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幼儿园教师心得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师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师心得1
幼儿园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只有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提高办园整体水平,才是我们的出路。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保教质量提高
当代管理决策者西蒙曾说过:“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艺术的核心在于激励下属主动地工作。”在幼儿园管理的诸大要素中,“人是管理的核心”。幼儿园各项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人,取决于教职工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
要管好一所幼儿园,必须带好这支队伍,必须先了解每个人的情况,育人须先知人,每个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生活经历以及成长环境不同,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要善于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启发、疏导、教育她们,工作中为她们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提供锻炼与提高的机会,以感情为纽带和桥梁,创设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识。
另外,在管理中,注意运用工作目标激励教师们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利用绩效工资制激发她们对工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运用评比、考核、奖惩等手段,使她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不足及取得的成绩,清楚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从而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当前,幼儿园面临着激烈的生存竞争。面对个体园所增多、生源逐渐萎缩的局面,幼儿园领导必须使全体教职员工了解自己面临的挑战,找到自己的定位,进而把集体的发展目标转化成个人的努力方向,从而形成发展合力。为此,我们带领全园教职工学习当前幼教发展形势,了解保教工作动态,研讨本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敞开心扉和大家交流,听取意见。领导的谦恭、诚心得到的是大家的信赖和热情,无形之中,园长和教职工之间架起一座心的桥梁。“园兴我兴、园衰我耻”、“有为才能有位、发展才能生存”等口号就会成为大家的共识。一种成就事业的紧迫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大家在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中找到了共同的发展目标:“一年稳定、二年发展、三年争创市级十佳幼儿园。”广大教职员工自觉成为目标管理的主体,成为实现办园目标的主力军。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开展了以“思想红、业务精、能力强、协作好、待人诚”为主线的系列教育活动,强化师德教育,向全体教师进行“五爱(爱事业、爱集体、爱孩子、爱家长、爱老师)”、“四说四干(真说真干、会说会干、能说能干、敢说敢干)”的教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了一备幼儿,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四备教具。能够体现出教育目标符合幼儿园实际水平,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兴趣,教育方法灵活多变,教育语言生动有趣,教育态度亲切自然。在一日生活管理中教师能做到手勤、口勤、腿勤,注重常规的建立和习惯的培养,使幼儿能够活泼、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以兴趣为中心,以幼儿为主体的特色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被广大幼儿家长所接受。学前教育期是开发幼儿后天智力、启迪幼儿广泛兴趣、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人生黄金期。党和各级人民政府把办好学前教育和加强幼儿园建设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二○○三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3号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变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创造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成分,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艺术教育中,我们牢牢把握“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原则,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兴趣为中心,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实现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为了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我们开办了幼儿钢琴、电子琴、美术绘画、舞蹈表演、手工制作等特色艺术班,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参与去发现美、感受美并表现丰富多彩的、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发动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动手布置富有艺术特色和儿童趣味的生活环境,创设不同情趣的活动区角,使孩子们生活在充满艺术色彩的环境之中,从小受到美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从而萌发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每位教师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儿,理解每一个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使幼儿在每项活动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大胆探索创新,成为活动中的小主人。
几年来,我园已有五百多名幼儿接受了初步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经过艺术培训和演出锻炼的幼儿活泼、聪明、大方,智力比同年龄孩子好,对人有礼貌,热情懂事。而且很多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和班干部,还有的成为艺术幼苗。
在两年一度的中小学艺术节活动中,我园表演的舞蹈“小兵学武艺”、获得市级一等奖;在沾化县人民政府举办的20xx年“全民娱乐广场文化活动”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我园幼儿表演的舞蹈“娃娃打花棍”、“草原雏鹰”,以优美的舞姿和高难度动作轰动整个会场;在每年的庆“六一”文艺表演活动中,全体幼儿家长争相来幼儿园观看节目,我们制作的光碟也成了幼儿家长的珍藏品;在以“和平、健康、环保”(简称PHE)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中,我园精选150幅幼儿作品积极参赛并有23幅作品获奖;在20xx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园教师表演的集体舞“幸福快车”为全体在场观众拉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智、德、美对幼儿来说缺一不可。除了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外,对于培养幼儿的感知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勇敢、坚强、大胆探索、坚韧不拔等个性品质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利用早操、课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区等形式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多种活动中注重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其个人品质。20xx年9月,我园选派幼儿体操队参加了滨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的首次少儿体操比赛,促进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要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标,家园共育是必备条件。几年来,我园十分重视家教工作,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家长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育儿教育观。
有目的进行家访,是教师直接了解幼儿、取得家长配合达到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幼儿生活和行为出现问题,体检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突然患病中断来园等,这都是教师进行“问题家访”的对象,我们的“问题家访”制度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很好,深受家长的热烈欢迎,对我园的家教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辟家教园地,印发家教材料,向家长介绍有关培育幼儿的知识与经验,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与内容,能够与幼儿园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家长开放日”、“幼教成果展示”等活动,与家长一齐交流育儿经验,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与进步;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家长们的意见,改进校园内部管理;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探讨行之有效的保教方法和总结管理经验,提高办园水平。
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因此赢得了家长的信赖。我们相信,只要树立正确的办园方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提高办园整体水平,就能使幼儿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幼儿园教师心得2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
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又是一个干燥的秋天来到了,家长们送幼儿回园时,跟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麻烦老师让我的孩子多喝水。”为了让孩子喝足够的水,我特意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了饮水的重要性。喝水时,别的小朋友都接一大杯水咕咚咕咚地喝,只有浩浩接了半杯水勉强地喝着。当我转身看别的小朋友时,晓彤跑过来说:“老师,浩浩把水全倒进水池里了。”我听了,心里一怔,难道刚才我说的那一大堆话对他就一点作用也没起?我真想走过去罚他,让他当着我的面重新再接一大杯水喝,可一想,这又有什么用呢?他今天当着我的面喝了,可明天又会怎么样呢?正在无奈的时候,我的眼睛无意中看到了窗台上那盆打蔫的花,眼睛一亮,有办法了。
自由活动时,我悄悄地把浩浩叫到窗前,指着那盆花对他说:“浩浩,这盆花好像生病了,你给他看看病好吗?你看前两天花还开得特别漂亮呢,可为什么现在连花骨朵都耷拉脑袋了?”浩浩很仔细地观察着,并用手按了按花盆里的土,然后自信地说:“老师,你看花盆里的土都裂缝了。我看这花肯定是好几天没有喝水了,咱们快给它浇水吧,要不它会渴死的。”于是,我和浩浩一起为花浇了水。他边浇边说:“花你可别死呀,我一定能给你治好病,以后我天天给你浇水,让你喝得饱饱的,现在你还渴不渴了?”
