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课文教学心得
圣诞节快到了,母亲分给自己的5个孩子每人20美元,让他们选购圣诞礼物。小女儿金吉娅来到商场,看到援助中心“给予树”上的一张卡片寄托着一个小女孩的愿望──盼望得到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就毅然买了洋娃娃,还用仅剩的极少的钱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表现了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本文情感色彩很浓。作者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诠释了给予的内涵:“给予”不仅是金吉娅自觉自愿给予小女孩洋娃娃的行为表现,还是她为小女孩送去一份最诚挚的圣诞祝福,一片温暖的人间真情。让读者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快乐,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语言过程中了解金吉娅这个人物形象,感受给予的精神。
一、语言训练感悟情感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专务,更是落实德育目标的凭借。对于一篇文章来说,语言训练点选在哪儿,怎样训练,都要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要以感悟文章情感,受到思想熏陶为目的。
《给予树》一课感受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是本课的德育目标。空洞的说教当然得摒弃,但如何与语言文字训练、与知能目标有机结合呢?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要选择文本中最能体现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训练内容。如文中有这样一段:
“我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省略号换成句号好不好?”学生们反对,他们说:“省略号表示金吉娅很难过说不下去了”“省略号表示金吉娅还有话要说”“省略号表示金吉娅在想怎样劝说妈妈”……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实践感受着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是对给予精神的内化。
二、语言联系丰富情感
语言是在联系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给予树》中的“妈妈”看到小女儿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而生气。当我问他们:“妈妈为什么生气?”时,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有的说:“妈妈让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而金吉娅只准备了棒棒糖,所以妈妈生气。”有的说:“妈妈好不容易攒的钱,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不知道她用20美元做了什么?”还有的说:“妈妈看到金吉娅只为家人准备了棒棒糖,以为她把钱留给自己了,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是个自私的孩子。”……这是孩子们在结合上文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倾注了自己对家人的爱,是对给予精神的丰富。
又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教师处理这一段的落脚点应是站在篇章整体的角度去“了解”金吉娅的'所作所为,而不是金吉娅是怎样一个人;是要立足于事件本身去感受金吉娅的“给予”精神,而不是抓住“仁爱”等词语去“扣”到底哪儿能体会到她的仁爱、哪儿能反映出她的体贴。通过填空、有感情地朗读等操作,达到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受本课的人文精神的目的,从而完成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语言概括升华情感
学习《给予树》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孩子们写出自己此时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孩子们很激动,他们写道“我也要象金吉娅那样做个善良的人。”“人间处处有真情”“世上还是好人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句句真情的流露,怎能不叫人欣慰,这是学生对给予精神的高度提升。
每一件文学作品都是一段情感的宣泄,一种道德的宣扬。只有用心去感受语言才能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获得某种人生的启迪。
【《给予树》课文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有关圣诞给予树的资料12-28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15篇09-12
《树之歌》教学设计08-26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10-19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集锦15篇05-03
给予母校的毕业赠言01-14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5篇)05-22
《树和喜鹊》 优质教学设计范文03-14
课文《花钟》的教学设计(通用3篇)04-27
课文《刷子李》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04-14