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通用18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
六月五日王院长带领所有教师职工一起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本次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在此次学习中让我感想颇多的是《纲要》中的总则中的第五条,其内容是: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活动,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并且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每一个幼儿在老师的眼里都是优秀的,但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啊,每个幼儿一定都会有所差异,但是家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潜力,每个人的可能也不会一样,比如:一个小朋友她对色彩特别的`感兴趣,她跟别的小朋友比这点就要强很多,但这也不可以说与后天的学习无关,所以每位家长也不要心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潜质,现在还没发现吧,那我们就用细心和耐心的去一起挖掘他们的潜质,一起去培养一个有自信有个性的幼儿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感受到了,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视为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2
我们全体教师在园领导的组织带动下,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幼儿环境教育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市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与被动。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的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并创设和利用好这重要的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其与周围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3
近些年来,幼儿教育改革《规程》的指导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老师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更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逐步提高,现在,教育部又颁布了〈纲要〉,〈纲要〉中有一个十分鲜明的观点:以幼儿园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对照〈纲要〉,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
〈纲要〉给我们幼教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可是我们又将如何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我认为首先应懂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解读,并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孩子。其次,要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组织和设计活动时,要充分挖掘幼儿潜能,创设一个丰富的、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有启发性的环境,提供多种方法,寓教于乐。最后,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指出孩子的缺点时,语气应委婉,讲究方法,或借助游戏,或借助故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正错误,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学习了〈纲要〉后,我深刻的明白,幼儿在学习数学中,能借助生活或游戏中去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性。幼儿的数学教育不是解答简单的应用题,而是要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为幼儿创设学数学的情境,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学会交流和讨论,由此萌发幼儿对学数学的兴趣。〈纲要〉还明确指,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幼儿在讲话时,不要常去打断他们,这样的“打断”既不尊重幼儿,也会使幼儿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或其他人交谈,这样,才会使幼儿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并在日常生活中乐于交流。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往往缺乏自主观察、探索的兴趣,通过学习〈纲要〉后,我充分意识到,应该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观察自己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实验,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想法或疑问,然后组织幼儿集体探究,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总之,我们应该让幼儿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科学的内涵。
以前,我总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幼儿教师,只要将孩子带好即可,但自从学习〈纲要〉以后,给我深刻的体会,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也应该在平时的各项教学工作中,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纲要〉中,我还学到了一个新词语——反思教学,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必须经常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有效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能有一个突破,一个新的起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教师在此之中,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帮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能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应建立与幼儿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譬如我让几位幼儿合作搭一座楼房,我就是积极参与其中,活动结束时,我惊奇地发现:在没有我的帮助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建的楼房非常漂亮。从外形到家什,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第二次同样的游戏活动时,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手了,这一次,我给予了孩子们特别的关注,每每看到他们停在那儿,或是不合我的意,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一座楼房还是没有成功。两个鲜明的事实,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太高的期望会给幼儿造成压力,使得幼儿的创造力不能正常发挥。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角色,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过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幼儿创作。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我们班有个孩子入园时,哭闹不止,经常是扯住妈妈的衣服不放,父母离开后她会大哭大闹,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好长时间。我和其他的孩子都被她吵的很烦。一次在和她妈妈的交谈中我才了解到这孩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对父母很依恋,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都有恐惧感,不愿接近。从此我开始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她终于接受了我,能够快乐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
(二)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或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幼儿午睡起床叠不好毛巾被时,我就用示范行为暗示幼儿,找朋友合作完成。在户外游戏时有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身边的一名幼儿赶快扶起他,看到类似情况我就积极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以此行为来教育幼儿关心同伴。在我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会逐步养成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儿最好的榜样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教师真诚合作、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榜样。这为幼儿游戏建立了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因而,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要做到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行为规范。
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其任务也更艰巨。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是鼓励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前提;同样,我们也不可忽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它与心理环境同样重要,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而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轻松、愉快,让他们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性环境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5
通过本次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在此次学习中让我感想颇多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总则中的第五条,其内容是: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活动,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并且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每一个幼儿在老师的眼里都是优秀的,但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啊,每个幼儿一定都会有所差异。
xxxx是我们班较为调皮的一名幼儿,在活动课上他总是不能坐好,当老师坐在他旁边时,他还能有几分钟的时间坐端正,但只要老师一离开他的身边,他会立马坐不住。刚开始时对于他,我们很是头疼,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我决定无视他的任何捣蛋行为,放大他的“闪光点”,果然,很快我就发现其实xxxx的有很好的想象力,语言词汇很多,而且他很会关心别人。然而就在我发现了宝贝的这些“闪光点”时,他的妈妈却总会问我:老师我们家宝贝在学校有没有犯错啊?老师xxxx今天有没有调皮啊?老师我们家xxxx是不是最调皮的啊?其实家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潜力,每个人的可能也不会一样,比如:一个小朋友她对色彩特别的'感兴趣,她跟别的小朋友比这点就要强很多,但这也不可以说与后天的学习无关,所以每位家长也不要心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潜质,只是现在还没发现而已,所以我们就要用细心和耐心的去一起挖掘他们的潜质,一起去培养一个有自信有个性的幼儿!