一连几天,浩浩都是第一个来园,第一件事就是为花浇水。这天他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快来看,花骨朵不死了,你看它开得多好看呀!”我又叫别的小朋友一起欣赏,然后不失时机地说:“小朋友,浩浩天天都不忘给花浇水,所以小花才得救了,花呀可感谢浩浩小朋友了,可是它还有些担心……”浩浩抢着问:“它担心什么?”我故作神秘地说:“它说,只告诉浩浩一个人。”浩浩受宠若惊地期待着,我走到他身边,蹲下身悄声对他说:“小花可心疼你了!它说,你天天忙着为它浇水,都顾不上自己喝水,嗓子干得直咳嗽。它多希望你也和它一样天天都喝足了水,这样就不会生病,身体长得又高又壮,你说呢?”他听了高兴地说:“老师你等着。”说着,他用水杯接了一大杯水,大口大口地喝着,好像他从来没有喝过这么香这么甜的水。
在工作中,教师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诉的小事。如果我们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是不会理解和接受的。相反,如果我们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一想,多问一问为什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去巧妙地启发、引导他们,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
幼儿园教师心得3
数学,一跑进人的思维,一种莫名的古板印象便油然而生,觉得数学好玩和有趣的人不多。它自古就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许多人不喜欢它,可是,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为生活而产生,又为生活而服务,作为人又必须面对生活,所以必须去学它,懂它,于是我们的孩子就跟着接受这个现实:学习数学,可是对于几岁的孩子我们不采用激趣的形式进行,他们怎么会主动地去学习?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纲要》十分强调游戏对于幼儿的作用,它是幼儿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师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和环境,又怎样能调动起幼儿自主学习的资源?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赋予的活力和乐趣,所以我们要培养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感受数学的乐趣,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怎样才能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情趣呢?
第一、为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快乐氛围
教学的成败在于老师本身的质量,如果老师自身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没有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孩子的兴趣从何而来?老师除了为孩子创造物质的环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环境,所以老师要充满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把孩子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对老师创设的活动蠢蠢欲试。如:老师的体态语言,精神面貌,动作的夸张等都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创新”
创新,其实是每一个活动的“闪亮”轴心,这个轴心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良药,从孩子的年龄特征来说,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新”和“心”里,孩子可以展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充分地去想象,充分地去投入整个活动,并在新事物的空间里自由地去体验快乐。
第三、数学课程活动组织时的灵活性
数学的模式化很强,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学步骤,按步就班地进行每一次活动,这样的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没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没有考虑和顾及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不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快乐的?是否自主地参与了活动?是否能够在活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成功来自于教学的过程,没有快乐的过程就不会有良好的收获,所以我们老师要关注孩子数学课程活动中的灵活性,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来组织活动,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多方法,多想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数学教育过程,让我们的幼儿数学真正有趣起来,把美丽的情趣和学习的快乐带给孩子。
a、多想法:如某个班有男生6人,女生9人,可以让孩子产生多种想法:
(1)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谁多谁少?
(2)男生再加上几和女生人数一样多?
(3)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等等;
b、多方法:如算式6+12,可以让孩子们这样来做6+6+6,6+3+3+4+2,3+3+6+6等等;多模式即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把数学故事化和生活化。
第四、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方式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是依靠幼儿本身的建构,因而,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显得相当重要,数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立的活动方式,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区域活动成了当今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精心设计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因此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应采取形象具体、操作性强、游戏性强、独立操作为主的方式,如开展“给动物宝宝喂食”、“蝴蝶花”、“小猫钓鱼”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具有游戏轻捷的操作活动中,有趣地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并在自主的操作中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喜欢上数学,而中班幼儿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竞争意识已产生并逐渐加强,在设计区域活动时,主要应考虑具有合作竞争和挑战性的方式,如棋类游戏、扑克游戏、拼图游戏、走迷宫、转盘游戏等,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学习互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数学经验和逻辑知识,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潜移默化的游玩中喜欢学习数学;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幼儿获得胜利的喜悦,从面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五、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数学科普作家李佩教授说过:“不爱学习的孩子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所谓故事就是一个事件,孩子在听故事时,总是把自己想像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着急、或痛苦、或喜悦,由于幼儿擅长故事记忆,能驾驭、把握故事,因此孩子喜欢听故事,在故事的海洋里他们能充分发挥想像,不断拓展孩子的思维,而且把枯燥的数学有趣化,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有趣,从而产生对数学良好的学习情趣,把故事和数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数学的思维空间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发生的矛盾,从中领悟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迁移,终身受益,让孩子一生对数学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效应,正如《纲要》中指出那样,“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善于挖掘和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积极引导,令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游玩,不再让孩子们觉得数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而是一种很好玩、喜欢玩、想去玩的有趣的游戏!
幼儿园教师心得4
人们都说,课改在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挑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层教师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新课程需要教师在实践反思、师幼互动、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因此,注重园本教研,帮助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正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但是,要让教师成为主动而快乐的实践研究者,幼儿园管理者——园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心智发展与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而成人作为成熟的个体,虽然其思维、情绪内隐了许多,但“环境”对其主动性的激发仍然至关重要,所以,创设和谐的支持性环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
近年来,我们从关注教师需要出发,立足园本,努力创设教研“大家庭”,与教师一起经历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有目标—有价值”的转变,实现了教师的主动发展。对此,我们的体会是:
一、管理以“相互理解”为前提
幼儿教师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独特群体,与物质环境相比较,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师幼关系融洽的班级中,教师和孩子相互“宠爱”;在团队氛围好的幼儿园中,园长和教师相互“宠爱”。其实,这里的“宠爱”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相互理解的心理氛围。我们认为,管理要以“相互理解”为前提。我们的做法有:
(一)变“监督”为“调研”
很少有人能在别人的“监督”下自在地工作,鉴于此,我们把幼儿园管理的目标重新定位为:通过“调研”,实现“服务”“保障”和“督促”。所谓“调研”,是指要及时调查、了解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强调“服务”是为了帮助和鼓励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益;“保障”是指要确保人员及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督促”则要求全体保教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此,我们在“园务日志”中增设了“来自教职工的信息”“来自家长的信息”“每日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从而体现以上管理思想。
(二)变“难题”为“议题”
课改之初,一些教师由于遭遇许多操作上的难题而变得焦虑万分,对此,管理者主动向教师呈现存在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在教师中征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组织教师共同商议,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将“难题”变“议题”。如由于课改强调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和调整、对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教师们普遍感到案头工作增多。于是,针对实际情况,我们一方面简化教师的案头工作,另一方面引导教师从幼儿成长、家长要求、课改需要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教师感到了案头工作的重要性。
