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心得(精选21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学心得 1
一、 科学课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行动上真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 多媒体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流通。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在其头脑中形成“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的疑问,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激发了。
三、 一些最基本的动手实验操作技能,应该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掌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手段,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材料及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 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五、 科学课教学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落实到每一次的活动之中。每一节课或每一次活动都要尽可能多方面考教学目标,尽可能促进多方面的发展。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师的一种有意识的自觉活动中完成的。
科学教学心得 2
一、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学生勤于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为他们设置种种参与实践锻炼的情境,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对摸得着、看得到、闻得出、觉得到的极易掌握。针对此特点,在《空气》这个模块的教学中,为了扭转学生总认为空间是什么也没有这一思维定势,我设计了看、摸、听、称等几个环节。首先是感受空气的踪迹,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塑料袋来回甩动,一会儿工夫,袋里就装满了气。再让学生一手抓袋口,一手去捏、去摸。接着把袋口拔开一点,靠近耳边,挤压袋内空气,听声音。再装气,用牙签扎一个小孔,压入水中观察。就这样,依靠视觉、触觉和听觉,学生就乐意接受空间存在着空气,空气会流动这一事实。在课外延伸活动中,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个小任务,让学生回家用铁丝做个平衡器,两端分别挂上空塑料袋并使其平衡,接着取一端的袋子装上空气再称,这时你会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带到学校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做实验了。第二天来校,兴奋的告诉大家平衡被破坏了。原来是空气在捣鬼。这一实验,使学生又明白了原来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一教学设计,既降低了知识难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新知的探究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实验中要让学生享受快乐,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是科学实验课的主题及生命。只有科学课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投入其中,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五彩缤纷的科学实验要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实验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不断的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一个个小实验中,不断的探索,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碰到一个问题,推动着学生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在实验中要注意发挥个性,让学生有创造的机会
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动够。即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有疑才会有进步”,注重让学生自由发挥,观察到什么现象,将是答案纷纭、稀奇古怪,虽然会花去许多课堂教学时间,但我却十分愿意,因为这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花,学习知识的闪光点。因此作为老师要有耐心,有信心,能让学生一直的发问,直至问够,说够。另外,还要注意在实验中让学生玩个“尽兴”,如果时间确实不够了,可以让学生回家继续做延伸活动,或通知家长,帮孩子一起完成实验,切不可半途而费,草草收场,因为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表露的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用眼看够,认真的观察,仔细的观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观察到事物的变化,都能明白整个实验的过程。
科学教学心得 3
在一些科学网站上早在两年前就浏览过喻伯军老师发表的《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当时看到如此详尽完善的建议之后,我的心情很复杂。现在再次细读,心情依然复杂,也不知道如何来描述这种复杂的心情,兴许有欣喜,有感叹,有沉重;或许还有其他。
我来自诸暨市实验小学,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已10多年,经历了《常识》到《科学》教材的变革,新课程理念的洗礼。应该说现在看到这样一份针对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建议》的出台,第一反应心中感到无比欣喜!