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视为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展。
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经是我幼教工作中的一门必修课了,《纲要》中指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句话时长提醒着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我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个教学过程当作师幼双方的心灵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即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室内教育转向现在丰富的室内外结合活动。从过去的“问答式”教学,向现在的“鼓励式”教育转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运用尝试、鼓励的方式,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表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一味地从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
幼儿活动是以游戏为主的,兴趣就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园教育成败的关键。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至爱,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游戏化。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十分琐碎、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我将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五幼老师们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我的教育事业,让孩子们都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7
户外体育活动既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不能把它看成可有可无或者作为集中教育活动之后的一种放松,无目的、无计划、随意安排,它也是蕴涵着教育目标的,因此每天的活动内容我们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预设。首先精心选择内容,一些传统的体育游戏都是经过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
至今仍然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揪尾巴、跳房子、老鹰抓小鸡、老等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经常开展,同时根据主题的内容再挖掘生成一些新的体育游戏内容。其次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器材,在幼儿园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并在运用幼儿园现有的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适用的体育器材,如纸球、沙包、毽子、拉力器等器械。最后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注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来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活动器材的功能性和可变性,进一步增强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通过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以达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8
随着教育的改革,我国的幼儿教育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发展,新《纲要》遵循《规程》的精神,从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出发,具体地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范畴、目标以及基本的实践规范和要求。我园利用暑假期间,让全园教师各自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了学习和理解。通过学习,我逐渐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一个阶段学习《纲要》,领会《纲要》的意义,并用《纲要》指导着我的工作。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偏重于为幼儿铺设一条求知、学艺的道路,而忽视幼儿还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最终只会贻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会运用《纲要》中的精髓去知道自己的设计思路。如在设计活动中,我努力把握以开放式的提问去引导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并根据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教育活动的内容考虑到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幼儿喜欢学习,喜欢探索。改变了以往我过多的强调知识。强调幼儿学会什么、掌握了什么,而不顾幼儿实际能力和需要。同时在设计课程时我会考虑到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选择的教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视野,又重视幼儿的兴趣上和能力上的差异。
教师还要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儿童的评价,要抛弃陈旧的儿童观和偏见。我们必须要以幼儿为中心,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尤其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儿童的内心理解其行为和情绪变化的意义。而不是根据一种标准对儿童的外在行为下简单的判断。对孩子评价的视点应是孩子的长处、个性特点、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他的缺点和弱处。如果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在态度、表情、语言上向他暗示,会疏远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使孩子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应多看孩子的长处,发展潜能,投以赞许,肯定的目光,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利用他的优点,展开活动,只有这样,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还应成为幼儿而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尊重幼儿,以关怀、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孩子有心灵上的沟通,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不吝啬赞美。其次,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教师的急于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机智又体现在教师的知识底蕴及综合素质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研究、多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洗脑、思考、反思,在对自己的否定与批判中发展自我。所以我们要及时反思、定期反思。只有我们自己完善了,孩子们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对幼儿园放心,幼儿园对家长负责。家长是联系的纽带,他会把幼儿园好的方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还会及时向幼儿园提出合理的建议。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纲要》还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结合的原则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教育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独特性。