(三)变“评比”为“分享”
提到评比,教师们大多觉得紧张和害怕。为了消除教师的不良心态,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弱化了原有“评比”中的评价、竞争态势,变“评比”为“分享”,变“个别化展示”为“集体性尝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实践。如原来的创设环境评比要打分,教师在紧张之余大多关注自己的分数和等级,偏离了环境创设评比的初衷。后来,我们把创设环境的评比变为鼓励分享,即鼓励教师相互观摩其他班级的环境,并围绕“您最欣赏的版面及理由”“您最欣赏的区角材料及理由”“您最欣赏的呈现方式”等问题开展交流活动,得到教师的欢迎。
二、管理要“有详有略”
幼儿园管理的目的是要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提倡管理要“有详有略”,也就是把幼儿园管理中“管”的成分“粗略化”,而把对教师的支持和引领“细致化”。
(一)还教研组专业研究的自主权
我们结合本园实际,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给予教研组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利。具体表现为:
(1)研究主题、研究方式由教研组内部商定;
(2)教师可向组长或园长“预约听课”;
(3)教研组协商决定研究课的时间、内容和执教者,通报园行政:
(4)教师要调课或代课,由教研组长负责协调;
(5)教研组有一定的经费支配权,用于添置书籍等;
(6)各教研组资源共享;
(7)教研组可商议并决定对某些教学制度的改革等。
(二)善于回应和互动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善于回应幼儿,随时随地与幼儿建立互动。幼儿园管理者也应注意在幼儿园管理的每个环节上做到及时地回应和互动。教师重视幼儿园的每一项变革,我们就要重视教师向幼儿园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重视教师获得的每一项经验,并给予教师不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上的专业引领,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和谐的支持性环境作为前提和保障,需要教师的自信、自觉作为动力。管理者并非无所不能,而当我们坦诚地与教师一起面对问题和困惑时,教师群体才会变得无比智慧和强大。
幼儿园教师心得5
一、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培养幼儿的爱心教育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有关“爱”的方方面面可真不少,我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在以下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爱心教育。如:《温馨感谢》教育幼儿感受并懂得回报他人的爱,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引导幼儿理解“爱不单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也包括自己对他人的关心爱护。”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我首先给幼儿讲了一个《爱》的故事,然后组织幼儿围绕”爱“,讨论爱是什么?爱就是心里呀要装着别人。《留下我的爱》我针对小朋友马上就要毕业了,教育幼儿要珍惜在幼儿园的生活,告诉幼儿:“老师是多么爱你呀!你将怎样表达对老师的谢意?”有的小朋友折了千纸鹤送给老师,有的画了一幅最美的画献给老师,还有的说出心里祝福的话。最让我感动的是:惠玉莹小朋友搂着我的脖子,悄悄地跟我说:“王老师,我家有你的电话号码,想你的时候,我会给你打电话的。”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多少孩子对老师的的爱。在学习《好朋友档案》这个活动时,我请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使幼儿更全面的了解朋友,鼓励幼儿在朋友的交往中,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对培养了幼儿的爱心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一日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们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例如:“三八”节到了,教育幼儿给妈妈一个惊喜——唱歌、画画、讲故事都可以;国庆节到了,组织幼儿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游戏时,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当不小心碰着别人时,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有困难要热情地帮助别人。……正是因为我乐于幼教,喜欢孩子,所以我善于观察,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对幼儿随机进行爱心教育。最典型的教育案例------《快乐的生日会》:我们学前(二)班共有四十二个孩子,我特别喜欢他们,每天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很充实,很开心。我心里装着所有的孩子.孩子也乐意围着我说东道西。我和孩子们曾经立下约定:只要某某小朋友过生日,大家就为他祝贺,给他唱生日歌,还奖给特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我告诉小朋友:“母爱是最伟大的。生日就是妈妈生你的那一天,是妈妈给了你生命,你应该帮妈妈做点小事情,听妈妈的话,让妈妈高兴才对。妈妈为了你付出很多的爱,这一天你应该感谢你的妈妈。将来你还要把你的爱回报给妈妈。”细微的爱心举动,使孩子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我也分享了孩子成长的快乐。虽然每个人只有一个生日,但是我们班四十多个孩子,一年就有四十多个这样快快乐乐的日子。通过《快乐的生日会》,对幼儿进行了爱心教育,使幼儿懂得了一个道理:快乐的事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一份快乐就会变成许多快乐。在分享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我还通过歌曲《让座》,教育小朋友要尊敬老人,有礼貌;还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故事,教育小朋友兄弟姐妹之间也要互相谦让。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爱是相互的。爱心教育贯穿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三、利用家园、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强化幼儿的爱心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最爱做的是游戏,关键时刻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导,第一路标,在爱心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有的幼儿在家和幼儿园出现“一个宝宝两个样”,针对这种反差现象,我通过多种形式——家访、电话、便条的形式,与家长密切配合,积极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向家长提供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样。我还通过家长会,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爱心的途径,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加重视幼儿的爱心教育,主动在家中强化幼儿的爱心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丰富的社区资源也是向幼儿强化爱心教育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今年五一期间,我目睹了千载难逢的视觉盛会“千手观音,让爱飞翔”万分感动,于是我把精彩的一幕——千手观音与您牵手的彩色照片带回来,装饰了孩子的展板,为孩子创设了爱的氛围。孩子们看了惊叫起来:“快看呀!春节晚会的千手观音都是聋哑人。”“是啊!站在最前面领舞的邰丽华还是个聋哑人呢。他们的舞跳得那么美,一定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一定经受了无数的考验,她们惊人的毅力、超难度的动作,震撼全国,红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人们情感的共鸣。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积极参加了“慈善一日捐献爱心”活动。我们小朋友现在不能挣钱,也要投身到爱心大活动中去,请拿起我们手中的画笔,围绕“爱”这个中心,画幅画表达我们的心意,学会回报社会,强化自己的爱心意识,从小学会关爱他人,才能培养良好的品质。
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爱心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是啊!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受到丰硕的果实。
幼儿园教师心得6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而对于教师,个性是实幼教师的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实幼的半年以来,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精彩的观摩活动,使我更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孩。
二十年前,一个爱做梦的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她向往已久的地方。她喜欢唱歌,喜欢画画,更喜欢她的幼儿园老师。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总是重复着同样的一个梦。
二十年后,女孩的梦实现了,她最后又回到她喜爱的地方,她依旧爱做梦,只是梦不再是儿时的简单和满足,教师的职业,使她的梦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情绪。这个女孩,就是我。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实幼的教师,当然更就应做到这一点。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能够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因此,我总是毫不吝惜地将我的爱播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泉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因此,教师务必以幼儿为本,决不能把自我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呵护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就越大,我常常提醒自我要面向全体幼儿,落实“两个优先”“两个关注”,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某一年龄阶段的一般特点,把握个体特点,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解读幼儿,调整自我的教育行为,让活动真正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期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期课改的核心是让课程适应并促进孩子的发展。课改的教材涵盖了幼儿的基本经验,但不能涵盖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一名实幼的教师,我们不能依靠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有价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观念对教材、教案进行选取、创造,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资源。
实幼是一个示范性幼儿园,那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进入实幼,我更懂得了压力的内涵。不管是老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娴熟的教育技巧和灵活的教育机智,都使我产生了深深的距离感,以前沮丧过,以前烦恼过,但仔细想来,沮丧和烦恼只是剩余,只有执着的追求才能使人进步,我想,这才不失实幼人的本色。
幼儿园教师心得7
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十分高兴能在庄严的国旗下与你们一齐迎接这崭新而完美的一天。我是中二班高煜昕小朋友的妈妈,很高兴今日能站在那里跟你们分享我个人对东方之子幼儿园一些真实的感受。
每一天清晨我在幼儿园门口看见和蔼可亲的园长和朝气蓬勃的教师,还有威武的保安叔叔用他们喜悦的笑容和热情,迎接每一位家长和孩子,他们用行动向我们敞开了怀抱并让我们感受到了东方之子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当我们踏进幼儿园操场时,地面又是那么干净,玩具都摆放得井然有序。让作为家长的我每一天都切实的感受到了幼儿园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所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家长和今日在场的小朋友一齐向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激并说声:“你们辛苦了”!
