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29 11:10: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

  如何让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主要还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诱因,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积极学习的源泉。所以,教学对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身体的健康、了解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做起,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学生感觉到我的爱的存在。使他们相信你,尊重你,愿意和你交流,这样他们才愿意学习你教的数学。为了和学生培养情感,我每次走进课堂,都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使他们感觉到我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这样,一下子就拉进了和他们的距离,学生也愿意在课堂上与你互动,愿意和你进行情感的交流和问题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以更好地体现,学习效率也得到较好的提高。上课时还做到用柔和的目光尽量与每一位学生目光接触,使学生感到我时刻在关注他,学生会对我产生信任感。即使是差生也如此,他们会感到我没有放弃他们,会争取表现出好的一方,去用心学习。同时,通过目光接触不仅可以加强情感的交流,也能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讲解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在注意听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做到少责备、多鼓励、关心他们树立信心,时刻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回答问题和板演时,适当选择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给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使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情感融洽,课堂气氛和谐活跃,由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转化为喜欢学习数学。

  二、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的兴趣,它以学生的主题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老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探究的兴趣。

  三、成立课外活动小组,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数学,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再此过程中,学生将更多地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进一步体验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体验各种数学表达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将尝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并用适当的数学语言对所得结果进行解释和交流;将尝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又如我在讲完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 相似 后,我班的数学课外活动小组便对我校的旗杆的高度进行了测量.他们在测量之前,对测量方案进行了小组讨论后,初步得出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利用同一时刻物高于影长成比例;

  方案2:利用标杆使人的眼睛、标杆的顶端,旗杆的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

  方案3: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小组分别选用了这三种方案进行了实际测量画出了三种方案测量图(见九年级《数学》第27章 相似 第67页数学活动1)分别如下:

  他们采用了这三种方案,测得学校旗杆的高度大体相同,学生在此测

  量与计算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相似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自

  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本着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数学教学,以上几点只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几点尝试,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工作两年的青年教师,虽然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参加了河北省教委主办的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系统的学习了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通过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感到岗前培训学到的那些教育理论知识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在教学活动中如同暗夜行路只能自己边摸索边实践,感觉力气花了不少,但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我迫切需要得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指点以便我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总结出一种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恰逢此时,教务处为了帮助我们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举办了这次青年教师校内岗位培训。在培训中教务处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组织了三次专题讲座: ×××老师主讲的《以修身为本做好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主讲的《如何讲好第一堂课》,以及×××主讲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三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这次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说是他们多年从教经验的心血结晶,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这些正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年轻人如同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过好教学关的前进方向,在此向组织此次活动的教务处各位老师和以上三位老师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同时谈一下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想和收获。

  一 作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借用米增强处长在培训开始时的一句话:“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以说明师德的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自己的好多同学到其他单位后收入比自己要高这些外界因素可能会对自己坚守教学岗位的信念产生打击,但也要看到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大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整个社会的中上水平,同时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也给予了极大的尊敬和认可,还有教师这个行业“传道、授业、解惑”所特有的成就感,这些都足以吸引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行业中。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 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 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不能多年一贯制,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因为教学经验不够导致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不强,因此最好能够在每次课前,自己试讲一下。

  再次,要重视辅导和答疑工作,在上一门课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老教师先担任一两次辅导工作,这样可以把本门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同时可以吸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要因为学生在答疑时可能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对答疑充满畏惧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

  的,一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没有什么可耻的,这反倒可以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查遗补缺和深化理解,甚至有可能帮助你在该领域作出创新。

  2 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课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风,作为教师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教学时间变革应该及时通知学生,仪容和穿着应端庄大方。

  其次,教师可能并不是天才的表演家,但应该是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天才的演说家。许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课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在于功底深,知识扎实,更在于他们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

  高的说话艺术。当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说话艺术上可能还达不到老教师的高度对此也不要泄气,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说话不仅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做到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再次,板书就像舞台的布景,是讲课的重要辅助工具。一笔清秀漂亮的粉笔字,整齐美观的布局都能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的标准虽然我们青年教师大多还达不到,但它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讲课时要脱稿,不要有口头语,内容要有逻辑性,最好能在开始时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顺势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在本次课结束前对当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3 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认识。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一些难于理解的也难于在板书中表达的模型,还有一些介绍性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的,例如对于一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地方比如公式推导,使用多媒体效果并不好。当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法,它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优点,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和接受新事物较容易的优点,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大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4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最好通过教学加以系统化,加以完善,所以几位老师都提出青年教师最好能先后讲两门以上的课。