说欣喜
欣喜一:《建议》的'出台更加坚定了小学科学终将缓步走出边缘学科的信心,它就像一位含羞的小姑娘,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妩媚之美逐渐展现他的刚阳底蕴,成为小学阶段的核心学科。这是一个原因,为小学科学角色的转换内心感到无比的欣喜。
欣喜二:《建议》的出台即将更加规范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更加规范小学科学老师的教学行为,给我们科学老师制定了一把清晰明朗的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欣喜三:让我们看到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希望,看到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前景无限广阔。
说感叹
感叹一: 师资力量的普遍缺乏,科学老师数量不能保证,导致很多科学老师都以兼职老师的身份出现,科学课的质量难以保证。
以我们学校为例,听有关人士调查我们诸暨市实验小学是全市拥有专职科学老师数量最多的一所学校。
科学教学心得 4
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道德习惯,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建国之初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今,针对我国粮食依然不充足的国情,要使这一民族精神长久保持和继续发扬,使教育变得真实,变得现实,教师必然要创造性地丰富充实课程内容,提高教育实效性。《小小一粒米》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第二册中的一课,通过米的诞生过程为引子,指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了解种水稻的过程和食品的简单加工过程,明白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该学科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点是:教育学生懂得爱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精神。
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已远离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认为应采取生活模拟、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自身体验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对爱惜粮食的深刻体会,把爱惜粮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和责任。
科学教学心得 5
在书的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教师们简化这个过程,办法是: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计划、适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和各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又要能同新的课程设置、现有的直观教材、视听教材和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联系起来。
这本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研讨”教学法。
兰本达提出“探究—研讨”教学法目的是让教师简化复杂的教学过程,让这种教学法有更大的适用面。这种教学法就只有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比起我们现在的科学探究的七大环节简单很多。
在“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这一小节中谈到了“经历”。在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我们经常谈到要让学生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在未读这本书前,我浮浅的认为经历就是有参与过,有动手做过,有得出结论。兰本达是这样阐述“经历”:我们认为,发现意义、领会意义的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然而,在没有经历、没有卷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并不领会意义的学习。有两个学习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论点。乔迪在幼儿园里整齐的队伍中站得笔直,面对着国旗高唱:“我的祖国叫人乱花花,甜蜜的土地出肝茶,为了你,我歌唱!”显然乔迪学会了按一定的次序发出这些音节来,并使这些音节合上一定的调子;可是他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有没有卷入什么呢?尽管老师讲过祖国的重要和自由的好处,乔迪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无疑他听过这首歌,但是听并不会激发出任何意义来。乔迪学会了一首歌,但是他没有经历过。他完全是背下来的,没有一点意义。
因为他现在可以参加上早操了,他的行为有了变化,但是从我们对经历这个术语的含义来说,他还没有过什么跟这首歌的内容有关的经历。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贝丽尔对生长着的会爬会飞的`东西都感兴趣。一天,她正专心地注视着水缸里金鱼的运动。她问金鱼是怎么呼吸的。她姐姐信回答说鱼类通过把鳍刺伸入水里的气泡中进行呼吸。贝丽尔卷入了这个问题。姐姐的解释对她来说是有意义的,她可以想象出鱼这样呼吸的情景。这是不是一种经历呢?过了很久暑假中的一天,贝丽尔的父亲带她到一个湖上去钓鱼。
当一条小狗鱼被钓到船上时,贝丽尔观察到了鱼的鳃盖发喘似地运动,注意到了鳃盖下面忽隐忽现的血红鳃瓣。“它是在设法得到空气吗?”她问她父亲。“不错,”他回答说。“这些是鳃。”“鳃是象肺吗?”再后来,贝丽尔俯身观看一池鲤鱼。她注意到鱼象用手臂和腿一样用鳍使自己保持平衡。她还看见它们在不停地往嘴里吞水。她想,“这些水到哪儿去了呢?”也许你想和一位朋友讨论一下乔迪和贝丽尔的学习方法的不同。这两种学习跟你曾经列表比较的自己上学时认为有趣的和没有趣的课程的因素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呢?
书中两个例子让我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经历,乔迪学会了唱歌,是一种经历吗?如果他是理解了歌词,知道歌的意思。
科学教学心得 6
今年八年级期末阅卷时,有不少教师对这份八年级科学卷进行了评论。主要都是负面评论较多,但我道觉得这却是一份比较好的试卷,它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想这样的试卷得高分,跟教师平时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直接相关。许多学校平均分数都在60分以下,我所任教的班平均分却有75分(一所城乡结合部的新学校),而且这个学期我外出23天(这个学期只有4个月),我觉得这跟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关。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呢?
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索精神、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国际学生科学素养测试大纲中提出,科学素养的测试应该有三个方面组成:科学基本观念、科学实践过程、科学场景;在测试范围上由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组成;而美国学者米勒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相互关联的三部分组成,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具体说就是,具有足够的`可以阅读报刊上各种不同科学观点的词汇量和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能力;欧盟国家科学素养调查的领导人J·杜兰特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研究机构的功能。在我国,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学者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科学知识(概念和术语)、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总的看来,世界各国学者在科学素养的讨论中都涉及四个部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科学学术研究的组织功能。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科学素养呢?
