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说读后感1
借一双眼睛看世界,所以很喜欢央视主持人写的书,《白说》共分为“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五个部分二十余章,通过记录他15年来在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书中内容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后都有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增加了文章的丰富性;用与读者相同的身份,做进一步跨越时空的交流。
许中国梦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对于中国时政和改革,白岩松直言不讳,他说“中国结束了挨打的时代、挨饿的时代,正在进入一个挨骂的时代。”“眼下这个时代的不够公平,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公平的必经之途。”“中国人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美国所有的好,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我猜他们拿反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物质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世界排名由第十名升至第二名,不止翻了两番,财税的增长速度更是远超GDP的增速。不可否认的是,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而且现在似乎成了问题的集中爆发期。但我们不能因此责怪政府、痛骂社会。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模式,欧洲走过,日本走过,有人说是“中等收入陷阱”,但哪个成长期没有困难、阵痛?白岩松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讲述中国梦,这也是普罗大众走过的历程和该有的梦。
许舆论环境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针对当下社会的纷纷扰扰,白岩松则在书中表示:“理性,是目前中国舆论场上最缺乏的东西,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也因此,中国舆论场上总是在争斗、抢夺、站队并解气解闷不解决。”“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
新兴媒体,假新闻太多,传统媒体,时常态度失真。钱的力量太大了,市场的力量也太大了,一时间,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层出不穷,一味地迎合、媚俗、八卦,人群中的对立和撕裂也愈演愈烈。身处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传媒时代,如何处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如何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变得越来越重要。既不能彻底隔绝,也不能沉浸于此。不仅要选择接收什么样的资讯,还要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当信息趋于对等,每个人又学会了理性思考,负责表达,这个社会的舆论环境该会改观。
许个人成长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在关于生活和幸福的话题中,白岩松写了一个细节:“曾经在飞机上看过一篇康洪雷(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导演)的专访,被一个细节戳中泪点。康洪雷是我的内蒙老乡,当初当助理导演的时候,每天都要面对乱七八糟各种事。早上起床,总会有一番挣扎,然后对自己说,你康洪雷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你打算怎么过?说完之后冲出屋子干活去。看到这儿我热泪盈眶,把杂志合上了……”有一段时间,因工作的纠缠和人事的纷扰,很有一种想一走了之的冲动,每天上班前都需要给自己鼓劲。读到这儿,一下释然,坚强锐利如他们,也会如此,于我更不足为怪。自此,一扫阴霾,一身阳光。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当遇到挫折和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一找合适的书籍,静下心来阅读。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这样一本书能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你安慰,让你冷静下来整理思绪再次前行。
一部《白说》,没有教条,极少理论。只像一个充满睿智的大哥哥与你促膝谈心,以其凌厉但却无比平实的“白氏”话风直面现实,读来亲切自然,时时处处体现着白岩松对人生的参悟,作为新闻人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白说读后感2
在思考孩子未来的职业,有2个职业我一般都是跳过的,第1个职业是医生,天天直面生与死,身累,心更累。第2个职业是记者,理由可能是我底气不够,内心懦弱。记者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是一个极度挑战自我的工作,还是一个高危职业,我害怕直面真相,更害怕别人从我这儿了解到所谓的真相。所以,我只能感恩还有这么多兢兢业业的医务人员为了我们的健康而工作在前线,感谢还有这么多有勇气的记者帮我们关注着整个世界。
以前,我总觉得名人写书是一种噱头,现在我觉得有责任心的名人是应该写书的,因为会更多的人因为知道他而读书,学习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旅途经验。《白说》不白说,白岩松他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引导我们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最近62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成了“网红”,因为他对古诗不一样的解读。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大家听的是古人的古诗,还是戴教授的古诗?是以为喜欢这些古诗的故事,还是因为喜欢戴教授的睿智人生?今人解读古诗,解读的其实还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我看《白说》,其实就如白岩松说的“阅读的作用在于打动你,引发你的共鸣,继而塑造你。更重要的是为生命添加了很多看似无用,实则大有用的东西。”
“书读久了,总会信点什么?”