  这次培训活动如雪中送炭,帮我解答了好多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也获得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教学经验,正在迫不及待的要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再次感谢组织此次活动的教务处各位老师和以上三位老师。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3

  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现状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教出好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广泛地阅读,只有教师本身深有所得,那么才有货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阅读,而自己却不去阅读,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来静心阅读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备不完的课还有改不完的各种作业,特别是在高考这座大山的压力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试分数上。与之相对应的任课老师,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想要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更多的教师会静下心来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其实,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会发现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学生成绩的最佳方法。

  曾经有人调查发现:在中学教师这个群体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备课、阅卷、和学生谈话等占据。

  阅读课外书的教师数量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教师中,去图书馆次数最少的竟然是我们语文教师。这样的数据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语文教师不是最需要阅读的群体吗?事实却让大家大失所望。

  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压力大,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狭窄,阅读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为如此,面对知识面越来越广、求知欲越来越旺盛的学生,不少高中语文老师感到底气不足、有着捉襟见肘的感觉。

  在近两年,当地教育局组织的高三教师与学生考同样的试卷,并将试卷混在学生卷里同时批改,出现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考试成绩落后于学生的情况,这是令人感到非常尴尬的局面,这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高中语文学科有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博的特点。上至盘古开辟天地,下至风土人情,从天文地理历史到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无所不含。因此,教师只有宽泛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驾驭得了语文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则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持之以恒、广泛地阅读,才能够得到专业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也只有书本能带给教师丰富的营养和广博的世界。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生活范围狭窄,接触人群和事物单一,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专家或者一个满腹经纶的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追求,不断成长。纵观一些起点普通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的领头羊,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并且形成独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细细探究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发现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着广泛的阅读,常年与书结伴而行,在课外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他们的知识面比普通教师要广、思维更开阔、视野更宽广、底蕴更加丰厚,自然而然地教学能力更强。

  三、阅读方法与内容的选择

  构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书籍品种之繁多,内容之广泛,即使穷极一身,也不可能读完。因此,选好书、读好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精通语文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广涉自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阅读。要满足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须有广泛深厚的知识作为支撑。语文学科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涵盖其它学科的内容。

  由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阅读并且汲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涵盖社会、科学、生命等广泛领域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师以高的专业素养教授出出色的学生。

  再次是要钻研教育发展类的书籍。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光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配合以渊博的知识,才能够出色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知识储备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4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我意识到:一味的灌输教育是提高不了教学效率,也是成就不了高效课堂的。作为体育老师特别是新世纪的体育老师,还是要有几把刷子:

  一、体育游戏化,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二、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5

  20xx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市组织的河北省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我们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教授那样高屋建瓴把握着新课程视野之下小学前沿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又学习了如王红梅校长、李学红、崔海江、桑晓宁、张翼、杜小虎、孔广文、杨小刚、王海霞等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的课和讲座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报告更是使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各位专家的课含“金”量高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王红梅老师展示四年级的《生命桥》这一节课,王红梅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用经历去感悟知识形成享受课堂过程。上课前,王老师先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调节教育——————听音乐呼吸气放松,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正课,然后有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小组———共同)学习课文。

  二、专家的讲座让人回味无穷

  学习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之后,深有感触。它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培养兴趣,二是狠抓自学和练习;三是体现三个看(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四是作到四个当堂(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五是五个一定要(一定要用课本,一定要学生讨论,一定要学生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做练习,一定要达标);六是实施六段式结构。特别是培养一个兴趣使我感受最深: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这是“邱学华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如果学生不愿学,教师教的再好,作用是不大的,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教师的最大本领,应该使学生喜欢学习,教师首先要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认为,我们研究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研究如何引导小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他说:“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课,甚至见你就头痛,你就失败了。”是啊,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学教地使学生讨厌学。

  邱学华教授是教数学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在里面。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为了让学生先尝试一下。让学生先练,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是好事,学生有问题问了,老师发现学生找到了学习上的不足,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