我的孩子是一名新生,也是才随我搬家来深圳这座陌生的城市。在他最开始入园的这段时间里,他每一天都大声哭闹不肯来园,让我也十分苦恼。此刻入园不到两个月,他已经能自我主动要求来园,从家里散漫的玩耍到幼儿园专注地听教师讲课,回家还能跟我聊起一些幼儿园学到的知识,从以前的挑食到此刻回家跟我说:“妈妈,幼儿园的饭可香啦’。看到我孩子身上的这些巨大的转变,我就不得不提我们中二班三位年轻的美女教师们,虽然她们的年龄都很小,但对于孩子们的关心和照顾却是那么的细致入微,让作为家长和妈妈的我都觉得自惭不如,每一天她们要应对那么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还要给孩子们讲故事,教他们识字,还要陪他们玩耍。即便应对如此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她们也从不抱怨,用她们满腔的热忱对待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甚至在她们的休息时间,她们都不忘用QQ和信息和家长们坚持着良好的联系和沟通,有时候很晚了还在给家长上传孩子在园的照片。还有几次我因为临时有事晚接了孩子一个多小时,我当时觉得很过意不去,可是教师却什么都没说,只是微笑的把孩子牵到我身边。应对如此细致,认真,负责的教师们,我心中的感动和温暖油然而生,真的十分感激你们三位教师,你们用行动诠释了你们无私大爱的精神,才让
我如此放心把孩子交给你们。
最终我期望在场的每一位小朋友和我一齐再次的感激东方之子幼儿园,感激那里所有的教师,是她们带给你们期望和欢乐,让你们欢乐自由的成长。
多谢大家!
幼儿园教师心得8
一转眼,宝宝要上幼儿园了,父母觉得好日子已经来临了,其实非也。孩子在入园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家长一定要积极应对,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
1.孩子哭闹不止
表现:孩子上幼儿园泪眼汪汪,不愿去学校,第一次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孩子肯定会不安,情绪波动也是比较大的,比以往更加依赖父母,希望父母多陪伴,希望爸爸妈妈能多抚摸自己。
对策:家长在把宝宝送到幼儿园之后,可以微笑地跟他告别,但是要态度坚定跟孩子说:“乖,下午放学我就会来接你了。”然后转身离开。让宝宝把这种依恋与安全感转移到幼儿园老师的身上,家长可以让宝宝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缓解其焦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爱上幼儿园了。
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不舍,这样只会加重孩子对分离的焦虑感,也会给宝宝传递负面消息,宝宝会认为幼儿园没有意思,所以父母才会舍不得;家长也不要过分美化幼儿园,以免孩子产生心理落差产生抵触情绪。
一开始,父母可以提早半小时去接孩子,以后慢慢恢复到正常时间,家长要跟宝宝多交流,问问孩子学到什么,情绪方面有无变化,这样可以缓解宝宝的心情。
2.经常生病
表现:宝宝在去幼儿园之后,出现感冒、呼吸道感染、胃口变差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宝宝在幼儿园期间接触到了各种细菌与病毒,增加交叉感染机会。刚到一个新环境,宝宝还没有适应,所以才会出现生病情况,只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消失了。不仅如此,有的宝宝还出现了尿裤子与拉裤子的情况;这是因为宝宝不会表达自己,所以尿裤子是很正常的,宝宝在紧张焦虑时会利用食物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所以胃口变差。
对策:如果宝宝是因为焦虑才患上疾病,那么家长只要帮助孩子解除焦虑问题就能得以解决了。在作息时间规律的情况下,可以多带宝宝出去晒晒太阳,多做些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提高抵抗力。家长可以给宝宝选择那些天然的有机食材,不宜太多,只要满足身体需求就可以了。
鼓励孩子多跟老师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就算不能用语言来表示,也可以用手势跟老师示意。
3.谁也不认识,没有朋友,孤单
表现: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还不能很好与同伴进行沟通,比如想要跟对方一起玩耍,会直接撞击对方的身体或是直接拿人家的玩具,这时候很容易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欺负他,所以别的小朋友不愿意跟他一起玩耍。
对策:孩子需要适应,需要积累一定的交往经验。父母在平时也要帮助孩子学习怎么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如何跟同伴交流对话,当别的宝宝在玩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请求对方允许他的加入,别的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时要懂得耐心等待。如果同伴之间发生冲突,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这是孩子学习交往的必经过程。
幼儿园教师心得9
我市共有幼儿园293处,其中省级实验幼儿园1处、省级示范幼儿园7处,潍坊市级示范幼儿园36处,在园幼儿达到25973人。面对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望,我们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强化措施,抓紧抓实。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现代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以办好每一所幼儿园、精心培育好每一个孩子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质量连年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市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100%,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3%,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达40%以上。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市、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前教育保育质量和水平的差距根本原因在教师,在于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技能的高低。我们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幼教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加强了对全市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全市建立健全了以市级培训为龙头,乡级培训培训为核心的辐射式三级培训网络,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对全体幼儿教师的“六项全能”进行系统培训。自20xx年10月始,我们依托
教师进修学校举办每期三个月的“三三六六”制幼儿教师离职短训班,主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弹、唱、说、画、跳、计算机”六项技能、“三学六法”等培训,现已对全市1400余名幼儿教师全部轮训一遍。为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丰富和活泼教学内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各乡镇充分发挥园本培训的主体作用,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还拿出资金外出培训学习。全市75%的幼儿教师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部分幼儿园实现了微机备课,60%的幼儿园连通了高速宽带寿光现代教育网,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我们还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市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全市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达标验收的实施意见》,成立专门的达标验收领导小组,每年两次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验收,三年后复核验收,重新认定。全市现已有900余人取得了“专业合格证”。二是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发挥辐射和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制定实施了《寿光市三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学年都评选出一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及优秀班主任,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在全市广泛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定期参加教学研究,承担示范课和教研任务,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水平。三是开展城区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我们组织由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组成的“导师团”,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把城里的优质课送到农村的课堂上,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让城区和乡村的教师面对面交流学习,切磋提高,共同进步。目前,全市幼儿教师学历达标为90.4%,有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4人的公开课被评为省优质课,4人被评为潍坊市级学科带头人,14人评为潍坊市教学能手,12人被评为寿光市学科带头人,70人被评为寿光市教学能手,138人被评为寿光市骨干教师,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大幅度提升了全市的教学质量。
二、积极探索养老保险机制,激发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投身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市高度重视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千方百计为农村幼儿教师提高工资等各项待遇。市教育局制订出台了《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实行退休制度的实施办法》,为符合条件的幼儿教师办理了退休。近三年来,为全市民办幼儿教师每人月增工资140多元。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稳定了农村
幼儿教师队伍,杜绝了优秀师资的流失,有力保证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收到显著成效。随着“一费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取消,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原发放渠道堵塞。我市共有幼儿教师1495名,其中农村教师占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87%,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骨干力量,但按照国家政策不能转正,老有所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原先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从农村教育费附加中列支,现在由乡镇统筹,从幼儿园收费中支付,工资提高幅度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等相对较低,部分年轻骨干教师辞职或转入其他行业,部分教师人心不稳,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质量。实行农村幼儿教师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后顾之忧的必由之路。
为稳定广大农村非公办教师队伍,更好地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养老保险问题,实现农村幼儿教师老有所养,我们采取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一是深入调研,科学决策。养老保险工作有风险、难度大、政策性强,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直接关系教师队伍的稳定。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托幼办协同政工科有关人员深入到基层园所调查了解,多次召开乡镇教办主任、幼儿园长、幼儿教师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多次到市农村养老保险处和企业养老保险处等部门调研、咨询,多次召开局领导班子会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反复论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遵循个人、单位分别承担,利益均等、阳光共享的原则,就入保的形式、范围、入保费的来源以及个人和单位承担的比例等问题,初步确定了四种方案。方案一是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和退休制,二市实行退休制和农村养老保险制,三市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四是实行企业养老保险制。经过详细论证,反复对比,最终确定了方案四,为农村幼儿教师办理企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人均投保数额3、6万元,月领300元;而企业养老保险人均投保数额2、5万元,月领450元,更贴近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农村幼儿教师养老保险问题,制订下发了《关于农村幼儿教师投养老保险的暂行办法》、《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入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投保范围、投保条件、投保办法,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为45周岁以下、教龄满三年、现在职再岗的千名非公办幼儿教师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并把他们全部招收为合同制工人。
通过实行幼儿教师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了幼儿教师地位,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大大增强了幼教职业的吸引力,使那些有志于幼教事业,有一定潜能、具备较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确保了我市幼儿教师队伍生机无限,活力充沛,确保了幼教事业的稳定与发展。
幼儿园教师心得10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园长。然而,善于发现和培养教师,让每个教师都能开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做出新业绩,却是增强幼儿园发展后劲的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在管理过程中,我时常这样问自己:教师在幼儿园里工作开心吗?教师的工作是否积极?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不是在不断进步?