1.科学态度的培养
科学态度是人们能够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持久的内在反应倾向,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养成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围绕这一核心,科学态度主要表现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
2.科学情感的培养
科学情感主要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关心自然,关心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课题,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科学情感不但能激发认知者强烈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保持、迁移和深化这种兴趣,还能提高认知加工的水平和效率,促进知识内化水平的发展,对认知活动发挥一系列积极的作用。
3.科学方法的培养
巴甫洛夫所认为的:“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工具,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它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科学方法通常分为经验性科学方法、理论性科学方法和横向科学方法。
4.科学思维的培养
常见科学思维有: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和辐辏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合向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思维等。科学思维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要素和目的。我们的科学课堂要求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而不是一味的告知。要一定要想办法“授人以渔”,而少些“授人以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科学知识“再发现”的主人。
总之,科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反映在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渗透到科学教育的精髓里。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新世纪人才。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来手一起努力奋斗吧!
科学教学心得 7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这些天来,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进一步准确把握,思想上进一步统一,认识上进一步深化,行动上进一步增强。下面就本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谈些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目前的工作方向
学以致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为了在工作中运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指导、提升工作质量。xx年8月,区教育局把我调入秦淮幼儿园负责分园的工作。在幼儿园起步阶段,存在着基建未到位、资金未到位、人员未到位等问题,但为了确保9月份幼儿能正常入园,开学的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8月底结束。匆忙只际,在秦幼人的全力努力下,两个小班、一个托班顺利开学。开学两个月来,在缺乏资金、人员方面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上自己也还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问题可以说,一直以来比较茫然惆怅,苦苦追寻清晰准确的定位和方向,未得结果。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好人的工作。
1、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正视现实,从秦幼分园的实际出发为自己正确定位。
2、强化师德教育。对正式教师、聘用人员一致要求,对待幼儿和家长做到微笑服务,爱心奉献。
3、加强规范操作。无论在编教师、临时教师;无论哪一个工作岗位都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力求对幼儿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
4、争取多方支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秦幼总园、社区家长的支持,尽量争取资金,逐步改善环境、添置物品、设备,以期硬件、软件同步前进,争取在学期末有一些成效,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努力为后面的可持续性发展赢得一丝机遇。
科学教学心得 8
今天,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去多媒体教室观看法制教育动画片《小小律师》。我对法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发现法律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定要把法律知识学好哦!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小小律师》里播出:一个从监狱里面逃出来的不法分子不但不改正缺点,而且在路上打劫,用刀威胁牛牛,还不允许他报案,如果报了案就要把他杀了。牛牛因被打劫,在踢足球时突然晕倒,经医生检查牛牛没吃饭,导致营养不良。如果没有法律存在,这些不法分子还会继续作恶,牛牛还会受到不法分子的威胁,不得安宁。
牛牛最大的梦想是当上足球运动员。可是牛牛的妈妈不同意,而是希望牛牛当上音乐家。有一次,牛牛的妈妈便悄悄地给牛牛报了钢琴班,但是牛牛又得到了足球通知单,回到家后,母子俩都想给对方一个惊喜,没想到牛牛的`妈妈看到通知单后,竟然把通知单撕了,牛牛便伤心地跑到房间大哭起来。晚上牛牛做梦时大喊一声,把他妈妈从睡梦中惊醒,他妈妈自仔细一听,牛牛做梦都在踢足球?他妈妈非常后悔,便把足球通知单粘好。第二天,牛牛参加踢足球比赛,牛牛的同学也去看他踢足球,没想到竟然遇到牛牛的妈妈,牛牛的妈妈便聚精会神的地看他踢足球,比赛结束后,牛牛队赢了,回到家,他妈妈把粘好的通知单给了牛牛。牛牛非常高兴。从这个例子,我懂得了他妈妈开始的做法不对,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孩子的梦想大人不但不能干涉,而且还要支持孩子的梦想。
法制教育动画片里面还有一帮人把小孩绑架了,让小孩们装小乞丐,去要钱给这帮人买东西吃,有时要的钱不够还要被痛打一顿,这时,被小小律师发现了,便去报警,这帮人被抓了,因为国家法律规定绑架人是犯法的。有了法律的保护,孩子们可以安全地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
通过观看《小小律师》后,我才懂得法律知识很重要,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法律就在我们生活里,我们从小要记牢,社会安宁都是法律保,文明社会不能少,法律让生活充满了欢笑和关怀的爱。因此,我们每位小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科学教学心得 9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科学研讨会暨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这次主要培训了科学教学中“解暗箱”这一课型。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跃出课本,鼓励学生亲历、体验,以促进学科教学有质的飞跃。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作为一名初次接触科学的老师,我感到很迷茫。在科学课上,我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这些问题时时刻刻萦绕心头,一直得不到顺利的解决。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对科学的课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这次学习中,我很幸运的聆听了四位优秀老师的研究课。邢丽梅老师的落落大方、周晓静老师的温文尔雅、颜世萍老师的淡定从容、吴士珂老师的幽默诙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均立足于生活实际,关注课堂的生成点,使学生在有趣、有序、有目的的科学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堂课。