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的心得
庄子的心得一:
《庄子》曾经读过几次,不过都并未全部看完,只是大体看过,不过透过其中的故事可以看出来,庄子喜欢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纵然穷困仍然不失做自己的决心!
这一点,或许我们不需要去如他那样极端,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人总需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心,做到外化而内不化!
这本书也是匆忙的看了一遍,总体的感觉似乎并不如直接读庄子更好,里面很多故事都被删减了,想必也是为了作者的主题需要!
对于这样一本书,确实能够给很多人带来一丝新意,在那忙碌的现实生活中,在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带来一丝自然的气息!
不过真正的要了解庄子,或许还需要自己亲自去读《庄子》,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人!
在我们这些层次上,或许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庄子,而唯有达到那个层次,我们才能够了解庄子,而我现在做的不过是我这个层次水平眼中的庄子而已。
透过庄子的文章,我们不能否认,庄子对于道是有很深了解的,而他也很显然是在依道而行的,而书中又很明显他并不去现实中掺和,这说明了什么呢?庄子时代的现实生活已经脱离了自然之道,正是如此,庄子才不会去违背自然之道,进入世间!这或许是另一种层次的修行,哪怕是一丝一毫都不违背自然之道,而我们所做的其实是什么呢?
我们对于自然之道并不真正的了解,我们才会认为现实不能脱离,以庄子为镜子,我们的修行实在是差的很远,我们所能够体验的几乎都是头脑所给予我们的理性思考,而庄子做的恰恰是完全没有头脑的思考的心灵生活!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样一个修行过程中,我们只是出于一个起点而已,尚且不曾搞清楚山和水,又如何知晓未知的真相呢?
知道是容易的,透过读《庄子》我们就可以知晓很多道理,但是做到是困难的,这恰恰就是庄子的难能可贵之处,这就是为何《庄子》可以流传几千年,而我们的东西只能转瞬即逝的原因!
《庄子》写的是自己的心,写的是自己的体验,而我们写的是我们头脑逻辑,怎么可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呢?
通过读《庄子》,我的心荡漾了,我感觉到了心的存在,也希望更多人可以走向心灵之路,而不是思考庄子,而是做庄子!
庄子的心得二:
闲暇时静心品读了余丹教授的《庄子心得》,读完后心里没有大波大涌的澎湃,也没有沉睡中猛醒,倒像有千百条虫子在胸中蠕动,窜动过每一条神经,仿佛要将身体及心境作个彻查,好让灵魂动起来,晾在风里,风掉霉尘与污浊。
余丹教授的解读,文字简洁,说服力强,多以现实生活为支撑,便于理解。庄子思想映射几千年,后人唯有在解读中努力还原,包括余丹教授在内的后来读者,都只是在膜拜中受用,去净化内心,去思虑人生,读完后回想起来,胸中也只有一个漠态的梗概,无法真切去感知全貌,我想这就是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它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需要身体力行的践行,我相信它是赋予有缘人的,这个缘需要虔诚,需要执着。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在他的文章中可以寻找到名利,功名,生死这些相对人生态度的大统一,人生是个恒古不变的话题,人类几千年来都在用实践解读内心,都在思考这个话题,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我想有太多不同的解释,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观点,都在努力生活、生活继而体现生命。
淡泊名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大众词汇。但真正又能有几人能像庄子一样活在名利之外呢?这是一个物欲澎胀,私欲成灾的时代,社会呼唤淡泊,需要庄子思想的浸润。我生活在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县城里,说到贫穷分两说,一是物质贫穷,二是思想贫穷,多年的积贫积弱,没有刷新这个小县城人的思维,大众依然夜夜笙歌,饭局上酒杯中造就了无数豪杰英雄,朋友一扎堆,喝酒、唱歌、洗脚一条龙,口袋空了,半夜回家免不了再爆局部战争,但他舍利成名得到大众肯定“某某耿直”。所幸的是,这种“耿直”延伸到了家庭,从主妇到小孩,也学会了夜猫子生活,子女是犯不着管教了,尽学着大人,举家夜归,在酒精的刺激下,似乎就有了“天地之间、舍我其谁”的胸襟了,家人也就在这种“会心会意的微笑中”找到了幸福的感觉,唯有苦了有老人的家庭,子女为其修了一条通向天堂的高速路。这种“耿直”似乎有其独有的市场,得到升迁、拿下项目、承蒙关照都得益于“耿直”,名利场上,有名利双收者,有舍利逐名者,有舍名逐利者,眼高手低者说:“我看破名利,追求淡泊”,内心空余无限的凄苦与失落。唯有剥开名利场的面纱,见着血淋淋的伤口,以庄子思想外敷内服,才能疗以顽疾,直达余毒。
一世功与名,皆付笑谈中。庄子以顺其自然的心境理解功名,虽济世之才,却穷困聊倒,但逍遥自在,闲适野趣。现在人对功名的理解,没有突破功名本身的瓶颈,得功名者,谓之才,不得功名者,谓之淡泊,才与淡泊本身就是功名的形式,唯有庄子不计功名才是真的达到顺其自然之境,不刻意追求,不随意屈从。在网上看到一大学教授的演讲,从中能找到在当前中国这种教育体制下追逐功名会成为人的一种本能,从幼儿班到大学教育,都是在干部体制下运行的,都会存在我国特色的官场潜规则,功名的追逐也就成了一种教育体制下存活下来的本能,这位教授的演讲的痛心疾首的.,其间尽是无奈和无助,说明大气候还没有逆转,在我身边也有好些人看破了功名,就像尘世中人看破了红尘归依了佛门,最终知晓平安是福,平淡是真,但这部分人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就像国人的锻炼意识一样:“青年人沉睡、中年人觉醒、老年人奋起”,人太不容易满足,看到的永远是没有得到的,已经得到的似乎就不值一提,所以长期会沉迷于功名的角逐,很难从中解脱出来,直到力不从心那一天,叹口气后舒口气,但判断子女的标准依然用功名量化,强加给孩子成人的标准以实现自己未尽之遗志,悲乎、惜哉!庄子教我们看破功名,其中有大智慧,有大人生,它要纠正从国家到个人的盘根错节的愚疑。
庄子说:超越生死。我们常说:“生者奋发、逝者安息”,更有甚者曰“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些词句我对其的理解无法全面,都只能是以偏概全,因为我自身并不能达到庄子超越生死的境界,能遥知那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超越说明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人的生死也就是春夏更替,草枯草荣一样,是一种规律性的更替,至于名利、功名就像植物的品种不一,只是一种生存状态要去适应一种生存环境一样,庄子说:我们的心境要游离于形骸之外。现实生活中的人,永远摆脱不了自我,自我中心意识严重,数着日子计算生与死,以物质取得的多少决定生命的质量,庄子思想中生与死的超越,我想应该是指超越人的内心,无所谓生,也就无所谓生的强求,无所谓死,也就无所谓死的遗憾,然后才能摆正生存的姿态,顺乎规律生活,将得失、爱恨、名利置于形体之外。
庄子思想经过了几千年的洗礼,评价已是多余,它作用于不同个体,产生的效果会有不同,对自身心理感受的记录我想无可厚非,有形的记录,说明离庄子思想无形的境界还相去遥远,将以此为勉,净化内心。
【关于庄子的心得】相关文章:
关于庄子的智慧小故事10-19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04-07
关于军训心得05-12
关于实习心得12-22
关于司法考试的心得08-06
【热】关于军训心得05-16
【荐】关于军训心得05-15
关于军训心得【热门】05-15
关于军训心得【精】05-15
【热门】关于军训心得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