  通过聆听邱学华教育人生,使我深深感悟到:做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取成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成功。其次,要有志气,对自己充满信心,立下远大的抱负,为国为人民干一番事业,要在自己面前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如果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就不可能有成功。再其次,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接近,才能达到。

  在课改的春风下,教师的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接触很早。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一定会很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争取更多的进步。

  三、名师精神值得学习

  1、学习精神

  在这次讲座中,桑晓宁老师说:“名师是从磨练中走出来的。”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2、敬业精神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3、创新精神

  个人功底深浅不一,教学风格各异,面对的学生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教,课堂效果也不会一样。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只一味简单的模仿,甚至直接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即便画得再像,也仅仅是形似而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习名师,关键在于走到名师课堂的背后,深入思考,于细微精到处体察揣摩其中的奥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和优势,活学活用而不是全部拿来,学会扬弃,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走出一条新课改之路。这就算学到了名师课堂的“真经”,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通过这几次的集中学习,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和精彩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地进步,一点一点地学习,多做笔记多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课堂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6

  第一步:通览全卷,做必要检查

  这是所有考试都必须有的第一环节,不可或缺,意在发现考卷是否有问题。同时对整个试卷的结构、题量的大小等有个直观感受,做到心中有数。耗时不到一分钟。

  时间安排:大概规划一下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

  第二步:填写基本信息后,马上做名句名篇填空题

  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古诗文填空题,是因为考虑到趁热打铁的意思,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

  其实很多学生平时也是这样做的,趁着新鲜和记忆的清晰,先把仅有的一道考查记忆的题做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即使你一时想不起某一空要填的句子,还可以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思考,极有可能在其他时间猛然想起,也就是给这道题足够的思考时间。

  【注意】其他题型大致按照顺序依次作答,作文不可在答题之前写。

  第三步:认真阅读作文材料,对作文题要提前形成初步感知

  考场作文,审题至关重要。对于材料作文和图画作文,有时候把握材料难度较大,时间仓促,很容易造成偏题,直接使得写作处于危险甚至失败之中。

  为此,在考试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认真阅读作文材料,了解作文要写什么,可以在潜意识中对作文题产生思考。基本做法是认真阅读一遍作文,看清要求,即可,然后做其他题。

  第四步:小阅读、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顺序

  先做小阅读,也就是高考语文的第一题,次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最后做小说等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们不去探究高考语文试题这样安排的用意,但从答题的角度,试卷安排并不合理。我所建议的顺序体现的是——考生思维的有序过渡和转换。因为我们知道,小阅读完全是在考查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涉及文学阅读能力,而小说则完全是文学性的阅读,考查的是感性思维能力,这和小阅读要求的能力正好相反。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将它放在中间,可以实现较好的思维过渡和转换。

  特别提醒,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时候,先认真阅读第三小题,也就是仅有的一道主观题题干,然后再从第一道选择题做起。这样做有助于对第三题提前思考。

  第五步:四个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顺序有讲究

  诗歌鉴赏,一定要利用好第一道选择题的五个选项,那些选项实际上就是对诗歌的赏析,是理解诗歌的一把把钥匙。当然,你可能会说,那里面不是有两项错误的吗?是的,但影响不大,错误的地方只是某个选项的局部。

  文言文题的第一步一定是阅读第三小题的四个选项,依然是起到对全文内容熟悉的目的,因为那四个选项就是对全文部分内容的翻译!翻译题一定要放到原文中翻译,这点很重要。

  第六步:按照已有的经验做法完成其他所有的题目

  接下来的语言运用题目,大家都有较好的做法,这里提醒一点,就是两道主观题无论如何要作答,哪怕时间实在来不及,也要尽可能的写上一些内容。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7

  5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好的课,应充满激情。

  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践的基础上,曾提出一个公式:交流效果=百分之七的言语+百分之三十八的音调+百分之五十五的情感。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效果怎样,教师的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教师上课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对教学内容没有一点激情,失去上好一节课的信心,怎能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呢?好的课,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充满足够的信心,课堂上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在这次听课过程中,选手的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有选手上课时,总是精神抖擞的走进学生视野,说起话来也字正腔圆,很有激情,他们的朝气不仅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而且还感染了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正因为有他们的激情投入,为课堂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在课堂上那么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我们更应如此呀!