课上,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掌控,对细节的处理,无不表露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三维目标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对科学知识加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模糊意识,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听课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很多农村小学普遍容易忽视的问题。“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培养习惯关键在小学时期。四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这也让我进一步反思了我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大会总结时,王玉强老师对科学这一科目提出的“七个注重”使我受益匪浅。“七个注重”即注重猜想的合理性、注重问题的针对性、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注重动手操作的科学性、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和典型性。很有价值的总结,也给我的科学教学很好的导航。我将认真反思,争取早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所以平时我要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以防“掉队”。
这次培训是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科学教学心得 10
读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后觉得该书十分适合小学科学老师借鉴,它抓住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使我看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没有大量的科学知识,也没有真正地掌握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对探究式教学经历了懵懂到入门的阶段,有这本书指引方向真是一大幸福的事。
学习了本书,让我知道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上过科学课的老师都深切的感受到上好一节科学的难度是很大的,学生课堂中探究活动进行的越好,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即使是精心准备的课也有可能课堂教学中一句话没有落实,一个要求没有说具体,而导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节课的失败。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师工作量是很大的,书中提出“作为科学课的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 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这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预设课堂教学,以适合学生的语言进行科学概念的`解释。而且“教师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导着科学教育课堂活动的方向”。教师的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科学教学目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个大目的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为这个大目标而服务。
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的入门阶段,想要得到晋升,课堂的语言组织非常的重要,作者为我们提供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一些引导语和提问,(P46——49)这些引导语和提问很有代表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细节,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我摘抄了书中的这些适合在课堂上运用的引导语的提问内容,如以下:
1、谈论环节的引导语和提问
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据,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这是一种好方法吗?这样做公平吗?
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那可能好一点儿吗?
我们做这个实验时需要一定的顺序吗?
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谁能帮助我们?
……
2、进行实验和观测时的一些提问:
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分工,谁做社么?
我们怎样用这些物品和工具?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我们小心地做了吗?你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我们应该记录什么?
3、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他们转换成实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
我们看见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我们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我们原来的设想吗?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什么解释和不支持什么解释?
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满意吗?
4、表达和交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
我们确信我们得到的结果吗?
它意味着什么?有其他方法吗?
我们以前看过类似的事吗?
这样的结论和我们原来的想法一样吗?
这样的结论对我们有用吗?
我们可以怎样向别人显示我们的结果?
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问题关系一节课的成败,只有经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学。
科学教学心得 11
9月26日,我有幸与同事赴长沙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有名师精湛的课堂展示,专家精彩的讲座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几位名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孩子亲切和蔼的评价、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与魅力。
9月27日第一节课是由江苏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蔡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表现活跃,新知识接受快,掌握牢固。
第二节课是由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田立莉老师执教的《周长》,田老师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以运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数学中的知识,课堂学生表现活跃,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身体。
第三节课是有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带来的《乘法的初步认识》,钱老师一步一步让学生掉入陷阱的方式,使课堂充满了乐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
互动构成了有效课堂。
9月28日第一节课是由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柏继明老师执教的《逆序推理》,柏老师注重数学课堂的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课堂以方位判断为引,让学生理解“相逆”,又以算式让学生利用“逆
推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第二节课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徐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课堂以“节约”二字开始,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提倡节约。在突破重难点上,又以快乐的游戏进行,老师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学生积极的参与配合。课堂显得轻松而又紧凑,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
