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施工心得论文
内容摘要
当前山石驳岸设计中的“捏饺子边”现象反映了设计思想和叠山人的手艺人工化太浓,与周边的环境不能有机地结合。“水木清华”驳岸设计把跌水、平台、人文景观、山坳、山峰、山峦融进驳岸当中,让这些景观来充当驳岸,既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又起到承前启后的造景作用,让人觉得这些石头好像是从土里和水里长出来似的,当人们来到河边时,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水木清华”是清华大学经典景观之一,原为清朝道光皇帝第五个儿子的官邸,名称“熙春园”。道光第四个儿子奕詝继位当上了咸丰皇帝以后,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据说是因为康熙皇帝游览至此,题了“水木清华”的匾额,因而得名。园内主要建筑物有“工字厅”,其北有一座临水平台,平台边做成绿豆色石制栏杆。从平台上遥看对岸山峦起伏,松柏苍劲,野花遍山,一派水清木华的自然景象。清朝道光进士殷兆镛如此赞誉“水木清华”:“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化皆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来去澹荡洵是仙居。”
由于年久失修,工字厅平台一侧向河内倾斜,假山驳岸和毛石墙均已坍塌。为了使之重现当年的风貌,清华大学组织了能工巧匠,经过半年的整修,使“水木清华”自然景象在90周年校庆之际开放。笔者有幸参加了修复工作。
1979年,笔者在承德避暑山庄沧浪屿、金山亭、文津阁假山施工中,对山石驳岸的处理就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现经过20多年的施工,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认为山石驳岸并非只起挡土、固坡的作用,而应该更深层次地根据周边的地形、地貌,决定用何种山石、何种形式的山石驳岸,这样才能体现山石驳岸的真正含义,起到协调造景的作用。通过对水木清华的施工实践,笔者认为做好山石驳岸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山石驳岸的设计思路
为了把“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得更有层次、更有诗意、更能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的指导下,由清华王丽芳教授、林业大学曾宏立老师和笔者一起进行了反复研究,最终得出了如下方案: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参考水木清华的历史背景,用我国的山水画原理“斧劈皴”和“折带皴”相结合的手法,把叠山技艺、人文景观充分融入“水木清华”自然景观中去。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山脉的走向,从东往西设计成两山夹一涧,山套山、山连山,山脉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然后考虑水的来源,把水源设计在最西北角上,做一跌水,让清水从山里自然流出。然后考虑的是对景,整个“水木清华”主要有三处古建,临东南侧水边有一工字厅平台,后有水木清华主体建筑,名叫“工字厅”;东侧离水边4m处有一四方亭,称“自清亭”;距离自清亭东北向30m处有一六角亭,也称“闻亭”。根据设计,工字厅的对景是一组山峰,山峰的西侧为山坳,再西侧为朱自清雕像平台。自清亭所对的景观即为跌水假山,它们均互相对景,真可谓遥相呼应、美景互补。南沿岸假山就以低矮的山脉形式布置。闻亭所对应的景观是山谷,亭在山谷的东侧上方,居高临下,好一派自然风光。
(2)山石驳岸的选材
选材也就是选石料,这在叠山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不当,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的石料叠出的假山风格各异,用太湖石布景,会产生一种江南山水的风格。因为太湖石颜色灰白,有空洞,以曲线条为主要特征,造出来的景比较柔;而黄石所造的景,势必会产生一种直线条、棱角分明,像带子折过的一样,又像斧劈过的一般,所以黄石布景比较刚;还有一种是房山山皮石,它的特点在太湖石和黄石之间,既有曲线的一面又有直线的一面,属于刚柔结合型的叠山材料。山皮石长期暴露在山体表面,风化层有自然花纹,侧面又有自然的水纹,叠出的山石驳岸用“折带皴”①手法来做,会显得很自然,因石料的水纹线和水平线成一平行线,故让人感觉这石头就仿佛自然长在河边的,有一种被水浸蚀的痕迹。“水木清华”驳岸就是选用房山山皮石作为材料。当清华90周年校庆之际,许多朋友反映山石驳岸就是原来的,看不出来是新建的。这全靠自然的风化石取胜,又与太湖石和黄石不同。
(3)山石驳岸的手法与手段
在确定石材后,就要考虑叠山的手法。如果用太湖石来做驳岸,我们可以考虑用“披麻皴”、“云头皴”等手法;如果用黄石来做驳岸,那必须确定用“折带皴”、“斧劈皴”等手法。“水木清华”驳岸就是利用的“折带皴”和“斧劈皴”相结合的手法,让人觉得平缓时静如水,起伏时仿佛巨斧劈过一般,真可谓刚柔相济,变化无穷。