最后,我认为教书育人关键的是教师的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幼儿教育观,所以,我更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9
如何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纲要》的精神实质,来培养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人?为了指导幼儿园更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我国颁布了新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通过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钱,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如何搞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教育和指导下,通过学习《纲要》的精神之后,我觉得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重视安全工作,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总则的`第四条: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三、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幼儿也有人格和权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被我们这些大人所忽视,认为幼儿不过是个小孩子,可以不计较,可以不理会。
四、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在家里,父母是幼儿学习的榜样,那么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幼儿学习的榜样。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0
沈心燕教授的讲座,让我感慨良久,这堂课对我来说,是这次培训目前为止最深奥的一堂课,开始一看这题目――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做有思想的教师。前半句好懂,落实《纲要》,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可做有思想的教师,这话都不怎么明白,要做到感觉好像很难,我反复地把这堂讲座听了四次,不敢漏听一字半句,终于听懂了基本内容,并有所感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勤反思,争做幼儿教师队伍中的“思想者”!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育其实也是一门关于思想的学问,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学会思想,然后才能教育孩子也学会思想,并很好地传承思想。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做到多学习,让学习成为自己的终身习惯,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可以多看一些关于教育教学设计方面的书籍,把它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展开一系列地研究,从各方面,重点是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反思,然后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提高。
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本观”。任何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清楚每个孩子的优势领域,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更要明白孩子的知识需求,让有效地教学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服务。“教不等于学”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孩子越小,我们越要把教育变得适合孩子,而不能让我们的教学去改变有自主选择能力的孩子。
刚参加工作时,我只知道照搬教材,把教材放在第一位,根本不去考虑孩子们的知识需求和接受能力,一节课下来,我辛辛苦苦地教学,却不知道孩子们到底学到了多少,也不知道他们学习是否快乐,也不知道怎样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更谈不上从事研究,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好无知,听了讲座以后,才发现其实反思,研究也并不难,要从小事,从细节去思考,慢慢地悟出大道理。
说得容易做好难,就让我们共同勉励,一起踏上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思想之路,去争做幼儿教师队伍中的“思想者”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1
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前是有接触过,但是不是很深,这次培训在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别发展。
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教师的幼儿家长,由于长期与孩子,与教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民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重要诠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显示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一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笔者了解到对于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农村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存在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各类教育机构,各种周边环境都影响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家长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决定幼儿教育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阶段。而对幼儿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和发展方向。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也可以体现家长的价值取向。
现在的大部分幼儿园出现了教育偏差,只注重单方面的教育。但是,现在的社会要求培养人的素质是全面发展的,而不是单一的注重人的某一方面。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提高民族素质的细胞和基石,造就各类专门人才必须以发展素质为基础。因此,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总之,幼儿教育只有根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来进行。才能使幼儿教育有一个稳步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社会以及幼儿园老师,都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于幼儿以及幼儿教育身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2