一、走进教师心理
幼儿园教师以女性居多,女性在家庭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等。幼儿园工作又是一个相对于其他教育行业来讲较为繁杂的工作,回家要做家务,在幼儿园里要照顾孩子,休息时间很少。如果压力过大,教师难免会产生焦躁、心烦等情绪。总是在这样的心理因素下工作,教师的工作质量是难以得到保证的。因此,作为称职的园长,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师的疾苦,对教师的家庭状况也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和教师聊聊家常,这其中的正确引导作用要比开会作指示有效得多。
有位老师的父亲是某单位负责人,前些时候因涉嫌经济问题被收审,这位老师的精神压力很大。我主动找她谈,了解有关情况,及时给予安慰,让她知道父亲出了事也只有坦然面对;自己在这个单位里的地位不会因为父亲的问题而下降,只要努力工作仍然会得到同事和家长的信任。这位教师从我的眼睛中读到了理解与支持,工作更加地投入了。
小钱老师因为和同事关系不睦来找我,她坦然地说自己很不开心,并且感到非常委屈。我告诉她:人无完人,同事某方面的缺点自己也要学会容忍,多看同事的长处,这们你就会开心许多;同事之间有时候的无意之言不必太在意,你撒下友好的种子,就会收获到珍贵的友谊。转换另一种思维方式,同事和自己都会开心的。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小钱老师觉得这法子还真有效。
人都需要倾诉,教师也是这样。当她将自己心中的苦处吐出来后,心中就会轻松许多。有时候,教师也与爱人闹意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园作为教师心中的家,就要真正做到为教师撑腰——当然要以教育她们在家里担任好自己的角色为前提。我时常跟我们幼儿园教师的爱人这样开玩笑:在家里要善待自己的妻子,否则我会带个“家庭矛盾调解别动队”开到你的家里,什么时候解决好问题什么时候走人。
总之,要想让教师开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必须让她们抛掉心中的负担。为此,必须要保证家庭幸福、同事团结,这也是园长帮助教师做好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
教师专业的精良,需要有各种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合格的学习型组织,拥有收集、储存并转化知识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过组织内个人的转变,促成团队组织的成功。学习型组织是促使组织内人员提升学习能力的最大利益组织。为此,我园在教研组和科研组的建立上,就讲究相对的固定和灵活性,并启动了教师每个月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心得与同组成员来分享。在幼儿园形成的学习型共同体内,教师能有效地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最为关键的是:开展以分享为目的的教学交流,在教师与同伴分享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会生成许多想法和理解。一个教师所描述的经验或者事件,会激起另一些成员的经验与故事的回应,而逐渐形成共同的关注点。每个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尊严与自信心,好的做法会立即得到发扬光大。
教师们互相观摩同事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各种资料后,都会做出一定的评判,这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从人的本性来看,跟自己相比是自律能力强的人才能做到的,而更多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横向的比较,同事们之间的经验更容易被推广。小杨老师的资料书写认真,切入口具有代表性,记载的内容很有价值,同事们看了以后很受触动,纷纷效仿,这比反复讲解某些注意点的效果要好得多;小葛老师的教育活动踏踏实实,有条不紊,敢于创新,大家观摩过后大受启发,这比将教育理念说来说去有效多了;小拜老师的论文在教育理念上发表了,小窦、小凌老师的论文在省里获奖了,大家非常开心,同时也终于知道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别人分享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同事能做到,自己也会做到。凡些种种做法,使教师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强了。
三、克服“高原现象”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过“开始阶段——迅速成长阶段——‘高原期’阶段——克服‘高原期’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的过程。“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往往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通过观察,我发现我园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像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可见“高原现象”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如果不能克服“高原现象”,就会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也就无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
为什么会形成“高原现象”?究其原因,社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感觉再好的工作环境也会因为天长日久而变得熟视无睹;随着年岁的增长,担当了母亲的角色,生活负担也越来越重了;此外,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满意程度下降,兴趣降低,以及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等主观因素,都能导致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产生。
管理者要敏锐地发现教师出现的“高原现象”,分析每个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不同成因,才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尽快走出“高原期”。造成教师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千差万别,如有的教师可能是因为知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教师可能是因为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有的教师可能是因为缺乏敬业精神,还有的则可能是因为缺乏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也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动力是人前进的源泉,信心是前进的支柱。当出现发展停滞等类似“高原现象”的问题时,应帮助教师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挫折感、自卑感;正确面对,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可以克服“高原现象”;重新定位自我发展需求,对自身的发展提出更切实际的规划;找准新的对手,本园没有对手再到其他园去找。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我园每位教师都有一本淘金日记,记录可能对自己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为教学提供基本素材,并通过撰写心得,自我反思,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主实践活动,在经验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
由此可见,幼儿园管理者要着力于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历程,分享教师专业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
四、身教胜于言教
作为合格的管理者,个人修养需要不断加强:要求教师不迟到,自己首先要准时;要求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有质量,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评价理念;要求教师坚持讲普通话,自己不能随意说方言;要求教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自己也要努力实现。有人认为园长应该做绿叶,让教师做红花,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作为园长首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园长。因为,园长的言行会激励教师不断奋进,这样的集体才是真正富有战斗力的集体,幼儿园才会向着更高品位迈进。
有人说,教育孩子的过程是春风化雨的过程。其实,培养教师的过程同样也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要管理者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师,发现教师的潜能,精心地培养打造,师资队伍素质就会越来越好。
幼儿园教师心得11
某单位所属幼儿园的陈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遵守劳动纪律,时有迟到、早退、串班聊天等违章情况的发生。在年底奖金发放时,园长根据奖罚制度从其年终奖金扣发150元作为处罚,并奖给出满勤、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李老师,以期起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陈老师感到心理很不平衡,认为幼儿园工作量大,放松一下没什么了不起,况且也没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要求园长退还扣发的奖金。园长认为既然制定了规章制度,就该认真贯彻执行,否则会挫伤本园职工的积极性,拒绝了陈老师的要求。陈老师很愤怒,认为园长对自己有看法,是打击报复她,还对园长进行人身攻击,并让家里人和她一起到园里大吵大闹,看到园长没有让步的意思,又找到单位主管的幼儿园上级领导吵闹,歪曲事实。而此领导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轻率地表态,认为批评一下就可以了,让园长把扣发的奖金还给陈老师,这样就使园长处于被动地位和两难境地.但该园长开不盲从上级领导,而是写材料呈报上级,讲明情况:如果不能贯彻执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就无法胜任园长的工作,况且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上级领导对此很重视,经反复调查研究,做了决定:给陈老师记处分一次,扣发奖金不必退还。表扬了该园用长对工作认真负责、能把制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到底的做法。
分析与思考
显然,园长按制度办事是对的。如果制定了制度却不去执行,那么园长就成为一个没有原则性的领导,失去了信用,就不能再领导全园的职工和园内事务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布了制度不执行,就比没有制度还要可怕。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属于单位承办,在这样的幼儿园中,实行园长负责制出现了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园长能否得到上级的支持、理解与信任就直接决定了自己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园长负责制是幼儿园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的保证监督、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行政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实行园长负责制后,园长首先要处理好园内事务,具有正确领导和管理全园事务的才能。凡事都由园长自己负责,服从园长的领导,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园长的作用。同时,园长应处理好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因为,当前我国有许多幼儿园属于单位自办,园长由单住直接任免,而处理好与上级关系是园长负责制在园内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本案例中,上级领导在没有调查实情的情况下,轻率地表态是错误的。但是该园长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是积极地与上级协调。这表明实现园长负责制并非意味着园长就完全说了算,他还相应接受上级的领导。要使上级支持幼儿园,首先得先让上级了解幼儿园,因此需要幼儿园做扎扎实实的沟通协调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让上级领导了解幼儿园的所有制度、措施以及存在的困难,这样上级对幼儿园事务心中有数,谁是谁非自然态度明朗。
所以,实行园长负责制的幼儿园,园长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做坚持原则的园长,按制度决定了的正确决策办事,绝不能收回。
二在特殊和意外事故中,除了果断做出决策以外,还应请示上级,让领导研究分析,采取正确决策共同管理好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心得12
职业感受是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观感觉和体验。它反映着从业者职业生活的状况。就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感受对他们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都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对幼儿园和幼儿教育的管理者来说,了解教师的职业感受及其形成的原因,努力增强其积极正向的感受,降低其消极体验,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感受现状教师的职业感受可以从职业幸福感和职业倦怠感两个角度来考查。
