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读书心得(精选3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第一期刚出版时,我就有幸拜读了。中间的几期却错过了,3月份在小一班家长会上又很荣幸的见到了它,便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真是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从出生便要接受的。孩子三岁以前所接受的教育都来在自己的父母,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父母却是所有职业中唯一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的,育儿经验的缺乏是所有父母的共性,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问题也随之增多,好多时候我们都变得举足无措。《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很多案例几乎都在我们身上发生着,面对专家的分析,我们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专家的出招、专家的指导不禁让我看得心服口服,我不禁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育儿观念。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也是一门艺术。爱也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正确的方法。愿每位父母都能够选择科学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爱孩子,让孩子真正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
市教育文件要求教师加强阅读,我比较认同。因为我事先就形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次从图书馆借阅要求阅读的书目,静心阅读摘抄。陈鹤琴所著——《家庭教育》,读来颇有共鸣,读来如行云流水。
我想原因有二:第一,自己写过育儿日志,思想领悟起来也容易;第二,作者的生存年代不远,语言、思想等方面没有太多因素的干扰。总而概括,如下几点:
概括来说,这本书读来顺其自然,语言毫不晦涩。作者比较常用的语法就是排比句、并列句。排比句让读者在跳动的节奏中阐释了多种情况,读者的注意力易于集中。同时,也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可爱的人。并列句前半句便于读者认识,后一句便于读者思考。作为育儿的书籍,比较适合父母阅读。
其次,这是一个真正潜心研究的作者。文章足以流露出作者的人格,一个个形象的例子,一句句感悟的话语,那的确是自己的思考。让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关注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关注别人的孩子的发展。这样,通过对比就可以让父母收获更多的教育思想。孩子是变化的,原本乖巧的,在某个成长阶段不认真的时候也能够育儿。
再者,育儿还需要更加细致。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细心的妈妈,看了这本书,我觉得问题总不是在想当然中结束。同样一件教孩子刷牙的事情。作者又分为许多细节,有想法的教育孩子。我也需要更加细致一些,主要是思想深度需再度挖掘。
最后,在摘抄妙招的同时,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作者也读过不少书,拿《颜之推家训》这本书为例,作者在看过之后,也有自己的观点。《家庭教育》这本书从婴幼儿到五六岁,都有一些建议。我看后颇为受用。
育儿书籍,我也看了不少。在陈老这里,仍然有新的内容可学习。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继续好好读书吧!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3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家小女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了,翻看着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照片,回首着有女陪伴的这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我甚是欣慰,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和孩子同成长,共进步。
我家只是一个平凡的三口之家,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没上过大学的我学识和能力都很有限,没有什么经验之谈,我只能用言传身教区影响女儿,教育她做一个优秀的人、正直的人。
首先,和孩子一起读书,是我永远的追求。
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这项快乐的读书活动就在我和女儿
间开始了。从带DVD的幼儿画报,到带拼音的注解小故事,再到各种名人传记、世界名著,我一个阶段都没有放过。早早的读书生活培养了女儿浓厚的读书兴趣,大到新华书店,小到社区阅览室,都曾留下了我俩的读书身影。在女儿上学前班时,我就教会了她如何查字典,在读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她就会通过查字典,准确认识这个字,并且把准确的拼音标注上,旁边备注上这个字的意思。通过大量的阅读,读书的好处已经在女儿身上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女儿刚刚进入一年级时,是唯一一个能认识全班同学姓名的孩子。就因为这个,女儿荣幸的当上了她们班的学习委员,并一直到现在。因为读书多,女儿在校的语文学习得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读书的好处同时也体现在了我的工作中。如写一个宣传材料或是工作总结都会很轻松,原因一半源于认真踏实的工作;一半源于措辞及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强,不会提笔忘字。这些都是阅读的好处和魅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修养,愉悦孩子的思维,很多做人行事的道理,家长讲多少遍比不上看一本相关的书来的有效果。
除了读书之外,我还积极参与孩子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先决条件是她得感兴趣。在女儿8那年,她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学习弹钢琴!”我严肃的对她说:“你想学钢琴,妈妈支持,但你可得想好,一旦开始学习,就不能半途而废!你能做到吗?妈妈给你三天时间考虑,想好了告诉我!”三天后,我得到了女儿坚定的答复“一定要学!决不放弃!”钢琴学习,是个长期工作,一点乐理知识都不懂的我,从女儿的第一节钢琴课开始,就一直坚持旁听。每次女儿上钢琴课,我都负责记笔记和录视频的任务。这些年来,我认识了五线谱、懂得了一定的乐理知识,自己还为没花学费学来的知识偷着乐呢!闲暇之余,女儿钢琴伴奏,我则轻轻哼唱,从励志歌曲《隐形的翅膀》再到侃侃的《滴答》……我俩自娱自乐。孩子则更多的享受着学以致用带给她的乐趣。现在钢琴已经陪伴了女儿5个年头,从钢琴比赛获奖到钢琴考级,女儿的钢琴学习也算是开花结果了。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多么昂贵的玩具、多么漂亮的衣服,她们需要的只是家长能够抽空陪伴她们,并且能够平等地和她们说说话,耐心而不训斥地听她们讲述她们自己的世界。教育孩子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教育的技巧是必须的。但所有的技巧都要以发自内心的爱为基础。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长。我惊喜到发现:和孩子一起诚招的路上,原来还可以这样快乐、这样幸福、这样生动有趣。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4
家长对于自己儿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之所有会犯罪,就是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教育的家庭。我们教导孩子不能够用武力。而是要用理智来教育孩子。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她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假期里,针对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阅读了一本《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想为孩子好,就要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因为孩于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
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5
对于家庭教育我一直都在苦苦摸索,也经常和家长们交流学习,可是总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够理想。从怀孕起就没少读关于胎教、早教方面的书籍,自己觉得只要多看书就可以做一个好妈妈,可是当孩子出生后并且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发现我所看的书远远不能满足我平时的教育。
说起教育孩子每个父母都会,但是有几位父母能做到科学教育呢?这也是每位家长都想要学习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有一些新型的教育新观念,也有一些典型的成功型教育经验,这本书让我发现我在平时的教育中有许多无知,总觉得严厉就可以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同时也学习到教育孩子也需要科学教育,这样我感受颇深!