最近幼儿园组织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的心得体会如下:
对各领域的目标,重点追求什么,其主要的价值取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各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与此同时该领域教育的内容自然的负载其中的了解。各领域的指导要点: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其教和学的.主要特点;点明该领域特别应该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的认识。
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拘一格,有个性的,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表面需要受到尊重。幼儿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体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创设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有集体,小组及个别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在各方面给他们以发挥与施展的空间,创造各种条件与环境,为幼儿的培养与教育做好前期工作,力求在孩子的启蒙阶段为他们做好铺垫,充分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起跑阶段就能打好基础,为今后求学,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21世纪的我国,市场经济将更发达,社会将进一步表现出竞争性,开放性,创造性,变化性等特征。为了更好的适应这样的社会,从现在起就要在幼儿教育目标中体现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做好幼儿的启蒙教师,重视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形成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认知模式。重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不怕吃苦,勇敢追求和冒险的品格。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书育人关键的是教师的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指导思想必须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指导性。作为幼儿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3
本月,我园组织了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培训,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纲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认真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都有据可依。可以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所以,学习《纲要》,为我们的工作指引了方向。
新《纲要》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新型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平行的横向关系。只有教师和幼儿在这种真正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地与教师交往,才能形成互动关系。
我们老师必须应尊重每一个的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幼儿教育和保育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努力做到:增进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地说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努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这是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会不了解或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或规律,易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失误或矛盾冲突等,显然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师对幼儿全面、正确的了解,既可来自书本知识和听课,更需要来自于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自于与幼儿共同生活、交往和教育互动这一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以上就是我在自学了本次《纲要》内容后的一点心得、体会。我还会深入的去学习并理解《纲要》并将它真正的落实的教育中去,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上得到提高,幼儿们也能在我的带领下快乐的学习,同时获得更多的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4
近些年来,幼儿教育改革《规程》的指导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老师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更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逐步提高,现在,教育部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一个十分鲜明的观点:以幼儿园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给我们幼教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可是我们又将如何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我认为首先应懂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解读,并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孩子。其次,要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组织和设计活动时,要充分挖掘幼儿潜能,创设一个丰富的、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有启发性的环境,提供多种方法,寓教于乐。最后,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指出孩子的缺点时,语气应委婉,讲究方法,或借助游戏,或借助故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正错误,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我深刻的明白,幼儿在学习数学中,能借助生活或游戏中去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性。幼儿的数学教育不是解答简单的应用题,而是要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为幼儿创设学数学的情境,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学会交流和讨论,由此萌发幼儿对学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明确指,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幼儿在讲话时,不要常去打断他们,这样的“打断”既不尊重幼儿,也会使幼儿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或其他人交谈,这样,才会使幼儿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并在日常生活中乐于交流。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往往缺乏自主观察、探索的兴趣,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我充分意识到,应该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观察自己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实验,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想法或疑问,然后组织幼儿集体探究,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总之,我们应该让幼儿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科学的内涵。