授课完毕,就是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首先是从蔡宏圣老师的课堂与讲座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数学味”这个词,要注重课堂的数学性,学生的思考性,以及教师授课的过程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时间,也要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更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答案,有句话“错是好的反衬”更让我印象深刻。
其次是田立莉老师精炼的讲座,田老师联系自己真实的教学事例,让我体会了教师的伟大。一个伟大的教师应该是
无私的,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四年级的数学科任教师,班级里的学困生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听了田老师的讲座后,突然让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希望的',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尽心做好学困生工作,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最后,徐长青老师的讲座:让教师做高度自觉的反思实践者,进一
步加深我们对课标的认识,促进我们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反思能力的提高。
听了专家的讲座,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需要去改进与提升:
1、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课堂语言组织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明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2、要对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次听课活动中,教师都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景教学,既贴近生活又有创意,一是调节好课堂气氛,二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既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并对学生的汇报及时评价,尊重学生的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鼓励,多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课堂活动参与面大,争取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反省,也定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多反思,逐步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科学教学心得 12
11月3日,x县小学科学教学能手经验汇报交流在xx小学举行,这一次的汇报交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由五位教学能手上汇报课,再一个是由五位教学能手谈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一次的汇报交流,可以说给在场的每一位科学老师都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每一位老师都心潮澎湃。
从五位老师的身上,我真正看到人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达到成功的顶点。这一点从宋淑英老师身上的更加明确,宋淑英老师自身没有出色的优点,普通话不算好,长的不是很漂亮,但是他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认真干事情的能力,所以今天她成功了,成功当上了韩店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再想想我自己,每次我都以孩子太小,没时间看书,没时间学习为理由,推掉各种学习,而宋淑英老师在有两个双胞胎孩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断地学习。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下面结合五位老师的特点,结合她们的课,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节是xx老师,xx老师长的很清秀,很文静,这也使她的课,看起来很平静,讲课的语言很平易近人。让孩子们听起来很亲切,用赵主任的话说,就是董老师的课,有一种波澜不惊的感觉,看起来孩子们很平静,但是在这种平静的状态下,孩子们始终在思考。它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美。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课堂形式。
第二节是xx老师的,徐老师一直是我最佩服的一位老师。徐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以孩子们的思维为中心,教师充分进行引导的一种模式。她的课可以说是思维严密,符合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模式,老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引导,让孩子们积极动脑,积极参与,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非常和谐的互动,这种互动好像是在简单的对话,但是学生们得思维在进行高速运转,所以徐老师的课是非常高效的,看起来也是比较轻松的。更使我感动的是,徐老师最后一个环节加上育人,能让孩子们由声音的'知识联想到盲人,进而激发孩子们长大后一定要研究某种东西来帮助盲人,这更激发了孩子们想要研究,想要探究的欲望,体现了科学的真正本质。
第三节是xx老师的,宋老师看上去,就是一位很踏实的老师,所以她的课看起来生活化,实在。以一块小面包导入新课,它能够达到人体的哪一站,展开了课堂,很实在,学生听起来简单易懂。
第四节是xx老师的,xx老师年轻漂亮,一看就很干练,所以她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利索。没有一点废话,用她本人的话说,她这个人不太喜欢黏糊糊的东西。所以她的课很直观、把本来很难的东西处理的简单化,用一个很直观的课件处理了一个学生很难理解的东西。
第四节是xx老师的,xx老师文静、漂亮。一看就是个细心的人,所以我特别佩服她在生活中能够去观察某些东西,某些植物、动物的现象。其实这一种生活习惯,也就铸就了她的课堂也是很细致、注重让学生观察,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
五位老师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是他们体现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注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猜测、探究、验证而得出结论。这也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本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朝五位老师的方向努力,阅读大量的书籍,认真钻研教材,来提高自己的课堂,做到尽善尽美。
科学教学心得 13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反思活动应当从哪里入手?这无疑是决定反思活动成效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希望借助下面的案例来谈谈反思活动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切入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而许多时候,这些问题又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暴露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还要深刻分析影响师生课堂行为的内在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那么,随着反思活动的不断进行,自身的专业素养就会不断得以提升,同时自我反思能力也将不断得以提高,良好的反思习惯也将逐步养成。
下面是在教学《白天与黑夜》一课时的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出示了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接下来进行班级交流活动时,有学生回答说:“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
片段二:在探究新知环节,授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猜测白天与黑夜的形成的原因,结果同学们在自转还是公转的问题上各执一词,议论纷纷。