【放低姿态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作为家长我们忽略了这点,当孩子犯了错时我只知道训斥,从来没有耐心的倾听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所以每次训斥完孩子后,我发现孩子很不服气。
有一次孩子们在一起玩,大人们都在客厅看电视,忽然我听见“砰”的一声,我马上意识到是爸爸的花瓶,我跑过去一看还真的是,几个孩子都说不是自己干的,只有儿子说:“妈妈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都没想就开始训斥儿子为什么不小心一点,因为是爸爸很喜欢的,所以我狠狠的批评了儿子。过了几天我才知道不是儿子打碎的而是另一个小朋友打碎的,儿子怕那个小朋友挨吵所以自己承担了。我当时就很后悔自己的莽撞。后来不论遇到任何事情我都会和儿子沟通,现在我们俩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走出妈妈教育的误区】
现在的妈妈在教育过程中都会陷入很多的误区,比如有些妈妈无论什么事情都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就成了“提线木偶”,并且还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伤害,就限制孩子的探索和冒险精神,这样不但无法满足孩子的探索欲和冒险精神,同时也使孩子的运动量减少肥胖率上升。
有些妈妈对孩子过度宠爱百般呵护,这样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苗一样稍遇风雨就难以承受。应大幅提高孩子的耐挫性,磨练他们的意志力,这样锻炼过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就不会承受不了。
非常感谢这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它给了我们一些具体、实用、专业的教育理念,我坚信通过学习我会成为一名会科学教育孩子的妈妈!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6
在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总是好的,不好的孩子总是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开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所以要培养教育好孩子,就先得从自身做起。
现代的许多年轻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给孩子创造富裕生活条件的幌子,摆着疲于奔命的姿态,好像是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实却很少舍得多为孩子花一点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动物,动物尚且需要关爱更何况是孩子。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现在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老人们代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时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倒不是说长辈们不关爱他们,但是此爱非彼爱。惭愧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时也抱怨也觉得很累,看着别人在潇洒的享受生活,我过着围着家庭转的日子,而且还总是有个小尾巴跟在身边。现在想来,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带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边放手不管,将来我一定会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为让老人带惯的不听话,脾气太犟了,还好现在孩子还小,改正还不晚。千万别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也非常羡慕作者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书中谈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过,但是没有那么透彻。读完这本书可以说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是对我这个不太称职的妈妈启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从个体教育而言,没有标准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适自己孩子特质的教育方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相信我们做父母的只要选对了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关心教育孩子,那么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7
今天,我的女儿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了,走入了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我们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提高整个社会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想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目的于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既然做好中学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家长们要怎么做才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重视孩子的“健康”。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从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克服烦躁心里和怕苦畏难心理,纠正粗心大意的习惯;生活中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乱花钱,不乱抛乱扔,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与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在家里我一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感到亲情,驱除压力感,有话乐意向你说,有苦愿意向你诉;二是采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多一些沟通。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贪玩是天性,我们大人也一样,一天工作累下来你也想休息休息,和朋友们打打牌,聊聊天……所以,对于孩子的贪玩不能一味指责,而是要鼓励他快些把手头的学习做完了再去玩。不定时的检查作业,抽查功课让孩子知道我们在时刻的关注着他。家长在有些时候还是要做出牺牲的,陪着孩子看看书、看看电视,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怀和爱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你会发现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孩子也变得懂事了,你还会发现自己所付出的是值得的。以前,儿子不爱和我交流,有事不主动说,问起来他也不知道,不做生活的有心人。问得多了,他也慢慢注意观察了,学会思考了。现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他都主动跟我讲。三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我建议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让他们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孩子们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乐!
第三,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问心无愧”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踏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四,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老师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道路指引人,做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老师也不是圣人,和我们家长一样无法做到完美无缺,而且老师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试想,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难教育,一个班也有几十个孩子,其责任之大,难度之大应该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家长只有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与学校形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第五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第六,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通过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锤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培养了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博爱之心;他渐渐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开始了对理想的追求。
当然,作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是找一本教育方面的书来看看就是学习来,学习是与时俱进,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她的想法会变,教育的理念要求会变,时代的要求也会变。我喜欢大方、瑞思等教育机构为父母创造的交流学习的平台,享受在湖北图书馆听国学大师、教育专家的讲座,在北京心理学课堂回归当一名学生,和家长们聚会交谈孩子们的趣事、在网上接受网友的推荐读一些好书浏览一些博客美文、留下一点时间和空间为孩子的事情思考……我因为孩子,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收获。为人父母,我们其实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她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8
孩子的成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你的个人品德,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温馨了,孩子在心理上才会有安全感,才能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空间,自由自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健全的发展。孩子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我和爱人因为生活上的琐事经常发生争执,明显感到孩子那段时间脸上看不到笑容,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有一次我们争吵时刚好孩子作业没写好,我们夫妻同时训斥了她,孩子高声的顶撞了我们,并大声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说我们总是争吵,她心里担心爸爸妈妈会分开不管她,而且哭的很厉害,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虽小,可是她的内心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了,所以我们家长有责任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安宁的家庭环境。