  二、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在语文课中起着“提纲接领”的作用,一位男老师在教学《鱼游到纸上》一文时,就充分运用了“读”的功效。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简单到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读”。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质疑探究;第二步,指导学生用心灵读文章;第三步:启发学生用心灵倾诉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正是因为这不知多少次的反复品读,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文本的内涵。

  “读”是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正是因为老师让学生一次一次的读,同学们才体会到时间之宝贵,生命之短暂,这就是语文课中读的功效。通过从反反复复的读中感悟到的东西,比老师传授出来的东西要实效得多。

  三、课堂过程中要保持微笑,耐心授课,多用鼓励性话语

  在整个观摩课中,老师始终是保持微笑,讲话耐心的。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耐心很重要。曾经有一个老师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教的学生。那对于这群不好教的学生,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对于同学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会有好坏不一,这不仅跟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关,也跟先天资历有关,所以,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不能恶语相向,而是应该耐心的鼓励他们,给他们希望和爱。

  总之,听了几位老师的阅读教学观摩课,让我受益匪浅。今后的教学上,应在文本的细读上不断追问,在遵循文本的整体性基础上,加大对文本细读的路径、方法、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上走出一条新路。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8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是红旗小学教学开放日,我有幸观摩了两位优秀教师的开放课,听后我收获颇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同行们交流一下。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秀坤老师讲的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分数》的板书,板书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这些字是不变的,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田艾春老师的一年级语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进修学校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听课活动,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 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0xx年11月16日 ,我和同事赶到合肥安农大听课。这是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上海市、山东省、江西省等六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 张丽 老师上的《圆的初步认识》, 张 老师首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接着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作为工具来画圆。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六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的 汤其鸣 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猜动物”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 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9

  10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曲靖市数学教学竞赛观摩活动。聆听了来自各县、各学校的教师的精彩授课,从他们的教学中我更深刻的体会了什么是高效课堂、体会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各个教师的讲解都非常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尤其是富源县胜景中学程丹丹教师讲授的《平方根》一课,使我印象深刻。她的讲解生动,构建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让我受益匪浅。

  高效课堂,重要的是“高效”二字,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过程,大家普遍都认为只要按照“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就能达到“高效”的目的。例如:小组讨论,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认为说我已经做了,而是要把这一环节落到实处,看同学们是否真正讨论了,还是流于形式,还是有同学借讨论的机会抄袭。笔者认为:在讨论这一环节教师要巡视指导,甚至还可以参与到其中,引导同学们的讨论。在此环节中,参与本次竞赛的大多数教师都做得很好。

  其次,要达到“高效”的目的,还要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引导者,课堂上的45分钟的时间是属于学生的。程丹丹教师不但讲得生动,而且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给参赛者以及观摩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加本次竞赛的教师之所以能这么成功,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

  印象,我想: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教师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教学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其次,驾驭课堂的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

  总之,参加本次观摩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它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我感激学校给我这次观摩学习的机会,因为通过观摩学习使我得到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每一堂课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因此更加明确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0

  一、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

  据我了解,目前好多初三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枯燥无味的计算,而计算又是衡量学生智力高低的标准,这引起了我的深思。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以及智力开发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由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积极地充满自信地学数学,平等地交流,相互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奥妙与体验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知识形象而生动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学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到数学的力量,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述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简单地模仿记忆,机械盲目地运算。

  二、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地钻研教材,探究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潜在功能,建立一个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加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才会乐学。

  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但抽象的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合理,统一和谐,学生能自然清晰地去接受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坚持“双基”教学,注意适当拓展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考试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才有能力发展。我们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引申、拓展,并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注意总结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思想渗透,注意方法总结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学生只有领悟数学规律和思维方法,才算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渗透数形结合规律,对应规律,化归规律,函数与方程规律抽样统计规律,而且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板块,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每个板块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淡化解题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因此,初三数学讲解的例题要揭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1