不喜欢读书是个问题,读书的重要性每天都有人会告诉你,只要你想知道;喜欢看书也是个问题,不要怀疑自己经常对书来者不拒,逮住了就想看,白岩松说,他的人生走到今天,是成千上万本书的共同作用,书读久了,你总会相信点什么,“包容,是阅读的另一种趣味。没有包容就没有拓展。”你对书的包容性也能铸就你对人的包容。
“没有信仰的时候,音乐也是信仰”
我对音乐的喜爱源于孩子要学琴,其实窥探自己的内心,应该是没那么喜欢音乐,但我又特别喜欢看别人感悟音乐的`文章,可能从别人的感悟里我可以惊叹音乐又奇妙又伟大的力量。音乐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信仰的时候,音乐也是信仰”。我读到的很多音乐感悟是关于古典音乐的感悟,看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因为你不懂古典音乐,就错过它们。我听不懂古典音乐,我想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我听得太少了,一个就是白岩松说的,“中国的教育模式使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每道题都有标准答案,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我们从小受着这样的训练长大,一旦接触到音乐,便产生一种先天的冲动:我得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可是,我又真的搞不懂,所以在古典音乐面前你都会看到一堵墙。其实欣赏音乐就是你觉得听了舒服就行,没有那么多高深的意味,白岩松说了:“大量的古典音乐表达的经常都是内心的小思绪”,我们不需要用语言去堆砌你听到的音乐,只需要听就可以了,想看音乐会带来怎样的文字,那就看别人写的文章,比如还有一本书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还有……只要你想看,就可以找到。
多听一点古典音乐,不会有错,喜欢流行音乐,也没有错。“音乐,比新闻更真实第记录了时代。”“为什么现在的科学技术进步那么快,但是这个世纪的人依然需要好几个世纪之前的音乐来抚慰心灵?”“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
“做点无用的事儿”
有一天,喊儿子起床,他起来后坐在床边不动,我着急催促他,他说“你让我发一会儿呆吧。”我默默离开了,“发呆”这个词语已经好久没有出现了,现在的节奏早没给孩子们留下发呆的时间,每天都是要背着闹钟过日子,分秒必争。白岩松说“未来中国的创造力,一定是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呆、开始思想、开始与众不同,开始另辟蹊径、开始被鼓励并乐于做无用的事情开始的”,发呆是这一次的根源,可是我们多久没有发呆了?
如果你有时间,那就抽空读一读《白说》,做点无用的事儿,不要让手机阻止了这个无聊所带来的好处。
白说读后感3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可以猜到它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同,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么样的。
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这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间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但是至今让我想重新想借阅和翻看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如果说我是因为爱好历史所以爱此书,那就错了。与此书的相遇说来有些不那么浪漫,如果不是大学老师布置作业,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错过,但是我虽然曾与它相遇,却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当时把看《东晋门阀政治》当成一项任务,我爱上它是在喧闹的候车室等火车的时候,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东晋门阀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时,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还会如此着迷此书。看过太多历史类的书籍,很少有这种觉得历史是个很有趣的东西的感觉,大多数人对历史总是过于敬畏,所以写出来的作品总是觉得离现实很遥远。历史确实是个遥远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遥远的概念写出昨天的感觉,这才是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吧!当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当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都觉得黄仁宇先生必定是个很有趣的人。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所以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不过是因为他的作品确实有趣,确实让我喜欢。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助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现在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欢,所以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现在社会大多流行成功学,所以我也用成功学来抒发下感概吧!我认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数人认为的枯燥感过出趣味感,学者的成功是把多数人认为的枯燥写出趣味感但不对事实进行扭曲。读一本好书时,也许你会泪流满面,也许你会哈哈大笑,拍手称快。也许……