第二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当今社会孩子们最不容易得到的,现在的孩子除了要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家庭作业外,还要应对无休无止的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基本上是连轴转,双休日基本都在刻苦学习训练,没有多少时间能做她们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记得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时孩子学习舞蹈和二胡,每次回家练习压腿和器乐总要经过一番“斗争”,有一次我送孩子去上舞蹈课,路上我不经意的问孩子,你觉得现在开心幸福吗?因为作为家长我总觉得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金钱、时间和精力,孩子没理由不满足。结果,孩子的一句话惊醒了我,她说:“妈妈,我想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第一次认真的考虑了孩子的感受。后来,我和孩子达成了一致意见,兴趣班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且双休日必须有一天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支配,我觉得这样即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又满足了孩子的玩乐天性。
第三安全常识早灌输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经意的碰到很多小意外,小伤害,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做到防微杜渐。我会设置一些小小的“陷阱”,比如孩子18个月时(我写过成长日记)对我缝衣服的针特别感兴趣,我并没有立刻抹杀孩子的兴趣,而是观察一段时间后在她没注意的时候用针尾在她的小手上轻轻刺了一下,孩子立刻感觉到了危险,这时我会“不失时机”的赶紧上前安慰她,并适时告诉她这个东西的作用和危险性。还有一次,孩子看到大人经常从热水瓶里倒水喝,她自己也想尝试下,但是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明显有点困难,我看到后并没有大声呵斥,而是打开水瓶塞子,小心的让水蒸气轻微的飘过她的小手,孩子马上就知道了。正是通过这些点滴的灌输,在我们的家庭里从不担心孩子把开水瓶打翻了,剪刀伤到手了,桌角碰到头了,睡觉从床上掉下来等等······当然,前提是宝贝在两岁前,我家宝宝一直“毫发无损”的成长。
第四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比如日常的扫地、洗衣服、铺床叠被子,劳动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孩子只有切身体会才会懂得劳动的艰辛,才能理解家长老师的辛勤付出,才会加倍珍惜。记得孩子小学一年级时做作业经常边做边玩耐不下性子,经常很少的作业能写到晚上十点以后。有一次周六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写了一个上午也没有完成一项作业,那天我刚好买了一只鸭子回来自己宰杀,我就把孩子叫过来,很平静的对她说,协助我把鸭毛!孩子当时有点蒙了······做过家务的人都知道,拔毛桩是件很费时费神的事情,果然不一会孩子就开始嚷嚷不想干了,到后来孩子基本上是边哭边做的,我虽然也心疼孩子,可是我坚持让她必须和我一起完成这项任务,自那以后孩子写作业的习惯有了不小的改善,因为她切实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第五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9
儿子读三年级了,读的书越来越多了,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看书的时候有点囫囵吞枣,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境理解比较肤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作品本身表达的内容比较深刻,年纪尚小的他确实无法理解。其实,说来也惭愧,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这些年来不断地要求所教的孩子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多读书,读好书,但自己却很少看书,那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只是了解书名、作者,其他一无所知。
从儿子、从自身角度考虑,半个月前,加入了儿子的阅读行列。我们会各自选择一本书,挑选一个时间段,坐在一起静静地看,看到有趣处,也可以停下来先讨论一下。等各自看完以后进行交换。当两本书都阅读结束后,利用一起骑车上下学的路途或者空余时间一起聊聊书中的故事、人物,谈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孩子的理解或许有些肤浅、孩子的语言或许有点稚嫩,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经历、感悟去帮助他理解,丰富他的语言。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查反馈的过程,能让我清楚地了解孩子阅读是否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夜晚,温馨的灯光下,母子俩头凑在一起,各自翻看着一本好书,彼此间的情感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
希望每天都能让我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0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1
闲暇之余我翻开了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2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龙”“成凤”,我也不例外,从女儿读小学的那一天起,我就盼望着她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绩,最好是班级第一名。但有时候,事与愿违。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成绩也是起伏不定。每一次的沟通,都会成为战争的烟火。我一直在想,难道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
很幸运看了《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案例故事,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孩子的苦恼,也有家长的无奈,有孩子的心声,也有家长的心得。看了这本书,使我认识到我对女儿的教育的确存在着错误和不足。
本书共有九章内容,还一一分析了“小升初”后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家长该如何面对,解决这些问题。
成绩,是我衡量女儿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尺。每次测试,我都会问女儿考得如何,考得不好,会引发我一阵牢骚惹得大家都不开心。书中《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利成绩》让我知道,了解孩子不能只通过分数,而应该全面把握孩子分数背后的整体情况,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误原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多鼓励,少责骂。
《狠心的锻炼,胜过给孩子“特权”》,一位名师的孩子,因就读的小学条件差,冬天教室要生炉子。孩子每天总是肩负着为班级生炉子的圣神使命,第一个赶到教室,娴熟地点火生炉子,孩子的背上布满小裂口,露着红红的肉,但孩子从不抱怨,清理卫生区,也是干得满头大汗,更可贵的是孩子一直承担一项家务劳动——刷碗,即使在学习最紧张的初三、高三也没有放弃这项家务。最后,孩子成为英国某大学的一名博士生。这篇文章感动到了我。看来劳动和学习是不冲突的。现在的孩子,被我们惯的吃好的,穿好的,稍有不顺就发脾气,更别说帮家长分担家务了。能力都是相通的。适当让孩子做些家务活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向儿子学习》讲的是一个13岁的小男孩对冲浪狂热地喜爱。每天上学前,放学后,他都要划到冲浪线外,等着接受挑战。可是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孩子眼睛至鼻梁的地方缝了26针。母亲原以为孩子会放弃,但是8天后,孩子又下水了。让孩子不放弃的理由竟是一首蓝斯登·休斯的诗《母亲致爱子》:因为母亲曾告诉他不能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有时候,母亲的一句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需要我们慢慢发现,相信孩子是最棒的。
这本书,改变了我教育孩子的观点。其实,只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不错的将来。这应该是每一位家长所希望的。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3
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深知“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书中对于小孩的生活教育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睡,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从游戏到学习等,种种问题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
书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有时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经意间我们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这样她就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问:“为什么爸爸可以这样、妈妈可以那样?,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观会混淆,对你以后的话也会将信将疑、不会那么采纳听从的。所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则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却着实不易,我们自己应在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习惯,更称职地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现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里她爱吃的东西最好只给她一人留着别人是不能碰的,喜欢的玩具也不肯给别人玩,而且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坏习惯。所以书中提到教育儿童要教他们扫除自私自利心理,对于食物不要争多嫌少,对于玩具不要强夺霸占,需善事晓喻,教儿童推己及人,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思想,养成大气无私的习惯,认识到分享比独占更快乐。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4
编者按:《与孩子共读共书》,是高子阳老师编写的教育书籍,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看完之后的感悟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事提到了一位很了不起的老师——高子阳老师,那是同事听完高老师的共读共书讲座之后告诉我的,那一刻,正是我束手无策之时,苦于寻求如何帮助刚上初一的小子提升阅读写作兴趣的方法,终无所得。共读共书?很新鲜的词,好理解,可如何去做呢?原来,高老师有一本新书《与孩子共读共书》,于是,我毫不犹豫,当机立断,立即下单买了书。第二天,书一到,我便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感触良多。
高老师书中告诉我们:真幸福与真成功=读×书。“读”就是多读书、多读世界,“书”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多写,既要把一个个字写美,又要多写文章与书。多少是“多”,高老师从科学的角度就多读多写做了全面汇总;如何做到“多”,高老师提供的方法人人能用,所言的智慧均经实践检验;为孩子选哪些书,更有明确的答案,详细的书单列在书的后面,这些书全部是高老师和他的女儿读完的,极有参考价值。除了这些,高老师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共读共书记录本》。这个很有新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一起写,看谁读的多,看谁写的多,看谁读的好,看谁写的好!多么有创意的方法啊!