  通过有效教学这一专题的学习,使构深刻的感受到了教学并不是纯粹的教与学,并不是你教了,学生学了就是有效的。有效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当然以上这一切,都是自己学习后对自己工作的一些总结与反思,并不全面也不完整,要想有效驾驭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做到并能运用自如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反复的运用,不断的学习,才会有更好的措施和方法使我的课堂更加有效。我想,我会继续努力,在探索有效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2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教师教书育人也是在播种,而学生的成长则是对教师播种乃至耕耘的诠释。短暂的顶岗已所剩无几,回想自己的经历,唯一不后悔的就是我努力让学生们喜欢上政治课这一做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我做到了。以下是我的.一点点见解:所谓的两粒种子,便是兴趣和方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素质教育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考试拿高分的机器,而是一个喜欢学习会学习的人,因此教育的出发点应是先让学生爱上学习。可能政治对很多中学生来说就是一门上课勾勾画画,考前死记硬背的学科,尤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山区(这些地区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离新教育理念仍有一定差距)。仿佛它成为一门边缘学科,永远不能和语数外相提并论,学生上政治课积极性降低,成为无聊课程之一。但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能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形同虚设那就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教师开展教学也会难上加难。因此,当我登上讲台的第一步就是先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兴趣,改变他们以往一贯的定性认识。

  每节课我会利用仅有的几分钟时间和学生们分享最新的时政热点。当讲到国际热点,例如叙利亚,一带一路等我会请班里画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个中国地图,结合图像,并且会让同学们谈谈感受,自由发言,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带着好奇和热情参与到其中,最后将其和所学知识点结合,升华主题,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然,时政的主题不一,不限地区,不限人物,不限角度,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会发现上政治课可以让你便知天下事,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增长见识,可以放眼世界,可以以一个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其中。

  播种兴趣,可以收获习惯。有时当课堂进度较快时,留下几分钟自由时间,学生们会问我:“老师,你和我们说说叙利亚最近怎么样了?”“最近又发生什么国家大事了?”“我假期回家看新闻联播了。”······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很欣慰,用兴趣播种的关怀世界的幼苗正在成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正在养成。

  (二)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任何学科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政治也不例外。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对案例的分析能力。这在平时的时政热点讲解中可以适时启发诱导。例如一次讲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争触及到别国利益,最后又伤害到美国自己这一案例,让学生思考我们所学的哪一知识点验证了这一现象。话音刚落,一男生脱口而出“经济全球化。”说明他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学习政治的方法,答题方法,审题技巧等,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政治乐在其中,轻松自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通过兴趣和方法的播种,你会发现有许多的时政爱好者,水到渠成,政治分数也会逐渐提高。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其中还有很多学问,作为初出茅庐,初为人师的我还应在摸索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3

  正如老师所说,现在是知识易得的时代,知识不再只是源于课堂和图书馆,手指轻轻一点,就会有大把大把的信息等待你的撷取。然而,以网络媒体获取的知识是碎片化的、表面化的,难以形成系统,更难转化为自己的。这样就必然导致了知识的贬值,而能力的重要意义便突显出来。在学校不应只停留在学习课本知识,每一个学科都蕴含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我们应当注重学习方法论,掌握能力,发现价值,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要提升能力,就要将精力投入到具体实践中,就如此刻正在进行的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是这样说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中学得,但是能力是从实践中不断锻炼出来的。听一百遍教学方法最后还是要讲上一堂课才能真正明白,在心里琢磨了一遍又一遍教学环节到了学生面前才知道是多么禁不起检验,想了很久的话到了问题学生家长的面前才觉出自己话语的无力和空洞。不得不说,顶岗实习让我以实习老师的角色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之前不曾发现的东西,使我有机会可以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

  现在正处于推进素质教育和课堂改革的关键时期,强调教学规范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学规范化对于课堂教学具有标尺导向和约束作用。大家看到规范、约束的字眼,都给人一板一眼的感觉,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教学规范化是是规范课堂和解放课堂的有机统一,不仅强调课堂教学各方面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规范化,还强调了在保证教师主导的情况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方面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多听取老教师的意见建议,多听课。很多老教师从业多年积累的精华体现在课堂上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也要摒弃老教师无可避免带有的一些负能量。另一方面一定要注重教学细节,比如课堂中教学语言、教学手势的使用是否合理,避免口误和板书失误。课下还要注重教学反思,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败与不足、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并且进行再教设计。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是不能为了反思而反思,反思要提前策划,要有主题、要构成系统,还要加深反思的层次、拓宽反思的视野。

  只有做到如上几点才能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为推进课程改革,美化课堂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来到实习学校才发现作为教师,除了正常的备课上课之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课题研究、去外校听课教研、家访、说课比赛等等。这才体会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极其庞大复杂又细致的工作。作为实习生的工作虽然没有这么复杂但也是不少,不仅要完成实习学校的教学任务,还要及时完成师大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有时还真是觉得分身乏术。