以前,我总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幼儿教师,只要将孩子带好即可,但自从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后,给我深刻的体会,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也应该在平时的各项教学工作中,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我还学到了一个新词语——反思教学,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必须经常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有效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能有一个突破,一个新的起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5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我深切体会到幼儿教育的重大意义及肩负的责任,认知层次得到提升。尤其第五条总则令我深思,它强调了教育基本原则:尊重幼儿人格与权利,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教学核心,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并提倡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每个孩子在教师眼中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尽管家长或许担忧孩子间的差异。
以我们班的xx为例,他活泼好动,难以久坐。起初,这让我们颇为苦恼。我转而选择忽视他的小动作,转而聚焦他的优点——丰富的想象力、词汇量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然而,xx的母亲常询问他在校表现,担忧他是否过于调皮。实际上,每位孩子都有其独特天赋,有的对色彩敏感,这便是他们的优势。天赋与后天培养相辅相成,家长无需过分焦虑,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待发掘的潜力。我们应以细致和耐心,共同探索并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个性。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贴近他们的'情感世界,接纳各自的与众不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次教学成为师生心灵的沟通。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孩子们能自由交流,快乐中学习,促其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灵活调整教育策略,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自发地、快乐地参与活动,确保他们在快乐童年中积累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宝贵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已正式出台,对《纲要》的学习贯彻将是幼儿园一个长期的中心任务。
《纲要》注重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全面发展;整合幼儿园课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突出基本素质教育,体现潜移默化和能力迁移;创设贴切教育环境,倡导幼儿主动性学习。《纲要》凸现“创设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将通过五大领域在幼儿园组织实施。就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表述,全文虽然不足750字,却表明了以幼儿为本的、科学的艺术教育观,明确、可行的艺术教育目标和要求,广泛、丰富的内容,切合幼儿艺术教育实际的指导要点。字里行间处处透出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性、独立性、感受性、表达和创造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纲要》,使教师既有章可循,又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当然,更要看到它给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和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比如说,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完善提高,教育环境的创设和教育资源的利用,课程的整合与开发、指导方略等。结合实际研读《纲要》,我们会发现,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与《纲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就拿幼儿美术教育来说,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误区。一方面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幼儿运用造型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及其过程,特别是幼儿早期的操作涂鸦行为缺乏了解,在认识上无法确定这种行为到底是游戏活动还是美术活动。或者说,不清楚幼儿这种具有典型游戏特征,而外在表现形式为造型的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幼儿有时会将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活动转化为自由游戏,有时又将游戏活动转化为有潜在目的的美术活动,或两者交替进行,或无法言表。总之,叽叽喳喳、手舞足蹈、有声有色的玩始终伴随活动全过程。对此教育者表现出诸多无奈或尴尬,实在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另一方面在整体观念上,视幼儿美术教育为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学科教学,对美术教育蕴涵的特殊功用和外延视而不见,运用美术学科教学的一般方法、工具材料对幼儿进行学科型美术教学,或在学科教学上冠以“新颖”的组织形式,实则注重表层“教”与“学”的立竿见影,由此形成:重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轻幼儿美感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重美术教学内容的实现,轻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对内心世界的表达;重教学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寻觅,轻幼儿与美术活动的自然亲和;重绘画内容和具体形象是否对应,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重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轻活动过程中对个体表现的针对性指导。从而造成缺乏审美教育基础和实践指导策略的幼儿美术教育规状,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愉悦性育人功能和锻造完美人格、开启创造思维功能缺失以及幼儿美术学习的被动局面,忽视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和全面素质提高。如此等等,不加以分析解决,《纲要》的贯彻落实会大打折扣。那么,怎样解释这些问题井加以解决呢?