正人先正己。想要求孩子读书,不如自己先读书。曾经的我,对待小子,疲于说教,也买了很多的儿童书给小子,似乎小子也读了一些,但不知道读了多少,读的结果,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一定要写什么,整个小学,甚至连日记都不曾有写,自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就不佳,以致于已经在目前的学习中越来越显现出相当多的不足。现在,回头想想,这不能完全责怪孩子,因为,作为家长,我自己也没有努力去读书,去写作,凭什么来要求孩子就应该做到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读书,我却是懒惰的。要说喜好,其实,我倒是很喜欢古诗词,偶尔还模仿学着写上几句;也喜欢读读诗歌散文,闲时记录一些生活的小片断,不成文,只图个快乐。只是,对于大部头的书,心存畏惧,不敢轻意触碰,虎头蛇尾也许是我性格中最大的缺点。正如写字,一篇文字写下来,最好的只有前两排,越写越看不下去。尽管,一直以来,我自己也非常想改变,无奈,好的习惯不好养成,坏的习惯却难以除根。坚持,这个词我不陌生,作为一名老钢丝,我可以追随钢子先生,在钢丝善行团一起捐中坚持几年,每天用不影响生活的一元钱去帮助需要的人,并且,这件事,我相信也会一直做下去。那么,读书呢?我应不应该也坚持一下试试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做就做,带小子参加读书会活动,这是我们一起读书的第一步。两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这个要求并不难做到,书单目录也是照着初中教材所要求的名篇名著,本着共同的目的,一群家长,带着一帮半大孩子,从读书到心得分享,体验读书带来的乐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几番耳濡目染之下,我没看出小子阅读方面的进步,也许,时间才是检验成效的标准,即便现在看不出来,我想,若干年以后,等小子也做了家长,或许,对他来说,这些经历未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很难说。至少,这样做触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大增,并且有心重新提起笔来,记录心情,分享生活。
高老师书中提到的儿童读物,特别是绘本桥梁书,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本不仅限于孩子可读,家长也一样可以读,简单的文字,夸张的绘图,蕴含的是不凡的思想,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也激发大人孩子更多的想象力,高老师把这种创意带到课堂,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想象力是个好东西,它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创造力。我第二步的计划便是,陪小子一起阅读更多的书,对,就从桥梁书,绘本开始吧。读完再动动笔,虽然不能像高老师一样,每天笔耕不辍,一口气就能写好几千字。我们从就短一点的文字开始,我对小子说,你可以随意写,200—300不少,1000—20xx不多,写不出来,用画的,也可以啊!你写,我一定也写!不信?等着瞧吧。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记得20xx年春节前后,在空闲之余,一群素不相识又志同道合的网友,也曾弄了一个小集子《闲花文集》,其中,有我的一篇拙文入选。真没想到,随手涂鸦之作,自认为难登大雅,竟也有人能给予认可,这是对我信心的莫大鼓舞。开始,我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小子,甚至连我的妻子也不知道,这是多么不值一提的事情。也许我想错了,为什么不告诉他呢,他也需要有个榜样的力量,需要学习的动力。几年后的现在,我把《与孩子共读共书》拿回了家,跟小子说,好好读一读,咱们做个约定吧,一起读书,一起动笔写写,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我不奢求孩子将来能像高老师和他的女儿那样优秀,只希望他以后能记住,在他学习的道路上,有我这个“朋友”一路陪伴,一起读,一起写,一起玩,一起乐。
在微信朋友转发来的文章里,巧遇了“玉峰文苑”。原来,身边还有一个这样的平台,可以分享老师们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可以晒晒自己的生活点滴心情文字,可以发表孩子们的优秀习作读书感悟。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也按捺不住自己那颗略带“文艺”的心,写了几个小短文,发到了主编的邮箱。我想,就我写的这点东西,能不能发表并不重要,贵在学习,抛砖引玉。如果我真正地去做了,能鼓励小子也能多读多写,这便是成功。谁都想能够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也要明白“最是书香能致远”,多读书的好处最是如此。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要是不多读书,总是会感到墨尽词穷。杜甫不是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他还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的是别人的,写的是却是自己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加以表达,再分享给他人,才能引发他人的共鸣。阅读的快乐,无外乎是从读读和写写中来。令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经过主编的指正修改,也有几篇小文得以在平台发表,在此,要感谢主编们的抬爱,我将继续努力,多读多写。我对小子说:小子,你要加油哦!
读书不是读死书、死读书,活学更要活用。《红楼梦》里有一幅很妙的对联,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字的书要读,无字的书也要读,就是人要致力于学,书里书外地苦读,这个事情不死不休。我想,往深了说,这可能就是所谓“知行合一”吧。
高老师的《与孩子共读共书》一书,给了我莫大的启发,我也将不遗余力地向朋友们推荐,并且从自身开始做起,共读共书,共享成长的快乐。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5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家庭教育》这本书不但是我们家长的好帮手,里面所讲的故事,连孩子都非常喜欢阅读。每次,读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会及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让她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实例教育。
我非常感谢《家庭教育》这份家长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优秀的母亲靠拢;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互动;如何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许多反面的教材,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们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打,便是骂,结果孩子是越打越不听你的话,经常和你讲“道理”认为是他做的对,和你唱对台戏,形成对立面。后来我们学习了这本书中的好多文章,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应耐心说服教育,还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们要不断遵循《家庭教育》一书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平时要从“言行举止”、“待人处事”、“文明礼貌”、“宽厚待人”、“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等方面做好带头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师,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6
在仔细阅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发现它确实是一本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于一身的好书。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的小标题,让我们觉得一目了然,不由得产生一些共鸣。还有书中有许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实的实例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书中有一篇可怕的“比较”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种可怕的“比较”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第一个指出了比较造就喜欢“攀比”的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路上相遇,开始“比较”起来,结果到了幼儿园里,这两个孩子也开始“比较”起来,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不难发现的,孩子之间会说:“我的裙子很贵的,我妈妈买的。”另一个孩子会说:“我家里有一条比你的还要漂亮。”
其实家长会对孩子之间的比较感到无奈和不解,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一丁点的孩子竟然也学会比吃、比穿、比谁家房子装修的好,其实家长不知,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妈妈之间在“比较”,孩子当然很快地就学会了,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还有这样一个实例说一个孩子一直喜欢看电视,妈妈就说:“你就知道看电视,你看妹妹多听话,一回来就练习弹琴……”当这个孩子一听妈妈这样说,立刻就不高兴起来,就想难道自己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妈妈的话让他很伤心。
其实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长喜欢在别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这一点其实作为老师也是值得深思的,当一个学生经常犯错误,我们要找出原因,不能横冲直撞地去责怪他,更不能说一些与他人比较的话,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重,孩子的自信就会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长此下去甚至会自暴自弃。最后一种负面影响是比较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其实爱比较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当孩子不如人意时,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反过来想,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更好,一旦别的孩子超过自己是,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纵观《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学习,在与孩子沟通方面,我们知道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要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放弃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己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输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健康、乐观、向上。
好父母、好老师都是学出来的,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
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了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但读完这本书,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父母,一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从父母,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我认为,虽然孩子还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现在当孩子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有时他可以向我们表达他的意见,有时我们需要给他一些指导。这样,他的果断和自信才可以逐渐增长。
其次,我们应该平静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有时,当我们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释作业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解,我们会不耐烦,导致他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冷静地向他解释事情,让他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平静的交谈,可以使孩子放松下来你,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沟通。
以前,我们不让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们也不希望他干预,因为害怕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认为做事可以锻炼动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饭时,我们希望他准备好饭碗和筷子,晚饭后,我们让他清理盘子,在假期,他还主动洗碗,我们同意了,他洗完后,我们还称赞他。