与叠其他山一样,叠山石驳岸时也要考虑驳岸的造型、纹理、色泽等等。山的造型有山矶、山脉、平台、汀步、山坳、山涧、山壑、山峰、山峦、跌水、瀑布等等。这些千奇百怪的山形,是大自然的造化,我们要把这些景观精华溶进人为的空间里,使之成为造景所需要的素材,并充分展示自然山水的魅力。“水木清华”整个河岸线长约320m,如果按一般的处理,就是把假山石沿着河边一块一块地堆砌,虽然有一些起伏,但进出不大,让人感到平淡无味,正如北京园林界的老前辈曾经将它比作“捏饺子边”。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设计思想和叠山人的手艺人工化太浓,与周边的环境不能有机地结合。而“水木清华”驳岸设计思路的不同,在于它把跌水平台、人文景观、山坳、山峰、山峦融进驳岸当中,让这些景观来充当驳岸,它既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又起到承前启后的造景作用,让人感觉这些石头就像是从土和水中长出来似的。
(4)山石驳岸与环境的配合
“水木清华”北侧河岸线长约110m,贴近河岸以北是一座长约150m、高约4~5m的土丘。山上树木茂盛,野草丛生。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不但能代表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能映现清华学子的`高尚品质和渊博学识。在北侧沿线上,做了一处水源,即小体量山体大水量跌水,使平静的山林顿生灵气。正如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跌水的对面用山石围了一个约10m2左右的平台,平台上放一付古琴桌、椅,古琴边上长着一棵柏树,对面种8株碧桃,称为“桃源仙境”,真是别有洞天。距离“桃源仙境”东约30m处,建一接近水平线的大平台,长约10m,宽约2m,周边用低矮的山石包围。平台一端安详地放着爱国学者、伟大诗人朱自清的雕像。雕像边种上一株红梅,背景衬托古柏和苍松,表示对爱国诗人的敬仰之情。每遇学子和友人到清华,均要来此处观瞻,让人不禁回顾清华大学的悠久历史。
山坳的做法是用山石做一个外口小内口大的山形,用山石把水包含在里面,让水绕着山转,在整个驳岸沿线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单调的沿岸线上,有了空前的变化。如此一来,原来平淡无奇的驳岸,忽然有了生机,有了更高的观赏性。人们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了自然山水之间。接下来又运用山峦起伏的效果,在主峰和配峰之间做成山涧,使人走进山涧时,感觉进入了诗山画林一般。为避免对称造成呆板、不自然,主峰设在北沿岸中线偏东,为驳岸的高潮部分。
(5)山石驳岸与绿化的配合
常言道:青山绿水。山石驳岸假如没有绿色植物的衬托,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为此,在“水木清华”驳岸边的土山上,设计种植松、柏之类的常绿乔木,辅植红枫、三角枫、火炬树等,土坡上种满丹麦草、紫花地丁等地被植物。水边间隔植杨柳、碧桃、山桃等。岸边上留出一些种植槽,里面可以种植箬竹,也可以栽植爬藤植物。在水里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生鸢尾、蒲草等,为人工的驳岸赋予自然的生机。每到秋天,“水木清华”色彩斑斓,更具诗情画意。
(6)山石驳岸与道路的配合
山石驳岸边上必须要有路,如果没有路的话,人们也会踩出一条路来的。因为人离不开水,一旦见到山石驳岸边上就是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接近水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路。为此,在设计山石驳岸时,最好要有路,过路人们可以在山石边驻足观水,也可以在水边安静地看书学习。每天清晨、傍晚,这里到处都是看书、锻炼、散步的人,是一个学习、健身、观赏大自然美景的好地方。
(7)山石驳岸与水的配合
设计山石驳岸时,要考虑水平面的高度。为了省石料,通常用毛石或者钢筋混凝土做墙体,再在上面做山石驳岸。一般水平面需超出山石驳岸底线20cm左右,即使水位线少量下降,也不至于露出池帮子。驳岸要高低错落有致,要前后进出有度,以达到更美的效果,有时需在水里放置一些石头,让山石因水而活,使山石驳岸更有生气。
有人认为,做驳岸假山是最容易做的,只要把石头驳上即可,其实不然。明末画家、园艺家计成曾经说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当我们把山石驳岸同周边环境有机地合成一体时,我们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最后,引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上,深圳校友会对“水木清华”的高度赞扬的两句诗结束本文:“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注:①折带皴以及下文的披麻皴、云头皴、斧劈皴,都是我国国画画家在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践中,所总结的画山水画的技巧和方法。叠山也引用了大自然的规律,利用这种技法,使之更接近自然。
【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施工心得论文】相关文章: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1-14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答辩自述稿04-30
施工论文开题报告01-27
设计类论文提纲10-15
工程施工论文开题报告12-23
施工安全论文参考文献11-26
家具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论文07-19
施工图设计开题报告整理02-01
建筑施工实习心得7篇12-19
建筑施工学习心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