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初一第一单元学生心得

时间:2022-11-22 16:21:5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初一下册第一单元学生心得(精选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初一下册第一单元学生心得(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初一下册第一单元学生心得(精选5篇)

  数学初一第一单元学生心得1

  一、 教会中学生读书

  目前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不去琢磨定义、定理中的深刻含义,而往往是死记硬背。这使中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教会学生读书,对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也就是大体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读读 、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二是细读,指导学生根据编好的阅读提纲(或学案 )细读教材,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之后带着疑问去听课,而后再做练习,通过练习来检查 自己预习时掌握的情况。读书时,尤其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依据,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对于每一个概念,都不能仅仅简单地要求学生背过、记过,而是要启发他们怎样挖掘、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本质,促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要使学生掌握到点到点的距离相等的本质,从而将此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区别开来,为初三教材圆的内容中三角形的外心与内心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精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若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 指导中学生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中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质量,而听课质量,又取决于会不会听课。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首先要有听课的积极态度,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稳定,把与学习无关的思想统统排除在大脑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听得最准确,看得最清楚,记得最牢固,思想最活跃。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老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难点,听课的同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注意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学生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 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学家申斯基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只有喜欢、爱好才会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教师要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使数学变得有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1、理解加以关心,深入学生心理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发展,包括他们的特长与兴趣,并且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仅仅是数学老师,而且是真正关心他们发展的师长与朋友。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信任你,自然也会喜欢上你的课。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此时,引导他们找出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就事半功倍了,从而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引发学习兴趣。

  2、优化新课导入,趣化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序幕,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导入新课必须适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地吸引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由大人、小孩都喜爱的扑克牌谈起,接着拿出一副包装精美的新扑克牌,像变魔术一样,随意抽出9张扑克牌,正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任意两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在学生热烈讨论一两分钟后,接着让学生动手实验.问:如果在每一张牌的正面都写上1,反面都写上-1,考虑所有牌朝上一面的数的积.开始9张牌都正面向上,上面的数的积是1.每次翻动两张,就是说有两张牌同时改变符号,这能改变朝上一面的数的积是1这一结果吗9张牌都反面向上时,上面的数的积是什么数这种现象为什么不会出现你能解释为什么不会使9张牌都反面向上了吗如果桌上有任意奇数张牌,猜想结果会怎样学生产生急于解疑的心情,学生兴趣油然而生,就会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3、开展学习竞赛,活跃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乔治波利亚认为: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具有尽可能多的探索兴趣.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适当的竞争,可以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和独创性.只有对学生的点滴创新及时给予鼓励,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故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促使他们乐意学好数学.

  例如:在教学记忆1至20的正整数的平方与1至10的正整数的立方时,可采用打手猜数、抢答、开火车等形式的比赛练习.

  以上各种学习方法中,还可穿插训练学生说课、讲课,对优胜者进行表扬.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又在快乐中使他们受到鼓励,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4、品尝成功喜悦,增强学习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上,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不同的学生做完不同的练习题。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求。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数学初一第一单元学生心得2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同步发展。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 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观察和操作,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教育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感性认识是思维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基石。只有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实践出真知,从而也培养学生爱思维,会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操作:拿出已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然后将准备好的沙子用圆锥体容器盛满后,再倒入圆柱体容器,看几次倒满,可以让学生多作几次。学生通过操作都得出三次可以倒满,并且几次实验的结果都一样。这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圆柱体容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容积的3倍,若不计容器的表皮的体积,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3倍。反过来,圆锥体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这样,学生在上节得出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 1/3。若用字母表示则为V=1/3Sh。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维推理,不仅使学生明白圆柱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而且还牢固地掌握了圆锥体体积的公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 质疑问难,启迪思维

  从原有的教学基础出发,通过直觉或逻辑的手段提出数学问题,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质疑的时机,把问题摆出来,使学生围绕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解疑的积极性。

  又如,我在讲解环形面积计算这一节课时做了如下设计:出示环形图介绍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形提出问题:图中阴影环形面积如何计算?

  数学初一第一单元学生心得3

  这个暑假,我们进行了几天培训,我也有不少收获。

  一、我学到了一种新的描述问题的方法。 刘老师给我们上了数学建模课,其中我觉得对我最有帮助的是“设置贮油点”这个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但我却学到了一种新的思维。之前做题目的时候,都是直接“对着题目做”,油就是油,距离就是距离。这道题目的讲解让我得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把题目的意思抽象成一个个变量和常量组成的数学式,而目标就是求这个式子的最值,这实在让我耳目一新,这样的做法在许多时候的确更加简洁、方便。