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把《东晋门阀政治》重新看几遍。虽然曾经的年少无知让我错过它,但是再次相遇我会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价值。因为错过,所以更加珍惜。好书原来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白说读后感4
《万历十五年》改变我了对于道德至上的看法,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方向,《白说》巩固了这个想法,支持了我个人的一些陋见。这种内心的踏实真的很棒,足以让我牺牲睡眠时间来记录下这些想法,可见一斑。
白岩松说到这样一点,如何区分骗子和理想主义者,关键点在于方向和方法,只有方向没有方法,则只能被称为骗子,而理想主义者不一样,他们谈方向,也谈方法。这么一想,一直以来我大概就是个骗子,不管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是我微弱的社会责任感,我永远都在画饼,永远都在谈方向,但我从来没有提出过方法,更别说有所作为了。想来惭愧,但骗子和理想主义者之间,至少已经有一条明确的路可以走了,那么我也不至于是无头苍蝇,就这一点来说,我还挺骄傲自己作为骗子的身份呢。
《白说》有一篇文章是谈医疗,医生,医院,医患关系。他说,医生为不完善的医疗体制背了黑锅。我突然想起来我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没有资格地不知廉耻地为军人这个群体发声,又想起来在课堂上向学生否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歌颂。在一个做过正确的事,坚持着自己的新闻工作者的文字里,找到自己坚持的点,我的内心有莫大的感动。
医生,军人,教师。这个社会给了这几个群体太多的社会绑架,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教师教书育人。唯一两个加“德”的职业,“师德”,“医德”。没错,职业特殊性,社会需求,给了这几个群体特殊的奉献需求。当我们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当我们选择这份职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清楚,我们就应该有心理准备,从此病人,人民,学生的利益,就应该高于一切,我们应当学会奉献和牺牲,我们甚至应该满怀感情之情去接受这份奉献和牺牲。
可是,一个个体,也许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接受我们所选择的职业带来的特殊性。但一个群体不能!如果一个群体都需要做出牺牲,那么将来,谁还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我们不能把这个社会最需要的职业,放在一个需要用道德来支撑的位置!没有那么多人,能在自己的生活需求被满足之前,就想着为他人的幸福而奋斗了。不然何以每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都被歌颂被传承呢?不就是少吗?
我很赞成《白说》的这一观点,不是一味地去要求国人将道德,有道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全的机制,讲理的社会,让国人的道德有地方安放。就像我第一次发现,像海瑞这样的先天下,自己清贫一生的“好官”竟然应该是被谴责的。因为他的清贫,被歌颂,被赞扬,让后世想要做官的人,都有着这样一种自己生活无法被保障的'畏惧,那么这些重要的位置,需要有人作为的事,谁又来做呢?
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在我看来,也应该是自私的。白说也提到,改革开放就是尊重了人性的选择,在大公之前,先满足个人的小私,社会在真的走在进步的路上。我觉得也是概括得非常精辟了。我一直觉得,人应该首先爱自己,等你学会爱自己了,再去谈什么爱家庭,爱工作,爱社会。不要道德绑架,尊重人最基本的需求。我一直很赞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像白岩松举例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再相爱的两个人,基本生活没办法满足,怎么幸福?从人生来看,生理和安全需求都没满足,能去追求自我实现价值吗?换句话说,我吃都没吃饱,你就让我去为别人送粥送肉了,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白岩松在演讲中为医生群体的发声,我觉得相当在理,延伸到军人教师层面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要给这些职业道德绑架,请给我们需要的社会保障,让每个在位者,和后来者,都能满怀热情和感激的走到这么一个社会需要的岗位上。估计到我能写出这么有说服力的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不是一单纯的骗子了,现在就全当是骗子的练手吧。而我想,不管骗子能不能晋级为理想主义者,我可能都做不了一个好的职员,因为我的生活将永远地大于工作,不谈奉献,先爱自己,拒绝道德绑架。