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很难在美术学科自身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众所周知,美学与艺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艺术教育需要美学理论的指导。正如《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主编腾守尧教授在该书总序中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艺术是美学的研究主体,美学的发展变革及其成果必然对艺术及艺术教育产生影响。今天,我们借鉴美学理论,来反思、研究幼儿美术教育,有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借助美学有关理论回答两个问题,其一是如何看待幼儿美术活动,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其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何为幼儿美术教育,在组织与实施幼儿美术活动时如何体现教育及《纲要》精神。目的是:给走出困惑和误区以引玉之砖,给学习贯彻《纲要》以思考铺垫。一、游戏说与幼儿美术活动美学领域体系宏大、内容繁复庞杂,观点各异。但归纳起来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它由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人知情意的解析和把握,对各艺术门类的阐释和定义三大部分构成,形成古典美学——美的哲学、审美心理、艺术三大主体。随着人类文化的丰富、知识的急剧增加,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能力的提高,美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它由一个意识的虚体渐渐步人现实,开始关注人类的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及人的发展,研究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被置于一个跨学科的立体视野之中。特别是上世纪下半叶,现代美学将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教育贯穿于美的研究全过程,开始由对美的本质的追问转向对审美本质是什么的追问,即由“审美活动”置换“美的本质”。这一置换使“今日美学的目标应当是为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成为现实。(一)幼儿造型行为源于游戏动机美学文献中,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理论学说,游戏说是其中之一。游戏说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接受并发展了康德的“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之说的产物,在他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的信《审美教育书简》(第27封信)中,着重讨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问题。他认为,人之所以游戏,是人不满足于自然的需要,他要求有所剩余。于是自由开始了,游戏随之而来。然而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仅有过剩精力发泄的游戏不足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当这种过剩的或物资的游戏和人的想像相联系,“想像借助于这种游戏,企图创造一个自由的形式;就最后一跃为审美的游戏了。”由此而来,人的.精神境界开始丰富了,艺术开始了,审美萌芽自然产生了,这一付诸实际的活动过程就成为审美主体的审美过程了。引发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自然存在的客体或美的东西。“在这时候,对人来说,美无非是能够给他带来刺激和素材的东西——所谓刺激,乃是促使他能独立地反抗;所谓素材,乃是使他有进行造型的可能。”换言之,游戏冲动或艺术行为的发生是由“活的形象”引发的,是美的或是自由活动过程中能带来“未成熟的趣味”的东西,即“新鲜的和骇俗的、五光十色的、冒险的和新奇的、激烈的和放荡无羁的东西,并且要避免宁静而又素朴的东西。”是这些东西构成了形象的、美的刺激和素材,使人产生了艺术趣味或游戏冲动。对幼儿来说又何尝不是呢,那些美的“刺激”、“素材”是幼儿满足了安全、生理等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需要,是激活思维的触点,是激发其造型操作活动、实际行为动机的主因。在传统学说基础上,现代游戏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进一步明确在幼儿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外部要求或实践活动所引起的新需求与其自身已有水平之间所形成的矛盾和差异是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由此可见,幼儿继发性需求与该矛盾的成因是一致的,参与实践活动的需要是幼儿继发性需求或矛盾产生的根源。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是其中之一。然而,幼儿所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与真正的艺术实践活动、审美活动是有一定距离的。如何解释这一事实,沟通二者的桥梁是什么呢?德国艺术史学家格罗塞认为,“介乎实际活动和审美活动之间的,是游戏的过渡形式。”这是他在对原始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和论证后形成的观点。他用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实际活动、游戏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关系。实际活动用直线表示,艺术则是圆圈,那么,曲线则表示游戏活动。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呢?他说“游戏和艺术的不同之处,就因为它和实际活动一样,常常追求一种外在的目的,而游戏和实际活动的区别,却因为本身也含有愉快的情感因素;只有艺术是仅仅注重活动的本身,而毫不注重那无关紧要的外在目的。”游戏与艺术的共同之处就是“愉快的情感因素”了,并且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所进行的造型活动,是一种快乐的实际操作活动,它是目的,也是“直接得到快乐”的手段,并呈现出艺术活动的特征。所以,我们可以把幼儿运用造型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过程,理解为是低层次操作活动向初级审美活动过渡的形式,是二者兼而有之的造型游戏。这种游戏的过渡会伴随幼儿在园的整个阶段。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二)幼儿造型过程是游戏过程
从幼儿美术活动的发生来看,幼儿美术活动,特别是幼儿早期的美术活动,仅仅是一种自发自为的涂鸦行为。幼儿最初并非出于塑造形象而使用工具,更不是利用材质、肌理等表达式表现自己内心和客观世界,而是将工具材料视为可操作的有“意思”的“玩具”,在抓、敲、挑、刺、划、摆弄等看似笨拙蹒跚、寻寻觅觅的过程中,对自己动作结果所产生的“痕迹”发生兴趣,并自我满足着这种“痕迹”所带来的不可名状的快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快乐中幼儿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痕迹”样式及结果的经验,并试图改进、翻新,逐步形成具有某种自我意象的涂鸦和建构,沉浸于操作过程或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乐趣之中。这种或使用纸笔或不使用纸笔而运用其他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与其说是美术活动,倒不如说是游戏活动更加确切。“对于儿童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儿童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并且被儿童所接纳。”而且“游戏是他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对幼儿来讲它是畅快舒心、变化莫测的操作活动,它使幼儿在获得一定感受和体验,并且是赋予生命以活力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及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可见,美术活动是幼儿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能满足幼儿成长过程中继发性需要;它体现的是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愉悦性、体验性和成长性。