  二、我又巩固了之前学到的知识。比如线段树的内容我在合肥就听过,然而难度确实太高,当时勉勉强强好像弄懂的题目,之后想起来又不知怎么做了。这次的课的难度比省队培训要简单些,我才完全听懂,讲的题目也能够写出来,以后才能学习更多的应用。类似的还有二叉查找树,时间太长,几乎已经忘记,这次提起来才朦朦胧胧地想起一些来。

  三、我在这次课学了新的知识,平衡树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叠放箱子也是一道普通的线性动态规划题目,却使我领悟了动态规划一个经典的技巧:一维不行就二维,二维不行就三维。做出这道题目,给我的益处是不浅的。

  另外,我还发现了许多急需我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题目的`方法很有问题,往往只是对着题面做,或者是想一想能不能用什么思维或算法往上面套,却没有发现题目条件里隐含的性质、条件等,也没有想到怎样转化问题。常常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听到老师一步步分析都觉得很对,到了最后,问题豁然变得简单,回忆起来,知道自己想多长时间也是想不到这个方面的。这终究还是做的题不够多,没有培养起“感觉”来。

  二、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运用不够。听课时虽然听懂了,知道了它是怎么一回事,但却无法运用,无法根据实际问题对它进行修改,这是我对它的特性理解不深。

  总之,这次暑假培训让我看到了许多问题,思维也得到了拓宽,虽然课程的速度慢了些,但也可谓是收获颇丰。看到的问题,我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

  数学初一第一单元学生心得4

  所谓“乐学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特征的总和,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一、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

  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能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思考,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为:请学生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有6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李x和王平,他们各分到几个苹果?学生能很快取出3根小棒。教师接着说现在只1个苹果,还是平均分给李x和王平,请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许多同学被难住了,有的同学把一根小棒用手指握住一半露出一半,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探索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新课程提倡注重过程,要让学生自己主宰学习的认知过程,亲自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思索,以“动”促“思”,对所学的内容才能真正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并享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平方厘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量一量,发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秘密;找一找,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摆一摆,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图形。经历亲身体验和感知,很好地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样,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促进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呵护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而好奇心正是创造的起源,是独创思维火花的闪现。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那微笑的面庞,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目光,让每个学生感到安全、舒畅,学生便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我们给予启发诱导,鼓励呵护,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尊重、理解、包容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策略,锻炼胆量,树立自信。

  1.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说错,建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与自己不一样或方式繁琐就一律抹。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就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策略。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不要随便指责,只要学生以积极心态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迁移通化了新知识,解决了新问题,我们就应给予表扬、鼓励,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后,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减法、除法没有,老师在肯定学生问得好后再启发学生:“你能自己算算试试吗?”学生敢想、敢疑、敢说,受到启发,通过努力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但认识上就会产生飞跃,也锻炼了胆量,树立自信心。

  2.善待每一个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多接触,谈心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况;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让学生在公平、和谐、竞争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和潜能,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去获得成功。如在计算训练、统计操作中经常设计“夺红旗”、“找朋友”、“送回家”、“开火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活动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几何知识、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中安排一些争当“小神探”、“攻坚能手”、“智多星”、“红旗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

  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学法、思维和语言的表达。那就不能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一个学难生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进步,那他就应该与考第一名的同学一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在学习中都按要求完成好作业的同学,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比谁的解法更优、思路更简,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不断努力,永不满足。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好奇,有求知欲望,但不刻苦、没耐心、少毅力、自我控制力差。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在动手、动脑、动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养成乐学好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了“利息”前,就可以安排学生去调查。

  数学初一第一单元学生心得5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校积极学习生本教育,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生本教育”。从接触“生本教育”开始,我发现生本教育与我校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在我校的不断深入,我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若将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主动学习,同时也听了不少生本实验课。生本教育带给我惊喜、欢乐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过这期间的困惑。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开朗。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在这样课堂教学氛围中因受到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仍然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我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同时,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此我也“蠢蠢欲动”,开始在我的课堂进行生本实验。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对生本教育的点滴实践。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头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只有做到以任务为导向,明确方向,预习才有效。尤其是数学课,“前置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我通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

  成立“数学学习讨论小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他们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生本数学”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灵活分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过去,在学生接触一种新例题时,我们总是先把这种知识点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然后再举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学生内在潜能的无可限量。于是,前不久在上新课时,我尝试了用生本教育上了一堂课。在学生前置预习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先例举了几道新课中的题。然后由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结论。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个小组还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为学生自身主动的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看似那么简单,却又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本的数学课堂上,我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把表现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极大地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快乐地学习,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我愿意在“生本数学“中,做学生生命的“牧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火把。

【数学初一第一单元学生心得】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6-25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03-16

语文第一单元培训心得06-16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准备课》教学设计04-08

初一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12-23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01-08

2016小学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01-17

一年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04-22

初一第一天军训心得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