前者是指教师在所从事的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后者是指教师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它们分别从正、负两个角度反映人的职业感受。北师大的梁慧娟,南师大的张玉敏、束从敏三位研究生,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资料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对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感受进行了调查。
尽管调查对象处于不同地区;调查的具体内容不同;方法也不一样,但三份研究报告反映的情况极为相似,揭示的问题也非常一致。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国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职业倦怠感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会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最终的牺牲者”。因此,近年来,国际范围内,人们在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在我国,“职业倦怠”一词近两年才开始出现在研究者的笔端,但在职场中这一现象已非罕见。不时出现的教师失范行为,职业倦怠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北师大的梁慧娟硕士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公办、民办、集体办园、企事业办园、体改试点园等)的4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占37.6%。该研究还发现,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理心理方面。这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
88.5%的被调查者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6.7%的人总在担心出事故;65%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烦躁,常希望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呆一会儿。
2.个人生活方面。
63.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占据了自己很多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47.3%的人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55.9%的人常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
3.工作方面。
65.6%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盼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放松一下,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71.0%的人表示下班后根本不愿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试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26.9%的受试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部分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而疲惫感和对事故的担忧,更是成为困扰绝大多数幼儿教师(85%以上,包括“基本无倦怠”的教师)的突出问题。可能有人对这类研究不认同,怀疑问卷题目起到了诱导教师发泄不良情绪的作用。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通过收集教师在网上匿名自由发表的意见,从中了解其工作感受的研究。由于网上匿名发帖使人有一种心理安全感,能够说出平时不敢说或不便说的困惑和烦恼,故可以认为它能够反映教师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南师大张玉敏硕士截取了上海学前教育网06论坛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11月1日上所发的有效帖子616份,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426份涉及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占69.2%;直接倾诉自己身心疲惫的有304份,占49.4%。由此可见,两个研究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它们相互印证。如果还有人对这类研究有怀疑,认为自由发表的意见同样会受前面人的消极情绪的影响。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方面进行的研究。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南师大束从敏硕士综合使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调查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成因。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安徽某地90名幼儿园教师,其中公办园59人、企事业办园8人、民办园23人。调查结果显示:50.0%的教师工作中只能偶尔体验到幸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的三个研究都表明,幼儿教师的从业体验已不容乐观。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感受的因素束从敏的研究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体验主要来自:领导的支持与肯定(67.8%)、幼儿的天真无暇(53.3%)、家长的支持和肯定(45.6%)、工作中常能获得成功”2.2%)。而职业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家长的不理解(65.6%)、工作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47.8%)、工作机械繁琐(41.1%)。梁慧娟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类因素中,组织管理因素最为重要,其次是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再次。(见表1)表1各因素对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变量组织管理因素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总因果效应系数0.49080.42460.38720.23由于题目和篇幅的限制,这里仅对与幼儿园管理关系最为直接而密切的组织管理因素进行探讨。这里的组织管理因素是指个体所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特征,包括职业角色定位、工作量、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待遇与专业发展机会、组织为工作人员提供的社会性支持等。从职业倦怠研究兴起之初,个体所在组织的特征和管理特征就一直倍受关注。因为研究者发现,导致从业人员职业倦怠之首要因素一一压力,往往直接来源于组织和管理。梁慧娟的研究也显示: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相比,组织管理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最大(见表1)
1.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
众多研究都发现,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会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感受。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与学校有关的各项因素中,是否给予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与其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梁慧娟的研究也发现,教师拥有“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可以明显防止或减轻职业倦怠,因为它给教师一种“主人翁”的感受。
2.专业发展机会。
专业发展机会与教师的职业态度有密切的关系。Farbe(1991)指出,教师在学校获得的专业发展少,是导致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梁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在组织因素中,专业发展机会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最大。教师享有的专业发展机会越多,其职业倦怠感相应就越低。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它使教师感到自己在所在专业领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使教师感到组织和管理者的期望和重视,而这一点,恰恰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第一位因素(束从敏)。
3.工作量。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班额过大,文案工作过多,任务超出教师的能力和范围等,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形成“角色超载”现象。
角色超载可能引发两种反应:
①质量下降或根本不完成工作。
这常常导致教师的焦虑和低自尊。
②尽力去满足“角色”的要求。
但可能会造成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出现家庭问题(无暇关注家人所致)。无论哪种反映,都会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梁慧娟的研究也发现同样情况。而在张玉敏对网帖的分析中,这一点看得更为清晰。
4.角色定位。
很多研究指出,职业角色混乱及角色冲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所谓职业角色混乱,是指从业者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权利、目标、地位和应尽的义务。这种现象往往是因其所在组织未能对其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者未能按规定操作而造成的。而角色冲突常常发生在从业者感到组织所提出的要求前后不一、相互矛盾或不恰当的时候。
萨顿(Sutton,1984)指出,以下情况最容易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
①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但却不允许教师使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资源;
②要求教师负责班级的工作,但却不给他们相应的权力;
③经常要求教师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
梁慧娟的研究也发现同样情况。而张玉敏发现,上海学前教育网上,不少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产生了极大的疑虑:“我们现在到底在忙碌些什么呢,可能更多的是笔头工作,得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得完成上级部门的许多的任务。可是这些形式上的、繁重的工作到底对孩子有多少帮助呢?”甚至不少教师发出“幼儿园到底是为了什么?”“幼儿教师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样的疑问。这起码反映了目前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又与一定的社会因素一一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相关。可以说,所有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都看到了社会变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教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固然为他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MarkA.Smylie,1999)。而“职业倦怠”恰恰就是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5.社会性支持。
许多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的缺乏与其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相关。Eier(1985)指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教师很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轻松的交谈;即便在同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也少得可怜(Goodlad,1984)。以至于有人说,教师职业实际上往往是一项“孤独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孤独还表现在往往缺乏公众的认可与尊重。国外不少研究发现,公众对于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Farber(1991)指出,那些从未当过教师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教师职业,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看法通常是:当个教师很容易;教师有暑假;教师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学生、家长、管理者和社会都没有把教师当作专业人员来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教师失败时常常遭到责骂,取得成功时却得不到任何的奖励”。社会性支持的缺乏,也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三位研究生的调查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
