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时间:2023-01-21 14:36:0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在中国,一个人就算没听说过列夫·托尔斯泰、不知道《安娜卡列宁娜》这部小说,十有八九也听说过《安娜卡列宁娜》开篇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仅是这,应该就可以看出托翁的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

  其实,早在初中时,我就看过《安娜卡列宁娜》的开头,后来又不止一次地尝试看这部小说,依然只看了开头。我已记不得一次次阻碍我看下去的是那么多长长的容易搞混淆的名字还是似乎永远看不到结尾的篇幅。我决定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把书看完。然而我发现,哪怕文中像“奥布隆斯基”和“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这般的频繁切换已经极少会对我造成困扰,完成《安娜卡列宁娜》的阅读对我来说仍然不容易——我前后花了三个月才看完。不是小说晦涩难懂,实在因为我对内容无法感兴趣,而它还那么长。

  安娜的.确勇敢,可是如果所有人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因此不能幸福,这勇敢就是匹夫之勇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从始至终都不曾同情过安娜,也从未羡慕过她和弗龙斯基的那段爱情,甚至我觉得安娜的丈夫才是可悲值得怜悯的。安娜和弗龙斯基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错误:弗龙斯基是贪恋安娜的美貌和由此散发的独特魅力,安娜则是被弗龙斯基的追求给她平静如死水的婚姻生活带来的刺激和新鲜感冲昏头。俊男美女之间的一见钟情实属正常,然而奢望仅仅靠着漂亮的容颜来维系一段持久的爱情也是荒谬。弗龙斯基是当时俄国上流社会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也有一些优点,对安娜也不算坏,然而纨绔子弟身上的轻浮和浪荡也一点儿不少,他那肤浅的爱情根本承受不了安娜飞蛾扑火般的决心,这就注定了安娜的悲剧结局。这段爱情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欣赏,故事读得艰难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实相比较与安娜的这条主线,另一条平行的主线列文的经历对我的吸引力还大一些。虽然列文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但他和基蒂的爱情更接地气,让我心生欢喜。

  虽然就个人喜好来说,我无法给《安娜卡列宁娜》更多积极的评价,但就小说的伟大程度来讲,我不敢有半点微词。《安娜卡列宁娜》描写的人物众多,而稍微重要一些的人物都有其独特又鲜明的个性。不仅如此,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知晓那个时代俄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上流社会里普遍的爱情婚姻状况,一个变革的时代里不同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当时俄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情况等等。可以说,如果你想大致了解一下19世纪的俄国,又不愿意读一些略显枯燥的历史著作,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安娜卡列宁娜》中找到答案。

  这寥寥千来字算是对我断断续续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阅读《安娜卡列宁娜》一个草率的交代。因为这阅读的艰难,我感觉以后可能不会再有勇气去挑战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长篇小说,所以,对大文豪托翁的在天之灵我想我更没法儿好好交代了。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2

  “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列车高速开来,她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扶地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扑通跪下去了。同一瞬间,一想到她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她想站起身来,把脖子仰到后面去,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地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后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感觉无法挣扎……

  安娜就这样死了,我倒在布满沙尘和煤炭的铁轨上。一个那么真挚、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快乐单纯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其名曰“爱情”。而这个“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托尔斯泰最擅长的不是揭露社会制度,而是对人类道德的自我审判和思索。安娜是要所谓的婚外情,还是要家庭,这个十分矛盾的问题即使放在现在,也应该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而这个“爱情”,仅仅是因为对方长得帅,能用甜言蜜语打动她。

  安娜应该是一个诚实、勇敢、十分有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要脱离原来的生活时,她勇敢地向丈夫决裂。她是一个正直而不放荡的女人,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曾对渥伦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能理解的。”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与对上流社会虚伪腐的厌恶之间的冲突,是安娜最终悲剧的主要原因。这种冲突首先体现在于丈夫卡列宁的矛盾中,卡列宁是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她之所以需要家庭,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他对宗教、对文化的爱好,只不过是升官的敲门砖而已。卡列宁这种冷漠、虚伪、一心想往上爬的思想,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当渥伦斯基相爱了。

  然而渥伦斯基只是使她陷入一个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这个社会就是通过他展现了贵族阶级的自私与冷酷无情,最终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

  细细品味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安娜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的痛苦与无奈。安娜的命运值得同情但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她被逼上绝路,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更是对河岸社会的一个反抗,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自身人格解放的追求,都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3

  我喜欢有情趣一点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因为我自己缺少那种东西。最怕和一本正经的男人呆在一起,因为会很不自在,最可怕的是那个男人可能还是假正经。做作的女人很丑,做作的男人却让人觉得很恶心。看过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的人可能知道,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说到卡列宁,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那头狗,它也叫卡列宁。不过我觉得米兰昆德拉的卡列宁比安娜的丈夫有趣多了,至少在主人面前它只是一头狗。不像卡列宁,在安娜面前,时时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圣人,而不是一个丈夫,不是一个情人。

  卡列宁可以说一个很合格的丈夫,但也是世上最失败的丈夫,最没有男人气质的情人。因为他看着安娜的`情人,弗龙斯基在他的家里和自己的妻子当众调情竟然都不发怒,要是一个正常的男人,稍微有点血气的,肯定是要向弗龙斯基下战书的。放到现实里,脾气差一点的男人,说不准就将那情人直接打死了。而他却转过身出去了,把自己的家留给安娜和她的情人。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吗?他在想:挑战是不和理的,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会让自己很难堪。安娜知道自己是爱她的,他这是给她一个机会,希望她会悔改。最后安娜到死都没有悔改,她抛弃了卡列宁,狠心离开了最爱的儿子——阿廖沙。只因为卡列宁没法给她爱情,她没看到卡列宁的爱情,她追求的爱情他给不了。她和弗龙斯基到国外去了,她追求她的爱情去了。最后为了爱情,她自杀了,她钻进了那辆疾驰而来的火车,结束了她痛苦的一生。因为这个世界给不了她爱情。

  女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也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她们可以为了一段感情不顾一切,因为她担心以后再也遇不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所以他她们愿意孤注一掷,拿一生去赌一段爱情,没给自己留任何退路。通常女人都不太喜欢大道理,恋爱中的女人更是患了聋耳病。深陷感情中的女人根本不思考,更多是受感情的驱使,感情是她生活下去的全部动力。看过席绢写的一句话:一个女人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很多的爱,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没有钱有健康也是好的。说来说去,对一个女人来说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情’字。难道卡列宁的条件还不好吗,可是安娜还是走了,因为她要的是爱情,而不是一个时时想着自己的行为是否足够高尚的圣人。说到底他最爱的还是他自己,还是他自己的名誉,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不难理解为什么看到卡列宁,安娜心里就会生出源源不断的厌恶。

  一个男人爱不爱自己,女人比任何人都清楚。不管外界怎么说这个男人,不管他在别人眼里多优秀,多不可得。你给不了我爱情,就不是一个好情人,好丈夫。女人要的是一个爱自己的情人,而不是一个时时等着自己去反省去后悔的圣人,这样的宽恕留不住一个女人,她更愿意看到一个男人为自己头破血流。因为从这些行动中,她看到了这个人是在乎自己的。一个圣人不配得到女人的爱情,因为他时时注意的是自己是否足够高尚,而不是身边的这个人在想什么,她为何痛苦为何哭泣。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安娜卡列宁娜》心得02-01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01-21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03-24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08-17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02-01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03-29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05-27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07-20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02-21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2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