  这就要求我们从此刻的实习工作开始提前适应教师工作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做到有条不紊。无论展开什么工作都要围绕重点和中心,我们要在庞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纲挈领”,抓住重心,提高教学质量,为进行其他工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以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就比如现在作为实习老师,所带班级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孩子们成绩、素质各方面都上来了,不仅能够获得孩子们的喜爱,还能获得指导老师、年级主任及其他校领导的认可。这样就为进行师大布置的“五个一”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家访,帮助问题学生,优秀教师访谈等等一系列工作都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总结一下就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抓住教学质量这个主要矛盾,由主要矛盾带动次要矛盾,齐头并进。另外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凡事赶早不赶晚,对所要完成的工作提前做好计划,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忙而不乱。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4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过硬,这是教好一门课程最起码的要求。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就得准备一桶水。这话广泛流行了好多年,一直是那些奉行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师们的座右铭。很多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仍然继续提这句口号固然无可厚非,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必须得弄明白。

  这一大桶水究竟是多少?是比学生那碗水多一点,还是要跟个水缸一样?这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凭借着四年师范大学的学习经历和专业理论水平,很多教师基本上都符合这个“水桶定律”的要求。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你有了一桶水,就一定能够把语文课给教好吗?

  有的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层面之上,把教师这一角色牢牢地固定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之上,每一堂课都很乐于把自己所遵从奉行的道理讲给学生们听,如同古代私塾里的老学究一般滔滔不绝。其实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往往听得如坠云雾之中,昏昏欲睡。而这样的教师并不一定真的在乎学生是否真得听进去,只要把课堂四十分钟注满内容就行了。

  这样的课堂又怎么能做到高效、务实、有趣呢?

  新课程改革之后,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教育界焕发生机呈现一派盎然之景象,很多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破土而出。比较知名的如“三疑三探”、“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等模式。

  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模式的大行其道有它的充分理由,但试想一下:如果一种方法被冠之以“模式”,那么这个方法还能适用于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千差万别的教学实践活动吗?实际上,它只能作为教学实践的一种参考和借鉴。不过这些新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搞“一言堂”了,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指导者。那么谁又成了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了呢?学生。

  学生是校园中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体,更是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唯一对象。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教师只有转换角色观念,下定决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好一个服务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色,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效率。

  二、教学环境的改善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现实中,由于区域间资源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历史因素,各地的同层次院校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也因此呈现出高低参差、极不均衡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硬件主要是指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配置管理。硬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外部形象和精神风貌,更直接展现了师资力量和群众口碑。新课程改革理念更加提倡和注重学生形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平台),再形象的语言也不如一张实景图片的展示来得生动。课堂教学中,因为缺少必要的器材设备,学生无法身临其境,无法切身感受形象的直观和文化的魅力,还会有什么好心情听课呢?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又如何完成?

  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自主择业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教学环境较好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发展前景广阔的单位。这种就业意向的趋势充分说明了提高学校硬软件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过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足够使用的层面之上,势必会一步步落后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而软件则是指学校里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各地高级中学的在职教师大多来自本科师范院校,从学历文凭上比较并无太大差距。可为什么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越往后就越能体现出优劣高低了呢?关键在于人才的继续教育。

  考察、学习、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普遍存在,但能否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落到实处,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还需要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决策者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人才强国毋庸置疑,人才强校亦是此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育实践主体的凝聚力和进取心是提高基层教育水平和实效的必由之路。

  三、课堂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师本课堂,也就是教师研究教材,如何更好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兴趣被压抑,积极性自然也就不会很高。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是生本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探讨教材内外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往往陷入一个不良循环:为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提前充分备课,准备好了满满一桶水,然而在课堂上等着让学生来提出疑问时,学生常常因为承受多门学科作业的重压而未做好预习,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无奈之下,教师只好如往日一般将那桶水分别注入学生的碗中。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也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场合。如果这块阵地都无法守住,那么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就此一蹶不振。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所在。

  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在于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世界,用脑去思考和探究科学。如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性的重复操作和毫无意义的形式上,那么即使是再著名的教育学者都将无力回天。每节课的时间都只有短短几十分钟,短暂而宝贵。与其让学生牺牲课余活动时间去做作业,为何不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呢?