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意识和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原始、本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自然状态下自由发生的,是幼儿生命进程不可缺失的游戏活动、简约的审美活动。具体地说,幼儿美术活动是在满足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基础上,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愉悦的氛围中,幼儿有意无意地进入游戏状态,借助或运用现有工具材料、符号或美术语言等手段,反映客观现实、愿望和自我,通过视觉形象(具体可辨形象或不可辨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维,引起情绪律动、情感共鸣,产生美感萌芽+唤起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的一种活动。
二、幼儿美术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科学文化进行保存、承传、改造、创新,从而促进人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培养是教育的中心,任何教育都围绕着这一中心,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对幼儿美术活动性质和发生的认识,只是为教育的有效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幼儿造型游戏需要基本造型规则、美的规则的建立和遵守,这些规则的建立、遵守需要教育者的干预和指导,使其逐步上升为培养人的艺术活动、审美教育活动。只有将游戏和教育有效结合,游戏才能成为有教育意义的载体,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美术教育应依据《纲要》精神,在正确理解幼儿艺术教育目标、要求基础上,从教育对象自身特点出发,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工具材料,不断激发幼儿造型欲望,提高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其初步审美能力。其过程是,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借助工具材料、绘画符号、造型手段反映客观现实和自我,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美的规则进行适宜干预和指导,逐步使幼儿建立和遵守美的规则,开启心智、获得美感和创造意识。其宗旨是,以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基本取向,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并为未来教育奠定良好基础。重新审视幼儿美术教育,可以进一步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性质:第一,幼儿美术教育是操作教育,没有操作就谈不上美术教育,而且幼儿愉悦性、体验性和技能习得都是在操作中获得的;第二,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游戏的教育,决不是美术学科教学,没有游戏的幼儿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第三,幼儿美术教育是源于美的教育,是简约的审美教育,幼儿表达性和情感性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得到提升;第四,幼儿美术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它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乃至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以上述认识为基础,可形成符合幼儿实际的、富有情感的、可操作的幼儿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一)满足好奇心“探索的好奇与欲望是游戏之心脏。”
换句话说,幼儿美术活动之源是探索的好奇和“人的本质力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涂鸦经验的不断丰富,强烈的好奇心会驱动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特别是绘画以外的其他造型、搭建等动手活动。“孩子们大量地接触各种类型的原材料,他们在使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形成各种形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好奇心和心理满足是兴趣的原动力,也是兴趣形成的基础。幼儿对各种类型工具材料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保护,会使幼儿美术活动积极、愉悦地延续下去,发展为有益的直接兴趣。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媒介作基础。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保持和提高幼儿美术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满足操作的需要
操作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以及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造型的操作材料。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与选择上要把握简便易得、经济实用的原则,还要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区域性、替代性和易操作性。如石子,在我国大江南北均易取得,它既可作幼儿地上绘画的工具又可作拼摆造型的材料,还可作其他领域的学具或建构活动中的材料;又如随处可见的各种包装箱、废纸盒,大的可通过搭建、重组、涂色进行再造,其造型结果还可创设其他教学活动所需的情境和环境,小的则可通过切割、重构、粘贴等加工手段塑造形象。总之,不同的工具材料满足不同的操作需要,所需的操作技能也不尽相同。所提供的工具材料应尽可能集学、做、玩、启、用为一体,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也为幼儿空间造型能力和艺术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大胆设想美、尽情表现美、精心照管美的主动性,使幼儿与美术活动融为一体。必须指出,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进行确需一定的技能,技能的提高和掌握会使活动更加有效。然而,技能的习得不是通过凭空说教也不是强制灌输的。一方面,幼儿在需要帮助时,教师的指导才最有效;另一方面,幼儿必须有可操作的对象和过程,并在操作过程中逐步获得技能。特别是操作过程中幼儿间的相互模仿和学习也是技能习得的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觉一动作技能和经验,会为兴趣的持续发展和能力迁移奠定良好基础。
(三)满足求异和思辨的需要
平淡无奇、一成不变的认知方式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经常变换幼儿绘画纸型和画纸颜色以及绘画工具和方法、绘画内容,对幼儿美术兴趣的稳定发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能帮助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同时能极大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四)满足情感和表达的需要
幼儿美术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需要情感的参与,可以说幼儿美术活动过程及其作品是幼儿情感律动的产物。在掌握文字书面表达以前,除口头言语外,他们更多的是运用美术形式,借助符号、线条、色彩、以物代物等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或倾诉自己的快乐,或发泄心中的怨屈,或描述离奇、古怪的白日梦和幻想,或涂抹出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图式”而不能自圆其说。对此,他们却乐此不疲,为快乐而灿烂着,为怨屈而诉说着,为白日梦和幻想而兴奋着,为“图式”辩解着,为不能自圆其说而懊悔着,他们不需要一个完满的结果。然而,他们需要“观众”、需要认真“倾听”,因为他们所关注的不仅仅在造型活动本身,画面或造型活动只是一个显现出来的载体,而更多的是情绪体验、情感再现、创造的萌芽,兴趣的延伸。所以,即便是幼儿的无意创造,甚至天方夜谈,教育者也要加以有意指导。