6.待遇。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待遇较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者(Farber,1991)指出,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得到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期望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不平衡。从梁的研究结果来看,待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这里的待遇,固然指“工资与福利”,也包括社会声誉等精神方面的“报酬”。三、对管理者的建议幼儿园教师是幼教事业的耕耘者,是各项工作的主力。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责,是管理者一贯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精神的具体体现,而且,最终也是帮助管理者自己。三份研究报告都表明,组织管理是影响教师职业体验和形成教师职业态度的重要因素。同时,报告也揭示了当前幼儿园组织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专制、外行、形式化管理以及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不切实际、不讲实效。正是管理中的这些问题,导致和加剧了教师的消极职业体验。正如张玉敏在论文中谈到的:教师们有关身体疲劳的话题,基本是与工作量结合在一起谈的;而工作量又往往和工作没有价值,看不到成效结合在一起的——为应付各种“检查”、“验收”和“科研”,加大了工作量,引发身体疲劳;劳而无效、劳而无功的感觉又引发了心理疲劳。身心影响相互浸染,相互加剧,又无力解脱,更反向加强了教师的消极感受,使之成为倦怠的一群。笔者认为,上述研究发现特别值得我们幼儿教育的各级管理者深思。走出形式主义、少搞“政绩工程”,对于中国的管理者,包括幼儿教育的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它们都是中国的“面子文化”的产物。一说到文化,我们都有一种无奈感,因为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改造它自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但有些事显然又是现在就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到的——当然,前提是愿意做。
1.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建立园内的民主生活机制。
幼儿园应建立起民主生活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教师对园内重要事情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工作的内动力和积极性。这样,幼儿园的整体凝聚力将会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士气也会始终保持在高昂的状态,工作效率也必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2.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
任务明确不仅有利于避免教师职业角色的混乱,避免其职业倦怠,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儿园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讲求实效,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和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一保育教育好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作为一位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幼儿园最基本、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不要让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事搅乱了自己的阵脚。对于一些临时或紧急的任务,也应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做好与其他任务的协调工作。如果一个幼儿园经常需要教师加班加点,园长就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管理是否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一个地区的幼儿园经常需要突击、需要园长和教师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个地区的幼教管理人员也需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太过形式主义。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人员要做“换位思考”,如果有可能,实际换位体验一下可能更为有效。当前,教师们普遍感到不满的,不单纯是工作量的增加,更是“劳而无效”,比如,一些不必要的文案工作,如抄写教案。如果一位教师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选择某一设计好的活动方案作为自己的“教案”。此时,与其让他逐字逐句地把这个方案抄写下来,不如复印下来,省下时间去写选择这个方案的考虑、对自己班实施该方案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估计、需要调整的地方等,或者记录下方案实施情况并对其进行反思。这样的改变或许并没有减少工作的量,但如果教师感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益,也就不会感到厌倦了。
3.努力实现幼儿园班级“师幼比例”的合理化。
大量研究证明,“师生比例”与教育质量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关,比例不当使教师无法照顾到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由此给幼儿安全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也给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因此,幼教行政部门应狠抓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务必要从制度和管理上首先保证师幼比例的合理化。不少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与幼儿的比例从整体来看是符合国家规定的,但园内人员安排不科学,“脱产人员”(不在班级第一线的人,如“中层干部”、“教辅人员”、“教研人员”等)过多,却直接导致负责保育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与儿童的比例过高。不少国家的有关法规,明确使用“儿童活动时,教师与儿童的比例不得超过1比若干”(常见的是1比13左右)这样的表述方式。这样的表述,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办园思想,从制度上杜绝了幼儿园人浮于事的情况,保障了儿童、也保障了教师的基本权利。今后,我国有关文件中关于“师幼比例”的阐述,也应该采用这样的表述方式。
4.给幼儿教师合理的“回报”,争取社会支持。
“回报不足”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所谓“合理回报”,不仅包括合理的酬金,也涉及尊重、权利和支持等内在回报方式。三位硕士的研究都发现,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回报”的重要方面在于对其能力和自身发展的肯定,在于给他们以专业发展的机会,在于使其获得胜任感和成功感。因此,在保证工资待遇水平与教师付出相当的情况下,注意以各种内在的方式(如肯定、赞许、提供进修机会等)对幼儿教师进行回报,能更有效帮助教师避免职业倦怠。同时,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一方面争取社会对幼教、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帮助教师走出孤独,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开阔视野,获得更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5.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校园意外伤害。
梁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也包括园长)对幼儿安全问题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校园伤害及其随后的消极影响已经让老师们战战兢兢,工作时不敢放手(甚至正常的体育活动也不敢开展),下班后心弦也无法放松。保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当然是直接和孩子们接触的教师们的第一职责,但幼儿园管理者首先要有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如房屋、器械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人员的配备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不能因为省钱、照顾关系等原因聘用不合适的人。有些幼儿园考虑安全问题不是从儿童出发,而是从财物出发,为了防止财物被盗,无论几层楼一律用铁网网住。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一旦有火灾、地震、歹徒闯入等突发事件,救援人员根本无法工作!最近,各种幼儿园意外伤害的事常有发生:有精神病的幼儿园门卫砍死砍伤多名幼儿和教师!歹徒闯进幼儿园以孩子作人质向社会讨价!房屋、围墙倒塌砸死砸伤儿童!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一件件触目惊心!这些意外事件难道完全都是意外吗?都是不可防范的吗?如果不聘有精神病的人在园工作、如果门卫认真负责地守好大门、如果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改造危房围墙、如果采购不拿回扣、厨师责任心强、如果接送孩子的车不超载而且老师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如果审批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把好新开办幼儿园的准人关、如果幼儿园师生比合理……这一切或许就不会发生,起码不会像今天这样频频发生!当然,即使上面的如果都做到了,也难保一件意外伤害都不发生。因此,幼儿园管理人员要有忧患意识,一方面要积极防范,把各种伤害事件堵在门外;另一方面要为万一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善后准备,为每个人园的孩子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聘请法律顾问等都是幼儿园保护自己、减轻意外伤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的有力措施。
职业感受是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观感觉和体验。增强教师积极的职业体验,是幼儿园园长和各级幼教管理人员应该放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幼儿园教师心得13
在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心目中,幼儿的好奇心被当作一种令人厌恶的行为而遭到指责、约束、冷漠或讥笑。这与他们对幼儿好奇心的发展特点、重要价值以及如何诱发幼儿好奇心的模糊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冲突有关:一是应然观念与实然观念的冲突。后者是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过程中获得的缄默性知识,具有强势作用。在教师的缄默性知识中.幼儿的好奇心应当以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或设计为前提,一旦超越这个界限,幼儿好奇心将招致冷落与压制。二是教育的工具性与育人性的冲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是从事教育的工具,幼儿是工具下的奴隶,当幼儿的好奇心与教师要求一致时,好奇心就得到支持,相反就遭到训斥。因此,有必要引导教师梳理其缄默性知识中的盲点,觉察自己教育观念中的误区,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观念,扮演好幼儿学习的支持者的角色。
一、好奇心与动机
动机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反映人类行为的主动性特征。从个体动机的自发性与目的性看,动机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之分。外在动机由活动之外的目标或奖赏引起,如幼儿对学习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是为了赢得父母老师的表扬与奖励而进行学习。内在动机则是“一种不依赖外在报偿便能促成某种行为的东西”。布鲁纳主张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在学习实践中感到愉快。在他看来,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即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正是通过这些探究行为,幼儿有选择性地了解周围事物,并积累大量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创设满足幼儿好奇心的环境条件,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这些探究行为如果能够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满足,还会逐步内化为个体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好奇心与学习