从那时起,当他主动提出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一般没有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启发了孩子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丢失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环境,学校教育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比别人更好呢?有必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入手,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7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王楚涵的家长,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么大的一个话题,看过的内容也很是受益匪浅,感觉家庭的教育相当的重要,我们是孩子的从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们的终身教师,家庭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因而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准、情感方面,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就简单分享个小事件与各位家长们共同讨论学习。
背书:
上四年级以来,我发现王楚涵的学习内容增多了,也常常会伴不自信,容易烦躁,前段时间放学回来做完作业,晚上吃完饭有一篇课文要背诵,还没背就说‘妈妈我这篇课文背不下来,好难背,记不住,真的记不住’说着就要哭出来了,我就说你还没背怎么就知道背不下来呢,小孩就接着说‘就是背不下来’,我没耐心了就说‘找你爸去背’。她爸爸比较有耐心,走到楚涵面前就说‘哪里能背不下来呢,我们家楚涵脑子这么好使怎么会背不下来呢,来爸爸跟你一起背,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背下来,而且很快就背好了,你相信吗,‘我不信,我就是背不下来’楚涵说。他爸爸说,你一定行,而且会很快,小家伙半信半疑就跟着爸爸去背书了,
我就看到父女俩在阳台上,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起来了,边背书边鼓励到最后是越来越兴奋,很快没20分钟就背好了,开开心心的收起书本去睡觉去了。
一件背书的小事情,不难发现孩子有个小问题:
烦躁不相信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非常重要,他爸爸做法我很赞成,我相信孩子们都是很聪明的,在家庭环境的干扰下,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看过这本书后,我想我会在家庭教育上会做的更好:
1)
对孩子要有耐心。要把孩子的当成朋友去沟通交流,让孩子把我当成他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呼来喝去的大人。这样我会更好,更有耐心的去引导她。
2)
发现优点,时刻鼓励。在家里需要交流的机会就会很多,碰到好的方面,及时鼓励,也要从每一件小事中寻找孩子的进步,引导到一个积极,阳光,正面的方向上面来。
3)
减少批评。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很多的进步,而不是很多的退步,尽量减少批评坏的,多夸奖些有益于好的事情。
4)
勇于尝试,参与社会实践。若一个机会,我会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去体验社会,我想对她的人格方面会有很好的帮助
5)
要让孩子快乐。好心情从微笑开始,妈妈微笑了,孩子们会笑的的更灿烂。孩子们能感受到,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6)
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独立才能自立。平时我就是事事操心,最后反倒闹心。
以上就是我读完家庭教育这本书以后的一些感想,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来共同建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8
自从进入幼儿园工作,就对家庭教育情有独钟,从《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正面管教》、《孩子,你慢慢来》等等,都会从书中学到一些好的理念和方式方法。5月共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第二版)》真是收获很多,本书是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在这书里,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了很充分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负家庭教育责任的,都有很具体的指导。
书中指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些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学来说,对此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家长是不了解的,所以在读这本书时,我所思考的是如何把书中的知识传递给家长们。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采用游戏式的教育法。
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随着自主游戏的推进,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有看图画的机会,有剪图的机会,有剪纸的机会,有着色的机会,有穿珠的机会,有锤击的机会,有浇花的机会,有塑泥的机会,有玩沙的机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机会,有他们自主选择的材料、场所和玩伴,才能更好的自我发展。
无论是哪种家庭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人们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折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的行为过程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首先是通过感觉,也就是直观表象来认识外界事物。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第一个榜样。许多子女的行为举止之所以像父母,与其说是遗传不如说是早期模仿的结果。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行为规范,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对美丑、善恶、是非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为人诚恳,言行有礼貌、讲文明,孩子看得见、学得到,天长日久就会起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对别人的态度粗暴,行为失态,缺乏教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其中,对于小孩子学习待人接物这一方面,无论在幼儿园中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应该引起重视,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的,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顾虑别人的安宁,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得着与病人表同情的机会,应使小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好习惯,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情,教育小孩子爱人。
最后,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科学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和阅读的环境等等,用环境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家庭教育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19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现在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0
近日,拜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此书分十三章,以浅显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为人父母者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书中陈鹤琴先生运用了一百多个案例,而其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有关儿子一鸣的。从所举事例可以感受到,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细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过许多的母亲。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试验,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家庭教育道路。
陈鹤琴先生指出,“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此话说得不无道理。在不少家庭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采取的是这样的作法: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对孩子怒气冲天,大发雷霆,一个却对孩子好言相劝,哄骗利诱。如此一来,孩子便可能会得寸进尺,甚至对父母之言产生轻视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年轻父母与爷爷奶奶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必须采取统一的态度。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也同样如此。作为教师,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一旦发现了问题,都会严肃对待,认真教育。可现在很多家庭,要么是称没时间管教孩子,要么是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极不重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长所教的,完全跟学校教师所教的背道而驰。结果呢,老师辛辛苦苦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后果。这岂不令人难过?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方面面都应该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书中124页,有这样一句话:“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陈鹤琴先生的话,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同样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就应该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把他们看做一个真正的“人”!既为真正的“人”,就应当享有作为“人”的尊严。我们就应当同样给予他们尊重,而不能因为是他们的父母或教师,就任意的训斥,或时整天板着脸孔,做出一副威严无比的样子。这样,有可能表面上让孩子驯服了,但孩子的内心呢,却不见得信服。甚至,还会在父子、母子或师生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导致彼此的隔膜。此举,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则孩子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教诲,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时,有了尊重作基础,孩子与父母或教师之间的关系则会显得和谐、和睦而快乐。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则是用金钱也买不回来的。同时,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或教师的言行会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孩子,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他人。