  当教师们能自由地采用适合自己、切合实际的一些教法将自己的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课堂上时,完全融入其中,外界所有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这才是理想中最佳的教学状态,也是教师们最乐于体现价值、成就感最为强烈的时候。而这一理想状态的前提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自由多样的。

  举个例子,民国时期北大的教育教学风气是很开放的,这得益于蔡元培校长倡导并践行的“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理念。教授之间对某个争论探讨的话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抨击批评其他人的观点。如胡适和钱穆,两者是师生关系,但钱穆在不认同胡适观点的时候,仍然敢于在众多学生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对方;而胡适依然对钱穆的学问持尊重和肯定的态度。这一段佳话成为北大学生值得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恰恰是由于对不同风格、不同见解甚至不同立场的包容,才使得当时北大的学术风气领先国内,学术成果名列前茅,其地位迄今亦难以撼动,而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履行了自身应尽的责任。

  四 、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果说,教师转变角色是首要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是物质基础,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特点是思想准备,那么创新教学方法则是教师践行课改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传道授业解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思考性强,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主动去接受、理解、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法。

  所谓创新,自然要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是分析文中语法现象,分解文本信息,培养古文翻译的能力。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对学生而言不啻是天书,如果缺少兴趣,就很难融入其中领略古文魅力。试想我们教师能否转变观念,通过音像、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样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人生活起居、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古人读书学习、为官一方的人生信条和道德操守等),先从思想上让学生对这一文体发生兴趣,继而在教学中注重人物形象、突出事迹、精神品质方面的分析,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强调语法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形式和方法也会不断变化。除了对传统教法的改良和改造之外,我们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诗词鉴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是读意象、赏意境、品感情、析主旨等步骤,虽然这种方法是极为符合逻辑分析规律的,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惯性,反而束缚和禁锢了思维。

  也许可以这样:在硬件允许的前提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穿上古装扮演诗词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声诵读作品,切身感受彼景,体会彼情,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主旨。

  还可以这样:让学生操作个人电脑,自己去查找诗词作品相关的资料,如古代前贤和专家学者对作品的评价、相关的歌曲影视作品等,让他们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这一作品讲得透彻明白,教师则只需稍加点拨即可。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必须立足于以上各方面,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真正地将师生从传统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983年9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创造性地概括了当代中国的教育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内容。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只有立足长远、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勇于实践探索,才能使教育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5

  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堂精彩的课程一定要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同样说课也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理念以及教学单元和学情等来设定,教师应准确、清楚、深入定位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绝不等于教学范围,我们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将目标设定在具体的小点上,结合实际,切记泛泛而谈。

  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说课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规划讲述出来,这属于教学创作。既然是创作,教学活动就一定要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观摩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规划或者是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从创新性导入到文本的梳理探究、课堂小结在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并且每个环节都有活动设计和设计意图展示,将教学目标落实到环节之中。以高中粤教版《项脊轩志》为例,参赛者从细节着手,以“细节传情,思维品质”为题,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入情境,品读书房斋的德馨之喜,思念三位亲人,融合师生的思考,最后以练的形式思考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这堂课通过分析书房的变化,从细节处着手分析人物,既解读了文本,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教学重点的模拟教学。参赛者在说课结束之后,需围绕设定的教学重点模拟教学,将某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在模拟教学中,教师通过预设情境来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讲解并加以板书。以《审辩式思维的力量—时评写作指导》为例,参赛老师在讲述重点时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寻找事实依据和正反方的辩论得出结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次说课比赛聚集了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参赛者在题材的选择上也结合自身优势选取了诗歌、小说、散文、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说课环节流畅,内容丰富,活动设计有趣又不乏深度,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当然在此过程中,个别选手的说课脱离实际,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活动的设计具有不可操作性,但多数教师均能够围绕要求来进行说课。此次学习对自身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想自己一定能够结合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关于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高中教学教师心得体会04-26

关于教师实习心得体会10-28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04-24

关于誓词学习的教师心得体会04-20

关于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5篇04-05

关于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03-02

关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4-17

关于幼儿教师的教学总结3篇08-12

关于幼儿新教师教学总结4篇08-01

关于学期幼儿教师教学总结四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