为此,授课教师让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和地球,来模拟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的情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作为“地球”的学生要按照自西向东的公转与自转方向“运动”,而没有对运动方向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当然,通过模拟演示活动同学们一致认为是地球自转的原因最终导致了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现象的交替出现。就是说,演示活动在达到了短期目标的同时,也为以后学生错误的出现埋下了引线。
片段三:在探究新知环节,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仍然没有对地球的运动方向作出必要的解释说明,只是强调一点:手电筒要尽可能做到与地球仪处于同一高度,并做到照亮半个“地球”。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地球运动方向的操作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这无疑又使得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滑行得更远。
片段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一致认为地球上白天与黑夜交替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接下来,授课教师开始着手解决地球运动方向的问题,尽管通过种种努力告诉学生,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然而,当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地球仪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时,有许多同学都出现了错误。
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在地球仪上正确地用箭头表示出地球的自转方向,这便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回顾案例中提及的几个教学片段,那么学生在地球仪上标明方向时出现错误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对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活动安排为时过晚。或者说,在教师正式讲解这一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甚至还以错误的方式保存到自己的头脑当中。
就是说,应该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地球自转这一问题的时候,或是稍微提前一段时间,比如在导入新课环节,当学生回答出太阳的东升西落之后,教师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那么,学生在后来猜测白天与黑夜成因时的模拟演示活动,以及后来的自主探究的模拟实验过程中,自然也都能够按照“地球”正确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来进行相关的演示与操作活动。那么,最后让学生在地球仪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时,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学生之所以出现了错误,或者是因为他们对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或者是因为他们在先前的模拟演示或是模拟实验活动中已经进行了错误的操作,由此而形成的错误经验对他们后续的学习活动产生了误导。
不仅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时,也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他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否则,学生的演示活动就有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即使是演示的同学动作正确,但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还会使其他那些观看的学生对于地球运动方向的理解产生错误。这样,也就必然增加了他们以后学习活动的困难。
这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两点:
第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师,既应当关注学科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又应当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并做到能够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包括听课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断层,或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们便应当探究出现这一问题的潜在原因是什么,弄清了其中的原因,那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也就能够做到有效避免,自然就会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所在。
科学教学心得 14
这学期我担任小学3至6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和微机教学,根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情况,我校具体情况和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我我这学期的体会。
由于中高年段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对科学上课时的要求较苛刻,咱们学校没有实验室,也实验器材,但为了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我让学生自己带器材,虽然简陋了些,但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响应。同时平时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尤其高空抛蛋活动,全员学生参加,最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想象能力。
二、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发挥本校优势资源,去操场参加实践活动。
三、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我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
教师应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中的可测性。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决策,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做好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科学教学心得 15
最近执教了三下科学沉和浮单元的第一课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觉得对这一课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课前准备和教学该课的过程中,把感受颇深的两点记录了下来。
事件一:
为了使自己对实验结果有清晰的认识,我预先做了纸片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实验,办公室有电脑打印纸,我就近取材就用了。在我的认识中,纸片放在水面上是浮的,而过一会儿就会沉了。可用了电脑打印纸后,我发现纸浮在水面好长一段时间后依然浮在水面上,我把它按到水底,它依然如故。我想肯定是电脑纸的纸张太好,吸水性差的原因。所以后来在上该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使用了报纸,效果很好。
小学科学课最大的特点是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探究活动串联而成,活动的展开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材料作支撑,材料的准备则是导向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先决条件,有结构的材料更是重中之重。就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第一个活动,把铁盖、石块、纸片、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这是一组非常典型的材料:石块沉、木块浮,纸片先浮后沉,铁盖视放法而定沉浮。如此慎密细致的安排,正是要利用这组材料让孩子感受什么是沉,什么是浮,并产生争议,得出观察沉浮时物体放入水中的两种方法。如果课前我没有用这些材料做实验,那么我的课堂上这张纸的效果肯定不能轻易达到。智者千虑,难免有失。《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其实,教师的课前亲历也十分重要。教师要学生开展种植饲养活动的,教师自己也要动手;教师要学生观察的,教师也要观察;教学生做科学,更重要的要先于学生,优于学生。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仅仅在备课纸上设计,更应该在自己的科学探究上。