陈鹤琴先生在书中还提到,“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爱人”。看到此处,不禁想起了一位学生家长曾经愁容满面地对我说起的一句话:“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一点儿都不晓得关心父母!”其内心的忧虑,溢于言表。我想,有此烦恼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实,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需要后天的培养。为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爱孩子,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为孩子操劳,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辞。但可怜的父母们忘记了一件顶重要的事,忘记在爱孩子的同时,教会孩子关爱他人。于是,培养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于是,父母们无奈地发出上述的感慨。其实,教会孩子关爱他人,并不难。关键在于,为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比如,家人生病时,可让孩子端水拿药,嘘寒问暖;吃饭时,教孩子把好吃的饭菜夹给长辈吃;出门购物时,让孩子帮着拎东西;家人生日时,自制或选购小礼物,并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遇上自然灾害,引导孩子用零花钱为灾区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识地长期进行训练与培养,那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而不会成为为世人所不齿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这是陈鹤琴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为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却还是忍不住动手帮着孩子做了。就拿我来说吧,儿子小时候,生怕他剥不好葡萄,总是一颗颗剥皮去籽后再送到儿子嘴边。做其他事,也是如此,关怀备至。老公发现后,极力反对。细细想来,自己的确做得不够高明。表面上是爱儿子,实际上却在无意中害了儿子。让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处多多。首先,在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自然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这将极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其次,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可以发展他的双手的小肌肉,训练并提高双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这又将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第三,孩子独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成功,则可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失败,则从中汲取沉痛的教训。因此,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锻炼机会,都将很好地帮助孩子积累实践经验,以免重蹈覆辙,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让孩子在独立做事,则孩子就会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体验,是父母所不能给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激发起再一次冲刺的信心和欲望。因此,为人父母者,何不放开手脚,让孩子们独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里行间,听陈鹤琴先生娓娓道来,真的是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曾赞道:“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能捧起此书,认真拜读,这样,“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多好!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1
《家庭教育》里的《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一文,阐述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分析了其中的利与弊。这将为许多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的家长们,提个醒,作个建议,供家长一个参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为上了这些学校,孩子的前途就锁进了保险箱。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殊不知,不适合孩子的学校制度,反而会使孩子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择校,这样就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个问题。有心理恐惧的小孩也不适宜上寄宿班,因为小孩更没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负担。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让孩子从小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先天的固然很好,但后天培养更重要,与其在东奔西走,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要进名校,择名师,还不如加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养一些他自身对学习的兴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这些在教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按照书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还有《家长学校》,《幼儿发展》等等,看了都获益匪浅。还有《巧手妈妈》,《小制作》,《家庭医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栏目。希望以后能读到更精彩,更实用的《家庭教育》。来共同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知能力,为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2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骗),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让1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2个小时,哭睡了),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对待孩子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国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8年间的买书记录,除了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100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临,那种使命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2年多陆续购进了5000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书,少部分是饮食健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干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书,分不清好坏(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观点合理否),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写道“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习吧!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3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而陈鹤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紧密联系结合的开拓者。虽然我们还并未成为家长,但细读这本书,也能收获到许多感悟,对我们的专业实践也有许多启发。
《家庭教育》一书对于如何教养小孩讲得详细入微。不仅包括养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处事方面,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指导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养孩子。例如在讲到游戏与玩物时,陈鹤琴老先生建议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在游戏中成长探索,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又例如在责罚方面,陈鹤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暗示比消极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写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认,而是告诉他那几个字写得特别好,剩下的字也请像这几个字一样写得工整规范。
看这本书时,突然想起小时候犯了错,妈妈总会告诫我:“小心爸爸回来教训你。”我想,在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这种情况。这就好比戏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妈妈总是扮作红脸,给予你慈母的爱,而爸爸总是扮作黑脸,给你严父的威严。可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慈母的爱并不能消除严父带来的伤害。《家庭教育》一书告诉我们爸爸并不是大老虎。父亲是孩子力量和勇气的依靠,不要随意用父亲去恐吓孩子,孩子做错事后不要就对他说:你再不听话,你爸爸回来教训你!这样子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对父亲产生天然的抗拒感。
陈鹤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浅显易懂、容易掌握,但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陈鹤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思想在此书中也多次渗透与体现。“活教育”就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譬如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爱游戏,成人就应多多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参与,提供合适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种“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教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多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关在家里,怕孩子弄脏衣服、受伤、受累或受凉感冒,而是在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为,生活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这本书为广大成人提供了一个借鉴。这本书教育父母不仅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4
本书从孩子教育主要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旁征博引,切中时下流弊,非常中肯,给我们指明孩子成长道路,正确教育方法。看到书里描写情况,自然联想到自己孩子学习、生活点点滴滴,几分相似、几分同感上心头。
拔苗助长不利孩子发展。整个小学阶段,孩子需要解决的发展任务,是处理好勤奋感与自卑感。适量的指认任务能促使孩子勤奋感、成就感。反之,如果任务不断加码,最终导致孩子无法完成任务,产生挫败感,要么反抗要么放弃努力。一味填满孩子,久坐桌前,缺少与大自然相处机会,孩子注意力、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会有多大发展?我特别能感受到,偶尔几次的作文作业日,写完作文都已经快晚上九点了,看起来神态木讷,反应缓慢。有时作业少,完成的早,我们就去外面玩,一会捉迷藏、一会儿翻爬梯、有时在活动器械上做各种难度动作…那神态活灵活现,我说这才是孩子,孩子爱玩是天性,顺着天性培养个性,春天小苗需要阳光和雨露。
健康是革命本钱。该书从中医角度,让我们观察孩子成长变化,同时增长我们中医知识。病在心,面红而心热,病在肝,面青或身体有疼痛,病在脾,面黄而浮肿,病在肺,皮肤面色煞白似有寒气,病在肾,面黧黑而无光泽。如果一个孩子不爱活动,也许是脾虚而气弱…。这些都便于我们观察孩子健康。我家孩子身体健康好,今年长高了许多,在身上有些瘦弱,饭量不大,我们一直比较在意,所以这本书提醒了我们,抽空带孩子看看中医,二年级正在孩子换牙齿时期,门牙松动一直没掉下来,如果不及时把牙齿换掉,会影响新牙发育,孩子怕疼,不肯去医院拔牙,看来做正确事情,也要下决心。
安全无小事。书里提到:经常向孩子说明什么事有危险,什么事不能做,应该怎么做,而且这种苦口婆心唠叨,要重复多次才有效果。这时我想起,过马路时,一是不能闯红灯,二是不能跑,要左右多看看,确认安全后在过马路。还有孩子爱大闹,做电瓶车时和大人背靠背,这样万一摔倒很危险,一定改掉不好习惯。遇到安全危险等如何应对,我们也给孩子考过,不过书里这10道保命题,还是比较全面的,有些我们也没遇到,一定要考考孩子,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昨晚我问孩子,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孩子确实答不上来,看来“不超过20%孩子知道妈妈生日”,统计结果相对准确的。我们无休止抛给孩子很多爱,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爱他人的能力。付出爱能提升愉快感,把自己最珍贵东西分享给他人是爱的体现。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华文明传统熏陶的孩子不比西方价值观教育孩子差。为了培养孩子爱心,大人适当的表现“弱些”,给孩子以关爱别人的机会。别在孩子面前充当成顶天立地大人物。