(五)满足迁移的需要
幼儿美术教育不是美术技能教学,它与专业美术教育有质的区别,它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素养的基础奠定,为的是使幼儿获得初步的观察力和美感直觉,具备一定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艺术思维方式,其要旨在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有史为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非常重视儿童艺术,特别是美术教育,其目的并非造就众多的艺术家或美术家,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儿童学习的兴趣、创造性得以广泛迁移。当初,英国的艺术和手工艺运动对美国的影响就是手工艺事业的开创,尤其是那些与工业密切相关的专门学校手工艺课程的设置,给美国工业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当时利益和远期效益。所以,1987年,麻省理工学院院长约翰·朗克尔将手工训练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要素提了出来,并在所有的普通学校中逐步推行。在美国幼儿园,倡导者们特别强调恩物与作业能为工业图画教育提供基础,以至伊丽莎白·皮博迪在其《呼吁福禄贝尔的幼儿园》一文中极力证明,幼儿园是一种初级艺术学校,它可以为工业艺术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天看来,其初衷和艺术教育的成效,在当今世界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现出来,这些国家工业设计的繁荣及制造业的发达无不与此相关。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美术教育能够提供所有儿童都需要的智力训练和程序性操作训练,它是一种人的基本素养教育,并具一定的广泛性和迁移性。
实践中,教育者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基本思想,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尽快从困惑和误区中走出来,站在“创设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和挖掘幼儿美术教育的特殊功用,使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感受型、表达型和创造型美术教育中获得美感体验及造型能力。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依据《纲要》精神,幼儿艺术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发展,这是《纲要》中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的特色之一。一方面,对极个别确有美术天赋的孩子给予发现和必要的培养(这与早期的专门人才造就有质的不同),使之储备一些专门人才必需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幼儿而言,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操作活动,丰富幼儿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塑造。这些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创造能力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7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幼儿园管理条例的重要性。它规范了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了幼儿园的安全和稳定。在实际工作中,我要遵守幼儿园管理条例,认真履行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我要确保幼儿园的环境安全。根据管理条例的规定,幼儿园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教室、厨房、卫生间等场所的安全。同时,要保持幼儿园的清洁卫生,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防范火灾等安全事故。
我要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定期组织体检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幼儿的疾病。同时,要定期开展各种活动,提升幼儿的身心素质。
最后,我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与家长开展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幼儿的日常情况和家庭情况。同时,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他们的关注和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18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时刻关注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近年来,我所在幼儿园全面贯彻执行了国家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地位。在园长和教师的引领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在教育中要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利用多种途径,全方位培养幼儿的语言、动手、思维、交往能力。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开心愉悦,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
其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注重了幼儿的综合成长。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不再是以知识的多寡和掌握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生命的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社会情感和审美情感等多方面培养幼儿。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幼儿在全面、平衡的教育体系中得到发展,而不是错失发展的任何一个环节。
最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做了细致严格的规定。例如,教师的.比例限制以及时间分配、幼儿个别差异的关注和满足等等。所有这些细节的规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有序、规范,保障了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和指南,为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说到底,我们应该坚持以孩子为中心,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还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做好幼儿园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有理想、有情怀、有才华的人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12-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心得06-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01-27
幼儿园教育指导学习心得03-01
幼儿园教师纲要学习心得03-03
幼儿园教育纲要心得12篇09-29
教育发展纲要心得03-30
幼儿园教育的纲要心得体会12-01
纲要学习心得体会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