事件二:
在试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在验证牙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突发的状况令我措手不及,原本学生和我都认定浮的牙签,在学生实验交流时却有了急剧的变化。九个小组都验证了牙签的沉浮,而一个小组认为牙签是沉的。我不信,追问了一句:这是你们的实验结果吗?他们自信的说:是的'。其他小组开始有了议论声,分明在说:怎么可能?我的脸红了,怎么办?教育学生尊重事实,我不能睁眼说瞎话吧!我强装冷静地说:你们尊重事实很好,再做一次给大家看看,好吗?他们小组把牙签再次放入了水中,班中大部分的孩子,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都拥向那个小组,我也挤过去看,一边还说:让我看看。半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牙签沉在水底。必须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我心里想,赶紧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根牙签为什么会沉呢?学生开始考虑了,他们有些认为牙签可能浸在水中的时间太长,重了;有些认为可能这根牙签的材料不一样;学生的种种猜想为他们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我继续鼓励他们进行下一步的探索:下课了,我们再把这个牙签沉的原因研究一下,好吗?所有的孩子都赞同了,我相信有一部分学生会真的去做,因为我打算去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也很感兴趣的想知道这根牙签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力量。
科学教学心得 16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前面已经提及,重点是让学生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难点是如何采集比较准确的数据。本节课由于实验难度大,资料多,所以我在设计时只上了前一个部分的资料“测量呼吸和心跳”,把“呼吸为什么会加快”放在下一课去上。
导课时,我提出问题:“运动时,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了很多身体的变化,其中,有的学生谈到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紧之后问:“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快多少怎样明白让学生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要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后就提出怎样测量呼吸和心跳测量时应当注意什么呢教师先让学生说自我的想法,然后再给予补充。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否发现呼吸和心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对数据的分析,而如何科学、准确地采集数据,又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所以,准确地采集数据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而难题当中还有一个难点,即学生要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同一时间段的',也就是说,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必须是相同一分钟里的,否则,测量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再测量一分钟心跳的次数,这两个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可是,让学生一个人既要测呼吸,又要测心跳,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部分学生测量呼吸,一部分学生测量心跳,教师则帮忙学生计时。测量时要求学生都把眼睛闭上,这样,能够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从测量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采集的数据接近实际情景。仅有一组同学的数据不够科学。
由于学生采集的数据比较科学、准确,所以,在接下来对三组数据的分析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呼吸和心跳变化的规律,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应当说,本节课基本突破了难点,所以学生在对数据的分析上就显得十分简便,很好地突出了重点,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但在分析哪个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恢复得快这个问题时,教师反复强调了一个个数据,显得太罗嗦了。
上完课之后,我回忆了一下,觉得在对难点的突破时,教师还是说的过多,教师的语言不是十分的精练。另外,在学生测量记录后就立刻把记录表贴到黑板上了,在这个环节时本来应当让学生先在各自的小组里对照测量到的数据先进行一个分析比较,这样在之后的全班交流时效果会更好一些。
科学教学心得 17
磁铁在幼儿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在上课时,我们经常会使用,孩子每天都接触,因此我把目标设定为:第一点是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第二点是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导入时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思考,幼儿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回答,有的认为:可以用手将回形针一一捡起;有的认为:可以用干净的扫帚把回形针扫成一堆,再用手捡起来……,幼儿的想法比较接近。对于幼儿的回答我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在对他们的回答表示肯定的前提下,引发幼儿思考:能不能借助其它的物体?在我的引导下,话音刚落,一名幼儿快速的回答:可以用磁铁。
于是,我让他尝试用磁铁来将散落在地的回形针捡起来。第二环节是感知、探索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此环节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材质的物品,让幼儿自己的探索,从而更好地认识磁铁的特性。幼儿通过操作,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制品,对于木制品,塑料制品不起作用。第三环节为幼儿提供了几个小游戏,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可以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生活中磁铁的运用没有生活经验,只能借助图片或是实物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如冰箱门的封条、门吸、磁性黑板、电话等等。我们在开展活动时,不仅仅是科学活动。一定要对班上的幼儿现有基础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让幼儿真正在每个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科学教学心得 18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以下几个观点: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四、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五、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教学心得 19
时间转辗来到腊月,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静下心来“磨刀”,为明年的教学开展梳通阻碍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教学的工作总结、反思更为重要。我总结以下几点:
(1)加强新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用先进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现在的新课程,很多老师都感觉到处理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内容形式多样,活动性、操作性的内容占教材绝大部分比例。面对这种情况,我一是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体讨论学习相结合形式学习新课程理论,充实头脑,深刻把握课标精神内涵;二是通过网络收看新课程解读、新课程讲座等专题影片,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做到融会贯通;三是提高网络研修、个人自省的方式,在网络上与教材交流群中的教师商讨每课中的疑问和教学设计,利用读科学课杂志的机会,了解同行们对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2)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
本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去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解决教法、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课一定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了。为了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一方面我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另一方面,力求以最优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了寻求最好的教学设计,我一是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差异,在课堂提问、布置练习时留有不同层次的问题,再次就是把握每课的重难点,力求人人掌握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能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认识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事物变化中的规律,在开学初就开始发动学生找备用实验器材、材料,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掌握知识效果也较好。
教学中也存在诸如:对学生分析不透彻,实验分组麻烦,课堂纪律难以调控维持等现象,今后还要多多与同班老师多沟通,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
科学教学心得 20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要让幼儿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知道水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我觉得自己选得内容是比较适合大班的小朋友学习的。
在活动之前,我准备了很多材料。有水、牛奶、可乐、彩色花片,热水、纸等,还事先在冰箱里面冻好冰块。上课前,我也做了多次试验,比较成功。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我是先通过出示一些玩水的玩具,让幼儿一起玩一玩水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要让幼儿知道水的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在介绍水的无色时,我让幼儿观察比较水、牛奶、可乐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幼儿很快看清楚牛奶是白色,可乐是黑色的,而水是没有颜色的。在介绍水是无味时,我是让幼儿亲自品尝这三样东西的味道。幼儿通过品尝知道了牛奶是酸酸的.、可乐是甜的,而水呢是无味的。在这里本来我设计的是品尝牛奶和酱油的味道,因为酱油的味道是咸咸的,更能突出水是淡淡的,没有味道的。但是在上课时,考虑到酱油太咸,喝了对孩子的身体不好,所以就改用了甜甜的可乐,这样的话感觉没有酱油更有说服力。在说到水是透明的时候,我是分别在水杯、牛奶杯、可乐杯里放进彩色的花片。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很快看出只有在水杯里的花片才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就证明了水是透明的。在说到水的流动时,是让他们通过平时的观察实践来理解的。比如幼儿在打开水龙头的时候就会看见水哗哗地流出来,在河边散步时会看见河水静静地流淌,然后让幼儿把杯子里的水慢慢地倒进盆子里,让他们感知水的流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是要让幼儿知道水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用事先冻好的冰块来做了一个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知道水在温度降低的时候就变成了冰。幼儿对这个魔术很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想出了几种水变冰的条件。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通过一番讨论,他们又知道了冰变成水是在温度升高时就可以了。联系生活实际,幼儿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最喜欢吃的冰棍,太阳一晒就很快化掉了。这样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加深了冰变水的条件是温度升高。水不仅会变成冰,而且还会变成水蒸气,这个幼儿比较难理解。我是让他们想象平时家长在家里烧开水时,当水烧开了就会有热气冒出来。这种热气就是水蒸气,这样便于幼儿的理解。然后我倒了一杯热水,让幼儿观察热水冒出来的热气就是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以后就会再次变成水。水变来变去都是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幼儿通过亲自试验更加清楚了。但是在做试验的时候,本来是要幼儿亲自操作的,因为是热水,怕幼儿烫伤,所以由教师代替做试验。这样幼儿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活动最后,幼儿讨论了水的用处,知道了平时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活动目标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科学教学心得 21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
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个别幼儿还能自己设计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虽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似乎没有按规律排序,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有规律的排序,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体的规律美,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从本次活动中使我感悟到,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我认为我们要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这次的排序活动,以往我们都习惯于比较一组物体的外部特征的差异或数量的差异来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存在的规律。因此我在日常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玩积木时或在排队时进行有规律排序的活动,在小结时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游戏中也存在有很多规律,所以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学习按规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寻找规律、发现规律。
【科学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科学教学心得11-16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02-04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11-24
科学实验教学心得12-22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06-21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05-05
有关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02-02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03-29
科学育儿心得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