让孩子做自己心灵主人。人天生有自己做主的愿望,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让孩子在试错中学习,提供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这样才有独立思考能力,才有创造能力。所以,孩子学习时,不要陪伴,让她独立完成,有困难她会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会求助老师和父母,这点尤为重要,我们真没意识到,以后孩子做作业是一定不要陪伴。让孩子独自完成作业,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和专心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5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6
看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下面我就具体我的思考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记忆最深的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这句话我表示很赞同很赞同。我在生活中看到好多的例子就是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家庭环境好的人孩子相应的也文质彬彬,懂得礼貌;反之,家庭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克制,自检,才能做到与前者媲美的程度。我举个我看到的事例,我们家那边有许多其他地方过来打工的人,他们的父母都要工作,相应的孩子就疏于管教了,我看到他们平时在家里就是玩玩,然后出去转转,有点类似于混混的感觉,而且时不时地能听到父母之间的粗口,我在想:当他们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是另一个“他们现在的父母”吗?然后代代相传,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样,薪口相传,永远延续下去,然后恶性循环,这样时代、社会、经济能进步吗?中国的学前教育能进步吗?
另外陈鹤琴先生说:“人好坏,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所以说,除了后天环境原因之外还有先天遗传的原因。遗传决定论的支持者有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以及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而选择环境决定论的有洛克的“白板说”以及华生等人。而陈鹤琴先生是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我记得有次老师上什么课的时候说过,现在就要考虑后代的问题了,考虑基因,考虑家庭,考虑很多很多。所以啊,现在要从选男朋友开始了,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是也不失为一种验证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就如陈先生所言:环境、教育(学习)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遗传也不可忽视。还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所以研究儿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会更加努力地加油,为学好这个专业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目标而奋斗!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7
以前,每每发现孩子的不好习惯,总认为孩子自己不听话,从没从自身检讨我们家长自身的不足之处。其实,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父母是家庭教育和影响孩子行为的先行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没有不懂教的父母,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需要我们先从自身做起,注重孩子的品行教育,习惯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时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也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于言教,我们将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座,与同学团结关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担当,碰到困难从自己做起,铸就孩子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其实,孩子的许多习惯都受大人影响,所以我们家长本身约束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比如养成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的好习惯,爱劳动、讲礼貌、讲卫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女儿在这个暑假里在这方面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来做,还学会了帮妈妈洗碗,一个暑假里基本上是每天饭后女儿自己洗碗,有时我下班回来晚了,女儿还会把饭给我盛好端给我吃。曾经是心里有些舍不得让还不到八岁的女儿做那么多,但看到女儿的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从《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里,我们能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结合实际,掌握方法及时与孩子沟通,及时疏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让孩子着实能够健康起来,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在与孩子沟通上都犯一通病,就是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有时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甚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了孩子内心的埋怨,甚至记仇,所以批评孩子前首先要弄清原由,不要乱批评;批评时需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最好是一对一,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长包括我自己,总是当着其他孩子和家长的面,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不经意就会说自己孩子不爱听的话伤孩子的自尊心。虽是言者无意,但却孩子有心啊,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多表扬孩子,给孩子各方面都树立自信心。
我们一再强调,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核心,从实际生活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品格修养与家庭人文环境的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充满爱的家庭,孩子学习成绩较好,特别是精神素养方面,我们要用人性适度约束本性,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有爱心,在家庭里父母首先要做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才能让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自然成为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人。还是那句老话,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是永恒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在家长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坚信,在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共同努力、精心培养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成语耳濡目染: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意指“耳濡目染”之“濡”,典源作“J”。“J”义同“濡”。濡,习染、感染。“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而深受影响。语本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源]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据《全唐文·卷五六三·韩愈》引)公讳启,字某,河南人。其大王父融,王父,仍父子为宰相。融相天后,事远不大传。相元宗、肃宗,处艰难中,与道进退,薨赠太尉,流声於兹。父乘,仕至秘书少监,赠太子詹事。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J耳染,不学以能。始为凤翔府参军,尚少,人吏迎观望见,咸曰:“真房太尉家子孙也。”不敢弄以事,转同州澄城丞。益自饰理,同官惮伏。[典故]“耳濡目染”原作“目J耳染”。唐代时,虔州长史房启因病去世,文学家韩愈为他撰写墓志铭,讲述他生前的种种事。房启的身世显赫,曾祖父与祖父都做过宰相,父亲也担任过秘书少监等职务。韩愈说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受到父祖辈的影响,听熟了、看惯了应有的做人处世态度,而养成高尚的品行与才能。後来“耳濡目染”这句成语就从原文的“目J耳染”演变而出,形容经常听到、看到而深受影响。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8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着——《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当前,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部、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而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也知之甚少的话,我们的孩子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想,这既是很多家长、从教者所困惑的缘由吧。
成语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如: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六:“[他]虽然谈不上什么进步思想,可也不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又如:为了胜利,就可以损人利己,就可以投机取巧,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祖国需要这样的人材吗?——任德耀《小足球队》第五幕
成语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着劝世之意。”又如: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29
上周听到校长的分享时,其实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我已经不止一次听人到中年后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孩子的遗憾、自责,都会提到如果怎么样、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幸而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优秀的,还能给人以慰藉。对比他们的遗憾、自责、难受我觉得我无比幸运,多么幸运在我将为人母的时候我接触到了《聚焦家庭教育》这本书,所以这本书现在不止我在读,还拿回家把一些观点和我的老公共享、探讨,不仅对于我,对他来说也是及时雨,我们为了孩子在开始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和学习,所以我会读、而且会反复的、好好的去读。
其实把我们组放到这个位置分享压力很大,数学组没有音、体、美、英那么多才多艺,也没有行政组那么高的站位和思想,所以最后我们讨论决定还是彰显我们的本色——踏踏实实。我们就踏踏实实的说说读后的真实感受和反思。
本周我们组承担的是分享第五章《行动与语言》,提到行动与语言,大家都能想到言行合一,书中的观点我不再做介绍,大家都能看到。关于行动的阐述我读懂了,但是关于语言部分的阐述虽然我读了很多遍,还是有点模糊作为父母到底应该怎样把握,所以我需要继续去读。不仅在读第五章,包括在读前面的内容,读完后我的脑子里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就谈谈一点我粗浅的、还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教育聚焦到家庭,更应该聚焦到学校教育。提到行动,父母的行动关注了孩子,保护了孩子,为孩子提供了亲近感、安全感。提到老师,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行动和语言能教学生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好的做法相信大家比我更有经验。但我认为,作为老师除了教学生知识外,最重要怎样用行动和言语搭配起来,保证学生在学校也能有像在家一样的安全感、亲近感、只有心里踏实了才能开展其他学习。周末在家看微博,热门几乎都被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刷屏了,本来定档在6月的这部电影据传因为题材反映的是校园欺凌,太过真实和敏感推迟到了现在才上映,首映当日票房就已经破亿,都说艺术源于现实,虽然我没有去看,但是我能感受到校园霸凌事件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又让我想到了我去年前看到的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也是因为校园欺凌,生生的毁了一个花季少女,每当想到女主的无助、绝望,我的内心就觉得异常压抑,施暴者固然是施暴者,冷眼旁观、甚至置若罔闻的老师和同学又何尝不是施暴者的推手呢?就连女主的扮演者也因为拍戏四五个月的压抑差点得抑郁症,事后两个月才走出来,更何况是当事人?
