都要以快乐的心情去对待工作。人最不应该缺少的就是热情,应该像热爱恋人一样热爱工作、关爱孩子。工作是历练自己的心智、提高生活适应力的最好方法。对工作充满人情、热情、欢情的人,工作便成为生活中一个十分愉快的部分。

  那就让我们在平淡中的工作中,找寻真正的人生快乐、感受工作所带来的幸福吧!我高兴——我是一名幸福、快乐的老师!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15

  作为一名工作3个月的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有许多的心得和体会。工作心得主要是教学能力学习心得和总结,学习心得主要是教学工作后的心灵上的洗礼。

  作为一个高中的普通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他们都是社会的公民,是教育的主体,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教育对象。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我们的社会未来发展负责。如何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就是靠我们的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我的个人看法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首先要做到后面一点。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后,就会自觉地去学。因此,最重要的是严抓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一个学校的特色,升学率并不仅仅是一个方面,为社会培养了一个什么样的公民才是最大的特色。尤其是一个人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年龄段——个人心理转折期,真、善、美的形成期。这些也是我所认为的“德才兼备”。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要力争做到:

  一、热爱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社会的问题很多源于我们的教育,教育的问题一部分就是源于我们的教师。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敬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只有把学生培养好,振兴中华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献身教育事业。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教育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饭碗,教师要时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一位平凡的教师,正在用我的为人民做贡献,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使我们的教育更添色彩!我要用我的历史知识教育引领他们感悟这样的人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得出教悟,少走弯路。引领学生们内心那盏灯,让他们在社会中去发光发亮!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生喜爱的老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三年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04-06

关于老师教育心得体会08-19

化学老师教育心得体会07-29

老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4-01

有关老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07-27

教师的教育心得体会04-04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09-15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08-03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