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庸》学生阅读心得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庸》学生阅读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庸》学生阅读心得1
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义,意思很难理解。虽然不尽理解,却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中庸》的解释是不偏不倚之谓中,不易不更之谓庸。中庸即中和。
中庸说来简单,实际上我们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言行举止往往失之偏颇。过于追求物质,或者过于理想主义,都一样,过犹不及。特别是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分数,有时会牺牲掉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者让他们被动地接受一些所谓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中庸就可以帮我们克服急功近利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做到知足常乐,慢慢学习,对待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能全心全意。有一句话很流行;细节决定成败。许多人缺乏中庸的素质,往往不能做到处处小心谨慎,不能从头到尾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们常常在事情的最后关头因为某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而功亏一篑。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我对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一定能受用终身。《中庸》的核心之一是“则”,则即是标准。这个标准,其实是对己对人统一的标准。“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说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得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做到“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的境界,将心比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就会避免很多矛盾,处世也会更加简单。
《中庸》学生阅读心得2
让人很难理解,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经典至极。这是我读《中庸》时的感受,而且读的越多、理解得越深,这种感受越强烈。
《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上个星期五的朗诵比赛,我们班又拿了一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也是来之不易的。老师一接到通知,就抢先进行了计划和选题,接着就组织我们进行练习,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除了在学校练习之外,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回家练习朗读,实际上,这就是在作充分的'准备。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老师每天又抽一、两节课给我们排练,此时,她专门注意纠正我们的舞台效果。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无论是字正腔圆,还是精神面貌、感情投入等多方面都比别的班要好。现在来看,如果不是老师抢先计划并组织我们充分准备,我们就很难拿这个一等奖啦。
事先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我做得多了,当然也就尝到了很多次失败的滋味。比如有一个星期天下午,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办手抄报的作业没有做,于是,我急着做手抄报。当我找a4纸的时候才发现纸没有了,爸爸便马上给我买回来。这时,我又发现,我不知道画什么画、写什么内容,好不容易画好之后,又发现彩笔掉在学校啦,于是爸爸又去给买彩笔。前后折腾了四、五个小时,才把办了一张质量很差的手抄报。后来想,如果我事先准备好材料,并事先设计好手抄报的版式和内容,我想,这张手抄报不仅质量要高一些,而且花的时间也少得多。
现在,我时常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都会想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一重要的做事准则。
《中庸》学生阅读心得3
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中庸》学生阅读心得4
在读完《中庸》之后,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它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宇宙论四个方向展开了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经到的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描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最终将天人,内人之道归结为——“诚”。
在《中庸》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不仅能提升个人科学常识,而且还可以改变命运。例如,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和平的态度处理事情。学习它本身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
以上是读完《中庸》的理解和收获。
【《中庸》学生阅读心得】相关文章:
读《中庸》的心得11-27
读中庸心得03-01
读中庸心得15篇03-01
中庸经典句子02-11
学生阅读心得12-23
《中庸》读书笔记12-29
中学生阅读心得07-25
学生阅读心得(精选20篇)11-15
小学生阅读心得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