学校是防治欺凌最有效地地方、最前沿的阵地。有的老师要问,小学不存在霸凌,没有那么严重,我们不用重视。我想举一个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其实小学一二年级那些给我带来快乐的事我大抵不太记得,但是一个叫史超男的男孩(真的不是恶意诋毁,他就姓史,历史的史)每次在等班级开门口大家挤着进班时从背后踹我一脚,并警告我如果敢告诉老师或者家长就会怎么样报复我等,胆小怕事的我就真的把这件事儿藏在心里,藏久了我就变得更胆小怕事、不自信,成绩也受到影响,一直到现在都不能释怀,现在回老家遇他心中有说不出的芥蒂。虽然这也称不上霸凌,但确实很长一段时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每天都在不安、惶恐中度过,学习也变得没那么专注。想想如果我及时告诉了老师、或者老师、父母及时觉察到了我的不对劲,亦或许学校老师比较重视在行动和语言上往积极正面引导我们,可能我们都会比现在更好。总之,我想说,如果在基础教育最初的六年我们用语言和行动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勇敢、善良、敢于说不的孩子,那么在他成长为青少年后他就不会成为施暴者、冷眼旁观者,甚至被施暴时会勇敢的站起来,向他们说NO。对学校和老师有了安全感、倾诉感、亲近感,我想再谈教学,是不是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达到家长和我们的期待呢!所以在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安全感,用语言的力量去判断学生的过去,引领学生的未来,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二实小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30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得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得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31
读完这三期《家庭教育》对我的感受颇深。尤其读完这篇《溺爱》滋生了《啃老族》这篇文章,使我联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联想到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观念。每个父母心中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掌握更多的知识,去更高的学府深造来适应这个日趋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家长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偏激,以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家帮助孩子打点一切,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不懂的体谅大人的艰辛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这样做理所当然,日久天长滋养了孩子的惰性和对家长的过分依赖,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种现象。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只要有成绩,家长就觉的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其他方面也顺理成章同样优秀,而忽略了对孩子适应社会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到社会后很难适应难以独立生活。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32
今天读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学习》,里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值的借鉴和学习。
其中有一条说到:家长要学会宽容,敢于放弃“完美”。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思想驱动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这种完美主义在于其他孩子攀比的过程中,难免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的到的只是父母的唠叨、不满、抱怨、指责,长期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的遭到打击,从而产生了厌烦感。
聪明的家长都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密切与孩子接触,从深切智慧的爱出发,用“赏识”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光;用热情赞美代替讽刺、挖苦,宽容孩子的缺点和过失,认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与生俱来、与生相伴的。于是,家长就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用有点去点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点燃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33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的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的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的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觉的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34
读了这本书,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心。当父母的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一帆风顺。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的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的就把这些都用上了。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觉的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下了,这样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效果。仅此而已,我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残酷的、是违背人性。因此,我们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难重重,让他玩了,学习不进步,不让玩,还在脸上灿烂花朵般的笑容没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觉的孩子的童年时快乐无忧无虑的。所以没怎么在学习方面管他。结果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落后,玩与不让玩做到适度真的很难。
教育孩子有的时候会很生气,有的时候孩子进步了,也感觉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种快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真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快乐。一种美好的享受。希望我们都在快乐中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父母都乐此不疲。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35
读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学的悬梁岁月”的文章,感触很深。说的是前世界乒坛冠军邓亚萍苦心求学直至读到剑桥博士的艰辛历程。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刚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亲坚持对他说,你很优秀,真的,后来靠吃方便面矜持集训的 她最终靠坚韧的毅力取的了骄人的战绩。
同样,退役的她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清华大学读完了英语本科专业,后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再到后来就读英国剑桥读博士,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与外国教授用英语熟练交流,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挑战,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的益于她先天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想反,在条件对她很不利的情况下,靠内心那对强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撑,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和他人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生有涯,知识无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篇36
读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学的悬梁岁月”的文章,感触很深。说的是前世界乒坛冠军邓亚萍苦心求学直至读到剑桥博士的艰辛历程。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刚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亲坚持对他说,你很优秀,真的,后来靠吃方便面矜持集训的她最终靠坚韧的毅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同样,退役的她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清华大学读完了英语本科专业,后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再到后来就读英国剑桥读博士,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与外国教授用英语熟练交流,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挑战,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先天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想反,在条件对她很不利的情况下,靠内心那对强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撑,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和他人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生有涯,知识无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12-13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15篇12-13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书心得01-24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1-17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30
家庭教育心得11-07
家庭教育心得09-01
家长家庭教育心得01-22
家庭教育心得范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