白说读后感5
提起白岩松,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央视新闻频道著名主持人,资深媒体人。前些日子凭借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解说,又火了一把,当了回网络红人,被网友戏称为一本正经地说段子。一本正经,那是央视特色,尤其是说新闻的,不正襟危坐好像都对不起这份职业;但说段子,那可就不大容易了,得挖空心思、突显主题,又得接地气、有笑料,说白了就是让人心甘情愿地被撩,这可就是个技术活了。当今最火的段子手薛之谦曾自曝写一个段子要花上六七个小时,这还是自己闷头在家搞创作只为搏你一乐。要是真正想做好一档直播节目呢?那背后所花费的时间、耗费的精力可能要成数倍累计了。读这本《白说》时便已体会一二。
《白说》与其说是白岩松的一本自述,不如说他是在以新闻人的角度与你聊天、话家常,态度诚恳,言语平实,容易接受又发人深思。用简单的语言诉说并不简单的事是一种本领,而能撼动人心则更需要智慧。显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与努力。就拿白岩松本人来说,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白岩松爱读书,这从他的经历中看得出,从小泡在图书馆,以书为友共度了几十年,在全家去搞“历史”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从事“新闻”行业,多年后才猛然发现,其实搞“新闻”的人才最狠,其他人都在“挖”历史,而自己却是在“做”历史。二要有独特的思维见解。白岩松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同一条新闻,怎么报道能抓人眼球,入木三分?同一件事情,怎么做能彰显特色,体现价值?这就要从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做文章。三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古语说,实践出真知,此话不假。理论再好,不去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秀花枕头。唯有在困难中磨砺,在挫折中奋起,在失败中顿悟才能淌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血路。四要有一流的口才表达。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了前面知识、思想、阅历的积淀,现在需要的就是一点“口才”的东风,借新闻人之口表述事实,还原真相,至于对错,交于观众评说。人们常用少说多做来警醒自己,但少说不等于不说,合理的诉求、善意的提醒、正确的引导都需要平等地沟通、有效地表达、深入地交流。而媒体人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报道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此外,还是想说下关于阅读的事。《白说》里白岩松提到了成长道路上影响他最大的三本书。一是少年时期读的《朦胧诗选》。通过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表达,与诗歌碰撞共鸣,开启了心灵之门。二是青年时期读的`《曾国藩》。通过与别人的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三是壮年时期读的《道德经》。让人到中年的他豁然开朗,内心更加平静。对于我自己,近年来也有两本书帮助颇大。一本是几年前在豆瓣上偶然遇见的meiya的《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让那时正处于迷茫混沌中的我理清了方向,重拾了信心。也让我明白,只要你愿意启程,不论30、40,都不算晚,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人生多些精彩记忆。另一本是今年年初微博网友推荐的梭罗的《瓦尔登湖》。每当焦躁不安、情绪难抑之时,都会想起许多年前宁静美丽的瓦尔登湖畔,那个尽情享受天地灵气,与大自然拥抱共舞的身影,当你把自己置身其中,心灵也就不自觉得到净化,内心自然而然回归平静。
最后,就引用《白说》里这段话来做个结尾吧。想来,阅读的作用大抵也应如此:它帮你打开世界,带你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它与你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你度过一段时光,让你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它带你面对内心,面对人性,面对生命;它还可以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在你行走艰难时,为无门之处开门,让无光之处有光。
愿我们都能用书籍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让我们在未来闪亮登场。
白说读后感6
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
采访者:中国现在这一批青年学生,他有一个什么样的最大变化触动到你?