学习是由经验或者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学习是知情交融的过程。研究学习过程本身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探讨。教学活动虽然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离不开教学活动中教师、幼儿以及认知信息中的情感因素。这可以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以及西方教育思想中窥见一斑。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对于治学三种境界的见解,就把好学、乐学作为学习活动的理想境界。明代王守仁认为学习中的愉快情绪体验对于儿童来讲,犹如时雨春风对于花草树木之生长一样重要。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本身应该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提出了智能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全人”学习理论。近年来,心理科学界也出现了强调动机、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的“热认知”思潮,把好奇心作为学习中的主要情绪与动机。好奇心作为一种内在动机,它既具有认知性特征,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又具有情感性特征,可以使幼儿从探索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幼儿在其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来的观察、提问、操作、选择性坚持、积极情绪等有助于幼儿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好奇心对幼儿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
三、好奇心与创造性
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材的重要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人类最初的好奇心来自于婴儿的探究反射。观察发现,婴儿一旦发现新奇事物,就会用手触摸,用舌头品尝。到了幼儿期,好奇心更加强烈和明显,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好奇,这种好奇最初是情景性的,如果受到鼓励与强化,就会变成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好奇心对于幼儿之发展,具有莫大作用,幼儿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产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东西相接近”。
幼儿园教师心得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观、教学观做了全新的解释,这些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重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自学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来的。在传统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幼儿教育自身的价值不受重视。在新课程倡导树立活动教学观,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过程性,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既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又关注幼儿目前的现实生活,既关注幼儿整体又关注每一个个体,强调幼儿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因此,与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相适应,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观的指导下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
(1)、树立活动教学观,促进幼儿建构性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评判活动效果的好坏往往依据幼儿获得了多少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达到让幼儿多学知识这一目的,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重知识轻情感、态度、个性的教学方式不仅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且使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降低,甚至开始厌倦学习。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特性——活动性,活动的特点一是“活”,二是“动”,这是学前儿童的最大特点,学前儿童好动,喜欢游戏,在活动中能充分展现自己,身心各方面都得到有益发展。福禄倍尔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活动的本能,婴儿期以后这种活动本能主要表现在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最能表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活动教学观,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使幼儿在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2)、树立终身教育观,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课程处于基础位置,它的特殊对象是学前儿童,它处于人生起跑线上,其获得的经验会影响到青少年及一生,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幼儿未来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自我学习能力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信赖于教师、懒于思索?……如果是后者的话,无论教师教了什么,教了多少都是幼儿教育的失败,因为幼儿失去的远比我们得到的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忽视自我学习能力及其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状况,与终身教育的理念相去甚远。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思考“应该教给幼儿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教育看作是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活动,授人以“渔”,这样幼儿教育才无愧于被称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也才不会是情感缺失的、表面的、片面的、暂时的,而是积极愉快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
(3)、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纲要》指出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所以,教师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如大班的一个活动内容是“7”和“8”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师发给了每一位幼儿两张点子操作卡片,一张是“7”以内数的加减法,另一张是“8”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求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图示写出相应的计算式。大部分幼儿很快就完成了,有个别的幼儿连数字都写错,如把“3”写成“”,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认为今天的内容太简单了,根本难不倒他们,有的幼儿都已经会15、25和50以内数的加减法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班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却提供了同样的学习内容,难道是因为场地的制约、资源的限制吗?显然不是,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研究因材施教的依据——幼儿个体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首先应该树立全新的儿童观,认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各异的,学习特点也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幼儿间的差异,并了解每一位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间的差异和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组织层次化的内容,提供分层的材料,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每个幼儿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才能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园教师心得15
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儿童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成功与否取决于其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因素。联合国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作准备,学校要为儿童作准备。”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仔细研究与思考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为儿童作准备”,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会很有帮助。
首先,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三,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四,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突变,而孩子自身并未形成适应这种突变的机制,这就造成儿童初入小学时的不适应,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等。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是让孩子去适应学校,而应该是学校去适应孩子。
首先,幼儿园与小学要多方面联系与沟通,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特点,互相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方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减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学段间的坡度。
第二,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教育,而不是在大班临毕业前作一些突击性的训练,或作一些诸如改变课桌摆放形式,延长课时等浅表性的工作。要促进幼儿在入学前作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坚持性。如训练孩子如何坚持做完每一件事,如何听明白别人讲话,如何向别人提问和与别人讨论问题。注重思维与能力的训练,不搞知识的超前教育。
第三,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重视环境创设、重视自由游戏、帮助孩子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的做法。教学中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小学教师要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两个学段间的突变时期,尽可能地减缓坡度。例如关爱每位学生,尊重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的个性化要求,尽可能地与每位学生交流和沟通,增强亲和力。在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上切忌简单急躁,要循序渐进,自然养成,对孩子多些理解与宽容。
【幼儿园教师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心得01-20
幼儿园教师心得05-11
幼儿园教师实习心得12-24
教师幼儿园实习心得12-28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04-11
幼儿园教师指南心得01-20
幼儿园教师的家访心得04-12
大班幼儿园教师心得05-07
幼儿园教师心得大全04-29
幼儿园学年教师心得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