白岩松:大学的时候读的书太少了。人生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的书很少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个棋牌上点的子很少,他不成势,随时可能被别人吃掉。另外读书一个很重要的感慨就是人找书是很难的,但是书找书是非常容易的。就是越读书越知道该读什么书,书会带着你去读书。当你读得足够多了,这个围棋盘上的子连在一起,那他就会成势了,人生就成势了。可是现在你看到,我见的相当多的年轻孩子们,这个围棋盘上没几个子。
说完后白岩松深深的摇了摇头。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月都没看一本书了,之前说的一周一本书的量好像有说话没算话了。突然想起也有买白岩松的一本书,趁着这个时间,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还记得看柴静的《看见》时,眼泪一次次狂飙。总觉得新闻媒体人都有一种让人崇拜且向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细节让人落泪,回过头又觉得社会还有很多层面,但是还是需要保存乐观,继续生活。
这次翻开《白说》也一样,虽然和看《看见》的文体非常不一样,也确实男士的表达也许没有女士那么细腻。但是同样,给予了我很多感触。
书分为了“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五个章节来呈现。因为有些涉及新闻的内容,虽然看得懂但是其实不是很感兴趣,只能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想法。
作者多次在书中说到中国人惯有的思维,不管什么事情,上来就先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也导致我们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实生活好像很难分清楚那几分钟好,那几分钟坏,有的好像只是平淡与不断的重复。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学会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寻找能够让自己无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内容很多,我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欢“岁月”这节的最后一句话“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现在合上书却想不起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这也许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的内容,但是有些画上线的内容能够被说一说。
“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熏陶中,慢慢地健全独立起来。”
“学习,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的.——也就是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
“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作为社会这艘大船的瞭望员,你的职责是什么?当你看到前方海面上的所有信息,好或者不好,都要及时反馈,这样船才可以安全行驶。读书、思考以及责任感的支撑,就是瞭望员的“望远镜”。如果瞭望员自觉不自觉地,或是受命于某种指示地,报喜不报忧,那么他提供的信息就是失真的,这艘船的安全就是没有保障的。”
“总有一些长跑的人由于不断被短跑干扰,也加入了短跑的队伍;也有一些原本只打算短跑的人,一段时间以后决定改为长跑”
“我们都觉得“爱”很温暖,愿意用阳光来比喻,但是真正像太阳一样炙热的爱,恐怕又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倒是月亮,本身不发光,却能照亮每一个夜行人的道路,消解他们的恐惧和忧愁”。
“现在,写一篇洋洋万言艰涩深奥的学术论文,可以让医疗从业人员评个更高的职称;写十篇通俗易懂、普及常识的千字文,却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这样的评价体系本身就有问题。”
在阅读的时候,把这些句子画了下来,当然不是全部。只是画线中的一部分。现在不管看什么书最终都会折射到教育上来,作者在书中的各种比喻,也让我思考教师职业,教育本身,其实也是存在很多问题与诟病。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快可以解决的,但是只有我们相信能够解决才能够坚持走下去。也许就像白岩松爱新闻一样,我自觉我也很爱教育,但是我还缺少的是我到底爱的是什么教育,我需要追求的真理到底是什么?给予孩子们成长的教育应该如何去做,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问题。
白说读后感7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能够猜到它的主要资料,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一样,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样样的。
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那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刻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但是至今让我想重新想借阅和翻看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如果说我是正因爱好历史因此爱此书,那就错了。与此书的相遇说来有些不那么浪漫,如果不是大学老师布置作业,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错过,但是我虽然曾与它相遇,却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当时把看《东晋门阀政治》当成一项任务,我爱上它是在喧闹的候车室等火车的时候,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东晋门阀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时,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还会如此着迷此书。看过太多历史类的书籍,很少有这种觉得历史是个很搞笑的东西的感觉,大多数人对历史总是过于敬畏,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总是觉得离现实很遥远。历史确实是个遥远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遥远的概念写出昨日的感觉,这才是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吧!当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当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都觉得黄仁宇先生必定是个很搞笑的人。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因此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但是
是正因他的作品确实搞笑,确实让我喜爱。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忙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此刻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爱,因此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此刻社会大多流行成功学,因此我也用成功学来抒发下感概吧!我认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数人认为的枯燥感过出趣味感,学者的成功是把多数人认为的枯燥写出趣味感但不对事实进行扭曲。读一本好书时,也许你会泪流满面,也许你会哈哈大笑,拍手称快。也许……
此刻最想做的事情是把《东晋门阀政治》重新看几遍。虽然以前的年少无知让我错过它,但是再次相遇我会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价值。正因错过,因此更加珍惜。好书原来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白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白说》读书笔记11-30
《白说》读书笔记11-11
对女生表白说的话02-07
《白说》读后感10-09
《白说》读后感06-30
女生霸气表白说说06-19
520甜蜜告白说说06-18
女生对男生表白说的话02-09
跟女生表白说的话02-08
《白说》读后感作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